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
执业药师重点知识汇总

执业药师重点知识汇总
作为执业药师,你需要掌握以下重要知识:
1. 药物学:了解药物的分类、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2. 药物治疗:掌握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剂量、给药途径等,以及合理用药的准则。
3. 药物配方:熟悉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禁忌等,能准确、合理地进行药材配方。
4. 药物制剂:了解各种药物制剂的特点、性质、用途,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
5. 药物管理:熟悉药物供应链管理、药库管理、药品质量控制等,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临床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能提供临床用药的建议和指导。
7. 药学伦理:了解药学伦理的原则,包括保护患者权益、药物试验伦理、伦理评审等。
8. 药学法规: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药品管理法规,包括药品注册、药品广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
9. 信息技术:熟悉药学信息系统的使用,包括药品数据库、电子处方等,能进行药物信息查询和分析。
10. 药学研究: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药学研究和评价。
以上只是重点知识的概要,作为执业药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药学领域。
23年执业药师学霸笔记pdf

23年执业药师学霸笔记pdf
一、药理学基础
1.药物作用机制:讲解药物如何与靶点结合,产生治疗效应。
2.药物动力学: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讲解常见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二、药物治疗学
1.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讲解如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调整:讲解如何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讲解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三、药品管理及相关法规
1.药品注册与审批流程:讲解药品注册审批的流程和要求。
2.药品生产与流通管理:讲解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管理规定和要求。
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讲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四、实际操作与案例分析
1.药品处方审核与调配:讲解药品处方审核和调配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
2.药品使用指导与教育:讲解如何向患者提供正确的药品使用指导和教育。
3.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与改进:讲解如何评价药物治疗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以上是大纲的部分内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在整理笔记时,注意突出重点,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以便于后续复习。
同时,可以结合练习题进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点总结执业药师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涉及到药学、临床、医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药学知识点1. 药理学:包括药物的作用、药物的剂量、药物的种类等方面的知识点。
2. 药物化学: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3. 药剂学:包括药物的制剂、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4. 药物毒理学:包括药物的毒性机制、药物的毒性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点。
5. 药物代谢与药动学:包括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的代谢产物、药物的药动学参数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临床知识点1. 疾病诊断: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点。
2. 药物治疗: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药物的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点。
3. 临床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副作用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点。
4.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药物的相互作用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点。
5. 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三、医学知识点1. 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知识点。
2. 生理学:包括人体生理功能的机制、生理参数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3. 病理学: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变机制、病变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医学统计学:包括医学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点。
5. 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原则、医学伦理决策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执业药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复习。
祝愿各位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大全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大全执业药师是负责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和药品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在临床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总结了执业药师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 药物学- 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剂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 药物的毒理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2. 临床药物治疗- 常见疾病的用药原则和治疗方案,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 药物联合应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药物的特殊用法,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3. 药物制剂- 药物的基本剂型和剂量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 各种制剂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
4. 药学管理- 药品采购、入库、配送、配药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 药品库存管理、药品质量控制和药品安全保障。
5. 药品信息咨询- 给予病人正确的用药建议和指导。
- 针对患者的疑问进行有效的解答,如药物副作用、用药时间和药物联合应用等。
6. 药学研究- 参与临床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的相关工作。
- 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 药物监测- 对用药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 考察药物的血药浓度和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8. 药品法规- 药品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
- 药品执业诊所的规范管理。
9. 专业素养- 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和药品监管法规。
总之,执业药师需要掌握临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药物学、药物制剂、药学管理、药品信息咨询、药学研究、药物监测、药品法规和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这些知识总结能够对执业药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医药师复习重点整理

医药师复习重点整理【医药师复习重点整理】一、药物学1. 药物分类:a) 按化学结构:酯类、醇类、胺类等。
b) 按生物来源:植物药、动物药、微生物药等。
c) 按药理作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2. 药物代谢和排泄:a) 肝脏代谢: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形成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
b) 肾脏排泄:药物通过肾脏排泄,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等途径。
3.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a)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剂等。
b) 液体剂型:口服液、滴剂等。
c) 注射剂型:静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等。
d) 隔夜加药:通过置换药物的方式进行持续给药。
二、药理学1. 药理学原理:a) 药物与受体结合: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
b)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通过调节受体功能、增加或抑制生物化学反应等方式发挥药理作用。
2. 药理学分类:a) 以作用部位划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等。
b) 以作用方式划分:激动药、抑制药等。
c) 以作用时/效应程度划分:短效药、长效药等。
三、临床药学1. 药物治疗:a)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b) 合理用药:根据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等特点,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2. 药物配伍:a) 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相互影响药物代谢及药效。
b) 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组合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四、药事管理1. 药物采购与配送:a) 基于临床需求和用药指南进行药物采购。
b) 考虑药物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药物配送和库存管理。
2. 药物管理与储存:a) 合理设置药房,分类存放药品。
b) 建立完善的药物管理制度,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药物信息管理:a) 建立完善的电子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准确记录药品购进、发放和使用情况。
b) 提供及时的药物信息查询服务,保障临床用药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医药师复习的重点包括药物学、药理学、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等方面。
执业药师考试重要考点整理

执业药师考试重要考点整理第一章:药学理论基础知识1. 药学的定义和分类药学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在不同孕龄期妇女体内的变化3.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及其作用机制药物与酶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4.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药物治疗的原则及其考虑因素不同药物给药途径的特点第二章:药物化学知识1. 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分类药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意义药物分类及其特点2. 药物与药理学的关系药物与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药物化学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 药物的结构和功能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与药物活性4. 药物合成和分析方法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分析方法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第三章:临床药学1. 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临床药学的定义、任务与作用临床药学在药师工作中的应用2. 临床用药指导和合理用药临床用药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合理用药的原则和策略3.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其预防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与管理方法4. 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和方法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与优化第四章:药物学1. 药物的药效和药力学参数药物的药效评价方法和指标药物的药力学参数及其应用2. 药物治疗的评价和监测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标准药物治疗的患者监测与管理3. 药物剂型和药物给药技术药物剂型的分类和特点药物给药技术的要求和方法4. 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储存管理药物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药物储存管理的规范和措施第五章:法律、伦理和职业规范1. 药品管理法规及其应用药品管理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药品管理法规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 药师伦理与职业规范药师的伦理要求和职业规范药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3. 医疗纠纷处理与法律责任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医疗纠纷中的法律责任和要求4. 药学研究的伦理和法律要求药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和法律要求药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和权益保护结论:通过对执业药师考试重要考点的整理,我们对药学理论基础知识、药物化学知识、临床药学、药物学以及法律、伦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一、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治疗作用、药理作用、化学结构,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等。
执业药师需要熟悉各种药物的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2. 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指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等。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助于药师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3. 药物的用药原则执业药师需要了解不同药物在临床使用时的用药原则,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4. 药物的不良反应执业药师需要熟悉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包括药物的毒性、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安全用药的建议。
5. 药物的评价和监测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评价和监测指标,包括疗效评价指标、不良反应监测指标等,以便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和监测。
二、药学知识点1. 药物制剂学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各种常见药物的制剂种类和特点,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药物制剂选择建议。
2. 药物质量标准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质量标准,包括药品的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以便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物选择建议。
3. 药物储存和稳定性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储存条件和稳定性特点,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物储存建议和使用建议。
4. 药物配伍禁忌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各种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情况,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5. 药物信息咨询执业药师需要能够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合理的药物信息咨询服务,包括药物的用途、用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三、临床药学知识点1. 临床药理学执业药师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原则,以便为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2. 药物的用药指导执业药师需要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药物用药指导服务,包括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归纳

执业药师知识点总结归纳作为执业药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确保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下面将对执业药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药学知识、临床用药、药物治疗和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学知识1. 药理学知识:执业药师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原理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
2. 药物化学知识:包括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药剂学知识:包括药物的制剂、保存、给药方式、稀释、配伍等知识。
4. 药物分析学知识:对药物的质量分析、定性定量分析、分离纯化等有一定的了解。
5. 药物毒理学知识:包括毒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等内容。
二、临床用药1. 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肿瘤等。
2. 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合理制定用药方案,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3. 药物剂量计算:了解各种药物的剂量计算方法、单位转换和用药规范,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4. 药理治疗方案:掌握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案,包括选择药物、用药剂量、疗程等内容。
5. 用药监测与评估:对患者的用药效果、不良反应和药物浓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药物治疗1.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了解药物的药效、毒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合理用药建议。
2. 临床新药应用:了解新药的研发进展、临床试验结果和上市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新药的合理应用建议。
3. 药物配伍与稀释:掌握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和合理稀释方法,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4. 中药和外用药物:了解中药的使用原则和副作用,以及各种外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
5. 药物储藏和运输:对药物的储藏条件、保存方法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重点笔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与药物命名(一)药物来源与分类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二、药物剂型与制剂(一)药物剂型与辅料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品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1、配伍变化的类型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药品包装的分类三、药学专业知识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2、药剂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
3、药理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4、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
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因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1、药物的主要结构骨架与药效团药物=母核+药效团(一类药物母核可能不同,但是均含有相同的药效团或者在体内代谢后能生成药效团)例如他汀类药物。
21、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转运、转运体的影响许多组织的生物膜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系统介导药物跨膜转运,称为转运体。
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底物或抑制剂。
可通过结构修饰增加转运体对药物的转运,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
例:阿昔洛韦+L-缬氨酸——伐昔洛韦(小肠上皮细胞转运体PEPT1底物),增加其吸收——进入体内后水解为三磷酸阿昔洛韦发挥药效。
2、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1)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2许多药理作用各异、化学结构多样的药物对hERG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引起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主要为心脏用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和强心药。
3、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代谢分为两相: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
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
(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极性增加,亲水性增加:1、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2、与硫酸的结合反应3、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极性降低,亲水性降低:1、乙酰化结合反应2、甲基化结合反应第3章药物固体制剂(一)散剂优点:易分散,起效快;具有保护、收敛作用;制备简单,适于老人儿童;包装、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缺点:对制剂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挥发性影响大。
因此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3、散剂的质量要求粒度:口服为细粉,局部用和儿科用中药散为最细粉(通过七号筛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干燥失重:一般≤2%,中药散剂水分≤9%。
无菌:用于烧伤或创伤局部用散剂。
其他:贵、毒、小散剂用配研法;毒性口服散应单剂量包装;一般密闭贮存,含挥发性药物或易吸湿药物密封贮存。
(二)颗粒剂1、分类:可溶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2、特点:①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②服用方便可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③通过包衣,可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等;④有效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
可溶型和泡腾型颗粒应加温开水冲服,肠溶、缓控释颗粒应吞服,中药颗粒剂不宜用铁质或铝制容器冲服。
(三)片剂1、特点(1)剂量准确、服用方便;稳定;成本低;种类多;运输、携带方便(2)幼儿和昏迷者不易吞服;工序多,难度高;挥发性成分片剂贮存期内含量下降2、分类:普通片、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控释片、肠溶片1、胶囊剂的特点优点:1)掩盖不良嗅味2)提高稳定性3)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与片剂比较)4)液态药物固体剂型化5)药物缓释、控释和定位释放缺点:1)囊壳受温湿度影响大2)生产成本较高(与片剂比较)3)特殊群体(老幼)口服困难4)局限性:部分药物不适宜制成胶囊2、不宜制备胶囊的药品1)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药物,囊壁溶化2)风化性药物,囊壁软化3)强吸湿性的药物,囊壁脆裂4)醛类药物,明胶变性5)含有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的液体药物,囊材软化或溶解;6)O/W型乳剂药物,囊壁变软记忆技巧:风湿醛发水(蜷发睡),胶囊不好用(五)液体制剂概述1、分类3、一般质量要求(1)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2)口服的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3)液体制剂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4)包装容器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4、包装贮存医院液体制剂标签:内服-白底蓝字或黑字;外用-白底红字或黄字(六)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1、分类根据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前者又细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XX酸钠/钾/钙/镁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卵磷脂、豆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2、毒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刺激性均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溶血作用的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1、高分子溶液剂(1)特点荷电性;高渗透压;黏度高;水化膜阻碍高分子聚集;胶凝性(2)性质热力学稳定体系:由于水化膜存在陈化现象: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聚集沉淀的现象,受光线、空气、盐类等因素的影响。
2、溶胶剂(1)特点胶粒间相互聚结,热力学不稳定;聚结后布朗运动减弱,动力学不稳定;光学性质,Tyndall效应(2)影响热力学稳定性的因素双点层结构:电位差ζ越大越稳定水化膜:越厚越稳定添加剂:电解质破坏稳定性;高分子化合物有助于稳定性;胶粒之间带相反电荷稳定性降低,相同电荷稳定性增强。
(十)混悬剂1、特点(1)提高药物稳定性(2)掩盖药物不良气味(3)发挥长效作用2、质量要求(1)沉降容积比:越大越稳定。
(2)重新分散性:振摇后重新分散(3)微粒大小(4)絮凝度:越大越稳定(5)流变学:触变流动性,稳定性好3、常用稳定剂(1)润湿剂:HLB7-11的表面活性剂(十一)乳剂1、组成:油相(O)、水相(W)和乳化剂2、分类按分散系统:单乳和复乳按乳滴大小: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3、特点(1)液滴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快、药效发挥快及生物利用度高。
\(2)O/W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
(3)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及毒副作用。
(4)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5)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
(6)静脉注射乳剂,可使药物具有靶向作用,提高疗效。
4、乳化剂(1)高分子化合物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杏树胶、卵黄、果胶,O/W型乳剂(2)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3)固体粉末乳化剂O/W:硅皂土、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白陶土W/O: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6、质量要求(1)分散相液滴大小均匀,粒径符合规定;(2)外观乳白(普通乳、亚微乳)或半透明、透明(纳米乳),无分层现象;(3)无异嗅味,内服口感适宜,外用与注射用无剌激性;(4)有良好的流动性;(5)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在贮存与使用中不易霉变。
第4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一、注射剂优点:(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2)可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药物。
(3)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缺点:(1)注射给药不方便,注射时易引起疼痛。
(2)易发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
(3)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4、注射剂的溶剂(1)制药用水1)纯化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2)注射用水:可作为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清洗溶剂。
3)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4)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除一般蒸馏水的检査项目,如pH、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无菌检查。
(2)注射用油常用的有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
(3)其他注射用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5、注射剂的附加剂6、热原7、溶解度与溶出速度二、输液1、定义和分类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
目前临**常用的输液可分为: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糖、脂肪乳、氨基酸)、胶体输液(右旋糖酐、聚维酮)、含药输液。
2、静脉注射脂肪乳剂原料与乳化剂的选择:①原料一般选用植物油,如大豆油、麻油、红花油等,所用油必须符合药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