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合集下载

医疗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医疗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医疗污水是指医院、药店、诊所、实验室等医疗机构所产生的污水,它的化学成分、微生物、放射性物质和病原体等含量都比较高,对环境和公众健康具有较高的风险。

因此,处理医疗污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就医疗污水的特点及处理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一、医疗污水的特点
化学成分复杂:医疗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药品等,如药品、消毒剂、含有氮、磷等化学成分。

细菌和病毒含量高:医疗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等生物体,同时也包含一些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运输难度大:医疗污水由于化学成分复杂,遮蔽性强,对污水的处理和运输提出了高要求。

水量大: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量大,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就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损害。

二、医疗污水的处理方式
采用生物处理法:采用生物微生物法进行处理,可以使用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

过滤分离法:将废水经过物理过滤、化学沉淀等等处理方式,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

化学法处理:常用化学方法,例如氧化还原法、放电法等,处理效果显著,但处理成本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

生活污水检测,污水检测指标

生活污水检测,污水检测指标

生活污水检测,污水检测指标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其中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

生活污水检测指标有: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细菌总数、总磷、大肠菌群、溶解性正磷酸盐、氨氮、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色度、pH值等。

1、悬浮物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2、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中含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化学需氧量越高,就表示污水的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3、生化需氧量水体中的好氧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将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是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4、细菌总数指污水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摄氏度经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总数。

5、总磷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正磷酸盐后测定的结果,以每升水样含磷毫克数计量。

6、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胚杆菌。

等等广东精美检测,拥有CMA认可资质实验室,坚持“科学、严谨、快捷、公平”的理念,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污水废水检测,认真完成每一次检测委托,出具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文章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还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各种废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普遍下降。

水污染的类型十分复杂,下面简介几种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的典型水污染。

一、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地面径流等。

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历史悠久,至今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水污染类型之一。

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是:①数量大;②分布广;③存活时间较长;④繁殖速度很快;⑤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⑥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能够去除99%以上的病原微生物,但出水浊度若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而穿透。

因此,此类污染物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生存,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其中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等病菌。

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

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类尿中就有一百多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

欧洲19世纪一些大城市的水污染,曾造成多次霍乱爆发和蔓延。

二、需氧有机物污染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有机物质。

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中,一般均含需氧有机物,因为它能提供病原微生物所需的营养。

需氧有机物没有毒性,在生物化学作用下易于分解,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故称需氧有机物。

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也愈多,水质也愈差,说明水体污染愈严重。

水体中有机成分非常复杂。

需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中需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都用水温20℃时,5天的生化需氧量(BOD);作为统一指标。

目前,还用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溶解氧(DO)作为统一指标,以反映需氧有机物的含量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需氧有机物由于造成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中鱼类危害最大。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探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推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

其中,污水处理和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诺如病毒,它是一种主要引发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给人类健康造成了严峻恐吓。

诺如病毒的基本特征:诺如病毒属于小型非包膜病毒,具有单股RNA结构。

在嗜低温动物宿主中广泛存在,以轮状病毒科中的一种为代表。

探究表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很容易通过污水中的病毒粪便而进入环境,因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诺如病毒监测具有重要的探究价值。

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状况:近年来,四川地区经济进步迅速,城市规模扩张,污水处理能力相应增强,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

诺如病毒作为引发胃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在环境污水中存在的状况值得探究。

起首,对多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存在着诺如病毒的RNA分子。

通过RT-PCR方法对污水样本进行检测,频繁发现病毒阳性样本。

这表明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存在大量的诺如病毒潜在污染源。

其次,通过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比较发现,无论是传统的物理化学法仍是新型的生物技术处理法,诺如病毒的去除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这说明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去除诺如病毒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然后,对不同季节和地理位置的污水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

夏季和冬季的污水中诺如病毒含量相对较高,而春季和秋季水样中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地区的污水中诺如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对诺如病毒流行病学探究的意义:四川地区环境污水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探究对预防和控制胃肠道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起首,了解污水中诺如病毒的分布状况,可以援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标准,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缩减环境污染的风险。

其次,通过时空差异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诺如病毒的传播规律和危害程度,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案

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案

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案一、引言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化学毒物和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本方案将介绍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消毒灭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并提出相应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

二、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特点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具有以下特点:1. 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 含有化学毒物,如药物、消毒剂、重金属等。

3. 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等。

4. 水质和水量波动大,处理难度大。

三、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和技术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消毒灭菌处理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1. 物理方法:包括过滤、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1)过滤:通过物理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2)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病原微生物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3)臭氧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2. 化学方法:包括氯化消毒、臭氧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1)氯化消毒:利用氯或氯的化合物(如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2)臭氧消毒:同上。

(3)过氧化氢消毒: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死亡。

四、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医疗废水及医院污水污物的消毒灭菌处理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如下:1. 预处理: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等。

(1)格栅: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

(2)调节池:调节废水的水量和水质,减少处理负荷。

(3)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2. 消毒灭菌:包括氯化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1)氯化消毒:通过投加氯或氯的化合物,进行消毒灭菌。

(2)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灭菌。

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水的要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三废”物质,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全世界的污水排放量从上世纪的80年代到现在已经翻了一翻,每天约有200多万吨人类的排泄物污染着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调查发现,未受污染的水体一般不含有至病的微生物,而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各种病原体,随含有人畜排泄物及其它污染物的污水进入人体,最终导致介水污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我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展迅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而目前,在我国的600多座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能力,大量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水体,含有人畜排泄物的生活污水,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水源,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饮用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仍是我国最大的危害人们健康的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贫困落后地区,介水传染病依然是危害当地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解决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污染,是我国给水工作中的首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饮用水水质标准》中指出:“微生物污染的潜在后果使对其控制总是最重要的,绝不允许让步”。

人类对饮用水中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认识,最早就是从致病细菌开始的。

基于这一认识,人类对饮用水采取了许多的过滤消毒等手段,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在很多国家介水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减少,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尽管在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介水传染病还是受关注的重点之一。

直到上世纪末仍有介水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发生。

霍乱弧菌就是其中的罪魁祸首。

霍乱是最早发现的介水传性染病。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历次的霍乱暴发、流行都与饮用水污染有关。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I tor生物型。

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症已显著减少。

而由EI tor型霍乱弧菌所致的“副霍乱”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流行。

EI tor型霍乱弧菌因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对营养需求甚低,而能在水环境存活较长时间。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策略与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
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药物治疗
开展临床试验,研发特效药物。
公共卫生宣传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污水处理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减少传播途径
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途径。
控制疫情爆发
THANKS
感谢观看
繁殖
在某些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可能会繁殖,特别是在污水处理设施不完 善或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
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物理法
通过过滤、沉淀、离心等物理 手段去除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化学法
通过添加消毒剂、氧化剂等化 学物质杀灭病原微生物。
生化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有 机物,同时杀灭病原微生物。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 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ontents
目录
• 病原微生物概述 • 污水处理中的病原微生物 • 病原微生物与疫情防控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病原微生物概述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疾 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真菌、原生动物等。
细菌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 引发消化道感染。
病毒
如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可能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可能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活与繁殖
存活
病原微生物在污水中的存活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温度、pH值、有机物含 量等。在适宜的条件下,某些病原微生物可以在污水中存活数天甚至数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1、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及危害生活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志贺氏菌(Shigella sp.)、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肠道病毒(Enterovirus)、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P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和埃可病毒(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ECHO virus)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污染,从种类上可划分为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表1- 1列举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其中肠道病毒泛指可经由肠道粪便途径传播的病毒的总称,肠道病毒的传播通常有三种方式:人与人接触传染;经污染有粪便的水媒传播;经污染的食物传播,而食物的污染通常由污染的水所致。

一般的污水处理虽可去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但仍有相当数量继续存在,如果病原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得不到高效去除,进入自然环境后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进入环境中的病原体可在不同的条件下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取决于光照、温度、pH等外部条件,病原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情况如表1- 2所示,其中病毒在污水、自来水、土壤中存活可达数月之久。

2、指示微生物的选择由于目前缺乏对所有病原微生物进行有效定量分离的方法,并且直接检测水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方法较为复杂且安全性较差,检测污水中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是不切合实际的。

可行的方法是检测既能指示粪便污染又能反映污水处理和消毒效果的微生物。

生物学综合指标主要是用来评价和控制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大范围爆发。

如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出发,分别从细菌、病毒、寄生虫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示生物,对于评价水质的生物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表1- 1 城市污水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病原体健康危害病毒(viruses) 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有72种血清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流行性皮疹病,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和肺炎,流行性眼结膜炎,侵犯腮腺、肝脏、胰腺、等器官。

甲肝病毒(Hepatitis A virus) 肝脏功能障碍,肝炎腺病毒(Adenovirus) 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肠胃炎诺沃克因子(Norwalk) 肠型流感的致病因子,胃肠功能紊乱呼肠孤病毒(Reovirus) 痢疾,腹泻,恶心,呕吐,发热星形病毒(Astrovirus) 胃肠功能紊乱冠状病毒(Cronavirus) 痢疾,腹泻,吸道感染,气管炎和肺炎细菌(Bacteria) 志贺氏菌(Shigella spp.) 痢疾,腹泻,呕吐,发热,关节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结肠炎,痢疾,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埃希氏杆菌正(Escherichiacoli)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 腹泻,呕吐,死亡军团菌(legionella spp.) 军团病,肺炎,发烧,死亡耶尔森氏鼠疫杆菌阶(Yersinia spp.)痢疾,腹泻,呕吐,关节炎原生动物(Protozoa) 兰伯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长期慢性痢疾,腹泻隐抱子虫(Cryptosporidinm) 痢疾,发烧痢疾内变形虫(Entamoeba)内变形虫病,阿米巴痢疾内变形虫病,阿米巴痢疾目前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是总大肠杆菌(TC,Total Coliforms)和粪大肠杆菌(FC,Fecal Coliforms)。

由于肠道致病菌在自然界作用的方式和大肠杆菌相似,大肠菌群数的降低程度可间接反映致病菌相应数量级的减少。

我国也通常选择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作为控制污水中病原微生物再生繁殖的卫生学安全指标。

与大肠菌群相比,病毒、寄生虫对消毒处理的抵抗力更强,在环境中也能存活很长时间。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总大肠菌并不足以反映病毒、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的存在,许多肠道病毒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更大。

因此,以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作为卫生安全控制指标受到了挑战。

研究者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指示微生物或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表1- 2 不同环境介质中病原体存活情况病原体存活时间/d淡水海水土壤农作物病毒11-304 11-871 6-180 0.4-25 沙门氏菌<10 <10 15-100 5-50霍乱菌30 <285 <20 <5粪大肠菌<10 <6 <100 <50原生动物孢囊176 365 <75蛔虫卵 1.5a 2a 1-2a <60绦虫卵63 168 7months <60吸虫类30-180 <2 <10 130作为评价水质的指示生物应具备以下标准:指示生物存在于待测微生物的原水中,在未被污染水中不存在,指示生物在数量上应高于待测定的微生物;指示生物和待测微生物对自然条件和水或污水处理过程的抗性相似;应易于分离、鉴定和计数。

噬菌体作为细菌病毒,在污水中普遍存在,其数量高于肠道病毒,浓度可高达1.3×105~9.5×107PFU∙mL-1(PFU为噬菌斑数,每个噬菌斑代表一个噬菌体)[23],可直接用噬菌斑计数法测得其浓度,并且与肠道病毒等动物病毒在数量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具有对自然条件及水处理过程的抗性高于细菌,接近或超过动物病毒;对人没有致病性,可以进行高浓度接种和现场试验;检测噬菌体的操作简便快速、安全、设备简单等优点。

故美国EPA提出用大肠杆菌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生物。

水质评价中常用噬菌体包括:SC噬菌体,F-噬菌体和脆弱拟杆菌的噬菌体,其中F-RNA噬菌体是最常用的肠道病毒的指示生物。

F-RNA噬菌体在性质上接近肠道病毒,其MS2亚群(1类群)的MS2和f2噬菌体,与肠道病毒的传统指示生物脊髓灰质炎病毒相比较,具有几乎相同的基因结构,均是20面体结构的单链线性RNA病毒,在物理、化学特性方面有许多相类似,见表1- 3。

在多种水体中,F-RNA噬菌体的浓度与可培养肠道病毒有数量上的对应关系[28]。

对紫外消毒的抗性与肠道病毒类似,据统计,F-RNA噬菌体对紫外消毒的抗性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呼肠孤病毒的0.96~1.43倍。

表1- 3 噬菌体f2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比较特征噬菌体f2和MS2 脊髓灰质炎病毒毒粒核酸RNA RNA 衣壳对称性立方形立方形被膜无无衣壳直径(nm)20~25 27~30 pH稳定性3~10 3~10核酸链数 1 1 形状线形线形核苷酸3300 6000蛋白质多肽数 2 4复制类型正链侵染性复制正链侵染性复制2、污水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经人类粪便、消化道排出的病毒超过140多种,每克人类粪便中总大肠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含量约108个,被肠道病毒感染的人所排泄的每克粪便中可含有1011个病毒,因此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常用污水二级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A2/O法、氧化沟法、MBR和生物滤池等,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不含消毒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如下表1- 4所示。

我国现行水质标准对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等做了规定,但没有指定健康风险较大的致病菌、病毒、病原虫等生物学指标。

如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了污水厂出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浓度限值,对应一级A、一级B和二级标准的FC浓度限值分别为103、104和104个∙L-1,三级排放标准没有限定出水FC浓度。

文献表明生活污水中FC浓度在107~109个∙L-1,污水在经过一级和二级处理后,病原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减,但出水浓度仍较高,以FC为例,出水浓度仍高达105个∙L-1,超出二级排放标准10倍以上(如表1- 4所示)。

表1- 4 污水厂二级处理工艺对病原微生物的去除效果处理工艺进水浓度/个∙L-1出水浓度/个∙L-1活性污泥法FC:107SC:107F-RNA:104~105FC:105SC:104~105F-RNA:103~104隐孢子虫:238(均值)贾第鞭毛虫:1568(均值)隐孢子虫:6贾第鞭毛虫:22 轮状病毒:106~108103~105A2/O法SC:106~107F-RNA:105~106SC:105~106F-RNA:105~106 E.coli:105~109TC:109~1011E.coli:103~106TC:106~109氧化沟法SC:107F-RNA:106~107SC:105F-RNA:105~106 FC:1.4×106SC:4.33×104FC:1.33×105SC:4.67×103——TC:106~109FC:105~108MBRTC:107~1010FC:105~109FS:105~107F+噬菌体:103~1.1×107TC:20~4.8×103FC:0~3.78×103FS:0~2×102F+噬菌体:0~102 SC:104~106F-RNA:104~106SC:0~102F-RNA:0~10生物滤池TC:3.14×108FC:2.4×109TC:1.53×105FC:2.44×105注:TC(Total coliforms):总大肠菌群;FC(Fecal coliforms):粪大肠菌群;FS(Faecal streptococci):粪链球菌;E.coli(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SC(Somatic coliphages):SC噬菌体;F-RNA(F-specific bacteriophages):F-RNA噬菌体。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排放量大,且含较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这对于自净能力有限或者已经受到污染的收纳水体而言,是其主要污染来源之一[41, 42]。

研究表明我国各大水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以北京温榆河流域为例,干流下游粪大肠菌群(FC)均值达6.3×106个∙L-1以上,高出V类标准(40000个∙L-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2个数量级,其主要原因在于上游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较高FC浓度二级出水的排放。

通常采用消毒工艺降低污水厂出水病原微生物浓度,降低其卫生安全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