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地质说明书(样本)

地面为植物林覆盖的山脉,无建筑物及其它构筑物,标高在××米以上,井下施工不影响地面。
邻区采掘情况
上区段+××工作面在施工破眼,+××正在回采,本区段+××运巷在施工。
巷道煤岩层性
施工段岩层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其中砂岩厚层状、灰白色、石英脉较为发育,富含较多的星散状菱铁矿夹层,厚度××m,硬度f:××级;粉砂岩含管柱状黄铁矿化虫迹及椭圆状黄铁矿结核,薄层状、层理发育、厚度一般为×m,硬度:f:××级;砂质泥岩及泥岩,块层状、厚度×m左右,硬度:f:××级;×号煤层,粒度较为发育,整体条带状结构,厚度×m,f:×级。
瓦斯情况
低
煤层爆炸指数
无爆炸性
自燃等级
无自燃倾向
地质构造特征
本施工段内地质构造较简单,整体为单斜构造,倾角最小×°,最大×°,平均倾角×°,局部发育小型褶皱、小断层(造成岩层裂隙发育)或出现煤层压薄至不可采情况,遇到此种情况需加强支护措施。
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局部出现有零星淋滴水现象。
地层柱状图
工作面
掘进地质说明书
编制人:
地质技术主管:
矿总工程师:
福建××××公司××煤矿
编制时间:××年×月×日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井上
下位
置及
影响
程度
采区名称
×采区
工作面名称
××运巷
开口坐标位置及范围
开口位置:X:……Y:……;从××石门×测点处的×煤线斜穿×号顶部岩层施工石门,见×号煤后跟煤施工;大致范围:西以×石门为界,东至××断层(详见附图),预计施工长度为××米。
煤层编号
煤层பைடு நூலகம்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一、概述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档将对工作面掘进地质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析,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二、工作面掘进地质类型工作面掘进地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岩层类型:工作面所在地区的岩层类型和性质对工作面掘进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岩层类型包括煤、矿石、岩盐等,需要根据不同岩层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面掘进方法和工艺流程。
2. 地层构造:地质中的断层、褶皱等地层构造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对地层构造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选择合适的掘进方案和支护措施。
3. 地下水条件:地下水对工作面的掘进和支护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地下水的含量、流动方向等进行调查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
三、工作面掘进地质分析1. 地质调查:在工作面掘进前,对工作面所在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类型、地下水等情况,为后续的掘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面掘进方案。
考虑工作面的布置、掘进方法、支护措施等因素,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
3. 地质灾害预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工程经验,对工作面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
如煤层赋存、煤与顶板间的结构、断层活动性等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冒顶、片帮、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四、工作面掘进地质安全措施1. 工作面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掘进方案,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
常见的支护方式有钢支架、木支架、锚杆、锚网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 瓦斯抽放:对于存在瓦斯的煤矿工作面,需要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减少瓦斯积聚,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 通风管理: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降低煤矿工作面的煤尘浓度和瓦斯浓度,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五、结论工作面掘进地质是矿山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附近采区开采情况提供施工作业地点的井上下位置对照,邻近地区状况资料(该区域水体和建筑物、附近老空水等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煤(岩)层赋存特征叙述巷道围岩(煤)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巷道预计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征分析,说明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低温等,绘制围岩柱状图(比例次1:200),图中标明地层名称、柱状、煤岩层名称、层序、层位、层厚、累计厚度、岩石特性等以及1:500或1:1000的主要大巷水平切面图和1:500或1:1000的主要上、下山剖面图。
三、地质构造描述断层、陷落柱、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体等产状及其控制程度等,有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中掘进施工技术分析、地质构造、构造特征及其参数和构造影响范围(附1:1000的地质构造图)。
四、水位地质水文情况、类型及其水量,与本地区掘进时的关系。
一、概述(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2)毗邻关系。
指工作面空间包括上下左右的相邻区域开采状况。
二、图纸要求1、回采工作面平面布置图的基本内容(1)比例1:1000;制图人、审批人、地质部长、技术科长、总工程师签字。
(2)图例、坐标及指北方向、煤层底板等高线、巷道名称、标高及导线点、相邻采掘情况。
(3)构造、断层地质要素及断层性质。
(4)工作面范围内钻孔、储量及预定停采位置。
(5)主要生产关系流向、通防设施布置。
2、顶底板综合柱状图(1)比例1:500(2)顶板厚度不小于8倍采高,标明煤岩名称、煤岩厚度及累计厚度、煤岩特征、顶底板类级。
3、工作面及巷道实测剖面图(1)比例1:200(2)构造及其参数,巷道倾角变化状况。
(3)煤层稳定时每隔50m,煤层不稳定时每隔20m标注煤层及其夹层厚度。
4、井上下对照图(1)1:5000(2)地面村庄、山川河流、道路桥梁、建筑物等的投影位置。
(3)塌陷预测范围。
三、地质说明书表格。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1105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工程技术部
编 制:
审 核:
部 长:
总工程师:
接到通知书时刻2006年7月
提 交 时 间2006年7月
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概
况
煤层名称
3#煤
水平名称
+666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工作面名称
1105工作面
地面标高
(m)
+937—
+941
工作面标高(m)
4、工作面B—B剖面图1:2000
4、工作面东部基岩层厚度向东逐渐变薄,工作面掘进至该地段要密切注意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变化情况,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探水准备工作,严格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附
图
1、1105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1:2000
2、煤层顶底板综合柱状图1:200
3、工作面A—A剖面图1:2000
地
质
构
造
情
况
本工作面总体地势东高西低,总体呈一西倾的单斜构造,倾向270
°—322°,倾角0°—6°,工作面东部、西部坡度较大,中部较缓,局部地方底板可能出现起伏变化,形成小型向斜及背斜,在向斜及背斜转折端会造成煤层及顶板裂隙发育,煤层破碎。
构 造
名 称
走 向
倾 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掘进的影响程度
单斜
270°—322°
最大涌水量
min
正常涌水量
m3/min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瓦 斯
%
煤 尘
具有爆炸性
煤的自燃
(矿层裂隙)
无自燃发火现象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大竹县平桥新达煤矿
掘
进
工
作
面
地
质
说
明
书
大竹县平桥新达煤矿生技科
2010年4月12日
+262米k2半煤巷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一、文字说明
1、掘进区的范围和与邻近采区及地面的关系
掘进工作面为k2煤层+262m北采区区段北风巷掘进与区段运输石门相联。
2、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采面的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皱变化。
3、煤层、岩层的预定厚度、结构、产状要素及其变化情况;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及其稳定性
4煤层瓦斯、煤尘情况和邻区的自燃发火情况
本煤层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不易自燃煤层。
5、水文地质条件及防水措施,穿过工作面的钻孔的封闭情况该工作面无明显的地表积水区和裂隙水出现。
在局部采空段有滴水现象,工作面推进至此段应加强采空区来水观测及探放水工作,即先探后掘。
6、水文地质情况,
掘进区内已有勘探钻孔的位置及其钻孔的封孔情况该工作面无明显的地表积水区和裂隙水出现。
在局部采空段有滴水现象,工作面推进至此段应加强采空区来水观测。
8、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图纸部分
1、掘进区的煤层地板等高线图(1:1000~1:2000)祥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2、沿掘进方向的预想地质剖面图(1:500~1:1000)祥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3、煤层顶底板柱状图或多煤层的含煤地层柱状图(1:200~1:500)祥见采掘工程平面图。
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掘进地质说明书

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煤炭有限公司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生技科安全副矿长:陈永健生产副矿长:杨大平总工:方均全矿长:严腊贤二0一0年十月二十二日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矿井概况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位于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城南,直距23㎞。
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隆兴镇所管辖。
井田走向长5㎞,倾斜宽1.15㎞,面积5.614m²。
该矿由原来的西村煤矿、长湾煤矿、风吹凼煤矿和老寨煤矿整合而成。
道真自治县隆兴煤矿目前仍处于技改中。
井下的采掘情况是:布置有一个全岩掘进工作面和一个半煤巷掘进工作面。
无回采工作面。
二、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矛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I)、长兴组(P3с)、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у)J及第四系(Q)。
三、地质构造本矿区位于浣溪向斜南东翼,煤层倾角8—28°,平均18°。
区内未见发育有断裂构造。
四、水文地质本矿区所在区域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复杂构造变形区道真向斜西侧,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根据地层岩性、构造特性、裂隙发育程度及泉水点出露情况,区内第四系松散层为孔隙含水层;矛草铺组、吴家坪组灰岩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弱至中等。
五、煤层特征矿区仅有一层煤,产于上二叠统吴家坪组(P3w)底部。
煤层厚0.70—0.85m,平均厚0.77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煤层顶板为约300㎜黑色页岩伪顶,其上是坚硬的石灰岩为直接顶。
底板为含硫铁矿粘土岩。
六、煤质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C1煤层为暗黑色和灰黑色,玻璃光泽和松脂光泽,条带状和细条带状结构,层状为块状构造。
以暗煤型、半亮煤型为主、亮煤型次之。
裂隙中可见方解石薄膜、粘土矿物及黄铁矿等充填物,高硫分煤层中多含透镜状、瘤状、侵染状黄铁矿,低硫分煤层中多含散晶状黄铁矿。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最大涌水量
10m3/h
正常涌水量
1~5m3/h
影响
回采
的其
它地
质情
况
瓦斯
属于煤层风化带范围,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应加强瓦斯管理。
(3)疏放排水:疏放排水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防治水基本手段,对煤层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以保证掘进、回采的安全,实践证明,在配置合理完善的防排水设施的情况下,此法是行之有效的。
(4)断层水的防治:断层一般都破坏了含、隔水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其导(富)水性的随机性较强,不能一概而论。在生产中,当井巷开拓接近断层部位前,应进行超前探、放水工作,必要时可采取施工注浆等预加固措施,采区巷道或工作面应按规定预设足够的防水保安煤柱,尤其在矿区边界或断层下盘回采时,更应该如此。
(t)
回采率
(%)
可采储量(t)Fra bibliotek28090
25200
2.0
1.4
70560
85
60000
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水文地质资料:以往勘探中未进行水文地质试验工作,生产中因其涌水量较小,对有关水文地质方面参数观测和记录,不够全面或疏漏,水文地质资料的日常记录、收集、归档工作不够及时、完善。
(2)技术管理工作:本矿在井筒和巷道施工过程中一般未进行过地质编录工作。在采掘生产过程中揭露的断层点一般未进行实测和编录。
直接底
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
0.88~4.41
灰色,薄层状,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概况煤层名称8# 巷道名称地面标高(m)1260-1290 井下标高(m)1057地面位置地面相对应位置为为丘陵地带,岩石裸露,有零星植被,没有居民居住。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东邻边界保护煤柱,西邻8#运输、轨道、回风下山,北与8112运输顺槽相邻,两巷从开口至8114回风顺槽停掘位置距离逐渐远离,距离在21~88m。
南为实体煤田。
掘进对地面设施影响基本无影响。
巷道设计长度(m)1214巷道设计高度(m) 2.65 设计方位角(m2)89°36′巷道设计宽度(m) 3.8煤层情况煤(矿)层总厚(m)1.9-2.2煤层结构煤层倾角5°左右夹矸1-2层,厚度约为0.4m左右水文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说明本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形成集中补给,集中排泄,8#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致密含水性较弱,在有裂隙的地段偶尔会有滴水现象,最大为淋漓状。
隔水层为细砂岩及砂泥岩,层厚稳定,隔水性能较好。
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掘进影响不大。
预计最大涌水量3.5m³/h预计正常涌水量1.5m³/h煤层区段地质特征119号钻孔最接近巷道开口位置,根据该钻孔柱状图显示,开口将揭露砂泥岩、细砂岩、泥岩、8-1煤、粘土岩。
砂泥岩:灰色,含大量云母,厚1.22m。
细砂岩:灰色,具不明显条带状水平层理,厚0.38m泥岩:碎块状,含粘土质,厚0.12m。
8-1煤:黑色。
粘土岩:灰色具滑腻,节理发育充填大量黄铁矿薄片。
地质构造情况构造名称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影响程度DF13 85°355°60°-80°正断层0-18m 大DF41 80°350°60°-80°正断层0-15m 大根据8112运输顺槽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分析,按照巷道原设计方位86°30′掘进将受到DF-13号断层影响,为避开该断层,巷道方位按89°36′56″掘进,仍无法避免受该断层影响,掘进至1030m时,将受到DF-41号断层影响,顶、帮将出现破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340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概况1、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和界限S3402掘进工作面位于+314m水平南翼六石门四采区下段。
设计巷道长度180米,北以杨家河河床煤柱为界,南以+314m水平南翼六石门为界,巷道布置在K11煤层中。
2、与临近采区的关系S3402掘进工作面以上为S3401回采工作面,南为五采区,北为杨家河河床煤柱。
掘进工作面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无居民村庄。
标高在580~830m之间,掘进工作面标高在314m,与地面高差约200-400m。
3、掘进工作面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掘136地质队提供的精查报告,该采面在9#勘探线以南,布置一个钻孔编号:102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本煤层为K1煤层,属瘦糠煤,煤层结构简单,倾向在110°-118°、倾角47°-49°之间、煤层厚度1.9-3.2米、平均厚度为2.2米、煤层含夹矸1-4层,平均厚度0.1米,夹矸为泥岩。
5、预定的断层、褶曲、裂缝、火成岩侵入体在区内的颁布情况掘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曲变化,主要是煤层+380m水平底板岩大巷地质说明书一、概况1、掘进工作面位置和界限+380m水平南翼岩石运输大巷位于+380m水平南翼五采区,二石门与三石门之间,长度400米。
岩巷走向与煤层走向一致,距煤层间距35~40m。
2、与临近采区与地面的关系该工作面岩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二迭系阳新统茅口灰岩中,灰岩含燧石结核,间夹砂质泥岩。
北四采区运输岩巷,掘进工作面标高380m,相对地面为山丘林地,无重要建筑物。
地面标高在800~1000m之间与地面高差约499~700m之间,无自然河流、河泊。
3、掘进区域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据136地质队提供的地勘资料表明,该区域在8~9号勘探线内,已有钻孔编号4。
4、岩石结构及变化情况岩石以浅灰、灰色中厚层石灰岩。
含较多燧石结核,间含硅质,较硬;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甚稳定。
5、推定的断层、褶曲、裂隙、岩溶分布情况从136队提供的地质图形分析,在本采区未见断层分布,小褶曲较发育,方解石杂乱分布。
因岩巷布置在灰岩中,顺岩层走向掘进,受构造影响可能有裂缝,小岩溶存在,掘进过程中应采取先探后掘的措施。
6、岩性及其稳定性该巷道位于二叠系茅口灰岩中,岩石坚硬,其硬度F=6—10。
岩石完整性好、稳定性好。
7、瓦斯情况我矿属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主要有害气体有:沼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掘进时若发现有裂隙,煤层瓦斯可能,涌入工作面,威胁矿井安全,应加强工作面通风管理。
8、水文地质情况矿井涌入量较小,无大的水体与地面相通,但所掘巷道于茅口灰岩之中,该层部分地段有裂隙,或溶洞。
特别在雨季,有淋水或滴水,在掘进过程中,若发现水量增大或涌水量压力增大,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进的原则施工。
9、岩巷掘进特征二、图纸部分综合岩层柱状图。
高顶山煤矿生技科地测防治水小组2007年5月25日+314m水平底板岩大巷地质说明书一、概况1、掘进工作面位置和界限+314m水平南翼岩石运输大巷位于+314m水平南翼七采区,九石门与八石门之间,长度500米。
岩巷走向与煤层走向一致(20-21度),距煤层间距35~40m。
2、与临近采区与地面的关系该工作面岩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二迭系阳新统茅口灰岩中,灰岩含燧石结核,间夹砂质泥岩。
掘进工作面标高314m,相对地面为山丘林地,无重要建筑物。
地面标高在800~1000m之间与地面高差约500~700m之间,无自然河流、河泊。
3、掘进区域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据136地质队提供的地勘资料表明,该区域在8~9号勘探线内,已有钻孔编号4。
4、岩石结构变化情况及煤岩层特性本采区内煤层层位较稳定,标志层特别明显,主要可采煤层层间距离变化不大,易于识别和分辩,其对比方法如下:A:标志层(1)、第一标志层:(P21-2石灰岩)为灰色、棕灰色含遂石石灰岩,厚度13-23米,一般厚度16米,层位及厚度稳定,是对比P21-2含煤段的明显标志。
(2)、第二标志层:俗称小铁板、为灰色、深灰色含硅质石灰岩,组织致密,岩性坚硬上部含较多的生物碎屑及钙质碎屑,厚度 1.05—2.63米,平均1.88米,层位稳定,岩性特殊,是预见煤的重要标志。
(3)、第三标志层:(铝土岩)为灰白色铝土岩,组织较致密,参差状断口,性较软易风化破裂,断面具滑感,层间夹有较多的高炭质碎屑我。
黄铁矿结核在中下部分分布有较多的微粒及微粒集合体。
厚度0—10.67米,平均2.15米,是工第揭露完好的良好标志。
B、层间距K1煤层上距一号标志层8.42—15.49米,平均12.37米,上距二号标志层1.12—6.08米,平均3.76米。
K1煤层:黑色、条痕为灰黑色,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及层状构造,参差状断口,内外裂隙发育,上部性硬易脆,多成块状。
煤岩为半亮型,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具条带状分布的镜煤和小的丝炭透镜体。
岩石以浅灰、灰色中厚层石灰岩。
含较多燧石结核,间含硅质。
性硬,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甚稳定。
5、推定的断层、褶曲、裂隙、岩溶分布情况从136队提供的地质图形分析,在本采区未见断层分布,小褶曲较发育方解石杂乱分布。
因岩巷布置在灰岩中,顺岩层走向掘进,受构造影响可能有裂隙、小岩溶存在,掘进过程中应采取先探后掘的措施。
6、煤层瓦斯、煤尘情况邻区的自然发火情况具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2010年度提供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本煤层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24。
82m3/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6.8m3/min。
煤尘具有爆炸性,具爆炸指数16.29%,该煤层为自然煤层,发火期12—15个月,相邻采区无自然发火情况。
二图纸1、底板等高线图2、地层柱状图高顶山煤矿314m水平南翼运输大巷地质说明书高顶山煤矿生技科二○一一年一月煤系第地层柱状图N3301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概况1、掘进工作面位置和界限N3301掘进工作面位于446水平北翼八石门以北250m,设计巷道长度400m,巷道终端距井田边界(矾石湾煤矿)50m,属矿井北翼最末一个采区上阶段回风煤巷,回区石门距北二采轨道上山230m,巷道布置在K11煤层中。
2、与临近采区的关系N3301掘进工作面以上是原高顶山采空区(四川省煤管局1977年[27]号文件划拨高二矿开采),与老空区水平煤柱不详,北属矿井边界,预留50米煤柱与矾厂湾煤矿隔开,南临北二采空区,巷道下部属3301回采工作面(未采)。
工作面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物,无居民村庄。
标高在+825m—+1050m之间,工作面标高446m,与地面高差约480—600m。
3、掘进工作面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据136地质队提供的精查报告,该掘进工作面13#勘探线布设有两个钻孔,孔号118.CK2。
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本煤层为K1!煤层,属瘦糠煤,受局部F22断层影响,在12#勘探线受构造作用煤层分叉成两层(K1、K12)。
煤层倾向112°-120°、倾角47°-50°,煤层厚度K11煤层1.0-1.5 1米,K12煤层0.8-1.0米。
K11、K12均含矸1-3层,平均厚度0.1米,夹矸为泥岩S350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概况1、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和界限S3502掘进工作面位于+314m水平南翼七石门五采区下段。
设计巷道长度400米,北以六石门为界,南以+314m水平南翼七石门回风上山为界,巷道布置在K11煤层中。
2、与临近采区的关系S3502掘进工作面以上为S3501回采工作面,南为六采区未采,北为3402回采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无居民村庄。
标高在780~1000m之间,掘进工作面标高在314m,与地面高差约450-700m。
3、掘进工作面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掘136地质队提供的精查报告,该采面在9#勘探线以南,布置一个钻孔编号:102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本煤层为K1煤层,属瘦糠煤,煤层结构简单,倾向在110°-118°、倾角47°-49°之间、煤层厚度1.8-2.3米、平均厚度为2.0米、煤层含夹矸1-4层,平均厚度0.1米,夹矸为泥岩。
5、预定的断层、褶曲、裂缝、火成岩侵入体在区内的颁布情况从136队提供的地质报告分析,在本采区未见断层分布,小褶曲较发育,方解石杂乱分布。
6、煤性及其稳定性该巷道位于二叠系龙潭,其硬度F=1—3,稳定性较好。
7、瓦斯情况煤层瓦斯、煤尘情况邻区的自然发火情况具广安市矿山救护大队2008年度提供的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本煤层属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24。
82m3/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6.8m3/min。
煤尘具有爆炸性,具爆炸指数16.29%,该煤层为自然煤层,发火期12—15个月,相邻采区无自然发火情况。
我矿属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主要有害气体有:沼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
掘进时若煤层变化,煤层瓦斯可能涌入工作面,威胁矿井安全,应加强工作面通风管理。
8、水文地质情况矿井涌水量较小,无大的水体与地面相通,但所掘巷道于煤层之中,若有淋水或滴水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进的原则施工。
9、煤巷掘进特征二、图纸部分综合煤层柱状图。
高顶山煤矿生技科地测防治水小组二00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地质预报采煤一队:你队施工的S3302回采工作面距回风眼只有40米。
根据已揭露的地质资料(上、下平巷掘进资料)推断前方会出现:1、预计工作面煤层厚度会逐渐变化,上部煤层2.1—2.0米,下部1.9—1.6米。
使用木盘支护小眼时,应注意顶、底板岩性,木盘四周应充填结实,确保支护质量。
工作面下段顶板破落,掩架放到位,控架支柱应落在硬底上,防止趴架窜矸,尾架拢煤柱。
距停采线较近,压力大,伪斜角应符合作业规程2、煤层厚度变化会出现瓦斯涌出量增加,工作面应加强通风,延长放炮后间隔时间,认真做好瓦斯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坚持“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请示报告制度。
3、水情水害该工作面顽点,由于上部采空区有部分淋水现象,受采动影响顶、底板有淋水现象,请你队将上回风巷内流水用管道排入回风巷内,防止流水直接进入工作面。
下平巷水导入原联络石门,流入南大巷,排出地面。
请你队认真执行作业规程和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高顶山煤矿生技科地测防治水小组二00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地质预报采煤二队:你队施工的S3501回采工作面距回风石门270米,根据已掘的上平巷、下平巷,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推断,前方会出现:1、预计工作面煤层会逐渐变化,软分层厚度0.—0.05米,含夹矸1—3层,瓦斯会增大,应加强工作面通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