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

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美国篇---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戴尔:差异化战略成就"IT新霸主"

美国戴尔(Dell)公司是美国的一家著名计算机生产销售公司,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2001年取代康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不仅设计、生产、销售桌上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及网络服务器,还销售外围设备和软件,并提供服务和支持程序。公司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办事处,产品和服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共有47,800名雇员。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1998年《商业周刊》评选"IT百强"戴尔公司名列第一,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戴尔公司经营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商务网站。戴尔PowerEdge 服务器运作的https://www.360docs.net/doc/493262790.html,网址覆盖84个国家的站点,提供28种语言或方言、29种不同的货币报价,目前每季度有超过10亿人次浏览。戴尔公司创建后即实施差异化战略,真正按照顾客的要求来设计和制造产品,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直接送到客户手上,形成了震撼全球商界的"戴尔模式",构建了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迅速崛起成为"IT新霸主"。

戴尔公司在《财富》2003年度世界500强排序第105位,年营业收入354.04亿美元。

一、电脑界"后起之秀"的发家史

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1983年,迈克尔·戴尔还是一个在宿舍向电脑爱好者兜售磁盘驱动器的德克萨斯大学一年级学生。1984年,迈克尔·戴尔退学后,集中精力从事电脑业务,在一家小店铺的柜台上,开始仿制装配电脑,并命名为"有限电脑"。当时,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戴尔公司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绕开经销商"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迈克尔·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于是开辟了一条直销的供货渠道。1985年,戴尔公司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1987年,戴尔公司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1988年,戴尔公司的股票正式上市,首次公开发行350万新股,每股作价8.5美元。1990年,迈克尔·戴尔被美国《公司》杂志评为年度企业家。戴尔公司在爱尔兰Limerick建立生产厂房,以供应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1991年,戴尔公司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1992年,创建仅8年的戴尔公司首次被《财富》杂志评为为全球500强企业。1993年,戴尔公司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并在澳大利亚和日本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亚太区市场。1995年,戴尔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每股100美元,为发行价的11.76倍。1996年,戴尔公司在马来西亚槟城开设亚太区生产中心,戴尔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93262790.html,开通,销售戴尔计算机产品,开始主攻网络服务器市场。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戴尔股票普通股

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为发行价的117.64倍。推出首台戴尔工作站系统。戴尔公司网上营业额由年初的每天100万美元,跃升至逾400万美元。1998年,扩建在美国及欧洲的生产厂房,并在中国厦门开设生产及客户服务中心。1999年,在美国田纳西州那什维尔增设办事处,拓展美洲业务在巴西开设生产工厂,满足拉丁美洲市场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网上技术支持服务。2000年,网上营业额达到每天5,000万美元,按工作站付运量计算,戴尔公司首次名列全球榜首。2001年,戴尔公司首次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按标准英特尔架构服务器付运量计算,戴尔公司在美国位居第一。2002年,戴尔公司推出首台"刀片式"服务器,推出"Axim X5"进入手持设备市场,在美国针对零售业客户推出基于标准的收款机,推出3100MP投影仪,进入投影仪市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公司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2003年,戴尔公司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推出打印机。推出"戴尔回收计划",使客户能够将任何厂商的计算机设备回收或者捐赠给慈善机构。正式更名为戴尔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提供商。戴尔公司进入家电市场,公司产品线的延伸为客户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1996年,3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企业家之一。在1999年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中,戴尔以16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7大富翁(第一名是比尔·盖茨,其净资产达到900亿美元)。

二、差异化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支持着企业现在及未来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结果。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如何能够做到与众不同,并且以这种方式提供独特的价值。这种竞争方式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创新。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文化凝聚力、执行效率等与企业整体表现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竞争战略则是要使企业在最基本的战场(产业)上找出有利的竞争位置。因此,竞争战略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建立起能获利、持久的竞争位置。"迈克尔·波特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分析了企业竞争必须面对的五种抗争的竞争力量: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迈克尔·波特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差异化战略是通用战略之一。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企业提供的服务实现差异化,建立起本企业在行业中独有的一些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多种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拥有独特的技术、具有独特的性能、提供特别的顾客服务、拥有专门的业务网络

等。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具有"差异化"的特征。

戴尔公司的成功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成功,而不仅仅是通常所讲的"直销模式"。有的企业模仿、克隆戴尔公司的"直销"做法却惨遭失败,根源就在于只学了皮毛,没有学到戴尔公司的战略思想,缺乏戴尔公司的战略眼光。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竞争双方各自拥有的力量或资源,而是他们各自运用力量或资源的方式,即采取何种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必须建立起"防御阵地"来对付五种竞争力量,从而在行业中获得较高利润水平。戴尔公司创建之初,电脑界已经形成群雄纷争之势,论技术、规模、实力,戴尔公司远不是IBM、康柏、惠普等业界"大鳄"的对手。迈克尔·戴尔从切身体验中找到了"改变为顾客服务方式"的新路,在决定企业服务范围与服务水平时,努力寻求顾客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方面的差异,形成了构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业界新秀,成就为"IT新霸主"。

实施差异化战略首先要找准企业的定位,通过顾客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匹配来确定企业的定位,即为顾客提供与行业竞争对手不同的服务与服务水平,并以此定位作为差异化战略的实质标志。在决定整体定位差异化的时候,必须要把顾客的需求、企业自身能力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水平三个要素综合考虑。要做到三者的协调统一。要有一个独特的价值诉求。就是企业做的事情和其他竞争者相比有很大差异。价值诉求主要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企业准备服务于什么类型的客户?满足这些客户什么样的需求?你们会寻求什么样的相应价格?这三点构成了独特的价值诉求。要有一个不同的、为客户精心设计的价值链。营销、制造和物流都必须和对手不同,这样才能形成差异和特色。在价值链上的各项活动,必须是相互匹配并彼此促进的。戴尔公司的差异化战略,重要体现在"黄金三原则":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与客户结盟"。

1、直接面对顾客,坚持直销戴尔公司建立一套绕过中间商、直接面对顾客的营销方式,企业直接接受顾客的订单,并直接把产品销售给"最终顾客",直接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在美国将这种营销方式称为"直线商业模式"(Direct Business Model)。按戴尔公司的解释,直销理念很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电脑并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这不仅减少了中间商,更为重要的是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同时,顾客是直接面对厂家,可以在订单中详细列出所需的配置,戴尔公司按照顾客的不同需要组织"按单生产"。这样,就与非直销模式有两点明显的"差异":一是将两次销售过程合并为一次,即将制造商销给经销商,经销商再销给"最终顾客"的过程,改为制造商直接销给"最终顾客"。程序的简化,带来了营销过程中的"必要库存"和营销成本的降低。按照惯例,分销商在销售电脑中,一般要加价7-9%,直销就完全以出厂价销售,不需要分给中介利润,可以赢得竞争优势。这就是说,可以把本应由经销商赚的那部分钱,省下来转让给顾客。二是厂家直接接受顾客包含不同要求的订货,让顾客得到更多的"可感知价值",厂家能及时收集到更多的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信息。客户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电脑,而戴尔公司对客户的要求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便于今后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检验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创业伊始,戴尔公司就摒弃了传统的销售渠道。戴尔公司既没有通过本公司的销售人员来进行推销,也没有利用现有的分销渠道,而是通过在精选的电脑杂志上做广告,得到消费者直接反馈的信息,而后将电脑直接销售给"最终顾客"。后来增加了电话销售业务。在最初几年中,戴尔公司的电脑产品几乎都是通过邮政快递和航空快递送到用户手中,其间没有通过任何的中间商、批发商或零售商。戴尔公司的广告也因强调直销模式而极具特色。画面上一家电脑商店上面打上了一个十分醒目的红叉,下面注明:"有戴尔,您不必去那里买电脑"。

戴尔公司的"直线销售模式"重要的基础是对顾客需求的深刻了解。大多数公司在做市场细分时主要是做产品细分,戴尔公司则在此之外还加上顾客细分。随着对每一个顾客群认识的加深,则对于它们所代表的购买潜力更能够精确衡量,也可以更有效地衡量各营运项目的资产运用,通过评估和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即可制定出日后的绩效目标,使各项业务的全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戴尔公司认为"分得越细,我们就越能准确预测顾客日后的需求与其需求的时机。取得这种策略性的信息后,便可与供应商协调,把信息转换为应有的存货。"市场细分化的做法解决了戴尔公司自创立以来的困扰:即如何在逐渐扩大的同时还能维持稳定而持续的成长。《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显示,1994年时,戴尔公司的顾客还只有两类:一类是大型的集体顾客,一类是包括一些商业组织和消费者在内的小型分散顾客,当年公司的资产为35亿美元;到1996年,戴尔公司从大型集体顾客市场中细分出大型公司、中型公司、政府与教育机构三块市场,同年公司资产升至78亿美元;到了1997年,戴尔公司又进一步把大型公司细分为全球性企业客户和大型公司两块市场,政府与教育机构市场则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教育机构三块不同的市场,小型分散顾客则进一步分解为小型公司和一般消费者两块业务,当年公司资产攀升到了120亿美元。成长后会与顾客脱节一直是一些大公司的通病,而戴尔公司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不断进行业务细分,因而能更深入了解各顾客群的特别需要,促使

企业的崛起。戴尔公司坦言:"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到比顾客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需求。"戴尔公司关注的是与顾客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让顾客能够直接与厂家互动。通过这种互动,不管是通过电话,还是通过国际互联网,或者与销售员面对面互动,戴尔公司的顾客都可以十分方便地买到他们所需要的机器配置。戴尔公司可以按照客户的订单制造出完全符合顾客需求的定制计算机。而且,顾客有可能得到一种高价值的解决方案,因为戴尔公司坚持为顾客提供最新技术的计算机。每当英特尔公司或微软公司推出新的产品或软件和硬件,戴尔公司能够及时掌握信息,随即可以集成一种新的系统产品卖给顾客。顾客也可以来找戴尔公司按订单制造出最新技术的定制计算机。与此同时,戴尔公司也将直线销售模式引入服务领域。如果顾客的机器出了问题,他只需拨一个全国统一的免费电话,戴尔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直接在电话上为他解决问题。如果是硬件问题,戴尔公司可以直接到顾客那里去为他维修,而且这种服务是全国性的。对于笔记本电脑,戴尔公司还有国际保证。如果顾客去新加坡或香港开会,只要拨打当地的免费服务电话,当地

就会派工程师来解决问题。

通过直线销售模式,顾客不仅可以直接与戴尔公司互动,而且可以从中得到两大益处:其一,最佳价格性能比,实现"相对较低的价格"与"相对较好的质量"的实际完美组合。即买同样配置的电脑可以花较少的钱,或出同等价格可以买到更高配置、更快速度的机器,或者快得多的速度只需要稍高一点的价格。第二,最新技术总是有更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更多的性能。在服务方面,戴尔为顾客提供全国范围的保修服务。

戴尔公司的直销方式有三种:一是现场销售,由公司的技术人员直接到政府、银行、企业介绍推销产品和服务。二是电话销售,通过被叫付费电话向中小企业等有经验的用户销售。三是因特网上销售,戴尔公司在1995年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在网上销售。供应链遍布全美各地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只要你通过电话或是互联网订货,用不了几天,按要求制造的戴尔电脑就会送上门。当客户拨通戴尔公司电话时,一个电脑声讯会自动应答,并且指导打电话者进行服务内容的选择,只需简单的回答或按键,就会被接到进行电脑订购、回应请求或者解决问题的适当渠道中去。1996年7月戴尔在线商店正式开业,通过这一网址,客户可以了解报价,比较产品,开展订购,获得技术支持。实践证明,网络在线直销是一个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戴尔公司称80%通过网站购买计算机的人都是新客户。在美国,戴尔公司的网上销售将近占销售总额的一半。戴尔电脑从网络直销得到的毛利比电话直销多30%。戴尔网页提供的技术资讯服务更省去不少电话技术支援的昂贵支出。戴尔公司每个月接到40万个寻求技术支援的电话,戴尔技术支援网页的阅览页数却高达250万次。戴尔公司的顾客服务形式创新了"贵宾网页"。这8000个迷你网站是戴尔公司针对每一位重要顾客的特定需求,精心设计的企业个人电脑资源管理工具。企业顾客可以在这些网页上找到企业惯用的个人电脑规格与报价,并上线订购,同时还可以进入戴尔的技术支援资料库下载资讯,为负责管理企业电脑资源的员工省下许多宝贵的时间。戴尔电脑目前正以每个月增加1000个"贵宾网页"的速度,为顾客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与电话订购方式相比,网上销售有更多的优越性。戴尔公司提供了有关技术支持、产品和定价信息的联机服务,因此它可以用更少的雇员与更多的客户打交道,节省了大笔开支,包括巨额的电话账单。

戴尔公司建立了一个服务电话网络。中国有94个免付费电话可以直接打到戴尔公司的厦门工厂。目前,戴尔公司每个月在顾客免付费服务电话上要花10万美元。在厦门,戴尔公司有一个电脑电话集成系统(CTI)。它可以对打入的电话进行整理,并检查电话等候接通的时间。戴尔公司要求不让打进电话的顾客等候太长时间。每天、每周都要检查顾客的等候比,了解有多少顾客在线上。根据CTI报告的顾客量,确保有足够数量的工程师来接听顾客服务电话。尤为重要的是,戴尔公司建立了一个顾客信息数据库。如果顾客打电话过来,只需把计算机的序列号告诉服务的工程师,他们把序列号输入电脑,便能准确查出顾客所购计算机的所有配置。这样,服务工程师在帮顾客解决问题时就更为方便、快捷。多数时候,这些问题都是些使用上的问题,一般可以在30分钟内通过电话解决问题。如果顾客的硬件有问题,戴尔公司的目标

是,一周之内就要把问题解决好。现在,戴尔公司实现了这一目标的90%。

2、按顾客订单生产,摒弃库存企业中的库存问题实质是两个方面:一是由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储备库存,二是为分销商储备的库存成品以及在供货在途的成品。这两部分的库存都会造成企业的资金积压。戴尔公司由于"按单生产"可以实现成品的"零库存",不用为分销商储备成品库存。对于由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储备库存,则是不可避免的。戴尔公司提出"以信息代替存货"的压缩库存的目标。与供应商协调的重点就是精准迅速的信息。戴尔公司不断地寻求减少库存,并进一步缩短生产线与顾客家门口的时空距离,实现"零库存、高周转"。迈克尔·戴尔曾明确指出:"人们往往只把目光停留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上,并把这看作是戴尔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直销只不过是最后阶段的一种手段。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是追求'零库存运行模式'。"创业之初的戴尔公司根本无法支付生产所有零部件的资金。迈克尔·戴尔认为可以利用别人已做的投资,把注意力放在客户的供货方式和系统上。戴尔公司决定自己不制造零部件,要求零件供应商必须在其周围设厂或仓库,以保证按小时计算能够及时供货,如包装箱每天供应6次。戴尔公司挑选供应商非常严格,都是在同行中谨慎的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伙伴关系。

电脑业有其特殊性,重要部件如微处理器等性能在日益不断升级,因而价格不断下降,新型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日新月异,成品的售价处于急剧下跌之中,因而产品库存最容易造成亏损。对于这个产业,时间就是金钱。美国私人电脑大代销商安泰克斯公司总经理约翰·麦克凯南曾经计算过,顾客付出同样的代价,每隔一个月可以买到功能提高2%的电脑。在削价时,按照常规厂商有责任对代销商库存产品进行差价补偿,对代销商的退货产品要按原价支付。而尚未销出的压库产品的亏损,当然只能是厂家自己负担。根据这些营销特点,库存对电脑公司压力特别大。而现做现卖的直销公司则不存在这种风险。同样做一件事,如果生产方式不同,那么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利润空间。"戴尔模式"中利用摒弃库存赚取利润的方式是用户货款与供应商货款中间的时间差--即在未来的15天内,顾客已经帮戴尔公司把货款付了。这中间产生的利润至少是公司自有资金的存款利率。同时,这种与客户的直接接触加强了反馈功能,也就是说,戴尔公司可以生产出客户需要的任何产品,而绝不会造成产品积压,避免了积压造成的任何损失。一般厂商销售电脑程序是: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电脑市场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然后生产、测试、检查、封机、装箱、入库,根据计划或要求发至代销商。从制造到销售的整个周期一般需要6-8周。而戴尔公司则在客户提出订单后保证在36小时以内完成装配,从订单到送货到客户手中的时间为5天,从发货到客户电子付款在24小时以内,戴尔的资金周转天数已降到11天。由于戴尔公司"按单生产",它的零部件库存一年可周转15次。相比之下,其他依靠分销商和转销商进行销售的竞争对手,其周转次数还不到戴尔公司的一半。对此,波士顿著名产业分析家威廉·格利说:"对于零组件成本每年下降15%以上的产业,这种快速的周转意味着总利润可以多出1.8%到3.3%。" 摒弃库存不仅意味着减少资金的占用,还意味着减少作为PC行业一直存在的巨大降价风险。直销的精髓在于速度,优势体现在库存成本。特别是计算机产品更新迅速、价

格波动频繁,更使库存成本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戴尔公司的这种做法,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写道,"这样的效率有助于使国家经济免受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再生产过剩,那么当需求降低时,企业就不至于被迫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库存流通不仅是致胜的策略,更是必要措施,它有助于抵抗原料的快速贬值,而且现金需求较少,风险较低。

戴尔公司具有极强的价格竞争优势。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直销"现象,而忽略了戴尔公司"摒弃库存"方面的努力。戴尔公司的运营成本占总营销额的比率业已从以往的10.7%下降到了9.9%,而其他主要竞争者的这个指标差不多是戴尔公司的两倍。以库存为例,戴尔公司真正实现了电脑行业的"零库存"。据该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透露,戴尔公司为控制库存,采用了统一的资源规划软件。这套系统被用于公司在全球各地所有的生产设施后,每一家工厂的每一条生产线,每隔两个小时就能做出工作安排。戴尔公司直接从客户手里拿到订单算起,产品大约在仓库里只保存5天的时间。库存量的减少对于电脑制造业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个人电脑制造业的物料成本每星期下降大约1%,高库存一方面意味着占用更多资金,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使用了高价物料。库存量只有1个星期出货量相对于库存量相当于4个星期出货量而言,就拥有3%的物料成本优势,反映到产品底价上就是2%或3%的优势。这才是戴尔公司成功的奥秘之所在。

3、关注顾客,与客户结盟"与客户结盟"是戴尔公司差异化战略中最突出的一点。戴尔公司对客户和竞争对手的看法是:"想着顾客,不要总顾着竞争"。许多公司都太在意竞争对手的作为,因而更受牵制,花了太多时间跟在别人身后努力追赶,却没有时间往前看,以致忽视了顾客的需求。戴尔公司把主要精力用在关注顾客上。对大客户,戴尔公司派自己的技术人员进驻,帮助客户解决技术问题,与客户融为一体,成为客户的计算机信息部门。像波音公司这样的大客户共拥有10万台戴尔电脑,并且平均每天要买160台戴尔电脑,因此戴尔公司派30名技术人员常驻波音公司,实地共享需求与技术信息,然后按这种需求信息组织生产。

真心实意地关注顾客,这是戴尔公司很突出的特点。为了能够直接倾听顾客的声音,戴尔公司创造了一种形式,这就是每周在全公司范围内举办"关心客户会"。迈克尔·戴尔自豪地介绍说:"我们每周五开这种会。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你在星期五走进戴尔的某个公司,你都会看到这种会议。会议的名称可能不尽一致,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在"关心客户会"上,市场营销、生产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员工坐在一起,讨论"我们的表现是否使客户满意"。会议需要明确顾客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找出满足他们要求的方法。有时,会场还通过扬声器接通一位顾客的电话,请他提出意见、希望和见解,发表不满,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有这样一个例子:很多人给戴尔公司打电话,问是否出售一种小型的、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戴尔公司当时并不生产这种电脑,但他们发现大量顾客都存在对这种产品的需求,于是马上投产,推出一种主频100兆的笔记本电脑。戴尔公司成为率先推出这种笔记本电脑的公司之一。"关心客户会"的议程还包括,查找出最近出现的失误:哪个部门或环节出现了问题?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谁来负责解决?解决

问题的最后期限是哪天?迈克尔·戴尔本人每个星期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公告板,寻找客户对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评论。他认为,作为公司领导者,光看统计数字还不够。他解释说:"总的统计数字肯定很重要,我们像其他公司一样,对客户进行有组织的调查。但我们还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去,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寻常的反馈。这是窥视客户思想的另一个窗口。"迈克尔·戴尔经常抽出时间,到办公楼走动。碰到销售人员,就向他们了解需求情况,了解客户提出的意见,是否喜欢戴尔的产品等。在工厂,迈克尔·戴尔与工人交谈,向他们解释公司的战略和发展方向。他每星期都要和任选出来的大约25名员工一起吃一次盒饭,向他们强调客户至上的准则,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一家与客户保持直接联系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 迈克尔·戴尔说,"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维持这种联系,始终把倾听客户的声音并且做出反映作为公司的立足之本。"迈克尔·戴尔坦言:"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顾客就是经销商!我现在还对此大惑不解。"戴尔公司"与客户结盟"的理念,渗透在公司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把顾客作为"盟友"、"伙伴"、"自己人"。戴尔公司通过"戴尔设备目录"向顾客提供多种外围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该目录每季度都会分发给数以百万计的戴尔电脑用户。他们甚至把顾客吸收进来与公司一道改进自己的工作,设计自己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联系一位客户,无异于给戴尔公司增加了一名不发薪酬的"员工",从感情上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满意度和忠诚度。迈克尔·戴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反复强调了"与客户结盟"的奥秘:"其他公司在接到订单之前已经完成产品的制造,所以他们必须猜测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但在他们埋头苦猜的同时,我们早有了答案,因为我们的顾客在我们组装产品之前,就表达了他们的需求","其他公司必须预估何种配置最受欢迎,但我们的顾客直接告诉我们,他们要的是一个软盘驱动器还是两个,或是一个软驱加一个硬驱,我们完全为他们定做。"从某种意义来说,戴尔公司为顾客提供的不只是电脑,更多的是服务。戴尔公司的服务体现在顾客购买的全过程:售前,戴尔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各种最新配置的性能、价格等信息,使顾客及时了解电脑行业的动态,从而方便顾客确定自己对配置的特殊要求;售中,顾客可利用电话、传真或互联网向戴尔公司直接订购,可通过互联网查到有关电脑组装及出货的进度;售后,戴尔公司将定制的电脑直接邮寄到顾客手中,顾客可以信用卡付款,若电脑出现故障可打电话获得技术支持等等。戴尔公司利用Site Server的会员管理功能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主动的服务,每周向100万个客户提供45,000种不同的服务,包括E-mail、Newsletter及常见问答集等等。戴尔公司的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的消费价值非其他同业者所能比拟,正因为此,戴尔公司拥有大批忠实的顾客。在最好的伙伴关系里,学习是双向进行的。这是戴尔公司坚信不移的道理。戴尔公司从最早期开始,就循着顾客的要求而维持正确的走向,甚至把顾客当作"老师"。在戴尔公司看来,最好的顾客不见得是最大的顾客,也不见得是购买力最强、需要协助或服务最少的顾客。"所谓最好的顾客,是能给我们最大启发的顾客;是教导我们如何超越现有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大附加价值的顾客;是能提出挑战,让我们想出办法后也可以施惠其他人的顾客。"戴尔公司称这种状况为"机壳外"增加价值,"我们的最佳顾客扮演着前导指

示的角色,告诉我们市场的走向,提供各种点子,让我们精益求精;他们提高标准的门槛,鼓励我们不断提升,从一家销售零散服务的公司,转变成一家提供整体服务的公司。"最让人吃惊的是,在电脑业界,很少有企业在创造新科技时,真正做到把顾客的目标放在心上。戴尔公司当然也会犯错,但是当戴尔公司犯下任何错误时,可以因为顾客反映比较迅速,能因快速修正而将坏事变成好事。戴尔公司通常不会让所发现的损失恶化为更大的问题。戴尔公司之所以知道要快刀斩乱麻,则依赖于顾客所给的许多宝贵建议。当戴尔公司听到顾客表示,他们很在意持有及使用个人电脑的整体成本。购买成本当然重要,也很受重视,但顾客逐渐感受到,有一些成本没有妥善处理。针对顾客的要求,戴尔公司想出了一套新模式,称为"最低生命周期成本"。这个模式涵盖了顾客在整个产品周期所必须负担的成本,包括从把系统运送到使用者桌上、整个使用期间、到最后被淘汰搬离桌面。戴尔公司建立了一个电脑化模拟程序,顾客可以利用它来建立整体成本的模式,找出可以省钱的地方。"最低生命周期成本"的模式,让戴尔公司可以向顾客展现直接商业模式的力量。这种解决顾客问题的创意,也增加了戴尔公司的利润,是创造双赢的最佳范例。现在,电脑业已把营运重点摆在持有总成本上,但这概念戴尔公司几年前就提出了。

戴尔公司建立网站,开展戴尔在线服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强化与客户的结盟,通过自助服务保持与客户的联系。戴尔公司将注意力集中在"最终顾客"的直接市场活动、直接销售和直接技术支持上。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知识数据库,里面包含戴尔公司提供的硬件和软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还有处理回信、交易和备份零件运输等的处理程序和系统。用户数据库、产品信息和帮助知识数据库都在戴尔在线得到了很好的运行。

戴尔在线负责整个公司在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战略和执行情况的协调工作。戴尔在线的主要商业职能包括四个:其一,配置和订货。配置和订货满足了客户自定义配置电脑的需求,方便客户订购,节省时间。它的功能是提供客户自定义标准选择和网上预订。网站的核心就是配置、报价和订货能力。顾客可以方便快捷的浏览产品市场和不同型号计算机的技术信息,进行系统配置或获取系统报价,以电子方式发送订单或者检查订单状况。

其二,网上查询订单情况。它的功能是建立产品订购和发送数据库,为顾客提供订货查询。戴尔公司为等待订货到来的顾客提供订货状态信息。这样既使顾客节省了电话费,同时也使戴尔公司减轻了工作量,公司不用再为大量的查询订货情况的要求而扩充呼叫中心。网上查询订单情况提高了查询速度,同时减轻了呼叫中心的压力。

其三,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它的功能是网上提供故障诊断和技术支持。戴尔公司以前一直通过电话提供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在1995年,公司把这一部分放到网上,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获得戴尔公司技术支持知识数据库里的信息。1997年,戴尔公司又推出了更加快速和方便的网络自助方式。戴尔公司为生产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分配了一个服务序列号码。只要在网站上输入这个号码,顾客就会被引导到一个

在线的故障检测过程,这一过程是专门针对顾客使用的计算机型号和制造细节进行设计的,在这里,顾客可以得到公司维修人员的详尽服务。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减少了顾客维修的麻烦,指导顾客自助进行检修和维护,提高故障检查效率,节省顾客的时间。

其四,用户个性化站点。它的功能是提供戴尔Premier Page服务,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网页。在1997年,戴尔公司开始提供一项称为"我的戴尔"的服务项目。任何顾客都可以在戴尔公司网站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定制化网页。顾客可以选择希望出现在这个页面上的个人化信息,还可以获得公司最新宣布的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市场扩展情况。戴尔公司提供全面定制化并有密码保护的网上站点--Premier Page,通过使用该站点提供的程序,顾客可以将戴尔网站的一部分引入顾客自己的企业网,使顾客获得一连串的消费服务。

戴尔公司与客户结盟的内涵还包括与供应商结盟,他们把供应商同样视为公司的客户。为此,戴尔公司把"随订随组"的作业效率发挥到供应体系之中。戴尔公司的直销营运模式让公司更清楚掌握实际销售量,因此,戴尔公司的存货量可以维持在8天以下。戴尔公司与供应商共享这样的优势,也用网络为重要的供应商提供每小时更新的资料。例如,英特尔公司过去每星期送1次货,现在每星期送3次。戴尔公司与供应商原料进货之间的连结是其成功的关键。戴尔公司的需求量是由顾客需求决定的,前置期通常在5天之内,而其手边的原料只有几天的库存。通过网络技术与供应商之间保持的完善沟通,双方可以始终知道库存情况与补货的实际需求。

三、领会差异化战略的精神实质

戴尔公司发布的2004财年第4财季营收报告显示,戴尔公司在产品出货量、营业额、运营收入、净收入和每股收益等方面全面创出公司历史新高。其中,戴尔公司在本财季和2004财年的营业额分别飙升至115亿和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8%和17%。戴尔公司的成功引起众多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和探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甚至成为仿效的榜样。其实,戴尔公司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两点:第一,首要的应是戴尔公司的创新精神,迈克尔·戴尔本人称其为"心灵感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墨守陈规是没有出路的,"照葫芦画瓢"的做法是没有出息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计算机行业里,戴尔公司是后来者,如果跟在其他企业后面亦步亦趋,是不会有今天的。戴尔公司试行直销时,很多人甚至取笑他们,认为这是天方夜潭,但戴尔公司成功了。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

第二,戴尔公司的"直销"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销售只是整个价值链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使这种模式取得成功,需要设计、生产、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默契地配合,建立全公司的运作系统。首先,产品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与一些老牌电脑企业比,戴尔电脑不能算是最先进的电脑,但又

不是成本最低的电脑,其特点是,既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质量,又非常可靠。有人称其为"相对较高的性能"与"相对较低的价格"的完美结合,目的就是向客户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超值产品。其次是各个环节要与之相配合,如与直销模式同步的是戴尔电脑"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的方式。客户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告知公司自己所需要电脑的产品价格、硬件配置的各项指标甚至包括一些特定的软件,公司立即进行组装、调试,并在三至五天内将产品送入顾客手中。再就是,要有信誉和服务作为基础。作为直销产品,一般是顾客没有见到实物之前的购买行为,公司必须有良好的信誉,保证货真价实,不满意者退货。如果公司与顾客的纠纷不断就不可能把直销这种形式坚持下去。

第三,戴尔公司最值得学习的是"与客户结盟"。差异化战略的实质在于,"以了解顾客的需求为起点,以创造高价值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终点。" 戴尔公司将自己的"目标顾客"定义为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的有经验的用户,而不是那些初学者。戴尔公司的机器经常是按顾客的特殊要求装配的,不像其他厂家的产品规范。戴尔公司售出的每5台电脑中就有l台是非标准配置,若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很难打消顾客的后顾之忧。公司另有15%到20%的产品是通过网络卖掉的。网络销售意味着顾客不与商家直接见面,这就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戴尔公司"以创造高价值满足顾客的需求",真正做到"顾客至上"是其能够成功的根基。这是戴尔公司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

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 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狭窄、资金不足、产品粗糙、促销不力等。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的特点要求其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华为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团队(近40000名研发人员),保证了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是其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先进的技术也使得华为公司的产品具有了卓越的品质。 2、良好的企业文化。华为人普遍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在企业物质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靠文化资源,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获得发展。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人们提供最先进的电信设备和服务,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主要有:成就客户、艰苦奋斗、自我批判、开放进取、至诚守信、团队合作、聚焦、创新、稳健、和谐。华为内部面向市场的态度是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团队之间合作的一致性提供了内在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内耗,使得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3、合理的组织结构。华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分布呈哑铃型结构,研发和市场各占40%,行政和生产人员只占20%;在华为公司内部实行二维结构,即按战略性事业划分的事业部和按地区战略划分的地区公司,同时又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保证了组织的灵活性。这样构筑了华为卓越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就构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4、最普遍的客户关系,即卓越的客户响应。华为公司把战壕修到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去,在每个地市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在地市一级城市的营销服务网络,以前的销售经理转变为客户代表,也就是代表客户来监督提高华为的服务水平。客户一有问题,就能在身边和华为的工程师沟通,每当集中采购时,需要地市公司这些使用单位提出需求和意见,构筑了决策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全方位的客户关系,成功地构建了卓越的客户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赢得了客户,推动了华为公司的发展。 5、低成本研发。华为是全球化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主要竞争对手是全球先进的电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一. 核心竞争力概述 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写作背景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情形是美国和欧洲的大型跨国公司相继在多个过去占有优势的经营领域中败给日本的公司。通过比较研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现了日本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建立在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战略意图。NEC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然后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们可以把核心竞争力视为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培育核心竟争力并不意味着比竞争对手更多的研发投资,也不意味着垂直整合。 ??? 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之处在于,越是使用,越是分享,它就越得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把已有的业务抱成一团的粘结剂,而且还是新业务开发的引擎。像佳能公司一系列不同产品背后是几个共享的核心竞争力。各种各样的业务从表面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往深处的核心竞争力看,不同的业务恰恰是脉络分明的。一比如,正是佳能在光学、成像技术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使它得以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相机和扫描仪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多元化经营和进军新市场或许也要以它们为依据,而不仅仅是看市场的吸引力。 如果一家公司在核心产品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就有能力影响相关应用领域与最终产品的发展。 三. 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 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 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 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一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佃95-2000年的 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 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 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 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的滞缓,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不足以借鉴。 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重新评价和创造。 受Enterprise IG公司邀请,笔者参加了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品牌规划顾问公司、专家和香港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就如何应对目前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到来,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了现代企业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受与会者一些观点和思想的启发,关注国内企业,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的与会品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近期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滞缓的局面,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借鉴,必须通过重新评价和创造新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保留和开发新的客户和消费者。 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讨论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在日益动荡多

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别是对于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的企业必须将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而不是“窝里斗”。 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这是加入世贸之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谈道,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劳;二是具有廉价的资源;三是有限的产品优势;四是关系网络优势。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这不能不说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得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 力分析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某公司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某公司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 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某公司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 分析方法。SWOT 是“优势” (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 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某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S:优势(Strengths )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某公司优势分析:

(1)某公司管理比较规范。某公司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某公司于2001年通过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某公司业务高效。某公司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某公司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某公司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某公司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 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 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 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某公司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某公司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 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某公司项目组与某公司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某公司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 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 信心,愿意为某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

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 用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探析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 要因素,提出了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1.1人力资源的价值性 一种资源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之源必须能为企业增加价值, 进而要求其本身也必须有价值。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收益等方面,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工时提高成品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随着,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匮乏以及物质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易于丧失,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1.2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全球到处都有失业者存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世界显然是劳动力过剩的,人力资源是不稀缺的。假如人力资源供给是同质的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员工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人力资源不可能被认为是稀缺的。而实际上人力资源是异质的,认识能力在人力资源中是正态分布的,因此,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是稀缺的。其次, 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某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发生,也会表现出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1.3人力资源的延展性 一种企业能力如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它必须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人力资源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战略协同效应,对人力资源所掌握的某一核心竞争力进行扩散、溢出,从而使人力资源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扩散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4人力资源的缄默性 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及延展性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但如果其竞争对手能够模仿这些特性,那么一段时间后其竞争优势难以保持,通过市场的调节,这种优势就是变成平势或者劣势。而实际上,一种资源能够被模仿首先需要竞争者必须准确地确认竞争优势之源;其次,竞争者必须能够准确

企业的十大核心竞争力

企业十大核心竞争力 十大核心竞争力构成现代国际企业的基础力量,增强这十大核心竞争力,就能够使创维逐步接近自己的远景,那就是希望成为一个类似索尼的那种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 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新的战略方向,寻找新的油田。恰如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一样:转型年代的企业变革与创新。实际上,早在互联网泡沫经济以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已经提前进入了一种企业的变革时代。与他们相比,中国企业的变革已经晚了好几年了。变革什么呢?根据创维的体验,就是要在超竞争时代里面培养企业的十大竞争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大家能够感受到,近些年来,不知不觉中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除个别的项目如石油、国有垄断的领域以外,在市场竞争的领域里确实如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正处于一个所谓的超竞争时代。 那么,超竞争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首先是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或者处于供需基本平衡,使得利润的压力增大。包括大家习惯认为应该赢利很大的产业或者服务业,状况也是如此。前几天一个大型通讯运营商的负责人告诉我,今年他们能做到销售增长80%,可是盈利的增长不到15%,省吃俭用才有十几个点,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不成比例。所以说,现在所有的企业家、所有的企业都面临利润的压力,而产品严重供过于求造成了利润的困顿,因此,超竞争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产品供过于求。 第二个特征就是营销不再是灵丹录妙药。以往有一个“杀手级”的营销方案,就能让企业又前进一大步,所以前五年社会上各种营销论坛的讲座特别受欢迎,可到了2003年这些办法好象不再灵光。无论用什么花哨的促销方式或者新颖的概念,都难以扩大市场的需求量。 第三个特征是成本的高速上涨。各种商务舱、头等舱的诱惑,超五星级酒店的服务都使企业行政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高涨。成本高涨还表现在全球化当中的各种反倾侵销、技术壁垒、专利版权等精彩文档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小企业已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此外,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往往具有比较灵活的机制,在社会分工中承担着提供就业机会、振兴地方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角色,近年更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按照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产业,从所有制看,“三资”和个体、私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占绝对比重;无论是产值、利税还是出口量,中小企业都占重要份额;第二,在发展趋势方面,“小而特、小而专”替代“小而全”渐成气候,为大企业协作配套越来越多;第三,在竞争力方面,不少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和品牌效应较高,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增长点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却不容乐观。如果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来考察我国中小企业,称得上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以说屈指可数。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与大企业、大集团、国外强手较量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市场

企业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层次及提升途径探析

企业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 层次及提升途径探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战略技术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尔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的《企业的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随后,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研究与探索。Hamel与 Prahalad在其合着的《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所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和技术,而不是指单个技能和技术。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技能,是企业长期、独立拥有的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或者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一步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核心竞争力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核心竞争力不能只是资源,也不能只是能力,而是两者的有效整合。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但仅有资源优势而不具备转化创新资源的能力,也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其次,核心竞争力是独具性和持续性的结合。独具性就是区别于他人的优势,但独具性必须与持续性联系在一起,以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再次,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竞争环境已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大胆“走出去”似乎成了国内企业家的共识。然而中国企业实力弱是现实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自己,快速发展壮大,才能和西方跨国公司抗衡。本文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竞争力低下的原因,着重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现状对策1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compete the environment already and gradually vigorou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 to want to exist continuously and then must establish to rise the own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affiliation after the WTO, courageous" walk out" apparently common ground of the local entrepreneur. However the weak of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 strength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must recognize pure oneself, fast development strong, the talent match with western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d the lowly reason of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ut great emphasis on to bring up the solution's way with the counterplan.

虚拟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

虚拟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内部组织和管理理念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虚拟经营作为一种应对全球市场瞬息变化的全新现代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企业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并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共赢为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虚拟生产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然而,虚拟生产模式在使企业发挥最大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培育并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虚拟生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虚拟生产企业的内涵。 虚拟生产(OEM),又称为外包加工,是指企业集中优势资源专攻最具核心竞争力优势,且附加值高的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并将制造的具体任务委托给其它相关企业代为实现。这是现代企业简化机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模式。具体的做法是:企业弱化其产品的直接生产制造功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要求,在已具备相应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企业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其中生产信誉好、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过硬而且有良好合作意愿的企业,把具体生产过程用外包加工等办法转移到这些企业中来完成,自己则留下最具竞争优势、最能获得利润的研发、品牌维护和销售等关键环节。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基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分工的精细化,再加上生产成本和各项管理费用的居高不下,许多企业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采用虚拟生产模式,菲尔·耐克公司就是虚拟生产经营的成功实践者。耐克公司集中自身优势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企业职工来往于世界各地,把按照客户需求设计好的样品和图纸交给生产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产品外包加工,最后再验收产品,贴上耐克的商标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由于公司采取了虚拟化经营,避免很多的生产管理环节,使企业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市场销售,耐克公司采用虚拟生产模式,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体育产品企业之一。虚拟生产企业在形式上强强组合,注重发挥各个合作企业的生产专长,利用各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使各合作企业效益最大化。虚拟生产模式有效降低了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极大降低了企业在厂

培育和发展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和发展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基于两大经济背景,一个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崛起,另一个是中国经济的转型。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育其竞争力,可以通过强化制造、技术、营销等价值链环节的能力,也可以强化管理,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基于中国制造培育和发展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越来越以全球化的视角参与竞争。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上,企业的国别已经成为日趋淡化的要素,竞争是激烈的,也是全方位的。 中国企业应该立足于自己独特的优势去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切忌盲目追求研发的高投入和技术的高精尖等与本土优势脱节的能力。比如同样是汽车的OEM厂商,在全球汽车制造领域中是利润比较薄的价值环节,但在中国,基于优质劳动力的低廉成本,却可以做成利润很丰厚的环节。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技术战略都有着共同的统一的核心,共同的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基础,使大量相当不同的市场实现统一的多元化。企业高层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多元化有一个共同的统一核心,这对于小企业、中等企业和大企业同样重要。特色的技术对于一个从事多元化经营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而言,必须是占中心地位的,而不是附带的。 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技术来源,一般来讲,越是重要的技术(如核心技术、支持型技术、技术和经营能力)应该掌握在企业自己的手中,而非核心的技术一般可以通过协作或外购来获得。所以,企业的技术体系对应着以自身为核心的不同的技术供应体系。 核心技术是企业(尤其是技术驱动型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确定核心技术时,还要注意核心技术不是技术应用。如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不是制造轿车和摩托车,而是发动机技术;Intel公司的核心技术是微处理器的设计与生产,其应用形式表现为芯片体系结构和主要逻辑电路设计,并自行装配;小型计算机制造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设计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的集成电路和编制更紧凑、更实用、更强的操作系统。 支持性技术也许已经为本公司员工所掌握,也许是通过购买、租借的方式获得,也许是由战略伙伴提供,如Intel公司的纯化技术、净化技术、加速技术、精密化技术、小型化技术、系列多功能的数学方法。支持性技术尽管不是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但也要尽可能的靠近这些技术领域的前沿。一家企业的支持性技术往往是另一家公司的核心技术。 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一般为员工所掌握,而有些需要从外部购买。有时,技术能力和经营能力成为公司的核心,它为公司带来一项无需核心技术的新业务,如UPS公司的管理能力来自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93262790.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项目(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ies)起源、理论发展和本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租金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摘要题】战略管理 【英文摘要】Since the American scholar draws the concepts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which are concern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day by day. According to amount of materials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ources, theory development and nature of Core Competencies, as well as their rent forming mechanism.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演进轨迹/租金形成机制 core competencies/evolution route/rent form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892(2004)04-0075-07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演进轨迹 (一)核心竞争力溯源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起源,杜云月和蔡香梅(2002)列举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源于“分工论”(吴建南、李怀祖,1999);(2)始于“战略发展论”;(3)产生于“企业理论的新发展”。从理论上看,我们认为比较准确的表述是“分工论”。其可追溯到亚当·斯密1764年出版的《国富论》。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斯密提出了“分工论”,认为“劳动力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5页。),并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于劳动分工机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提出了三个原因:一是熟练优势、二是减少转换成本、三是替代优势。古典经济学大师李嘉图(1817)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市场机制会把稀缺资源配置到那些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企业中去。李嘉图的理论着重分析了比较优势带给国家的动态利益。需要指出的是,斯密的“分工论”主要指的是生产分工,分析了劳动分工对劳动效率乃至经济成长的影响,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本文以海尔为例指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