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合集下载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件ppt课件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件ppt课件

(1)实体(entity )。实体是指组成系统的各种
要素,它是ACD中产生活动的主体。
例如,FMS中的机床、工件、托盘、小车、机械
手等。
可用文号加数字说明。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2)活动(activity)。活动表示实体正处于 某种动作状态。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模型反映了系统结构、参数及其主要行为之间的 关系,是系统设计、运行和控制的基础。 模型的表征形式:数学方程、曲线、图表、程序、 语言、数据集等。 与连续系统相比,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存在不少困 难,主要表现在: ①离散事件发生在某个时刻,具有离散性。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4.2活动循环图法
4.2.1活动循环图法的基本原理
活动循环图(ACD)法:
以图形直观地显示系统状态及其变化,具有形象、
便于理解和分析等特点,在制造系统(如作业车
间、柔性制造系统等)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ACD(活动循环图法)
实体状态循环发生变化,有静止(也称队列)和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5)直联活动和虚拟队列 如某一活动完成后,其后续活动就立即开始,
则称后续活动为直联活动。 为遵循实体的行为模式(状态交替变化),在
这两个活动之间插入一个等待时间为零的队列, 这种队列称为虚拟队列。
第四章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
南昌大学
②离散系统的性能指标常具有离散特征,如制造 系统的产量、零件的加工时间。 ③系统中随机性因素和概率化特征普遍存在。 ④复杂离散系统常具有分层和递阶特征。 如:企业生产计划:长期、中期和短期, 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分公司、车间、班组等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Modeling and Simulation) 课程编码:学分:2.5总学时:4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程统计学、工程数学、运筹学、计算机编程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主导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

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或提高系统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系统化管理生产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应该达到: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框架内容以及理论和方法;2.掌握仿真的概率统计基础知识。

3.掌握供理论模型建模方法。

4.掌握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熟练应用建模理论,对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制造系统进行建模仿真。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仿真技术的重要领域,在规划论证、方案评估、计划调度、加工制造、产品试验、生产培训、训练模拟、管理决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深入地介绍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突出对理论建模方法和计算机实现技术的讲解,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仿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4学时本章分析了系统和制造系统定义、组成与特点,介绍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步骤,并给出应用案例。

本章教学目标: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常用术语及常用的仿真软件,了解仿真技术的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理解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定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概念及系统、模型与仿真之间的关系。

掌握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步骤。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汇总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汇总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汇总制造系统建模是指对制造系统进行各个方面的分析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制造系统的运作。

制造系统建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制造系统的效率和质量非常重要。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制造系统建模方法:1.传统流程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流程图来描述制造系统中各个环节的流程和协作关系。

常见的传统流程建模方法有程序流程图(PFD)、数据流程图(DFD)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制造系统,但对于复杂的制造系统来说,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系统的运作情况。

2. 离散事件建模方法:离散事件建模方法是指通过建立事件驱动的模型来描述制造系统中各个事件的发生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离散事件建模方法有Petri网和时序图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对制造系统的状态和转换进行详细分析的场景,能够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

3.概率建模方法:概率建模方法是指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来描述制造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随机变化和相互影响。

常见的概率建模方法有马尔可夫链和排队论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对制造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的场景,能够帮助评估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指通过建立动态系统模型来描述制造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效应。

常见的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有肯尼斯·福斯特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斯特拉塞的Viable System Model(VSM)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对制造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的场景,能够揭示系统的内在机制和潜在问题。

5.仿真建模方法:仿真建模方法是指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制造系统的运作情况和效果。

常见的仿真建模方法有离散事件仿真(DES)和连续系统仿真(CSS)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对制造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的场景,能够验证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方案。

综上所述,制造系统建模方法因其适用的场景和目的的不同而有多种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以提高制造系统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汇总

第四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汇总
工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模型反映系统结构、参数及其主要行 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它是系统设计、运行 和控制的基础。 根据建模手段和目标,可以将离散事 件动态系统模型分为三个层次,即逻辑层 次、统计层次和代数层次。本章介绍前两 个层次中的几种体系较完整且得到较多工 程应用的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③考察有哪些瞬时行为导致了活动的开始或结束,或 者可以作为活动开始或结束的标志,以确定引起实体状态 变化的事件,并合并条件事件。 ④分析各种事件发生时实体状态的变化规律。 ⑤在一定的服务流程下,分析与队列实体有关的特殊 操作(如换队等)。
⑥经以上分析,以临时实体的流动为主线,用约定的 图示符号模型参数的取值、参变量的计算方法及属性 描述变量的取值方法。 ⑧给出队列的排队规则。有多个队列存在时,还应
给出其服务规则,包括队列的优先序、换队规则等。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例4.1
一个理发店只有一个理发师,顾客来后按先 来先理原则接受服务,只要有顾客理发师就不停 歇。若店里有顾客,新顾客来后就会排队而不会 离开。建模目的是考察理发师的忙闲情况。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建立实际系统的实体流图模型要注意:
①对实际系统的工作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和
认识;
②将事件、状态变化、活动和队列等概念
贯穿于建模过程中。
第4章 生产系统的建模方法
常用符号:菱形框;矩形框;圆端矩形框及 箭头线。 建模思路:
①辨识组成系统的实体及其属性。队列作为一种特 殊实体来考虑。 ②分析各种实体的状态和活动及其相互间的影响。 队列实体的状态是队列长度。

第4章 综合生产计划 - 生产计划与控制 兰秀菊

第4章 综合生产计划 - 生产计划与控制 兰秀菊
4900 4850 4800 4750
时间 预测 正常 产出 加班 转包 期初 存货 延迟交货 成本计算 产出 聘人 存货 延迟交货 (元) 正常 加班 转包 期末 平均
1 200 280 0 0 0 80 40 0 560 0 0 0 40 0
2 200 280 0 0 80 160 120 0 560 0 0 0 120 0
三种策略的延迟交货成本比较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平准策略 调整工时 同步策略
同步策略
3600 0 0 400 460 400 4860
19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平准生产 调整工时 同步策略
0 1 2 3 4 5 6
9 10
员工人数不变,加班或减班改变工作时数 优缺:

提供员工稳定的工作 减少招聘和解聘费用 需求变动不是很大
制定综合生产计划的策略4
外包
工人人数固定,满足最小的需求预测量 超过部分外包 优缺点: 交货期与质量难控制 需求波动较大时,保持自身稳定的生产 能力
11
综合生产计划制定方案
30
四月 6000 5600 4000 600 1000
五月 5000 5000 4000 600 400
六月 4400 4400 4000 400
小结:综合生产计划的作用

总结:

1. 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产能规划 2.是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基本计划 3.是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一月 3000 3000 3000
二月 3600 4000 4000
三月 5200 5200 4000 600

【VIP专享】《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讲义4

【VIP专享】《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讲义4

当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时间有关,并且只有在满足某些条件才发 生的系统而言,由于系统活动的持续时间不确定,无法预定活 动的开始或终止时间,事件调度法就存在不足。
2020/5/25
Su , Southeast University
10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
活动扫描法(activity scanning)以“活动”作为分析系统的 基
品的
2到020/达5/25和离去,标志着货位Su C的hun空, So闲uthe与ast U非niv空ersit闲y 的转变。
3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
进程:
▪ 进程是有序的事件与活动组成的过程,它描述了其中的事件、 活动的相互逻辑关系和时序关系。
▪ 例如:一种物品进入仓库,经过在货位的存储,直到从仓库中 出库,物品经历了一个进程。
事件:
▪ 事件是引起系统状态转变的行为和起因,是系统状态变化的 驱动力。
▪ 例如:仓储系统中物品的入库到达是一个事件,物品的出库离 去是另一个事件。
▪ 此外,仿真模型中还存在程序事件,即根据需要设定的事件。
▪ 例如:在仿真过程中为了使仿真结束,专门定义一个事件,使 其终止仿真。
2020/5/25
Su Chun, Southeast University
仿真模型中的事件存放于“事件表”中,通过时间控制模块从

件表中选择最先发生的事件;重置仿真时钟,并调用与该事件
对应的事件处理模块;更新系统状态,决定未来将要发生的事
件;当当前事件结束后,返回时间控制模块;重复事件的选择
与处理,直到仿真结束。
2020/5/25
Su Chun, Southeast University
Su Chun, Southeast University

生产计划与控制_习题集(含答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_习题集(含答案)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生产,就是人们创造的有组织的活动,即将输人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2.的输入、输出,生产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以及管理决策和反馈控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等因素构成了生产系统。

3.流线型流程的生产流程相对固定不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设备相对较高,产品总是按相同的顺序流动。

4.流线型流程中的设备通常以为对象来构筑生产单位,一个生产单位基本上可以完成一个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

5.流程的工件以固定的速率流动,生产线基本固定不做调整;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设备维修和管理很关键;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

6.流程在一条生产线上重复生产某一种产品,物料在整个流程中不是以固定的速度流动。

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小的调整,调整的时间极短。

7.流程是指在同样的设备上生产多种产品,在每种产品之间的转换时间比较长的流程。

8.流程是由于产品体积或重量大,在生产过程中移动不便,因而将产品固定,而将生产中所需要的设备和物料等置于产品的周围。

产品不动,人员、工具、设备和物料等移动。

9.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更多地使用设备。

10.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保证产品的、交货期、成本。

11.大批量生产更多地使用设备。

12.生产系统的投入要素包括人力、能源、物资和。

13.预测时间跨度通常为3年或3年以上,用于规划新产品、生产系统的配置等。

14.预测通常少于3个月,是制订主生产计划的依据。

15.对一些计划性、垄断性比较强的行业,如石油、煤炭、钢铁等,预测显得很重要。

16.对一些需求动态特性较强的行业,如汽车零部件厂,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也变幻不定,不仅要进行长期预测,而且要进行预测,并不断修正预测结果。

17.市场调研也叫,通常是聘请第三方专业市场调研公司进行预测,以获得顾客需求的详细资料。

18.在影响预测的因素中,是指历史数据每隔一定周期重复发生的时间序列形式。

19.在影响预测的因素中,是指数据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36
工业工程系
苏平
4 Petri网建模
Petri网的变迁规则
例1:检查变迁发生权, 顺序:t1 t2 t3 t4

p6
t2 p2
p5 t3 p4
检查t1 : t1
p3
M(p2)=2 , M(p3)=2 , p1 M(p6)=1 I(p2 , t1)=1 , I(p3 , t1)=1 , I(p6 , t1)=1 O(p1 , t1)=1
14
工业工程系
苏平
3 活动循环图法
ACD模型的仿真运行
假设三台机床加工顺序为①→③→②
空闲 ②③ 加工 ① ②③ 就绪 ①②③ 机床 ACD (3) 安装 ① 工人 ACD (1) 等待
15
工业工程系
苏平
3 活动循环图法
ACD模型的仿真运行
假设三台机床加工顺序为①→③→②
空闲 ②③ 加工 ① ②③ 就绪 ① 机床 ACD (3) 安装 ① ②③ 工人 ACD (1) 等待
38
工业工程系
苏平
4 Petri网建模
Petri网的变迁规则
例1:检查变迁发生权, 顺序:t1 t2 t3 t4
22
工业工程系
苏平
3 活动循环图法
ACD模型的仿真运行
假设三台机床加工顺序为①→③→②
空闲 ①③ 加工 ① ②③ 就绪 ①②③ 机床 ACD (3) 安装 ② 工人 ACD (1) 等待
23
工业工程系
苏平
3 活动循环图法
ACD模型的仿真运行
假设三台机床加工顺序为①→③→②
空闲 ①③ 加工 ① ②③ 就绪 ② 机床 ACD (3) 安装 ① ②③ 工人 ACD (1) 等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1 Petri网的概述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之三——
Petri网(Petri net)
1962年,德国人Carl Adam Petri首次使用网状模型模拟通信 系统,后发展成为Petri网理论。
Petri网能够描述系统的结构特征,并能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 行分析。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Petri网建模具有下述优点:
▪ Petri 网描述系统的最基本概念是库所和变迁。
▪ 库所表示系统的状态,变迁表示资源的消耗、使用及使系统 状态产生的变化。
▪ 变迁的发生受到系统状态的控制,即变迁发生的前置条件必 须满足;变迁发生后,某些前置条件不再满足,而某些后置 条件则得到满足。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ACD法的缺点: ✓ 当系统庞大、复杂时,活动循环图将十分复杂; ✓ ACD法只描述系统的稳态,而不研究系统的瞬态(如动作的
开始、结束等); ✓ ACD法缺乏定量的分析工具。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tivity Cycle Diagram,ACD)
ACD法中的术语: ✓ 实体 ✓ 活动 ✓ 队列 ✓ 实体行为模式 ✓ 直联活动和虚拟队列 ✓ 合作活动
绘制实体活动周期图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交替原则 ②闭合原则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举例
(3)系统活动周期图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举例
(4)增加必要的虚拟实体
(5)确定模型的参变量和 属性描述变量
参数:机床数量; 参变量:“累计加工的工件数” 和“累计加工时间”等; 属性变量: “加工工件时 间”、“安装刀具时间”、 “安装工件时间”、“饮茶时 间”等; 服务规则:……
Petri网的图形表示则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的特点,但是 图形表示具有具体性,即Petri网图形往往与特定的建模实例 相对应。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1)定义1:基本Petri网
N=<P,T,F>。 其中,P={p1,p2,…,pm}为库所(place)的集合;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 4.4 Petri网建模与仿真
–4.4.1 Petri网的概述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4.4.3 Petri网的运行规则 –4.4.4 Petri网的变迁间的关系 –4.4.5 Petri网的行为特性 –4.4.6 Petri网的行为特性分析方法 –4.4.7 Petri网的分类 –4.4.8 Petri网建模举例 –4.4.9 高级Petri网
▪ 初始标识M0={m1,m2,…,mm}中的分量表示起始状态时相应库所 中令牌的数量。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标识用M表示。
▪ 容量函数K表示库所的容量。有时,允许某些库所的容量为无 穷,表示这些库所的容量不会对系统的行为构成限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当系统中有多个实体时,有向弧就要使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 以示不同实体的区别。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建模方法与建模过程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建立系统不同层次的ACD模型, 即高层次模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低层次的模型。
ACD法注重“个体”的活动,系统状态的变化是全“安装工件(RESET)”、“安装刀具 (RETOOL)”、“其它活动(AWAY)”、 “等待 (WAITING)” 。
②机床。:“安装刀具”、“安装工件”和“加工 (RUNNING)”。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举例
(2)画实体活动周期图
① Petri网具有准确的图形化建模能力和严密的数学基础,能 够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系统中顺序、并发、随机和冲突等事 件关系;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1 Petri网的概述
② 以Petri网模型为基础可以生成系统的控制逻辑代码及仿真逻 辑代码;
③ 通过仿真或数学方法,由Petri网模型分析系统的有界性、活 性及可重用性等系统逻辑特性以及产量、设备利用率等性能 指标。
④ Petri网提供了比其它建模工具更为丰富的模型信息。80年代 以后,Petri网开始应用于制造系统的仿真、调度和控制建模 以及系统性能分析中。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resource
state place
condition
transition
event
capability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Petri网的定义:
Petri网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形式定义,另一种是图形表 示。
形式定义规定了Petri网的结构、组成、节点间的相互关系和 动态行为。形式定义具有严密性、精确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等优点,但是不形象、不直观,也不易于理解。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 章制造系统的建模方法
2020/11/12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基本原理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之一——
活动循环图法(Activity Cycle Diagram,ACD) ACD认为:系统中的每个实体都按照各自的循环方式发生变
化--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这两种状态在循环 交替出现。 ACD以○表示静止状态,以□表示活动状态,以有向箭头→ 表示静止状态与活动状态之间的转换。
的单方向联系,并且规定同类元素之间不能直接联系;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④ dom(F)∪cod(F)=P∪T。 dom(F)={x|]y:(x,y)∈F}为F所含有的有序偶的第一个元 素的集合 cod(F)={y|]x:(y,x)∈F}为F所含有的有序偶第二个元素 的集合 dom(F)∪cod(F)=P∪T则规定了网中不能有孤立元素。
4.4.3 Petri网的运行规则
(3)定义3:变迁发生条件—运行规则 六组元∑=(P,T;F,K,W,M)为一Petri网系统。 对于任意t∈T变迁元素,如果在标识M下,有 ∀p∈*t,M(p)≥W(p,t) ∀p∈*t,M(p)≤[K(p)—W(t, p)]。 ∀p∈t*∧∀p∈t*,M(p)≤[K(p)+W(p,t)—W(t,p)] 则称t在M下有效,记作M[t>。
K—容量函数——库所容量,标注在库所旁边。缺省时,权重 为1.
M—标识——库所中拥有的资源(令牌)数量及其分布。标识 以库所中的黑点表示。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举例。一个工业生产线Petri网模型。 有一条工业生产线,它要完成两项工业操作,这两个操作分别
用变迁t1和变迁t2表示。第一个变迁t1将传入生产线的半成品s1和部 件s2用两个螺丝钉s3固定在一起,变成半成品s4.第二个变迁t2再将 s4和部件s5用三个螺丝钉s3固定在一起,变成半成品s6.完成操作t1 和t2都要用到工具s7.
假定由于存放空间的限制,部件s2和s5最多不能超过100件,停 放在生产线上的半成品s4最多不能超过5件,螺丝钉s3存放的件数不 能超过1000件。
▪ 权函数W规定每个变迁发生一次引起的相关资源数量的变化。 一般地,对于任何(x,y)∈F,0<W<∞。
▪ 上述定义给出了从结构到资源的静态特征,再定义变迁发生的 条件和结果,构成了网系统的完整定义。
▪ 网系统的动态规律称为变迁规则(transition rule)。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3 Petri网的运行规则
(4)定义4:变迁发生后果-运行规则 若M[t>,则t在M可以发生,同时将标识M改变为M的后续M’。
对于任何p∈P,M’为:
M’为M之后继(successor)的事实记作M[t>M’。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库所
变迁
N=<P,T,F>。
其中,P={p1,p2,p3,p4} ; T={t1,t2,t3} ; F ={(p1,t1),(t1,p2),(t1,p3),(p2,t2),…,(t3,p5)}。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4.4.2 Petri的基本概念
▪ 图形化表示: Petri网是由节点和有向弧组成的一种有向图。 用圆圈“0”表示库所 用短竖线“|”或矩形“口”表示变迁 以联结库所与变迁之间的有向弧表示输入输出函数 用令牌(token)(库所中的黑点)表示库所中拥有的资源数量。
T={t1,t2,…,tn}为变迁(transition)的集合; F =(P×T)∪(T×P)为输入函数和输出函数集,称为
流关系。
▪ 三元组N=(P,T;F)构成网(net)的充分必要条件: ① P∩T=ф,规定了库所和变迁是两类不同的元素; ② P∪T≠ф,表示网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③ F=(P×T)∪(T×P),建立了从库所到变迁、从变迁到库所
生产计划与控制04第四章制造系统的 建模方法
活动循环图法(ACD)--建模步骤
(1)识别实体和属性; (2)分析各类实体的活动与状态及其变化的顺序; (3)画出个实体的ACD; (4)将实体ACD连接成系统ACD; (5)增添必要的虚拟实体; (6)表明活动发生的约束条件和占用资源的数量; (7)给出模型参数、参变量计算方法及属性描述变量取 值方法模型,以及排队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