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

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各地的民间信仰与习俗也随之多样。
这些信仰与习俗有的通过文字流传至今,有的则仅存在于口耳相传的民间神话和传说中。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习俗的一些特点和代表性事例。
一、信仰1.1 山神信仰山神信仰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多在山区或者距离山区不远的地方盛行。
山神大多是在自然灾害时祈求平安与庇护的神灵,也有一些是和道教、佛教密不可分的神灵。
在山区,很多山洞、山坡、山峰都被视为神灵的居所,人们会在这些地方供奉神像或者石头等物品。
1.2 土地神信仰土地神信仰是中国众多地方宗教信仰中的一种,其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族族群远古时期崇拜土地神的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土地神包括田地之神、庙前村边之神、城隍等诸多。
一般来说,土地神是保佑人们生产生活,使其繁荣昌盛,同时也管辖一片土地上的公德及公平。
1.3 龙神信仰龙神信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常古老的信仰,它几乎分布在中国大陆所有地方,由于其神秘而神奇的特性,被誉为中国传统信仰中最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部分。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至高无上的神灵,能够掌控水的流向、天气的变化等。
因此,中国人将龙作为祥瑞和吉祥的象征,常在正月初五之龙抬头、端午节等重大节日中举行龙舟竞赛等庆祝活动。
二、习俗2.1 婚俗婚俗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包括婚礼仪式和婚后生活习惯。
婚礼仪式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能够通过婚礼中的种种环节,让新人与婚姻伴侣实现情感和心灵上的契合,从而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
在婚礼的习俗中,蒸饺子和烟火表演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些文化习俗是古代民间信仰与习俗的重要代表。
2.2 清明节每年农历清明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人民对祖先的重新缅怀和祭祀的最佳时节。
古代中国人的清明节习俗包括扫墓、烧纸、祭拜祖先等。
其中祭拜祖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祭祀方式不一,因地区习俗而异,可以是祭祖师庙、祭公巷祖神、祭族庙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指民间流传的信仰、敬神、祭祖等活动,包括神像、香火、祭品等。
它从古代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并通过口耳相传、民间文化等方式传承下来。
一、民间信仰的历史渊源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祭祀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同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仪式。
到了金、元、明、清等中晚期,民间信仰逐渐繁荣起来。
各地出现了许多神庙、土著寺院、道观、祠堂等场所,这些场所集聚了民间信仰和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1、寺庙和祭祀活动寺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敬拜山水神明的场所。
寺庙里还有大殿、神龛、檐柱、石碑、方尊等文化遗产,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特色。
祭祀活动在寺庙中进行,包括祭祀神明、烧香、燃放爆竹、放鞭炮等。
2、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3、道教、佛教、儒教除了天地神明以外,道教、佛教、儒教也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是中国本土信仰,强调修炼身心和自然之道;佛教强调菩萨道、修行和慈悲;儒教强调人伦道德和家族观念。
这三者各有侧重,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三、民间信仰的社会意义1、传承历史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连接着历史与文化。
它们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2、体现文化地方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信仰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关帝信仰在中原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在福建地区广泛流传。
3、弘扬价值观民间信仰中强调崇拜神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行善积德等价值观。
这些观念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秩序和伦理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信仰的保护与传承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退化,民间信仰也在逐渐衰落。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就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一、传统民俗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衷的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驱邪避灾、增加吉祥气氛。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主要纪念屈原。
人们在这天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同时,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等草药以驱邪、祈福。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人们会品尝月饼、赏月、赋诗等活动。
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嫦娥和玉兔相关的传说,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色彩。
二、民间信仰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教养和修身养性,倡导仁爱和孝道,对社会和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强调道家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崇尚无为而治,并融入了许多神仙与神话元素。
3.佛教佛教是另一种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信仰的宗教。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慈悲与智慧。
在中国,寺庙常常是人们寻找心灵慰藉和宁静的场所。
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使一些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渐渐失去了活力,但它们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重视和保护。
总结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传承民间智慧的载体。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 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 九日后,九个太阳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 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 炼得道。《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 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 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 了。出现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 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 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 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 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 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 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 银财宝。
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之外还 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是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 神。善男信女中地位很高。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认为 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产生敬畏。后来发展成为 上天用雷声来惩罚人间,且民间恶报由雷神来执行。
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 最高的。民谚曰: “三祭灶,四扫 屋……”,即指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一说 二十四)祭祀灶神。
财神爷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 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 信仰为天官天仙。 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
七位,分别是: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端木赐 (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 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 商之祖)、赵公明。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包括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第一部分: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们对于神灵、祖先以及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
民间信仰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体系。
一种重要的民间信仰是对祖先的崇拜。
中国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仰始终流传至今,可以追溯到古代。
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祭祀仪式中,向祖先祈福、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此外,中国的农耕文化也与民间信仰密不可分。
人们相信自然力量和天地间的联系,例如山、水、风、雨等都被看作是具有神圣力量的存在。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会进行丰收祈福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二部分: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众多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常常跟历史和宗教信仰有所联系。
神话传说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是对于宇宙起源、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探讨。
中国神话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山海经》中记录的各种神兽和神话人物。
据说,这些神兽在古代的时候曾经生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它们形态各异,拥有各自独特的神奇能力。
这些神兽的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想像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神兽,中国神话中的诸多神仙和仙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的。
例如,《西游记》中就有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形象,这些形象既是追求永生不老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第三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一直以来都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中,这些传统文化逐渐面临着消失和遗忘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许多措施被采取。
例如,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相关研究机构也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信仰的世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仰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涉及神灵崇拜、祭祀仪式和巫术等方面。
一、神灵崇拜神灵崇拜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核心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天地万物都有灵性。
因此,人们崇拜和祭祀各种神灵来祈求保佑和指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神灵,比如天神、土地神、山神、河神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神灵,人们会为了获取神灵的庇佑而举行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
二、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祭祀活动是人们向神灵致敬和表达敬意的形式,也是人们与神灵进行沟通的媒介。
在古代中国,祭祀仪式通常包括设坛、献祭、奠酒和焚香等环节。
人们会认真准备、庄重而神圣地进行祭祀,以期获得来自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同时,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和纪念日,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三、巫术巫术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一环。
巫术是以巫师(巫婆)为主导的祈福和治疗活动,巫师(巫婆)被认为是具有特殊能力和与神灵沟通的人。
在古代中国,巫师通常通过祭祀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联系,并为人们提供咨询、指引和祈福等服务。
巫师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需求,也为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四、影响与传承古代中国民间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学和现代思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仰系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仍然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影响。
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仍然保留着古代的祭祀和崇拜的元素,而一些地区的巫术传统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保留和继承。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间信仰——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信仰——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间信仰是一道重要的风景线。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民间信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社会道德秩序的基石。
现在,许多人对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知识十分有限。
那么,本文将会围绕民间信仰这一话题,从其定义、历史背景、影响等方面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信仰的定义民间信仰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通过各种形式来祭祀神灵、祖先或者一些神秘力量,来获取幸运或避免厄运等等。
而这样一种信仰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宗教信仰、祖先信仰、灵异信仰等等。
这些信仰都是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方式等等。
二、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是一道重要景观线。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些信仰是他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古代中国的人们普遍认为,天、地、祖先、山水中存在着一些神秘的力量,如果能够得到这些神秘力量的帮助,就能够获得吉祥和幸福。
因此,在古代中国的人们中间,民间信仰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道文化景观。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民间信仰也有所变化。
比如,在诸侯时代,民间信仰主要是以祖先信仰为主,在封建社会时代,它则体现为显贵阶层的宗教信仰。
在民间信仰的漫长历史中,它无疑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影响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社会道德秩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社会道德秩序是由民间信仰、家训、礼仪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并且民间信仰是这些构成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民间信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树立道德观念、促进正义、惩罚罪行等作用。
比如,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血海血仇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而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通过民间信仰中的神灵来实现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民间信仰还直接参与了社会的政治事务,它成为了一种政治力量,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河神
❖ 古代官方祭祀的河神,主要有黄河、济水、淮河、 长江,称作四渎。
(6) 后土與土地神
❖ 各地的土地神多由有功於當地的人物來充當。宋代以後,土地神 信仰開始盛行,俗稱土地爺爺、土地公公。民間幾乎每個村社都 有土地廟,土地神被塑成一個鬚髮皆白、和藹可親的老翁形象。
(7) 山神、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中国民间信仰
主讲人:侯小敏
簡介
❖ 中國民間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是非宗教信仰。這種信仰在中國具有 悠久的歷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間的特色。中國民 間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職業神和人神。
❖ 下面我們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 1、 自然神 ❖ 2、 職業神 ❖ 3、 人神
1、 自然神
(3) 福、祿、壽、喜、財神崇拜
❖ 福神,是民間祈福的崇拜物件。 ❖ 祿神,是民間崇拜的專司功名的神,又稱祿星神。 ❖ 壽星,是民間信仰中祈願長壽而崇拜的神,主司人間壽命。 ❖ 財神崇拜也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
(4) 門神
❖ 經歷代變遷,門神已成為多功能的保護神,具有驅邪魔、
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功能,成為最受歡迎 的民間俗神之一,歷久不衰,至今仍盛。
在中国民间信仰 中,每座山都有 山神。
(8) 城隍廟與城隍爺
❖ 古代傳說守護城池的神稱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它的職權範圍相當於人世間的縣官老爺。道教把城隍當做“剪 惡除凶,護國保邦”之神,說它能應人所請,旱時降雨,澇時 放睛,保榖豐民足。城隍雖屬道教之神,但歷代帝王卻多重視 它的作用,屢次給以加封。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國最為廣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稱西王母,瑤池金母。
(2) 雷公、電母
❖ 中國民間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從遠古 便引起了人們的畏敬。人們還把雷和天結合起來,認 為雷聲是上天發怒的標誌。以後發展成上天用雷懲罰 人間,對雷擊人與物,認為是天罰。在中國民間信仰 中,善惡報應中的惡報,大多是由雷公來執行的。凡 被雷擊中的住地、居所和牲畜,家人應避走、搬遷, 同時舉行儀式祭雷。
2) 黃大仙
❖ 黃大仙生於東晉時期, 原名黃初平,是浙江 金華人。他自幼家貧, 八歲開始牧羊。相傳 他十五歲那年,在外 出牧羊途中被一位仙 翁帶至赤松山金華洞 的石室中修煉,自此 超凡脫俗,潛心修道, 鑽研丹藥,四十年不 食人間煙火,終於理 悟修道玄機,修得法 道。
黃大仙擅長煉丹和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除奸,勸善揚 善,贈醫施藥,有求必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1) 關羽
❖ 自古以來,名臣大將被祀 奉為神的,以關羽最為顯赫, 上至帝王,下至婦孺,無不 敬畏。
❖ 明代關羽被封為“帝”,後 來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 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成為儒、佛、道三教共尊的 帝君大神。清代被封為“忠 義神武關聖大帝”。由於朝 廷也崇拜關羽,因此,關帝 廟香火之盛,罕有其比。
❖所謂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現象被人格化 之後升格為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有許 多自然神,我們這裏主要介紹在中國古 代比較有影響的幾個自然神。
❖ 在中國,天是被當 作一個實在的天體 加以崇拜的,至今 在民間還尊稱“天 公”、“天老 爺”。
(1) 天崇拜與王母娘娘、玉皇大帝
❖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 是民間信仰中具有 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間玉皇大帝為 萬神之主至高的大 帝,民間簡稱玉皇、 玉帝。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師與龍崇拜
❖ 中國從原始農耕時代就對天降雨水有了直接的崇拜。數千年來的 祈雨傳統就是對雨水崇拜的最好證明。在古代雨神被稱做“雨 師”,是專司天上下雨或不下雨的神靈。漢族人把龍當成掌管雨 水的水神,向它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4) 媽祖
❖ 媽祖原型是北宋福建莆田縣湄洲島上的一位名叫林默的普通婦女, 生前為人治病,海上救人,有恩德於鄉里。林默去世後,據說她 經常在海上顯靈救人,於是人們便立廟祭祀她。宋徽宗赴高麗使 團在海上遇難,據說也是被林默所救,奏報朝廷,朝廷於是詔令 賜予“順濟”為廟額,從此成為官定的海上保護神。
(1) 生育神
❖ 中國漢族民眾重生育,崇 尚繁衍後代,傳統觀念中 多子多孫多福壽佔有首要 位量,因此對送子觀音及 廣生娘娘、泰山娘娘或碧 霞元君普遍崇拜。
(2) 灶神
❖ 灶神,也叫灶王爺,是民間供奉於灶頭的神,傳說他掌管全家的 生死福禍,並隨時錄人功過,一年一度上天稟告玉皇。上天將根 據人所犯罪行的大小定罰,大罪減壽三百日,小罪減壽一百日。
谢谢观赏!
(5) 其他
❖ 中國古代的許多行會都要祭祀自己的職業神,如鐵匠行要祭老 君、鑄造業祭祀“爐神聖母”,金銀鋪還舉行“財神會”。
世俗信仰的職業神還有木匠行的魯班、 醫藥行的孫思邈、紡織行的黃道婆等等。 但中國老百姓一般把他們看作是某種行業 的祖師爺,神靈的色彩並不濃厚。
3、 人神
❖中國民間不僅重視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 祭祀黃帝、炎帝,還要為許多為百姓做 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讓他們死後靈魂 有個歸宿。但這種祭祀還算不上俗神崇 拜。將英雄作為神來祭拜的,在中國民 間並不多,主要是岳飛和關羽。不過中 國民間信仰中最普遍的人神是關羽。
(9) 星辰崇拜
❖ 中國古代民間也崇拜星辰,認為星辰具有神秘力量。中國各民族 自古以來“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人”。在民間信仰中,天上眾 星體的大小之分,亮度強弱之別與人間的生老病死、貧富貴賤、 吉凶禍福有對應關係,於是又形成十分繁雜的星占、星忌等星相 說。
2、 職業神
❖ 在民間信仰中還包括較大一部分行業職能神的崇拜,如手工業匠人等 生產行業神或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集團職業者崇拜 的神,都屬於這種俗神,如舊時娼妓神、梨園神、商賈神、船業神等。 當然,行業神中較多的都是祖師神,都是大工匠的人神崇拜,當不屬 於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