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的管弦教案
《七彩的管弦》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彩的管弦》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七彩的管弦》是一首乐曲,由管乐器和弦乐器共同演奏,以表现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本音乐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管弦乐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弦乐器介绍:介绍管弦乐器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
2. 乐曲分析:分析《七彩的管弦》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表达意图。
3. 听力训练: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差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
4. 参与演奏:分配不同的乐器角色,进行集体演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播放《七彩的管弦》乐曲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管弦乐器介绍:以幻灯片或教材为依据,介绍管弦乐器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
学生可以互动提问,加深理解。
3. 乐曲分析:让学生听整首《七彩的管弦》,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表达意图。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收集不同的意见。
4. 听力训练: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并以简短的单音乐章进行鉴赏。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提示,帮助他们区分不同的乐器声音。
5. 参与演奏:根据班级人数和乐器资源,分配不同的乐器角色,进行集体演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乐器,老师可以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并进行合奏训练。
6. 小结与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奏成果。
四、学生活动1. 听乐曲和观察图片,探索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 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 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4. 选择喜欢的乐器参与集体演奏。
5. 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进行合奏训练。
6. 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2. 学生能描述《七彩的管弦》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和表达意图。
七彩管弦音乐教案设计

七彩管弦优秀音乐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七个不同主题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探索音乐的魅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每个主题的教学时间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4.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主题一:认识管弦乐队介绍管弦乐队的组成及各个乐器的功能欣赏经典管弦乐作品2. 主题二:走近弦乐器学习弦乐器的演奏方法练习简单弦乐曲目3. 主题三:探索木管乐器了解木管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演奏木管乐器曲目4. 主题四:铜管乐器风采掌握铜管乐器的演奏要领欣赏铜管乐器的经典作品5. 主题五:打击乐器的世界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练习打击乐器的合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演示乐器的演奏。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欣赏法:聆听经典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5. 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奏所学乐器的简单曲目。
2. 学生能听辨并说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4. 学生能在欣赏音乐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六、主题六:认识键盘乐器介绍键盘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方式学习简单的键盘乐器曲目教学方法:1. 展示法:展示键盘乐器的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其构造。
2. 演示法:教师演奏键盘乐器,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主题七:混合乐器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混合乐器演奏,体验合奏的乐趣学习简单的合奏曲目教学方法:1. 合作法:学生分组,选择不同乐器进行合奏。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调整演奏效果。
3. 表演法:学生进行合奏表演,分享演奏成果。
七彩管弦教案

七彩管弦教案主题:七彩管弦乐队的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七彩管弦乐队的构成和发展历史。
2.学习各种乐器的名称、特点和演奏方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协作与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感受七彩管弦乐队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对乐器的辨识和欣赏能力。
3.通过合作演奏,提高学生的协调与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七彩管弦乐队的构成: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
2.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特点和演奏方法。
3.学习一首简单的管弦乐队作品,并进行合奏练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演奏和展示音乐视频等方式,介绍七彩管弦乐队和各种乐器。
2.合作演奏法:学生分组,每个组演奏不同的乐器,然后进行合奏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七彩管弦乐队的演奏视频,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介绍七彩管弦乐队的构成: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并介绍各种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3.分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4.合奏练习: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乐器,进行合奏练习,通过演奏一首简单的管弦乐队作品,感受七彩管弦乐队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5.交流分享:小组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合奏成果,让学生互相关注和欣赏。
6.评价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合奏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资源:1.七彩管弦乐队的演奏视频。
2.各种乐器的图片、介绍和演奏视频。
3.一首简单的管弦乐队作品的乐谱。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七彩管弦乐队的构成和各种乐器的名称、特点有一定了解。
2.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奏,感受七彩管弦乐队的独特音色和表现力。
3.学生能够分别辨识和欣赏七彩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4.学生能够协调与合作,在合奏中展示自己的表现能力。
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真实的管弦乐队演出,加深对七彩管弦乐队的了解和体验。
2.组织学生参加乐队的组建和演奏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协作能力。
音乐教案七彩管弦

音乐教案七彩管弦音乐教案七彩管弦1一、教材说明: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是一堂器乐欣赏课。
从探索与深化教材改革这个层面而言,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呈现的方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
在教材呈现的方式上,文本只选载了必要的谱例,与之相关的少量插图、配画,以及音乐小博士的提示语。
去掉了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给师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设想: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
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
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说明:本课以《七彩的管弦》为切入点,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欣赏专题:第一个专题是《乐队巡礼》。
这个专题有两个教学内容,其一,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其二,结合学生对该曲的直接体验,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
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有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应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个专题是《美的遐想》。
本专题安排了《日出》、《乡村傍晚》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作为课内的欣赏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
四、教学目标: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五、教学重点: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七彩的管弦教学设计

七彩的管弦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七彩的管弦》的课程设计以中国传统管弦乐曲为基础,着重运用不
同的传统乐器,结合现代演奏技法,将中国管弦乐的多元化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管弦乐曲,提升中国传统管弦乐演奏水平,激发
学生对管弦乐的热爱。
二、课程内容设计
1.乐理知识设计
a.管弦乐概述:介绍中国管弦乐的演奏家、乐器、曲子、奏法、风格
及演奏技巧。
b.各种乐器:介绍用于中国管弦乐演奏的各种乐器,以及其各自的演
奏特点。
c.乐理知识:介绍和弦、节奏、调式等乐理知识,并以传统管弦乐曲
为例进行讲解。
2.乐器技能设计
a.乐器技能课:教学中国传统管弦乐所需的各种乐器技能,包括丝竹、弦乐、木管乐、鼓类、铜管乐等。
b.技巧课:介绍演奏中常用的乐器技巧,让学生逐步掌握中国传统管
弦乐的多种演奏技术。
3.曲目设计
a.中国传统管弦乐曲:教授中国传统管弦乐曲,如《八音盒》、《二
胡到天涯》、《横江春晓》、《春天里》、《祖国的花朵》、《祖国慈祥》等。
b.现代管弦乐曲:教授由传统管弦乐曲演变而来的现代管弦乐曲。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教案标题:第六单元七彩管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管弦乐器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乐器的正确演奏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3. 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七彩管弦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录音。
4. 学生乐器演奏录音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七彩管弦乐器的种类,并简要介绍每种乐器的特点。
2. 播放一段包含七彩管弦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效果。
探究(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七彩管弦乐器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简短的介绍报告。
2. 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了解选定乐器的起源、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一种七彩管弦乐器进行模拟演奏。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简单的乐曲,利用学习到的演奏技巧进行模拟演奏。
3. 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表演,互相欣赏和评价。
巩固(10分钟):1. 播放一段由专业乐团演奏的七彩管弦乐曲,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讨论乐曲的表达效果和演奏技巧,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拓展(10分钟):1. 邀请一位专业音乐人士或乐团成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七彩管弦乐器和专业演奏。
2. 学生提前准备问题,与嘉宾进行互动交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学生们在七彩管弦乐器方面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世界,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华。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乐团排练,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演奏的过程。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七彩管弦乐器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八年级上册《七彩管弦》教案

八年级上册《七彩管弦》教案八年级上册《七彩管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如歌的行板》(《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2。
《a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主题与变奏》节选)。
教学目标:一、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
二、欣赏后,通过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乐曲的创作背景,能够对乐曲的情绪、特色等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三、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欣赏管弦乐的能力。
四、能够背唱两首管弦乐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欣赏、模仿、对比、讨论教学重点:一、欣赏。
二、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家的生平。
三、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四、背唱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一、乐曲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视频资料,导入新课。
二、《如歌的行板》(一)乐曲介绍如歌的行板(Ананте Кантаиле)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
《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与三拍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片段1)。
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片段2)。
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
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
《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1871 年创作的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这部作品中最动人的乐章。
主题采用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这首民歌是1869 年作者在基辅附近卡明卡他妹妹的庄园里听泥瓦匠唱的歌。
记录后,立即配上和声,收入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内。
七彩管弦(二)教案

七彩管弦(二)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七彩管弦乐团的基本构成和乐器种类。
2. 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的感知能力。
3. 帮助学生通过合奏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了解七彩管弦乐团的组成和乐器种类。
2.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乐器。
3. 通过乐器小组合作练习,培养学生对乐器的熟悉和合奏的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集体合奏展示他们学到的音乐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一、回顾知识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七彩管弦乐团的基本构成和乐器种类。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乐器。
2. 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熟悉自己负责的乐器,包括乐器的演奏方法、音色和特点等。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熟悉乐器。
三、合奏练习1. 各小组集体合奏,每个小组按照乐谱指导演奏自己负责的部分。
2. 学生根据乐谱和教师指导,尽力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和个体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协调和合作,使整个合奏有一个和谐的效果。
四、合奏展示1. 合奏练习完成后,学生进行合奏展示。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合奏的表现。
3. 学生互相欣赏和鼓励,展示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的成果。
教学效果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合奏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乐器的熟悉程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思,评价整个合奏的效果和个人的表现。
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七彩管弦乐团的成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演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七彩管弦乐团的艺术魅力。
2.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音乐会或音乐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乐器的熟悉程度和合奏的协调性有所差异。
下一次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彩的管弦教案
《七彩的管弦》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七彩的管弦》是湘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欣赏单元,在七、八年级上、下册中都涉及了相关的管弦乐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的内容主要以赏析《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大进行曲》为主,本节课主要选取了《卡门序曲》、《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代管弦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赏析、体验古典管弦作品加深学生对管弦乐的认识,感受管弦乐的音乐魅力。
2.让学生能对管弦音乐感兴趣,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之前,我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管弦乐、古典乐曲不太感兴趣,有近90%的学生是喜欢听流行音乐的,对古典音乐普遍认为听不懂,学习兴趣并不强烈。
针对现在初中生的学情特点去设计这堂西洋管弦乐的入门欣赏课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我本节课堂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
我通过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电影音乐作品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复习小学接触过的乐器音色用以过渡到初中的学习阶段,之后通过对三组乐器发声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分辨并将乐器分组,了解管弦乐的概念之后再逐步感受管弦乐的魅力。
教学设计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