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临床上对于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研究备受关注。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疗指南

认知功能。常用药物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
NMDA受体拮抗剂
02
通过拮抗NMDA受体,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从而延缓病情
进展。常用药物为美金刚。
其他药物
03
如脑代谢激活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况选择使用。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认知训练
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任务 ,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 忆力、语言能力等认知功 能。
饮食调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保证 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同时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抗氧化物 质和健脑成分的食物,如深色蔬 菜、水果、坚果等。
营养支持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吞咽困难的 患者,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 持,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 满足。
PART 05
长期照护与康复计划
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需与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等。通过详细 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痴呆。
PART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REPORTING
药物治疗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01
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水平,从而改善
创新药物研发动态
疾病修饰治疗药物
研发能够减缓或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病程进展的药物,如针 对β-淀粉样蛋白的药物、抗炎药物等。
症状改善药物
开发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 的药物,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等。
中药及天然产物研究
挖掘中药及天然产物中具有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等作 用的成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欧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指导原则

欧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指导原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蒙诺也是新的磷酸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家族中的第一个成员福辛普利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形成而降低血压在ACE抑制剂中肾脏双重清除途径研究表明并同时患有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关键词 福辛普利16(1):66 ̄68Abstract Fosinopril (MoNopril) is an ester pro-drug of the active Daicel fosinoprilat andis the first member of a new class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 thephosphoric acids. Like other ACE inhibitors, Fosinopril reduces blood pressure primarilyby blocking the formation of angiotensin and has shown clinical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osinopril is unique amongst ACE inhibitors in having a dual route of eliminating that isbalanced between the liver and the kidneys, which suggested that fosinopril may be a valuablealternative to other ACE inhibito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concurrentrenalinsufficiency.Key Words fosinopril;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Chin J Clin Pharmacol, 2000; 16(1):66 ̄68福辛普利(fosinopril)是其活性部分福辛普利拉的酯类药物前体ACE其药理特点为可以从肝而且在肾功能衰竭时在有严重肝脏疾病时福辛普利结构独特其终末半衰期长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I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肾脏疾病患者1.药效动力学特征1.1 生物化学福辛普利与其它ACE抑制剂一样醛固酮系统而发挥血液动力学作用即催化血管紧张素I 向有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 转换的酶而且还可以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醛固酮分泌而间接发挥作用因而抑制该酶的活性1999-1-14修回福辛普利的活性部位包括有一个锌离子因此根据与锌结合基团的化学结构的不同巯基类如依那普利如福辛普利根据药物排泄途径不同经肾脏清除如福辛普利锌离子结合部位的数目决定了抑制作用的强度那么1.2 对ACE活性的影响健康志愿者一次口服10 mg40 mg福辛普利后显著的抑制作用90可维持到服药后24 h[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体外实验中以比较一些不同的ACE抑制剂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在主动脉心脏所有这些药物对ACE活性的作用相似1.3 对心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大是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轻服用20 mg1福辛普利而且通过增加射血分数在另外一个包括12例轻福辛普利能显著增加最高充盈率和最高射血率1.4 对灌注的影响高血压可引起阻力血管组织结构和血液动力学的显著变化高血压患者经氯噻酮25 mg1至少治疗一个月40 mg1共3个月后但是脑和肾血流无明显变化[5]40 mg1共3个月后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浆容量能维持原状或有改善肝脏和骨骼肌的血流量也能保持不变其中包括老年患者及肝2.1 吸收ACE活性可被抑制达95且持续近24 h大约有36几乎全部地脱酯为具有活性的二价酸福辛普利拉基本上不受肝功能损害或食物的影响CmaxCmax和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增加与福辛普利剂量成正比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10 mg80 mg福辛普利4w后仅有少量增加由于福辛普利绝大多数与血浆蛋白结合其分布容积也相对较小福辛普利拉的肝14C标记的福辛普利拉静脉给药后和46肾外清除约占总清除量的50在肝福辛普利拉的清除半衰期为11.5肾功能损害者福辛普利拉肾脏清除率虽然降低在肝硬化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中2.3 福辛普利在肝福辛普利的药代动力学基本相似肾功能损害者服用ACE抑制剂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苯那普利药代动力学可发生变化所有这些药物的血浆浓度和AUC增加或药物的清除率下降很少被代谢或由胆汁分泌在中这些药物的AUC值可增至肾功能正常者的5相反1.9倍福辛普利不同于其它主要依靠肾脏清除的长效ACE抑制剂它并不需要调整初始剂量以及肝胆系统的部分化偿作用尿液中福辛普利清除的比例减少而粪便中的比例增加不管肾功能不全的程度如何如患者有肝功能障碍肾脏清除就会增强由于许多老年患者的肾功能都有减退在ACE抑制剂的治疗过程中在老年患者中所以往往会引起这些药物的蓄积在老年患者中给临床上肝65和年轻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20各12例口服单一剂量的福辛普利10 mg后因此福辛普利的动力学是相似并可以预测的肾两种途径代偿性清除福辛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是极好选择福辛普利主要应用于轻至中度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的治疗通常使用10d对轻及中度高血压患者可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服用福辛普利5 mg20mg治疗后8 周0.001服用福辛普利10mg的患者对治疗有良好效果10mg25 mg在治疗终点11.6 mmHg和23.7舒张压分别下降7.12.3 mm Hg 比较研究表明40 mg1的药效相当于心得安40每日2次依那普利5每日1次或硝苯吡啶缓释片20 mg此外或与氨氯地平或普萘洛乐联用3.2 心力衰竭[4福辛普利对于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大有裨益显著降低左心室容量指数维持和改善心脏功能重度心衰患者为期24 w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终点时治疗组患者的踏板运动时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0.05心功能获得改善情况比较多见而病情出现恶化的情况比较少见0.01研究表明而不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合用洋地黄制剂福辛普利与长效钙通道阻断剂氨氯地平相比肝排泄在病人患有肾功能不全时肝脏对福辛普利与其它ACE抑制剂比较尤其是在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同时不增加中毒的危险性4.临床安全性福辛普利比较安全福辛普利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乏力与胃肠道症状这些都是ACE抑制剂类药物的典型症状一般情况下与ACE抑制剂有关的皮疹在福辛普利治疗组中较少发生和0.7且副作用的发生率和类型在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无差别在ACE抑制剂中肾脏双重清除途径在肾功能不全者中减少了药物蓄积以及因药物蓄积引起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心肝脏功能状态的限制福辛普利可能是一种可与其它ACE抑制剂相替换的有价值药物参 考 文 献1.Neville F, Kenneth C, Lasseter, et al. Single-Dose and steady-statepharmacokinetics of Fosinopril and Fosinoprilat in patients withHepatic Impairment. J Clin Pharmacol,1995;35:145 ̄150.2.Shionoiri H, Shigemasa T, Takasaki I.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s: recent therapeutic aspect. Nippon Rinsto, 1997; 55:20667 ̄2074.3.Duchin KL, Waclawski AP, Tu JI, et al. Pharmacokinetics, safety, andpharmacologic effects of fosinopril sodium, an angioter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in health subjects. J Clin Pharmacol, 1999;31:58 ̄64.4.Lomgardo M, Alli C, Broccolino M, 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calcium antagonists onthe right and left ventricle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m HeartJ,1997;134:557 ̄564.5.Waldemar G. Ibsen H, Strandgaard S, et al. The effect of fosinoprilsodium on cerebral blood flow in moderate essential hypertension.Am J Hypertens, 1990;3:464 ̄470.。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编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3)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5)(一)适应症定位 (5)(二)受试人群 (5)(三)有效性评价 (8)(四)安全性评价 (10)(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1)三、分期试验设计 (11)(一)Ⅰ期临床试验: (11)(二)Ⅱ期临床试验 (13)(三)Ⅲ期临床试验 (15)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6)(一)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者的临床试验 (16)(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7)五、缩略语 (17)六、参考文献 (19)七、著者 (20)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痴呆的病因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中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和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是老年常见病之一。

虽然目前尚无“抗痴呆”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但是已有多种对症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一些新的药物也处于研发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目的性和逻辑性极强,并渐次推进的探索循证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人体药效学、剂量效应探索、疗效确证研究等,按照试验的时间进程又可以分为Ⅰ、Ⅱ、Ⅲ、Ⅳ期等几个阶段。

在试验进程中,每项试验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各项试验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早期小规模试验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试验,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信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基础。

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

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

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关键字:评价临床药物病人试验测试进行痴呆诊断研究治疗标准认知方法能力摘要:摘要:本文对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做一简介,内容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诊断、临床试验受试者入选标准、疗效评价指标、试验分期及相应要求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痴呆是老年常见病之一,目前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也比较活跃。

EMEA于1998年发布了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发表于:2009-12-13 21:19:10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审评四部审评八室赵建中摘要:本文对EMEA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做一简介,内容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诊断、临床试验受试者入选标准、疗效评价指标、试验分期及相应要求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痴呆是老年常见病之一,目前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也比较活跃。

EMEA于1998年发布了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痴呆。

本文对此指导原则做一简介,以其对国内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有所借鉴。

1.诊断1.1痴呆及其严重程度痴呆的诊断标准在《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Ⅲ-R, DSM-Ⅳ)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进行了定义。

简单的筛选测试,例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等,也可以用来证明认知障碍。

DSM-Ⅳ和ICD-10包括了轻、中、重度痴呆的诊断标准,应以此对研究中纳入病人的痴呆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并应说明评定所用的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开发治疗疾病早期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开发治疗疾病早期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指导原则:开发治疗疾病早期的药物梅升辉(编译);赵志刚(审校);黄佳(审校)【摘要】文中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FDA关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指导原则-开发治疗疾病早期的药物。

%W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rapeutic method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troduced guidance of FDA for industry developing medications of early stage Alzheimer's Disease.【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3(000)024【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指导原则;药物研发【作者】梅升辉(编译);赵志刚(审校);黄佳(审校)【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的老年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防及延缓AD病程的进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1]。

由于目前的治疗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为了根治AD症,开发治疗AD早期的药物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对FDA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指导原则进行编译,介绍了目前FDA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及态度,为研究者开发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1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AD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是细胞培养、动物模型等结果表明,Aβ异常沉积、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胆碱能损伤、钙平衡失调、氧化应激、脑内能量代谢不足、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激素水平改变和炎性反应等都与A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临床试验中国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丧失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和行为改变为特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高[1,2]。

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60%~80%。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5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AD患病人数将从目前的4 680万增加至1.315亿[3]。

痴呆及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已成为全社会医疗支出及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近年来,AD发病机制研究虽无重大突破,但诊断标准有较大革新。

如由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工作组(NINCDS-ADRDA)诊断标准转变和倾向于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提出的IWG-2诊断标准。

该诊断标准不仅细化了AD的临床表型,强调临床前期AD(pre-clinical AD)的识别,而且将各类生物标志物(脑脊液Aβ、APOE基因型、MRI或淀粉样蛋白PET 扫描等)整合进诊断标准中,使其更适用于临床研究[4]。

目前对AD的治疗仍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代表药物为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卡巴拉汀以及美金刚[5]。

对AD具有疾病修饰作用的新药研发已逐步成为抗AD的研究热点,这些药物包括抑制Aβ斑块形成或促进Aβ清除的药物、抑制Tau蛋白纤维缠结形成和促进Tau蛋白清除的药物(如β、γ分泌酶抑制剂或α分泌酶促进剂),以及针对Aβ和Tau蛋白的单/多克隆抗体等。

近年来,几项关于AD的大型药物临床试验(如首个抗Aβ单克隆疫苗AN1792[6]、针对Aβ及纤维缠结的单克隆抗体[7,8]以及γ分泌酶抑制剂Semagacestat[9]等),因不良反应、中期评价疗效不达标等原因而宣告失败。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

指导原则编号: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 3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5)(一)适应症定位 (5)(二)受试人群 (5)(三)有效性评价 (8)(四)安全性评价 (10)(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1 三、分期试验设计 .................................................................................. 11 (一)Ⅰ期临床试验: .................................................................... 11 (二)Ⅱ期临床试验........................................................................ 13 (三)Ⅲ期临床试验........................................................................ 15 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 16 (一)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者的临床试验 ................................ 16 (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17 五、缩略语 ............................................................................ .................. 17 六、参考文献 ............................................................................ .............. 19 七、著者 ............................................................................ ...................... 20 2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原则编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第二稿)二OO七年三月目录一、概述 (4)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 ........................................ 6..(一)适应症定位................................................ 6..(二)受试人群.................................................. 6...(三)有效性评价.............................................. 8..(四)安全性评价............................................. 1..0(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1.0三、分期试验设计 (11)(一)1期临床试验: (11)(二) ............................................... n期临床试验13(三) .............................................. 皿期临床试验14四、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1. 5(一)............................................................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 )者的临床试验.. (15)(二)............................................................ 控制疾病进展药物的临床试验 .................................................... 1.5五、缩略语...................................................... 1..6.六、参考文献 ..................................................... 1..7.七、著者 ......................................................... 1..8..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记忆、思维、语言、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其认知损害的程度足以影响日常生活、社交或职业功能或与个人以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痴呆的病因很多,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其中常见的为阿尔茨海默病(AD )、血管性痴呆(VaD )和混合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是老年常见病之一。

虽然目前尚无“抗痴呆”药物可以治愈此病,但是已有多种对症治疗药物用于临床,一些新的药物也处于研发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目的性和逻辑性极强,并渐次推进的探索循证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人体药效学、剂量效应探索、疗效确证研究等,按照试验的时间进程又可以分为I、H、皿、W期等几个阶段。

在试验进程中,每项试验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和研究方法,同时各项试验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早期小规模试验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试验,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进行的各项临床试验的信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药物的安全有效性基础。

因此,为了高效地开发药物,临床试验的早期就应根据已经掌握的药物特性制定适宜的总体开发计划,在计划中阐明每一项试验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计划中应有适当的决策点,阶段性地根据获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下一步研发决策。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临床试验除了要遵循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规律以外,还要考虑到疾病和药物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临床试验的可能影响,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病程长,疾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短期内症状可能波动;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缺乏实验室的证据;此类药物属于慢性疾病长期用药;主要用于老年人群;绝大部分是改善症状的药物,很难达到逆转病程的效果。

这些特点应在试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时予以充分考虑。

本指导原则旨在给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指导。

文中重点讨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相关要点,同时考虑到不同类型痴呆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对其它类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帕金森病性痴呆等的临床试验也具有参考价值。

对于控制疾病进展类药物,以及预防药物,因为目前均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尚无成熟和公认的试验设计,本指导原则未进行充分的讨论。

对本指导原则的理解首先要基于临床试验的一般要求,包括相关法规的规定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以及业已发布的其它相关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如:《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临床试验的生物统计学技术指导原则》等。

本指导原则属于建议性的,不作为新药上市注册的强制性要求。

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发展,疾病诊断、治疗的手段会不断改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更新。

因而,本指导原则的观点为阶段性的,如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更加科学合理和公认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提供相关依据。

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点(一)适应症定位阿尔茨海默病进行药物干预的目的主要有三种: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初级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分级按照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级别,轻、中度患者与重度患者在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疗效判断所使用的神经心理测查和临床评定量表也不同。

因此,一个药物在准备进行临床试验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是用于改善症状,还是控制疾病进展或预防;是用于轻中度患者,还是用于重度患者。

然后根据其具体定位选择相应的受试者进行临床试验,试验方案也需根据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分级及药物的靶向作用进行设计。

(二)受试人群1. 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目前CCMD-3、ICD —10、DSM- IV 和NINCDS-ADRDA 等诊断标准都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但根据NINCDS-ADRDA 标准所诊断的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更适用于证实药物疗效。

临床试验中建议使用NINCDS-ADRDA 或DSM- V进行诊断。

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之前,需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痴呆在进行排除诊断时,要特别注意排除以下的情况:(1 )其它脑器质性疾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路易体痴呆、脑外伤性痴呆、硬膜下血肿、交通性脑积水、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炎、艾滋病、梅毒等)等。

(2 )重要的躯体疾病:肝性脑病、肺性脑病、乏氧性脑病等。

(3 )营养代谢疾病以及内分泌紊乱: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以及维生素或其它元素缺乏症等。

(4 )中毒性脑病:药物中毒、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5 )精神疾病:抑郁症性假性痴呆。

推荐使用以下检查方法进行排除诊断:(1)HIS 量表和NINDS AIREN (1993 )标准以排除血管性痴呆;(2)近期颅脑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排除主要的器质性脑病;(3 )血液检查排除感染、内分泌和其它系统疾病;(4)使用抑郁症量表(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S )排除抑郁症。

(5)为排除药物滥用,详细采集病史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重点排除镇静催眠药、酒精、鸦片及其它镇静剂和违禁药物。

2.区分疾病严重程度建议使用简单的筛选测试对病人的痴呆严重程度进行评定,例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 ),也可以联合使用MMSE +GDS/CDR 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增加其准确性。

使用其它测试方法进行严重程度的评定也是允许的,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应对所用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方法的验证过程和具体分度标准等。

特别注意,对于MMSE等工具,不同教育背景的患者,评价其严重程度的分值会不一样,对此应有详细说明并严格执行。

3. 选择受试者诊断标准明确以后,还要进一步制定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以及试验终止标准等。

纳入标准包括诊断标准、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内容,病人应能够配合检查,照料者应能参与试验的整个观察期。

排除标准应明确对合并疾病、合并用药、已有治疗等的要求。

应该详细描述试验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辅助检查、检查和评价的方法。

为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应设置一定的筛选期、清洗期,消除先前用药的影响,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基线评价,注意排除病情不稳定,短期内波动幅度较大的病人。

也可以使用安慰剂进行清洗并评价病人的依从性。

(三)有效性评价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进行疾病的初级预防。

当前的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

对于改善症状的药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认知功能评价;(2)整体评价;(3)日常生活能力评价;(4)精神行为评价。

在评价的每一个方面,都应指定一个测试工具做为评价指标。

这些测试工具应经过验证,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以利方便可靠地解释结果。

因为病人的症状表现是多方面的,病人自我表述的能力很差,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测试能够涵盖阿尔茨海默病如此宽泛不同的临床表现,亲属或医护人员评价又存在着偏倚的风险。

所以,进行疗效评价时,一般需要上述多个方面同时进行评价,各方面互为补充,互相印证。

其中,认知功能的评价是主要疗效指标。

因而,首先要取得认知功能的改善,这种改善要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继之以其它评价进一步证实治疗的效果。

其它方面的变化如整体评价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应与认知的改善取得一致性结果。

常用的测试工具如下:1. 受试者认知功能评价认知的测试包括记忆、语言、失认、失用和执行功能。

认知领域比较局限和简单的认知筛查量表(如MMSE 等)不能作为疗效评估的主要工具。

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 )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用于评价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测试工具,应用广泛。

严重障碍量表(SIB)适用于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评价。

2. 整体评价整体评价应由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做出。

临床整体评价可以作为有效性指标之一,用于评价药物改善认知的效果与临床的关联性。

此类量表有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基于医生访视的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 )等,均可选择使用。

3.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可用于评价药物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影响,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 )和躯体自理量表(PSMS )两个方面,通常由经常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和照料者完成,有多种版本可以选择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