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4-佛教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无法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如魏晋玄学, 便深受佛教般若思想的影响。般若典籍谈空说无,正是玄学所崇尚的境界。
故在南北朝时期,般若经典的翻译及弘扬成为热潮。而隋唐哲学的内涵主
要是佛学,如果离开佛学思想,隋唐时期的哲学史几乎就是一片空白了。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 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中国哲学的薄弱之处。虽然孟子及《易经》有所 涉及,但总体较为单薄。而佛教的大小乘经论,对心性都有着丰富且深入的阐 述。需要说明的是,佛教对于心性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落实于 具体修证中。尤其是禅宗,特别重视心性的参悟。因而也有人说,宋明理学是 戴着儒家帽子的和尚,表面为儒家,内涵却是佛家。且不论宋明理学的兼收并 蓄是否成功,其深受佛教之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没有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等众多石窟中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没有巍峨梵宇中的诸佛菩萨雕塑艺术宝库将减少一半以上的珍藏中国雕塑史也决不会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么丰厚那么有份量
佛 教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晨
幸 福 人 生
暮 诵 读
每天定时参加早晚课,能够让心安住在善所缘中,
训练安住的力量,培养定力。
诵读的过程又是培养善心相续的过程,让佛法智慧
渐入心田,为生命播下善的种子。 反复诵读令法在内心生根并成为数数思维的源泉,
成为指导生活的人生智慧。
红尘喧嚣处,聆听清凉法音。 世事纷扰中,观照心念起落。 恭 听 慈 经
(完整版)传统文化知识之佛教与莲花

传统文化知识之佛教与莲花莲花,又称荷花。
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
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
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
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
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
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
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
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
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
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
《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
《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
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

第一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佛教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的佛教——禅宗 第三节 中国的佛教 禅宗
第一节 佛教文化的基本概念
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创立
释迦牟尼(约前566释迦牟尼(约前566566 486) 前486)原古迦毗罗卫国的 一位王子,名叫乔达摩· 一位王子,名叫乔达摩·悉 达多。释迦,是种族名; 达多。释迦,是种族名;牟 是尊称; 尼,是尊称;合起来的意思 释迦族的圣人” 是“释迦族的圣人”。至于 他的本姓乔达摩, 他的本姓乔达摩,意思是 最好的牛” “最好的牛”,名字叫悉达 意思是“ 多,意思是“达到目的的 释迦牟尼略早于孔子, 人”。释迦牟尼略早于孔子, 他与孔子、 他与孔子、耶稣基督和穆罕 默德并称为“ 默德并称为“世界四大圣 人”。
二、禅宗的基本观点
1.见自性 见自性 2.顿悟 顿悟 3.无念 3.无念 4.证实相 证实相 5.自由 自由
三、佛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一)面对大千世界,心如古井 面对大千世界, (二)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逆如顺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四、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寺塔建筑 (二)石窟艺术 (三)小说文学 至于佛教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 至于佛教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文学等 方面的广泛影响,更是不胜枚举,。此外, ,。此外 方面的广泛影响,更是不胜枚举,。此外,佛教的 某些语言,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苦海无边, 某些语言,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如“苦海无边,回 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僧多粥 善男信女” 芸芸众生” 罪孽深重” 少”、“善男信女”、“芸芸众生”、“罪孽深重” 等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 等等,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
(一)四谛经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教

25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accumulated vast quantities of classics and documents, and left over numerous historical relics and treasures. They have influenced, to varying degrees, both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ulture in ideology, science and imagery.
19
The comprehensive Taoist culture created a cultural pattern, combining Taoism and the Taoist school,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nd Buddhism.
9
影响最深
Buddhist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nvol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culture on a large scale.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既是一次大规模的 文化输入活动,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输出 活动,
道教的伦理制 度,主要是建立森 罗严密的等级制度, 是道教融合儒家思 想,以加速和实现 自身封建化的重要 举措。
道教的伦理思 想,就是把儒家的 忠孝思想和性命学 说写入条文,作为 道教教义的重要组 成部分。
23
24
佛教、道教与传统文化 Chinese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 行成佛等一套说教。这些 说教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 大冲击,并逐渐形成庙神 膜拜和超度亡灵的信仰民 俗。
14
五台山
普陀山
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传为观音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
安徽九华山,传为地藏菩萨的道场。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神仙思想,把“长生不死”、“肉体成仙”作为道教追求的最高目的。 道教是把神仙思想、道家学说、方士之术以及民间巫术综合起来,理论化、宗教化的产物。
道教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的观点,迎合了 封建统治者的愿望。
道教修行的最高理想是得道成仙,认为人 只要返本还源,与道合一,就能成为灵魂常在、 肉体永生的神仙。
24
阿炳与“二泉映月”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 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 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 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代表作品《二泉映 月》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 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 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 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 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8
隋唐时期,佛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八宗: 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净土宗、密宗、律宗、三论宗和禅宗。 禅宗是最典型的中国佛教,也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
唐代宗派佛教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成熟的标志。
9
二、佛、佛法、佛经和佛寺
佛教认为佛是对宇宙、人生彻底明了的智慧,是对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无所不知的智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影响广泛存在于音乐、绘画、 雕塑、建筑等方面,尤其对 寺塔艺术和佛窟艺术影响。 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 是中国石窟艺术的代表,成 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艺术 宝藏。
对中国民风习俗的影响
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修行成佛等一套说教。 这些说教对人们的心理 造成巨大冲击,并逐渐 形成庙神膜拜和超度亡 灵的信仰民俗。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求法的 佛教
第一节
求仙的 道教
第二节
三教合流
第三节
2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
玄奘(zhidao602年-664年),是唐朝 著名的“三藏法师”(对精通佛教圣 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
9
大乘佛教
乘是车子、运载的意思,大乘即大车子,小乘即小 车子。它们的喻义是搭乘佛法,离开苦难的此岸,到达 快乐的彼岸。之所以称为小乘,是因为小乘的小车子只 是用来运载自己(度自己)的,而大乘的车子不但运载 自己(度自己),而且还用来运载他人(度他人)。小 乘倾向自觉,只求自己觉悟而脱离生死,并无济度众生 的意思;大乘则在自觉之外还要觉他,要救度一切众生 而同登彼岸。大乘佛教认为,修行的过程必须是一方面 通过思辨、禅修获取无上的智慧;另一方面以利乐众生 的慈悲心,做种种助人、度人的善行。
31
道教方术,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其中的命、相、卜,显然属于唯心主义和迷信范畴, 但尽管如此,其中一些方法在心理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而如“山术”中的食疗、筑基、拳法等,“医术”中的方剂、针灸、等,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重塑了中华民族知识分 子的精神品格,丰富并发展 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佛 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语 言、新的文体、新的意境、 新的遣词命意的方法,对中 国的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 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诗佛王维
佛教的现代意义
佛教视逆为顺的人生态度, 对于饱受生活艰难的人讲, 不失为一种对待逆境的超脱 手段。而佛教,在物欲横 流的纷扰世界中,不失为一 种超脱、潇洒、自由的风度。
出游四门
佛教的起源
一天夜里,释尊叫自己的马 夫车匿跟随,骑着心爱的坐 骑,离宫出走。可是 “城 门紧闭,出不去。于是四大 天王各捧一只马蹄,太子连 人带马跳出城墙。是为释尊 “出家日”。汉传佛教将这 一天定为农历二月初八。
夜半出城
佛教的起源
最初释迦牟尼在摩揭陀一带 寻师访道,又在尼连禅河边 独修苦行。据说他逐渐减少 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 如此企图通过对身体的折磨 以求得精神的解脱。然六年 苦行,身体消瘦,形同枯木, 却并无所获。
右图:蓝毗尼园遗址(位于今尼泊尔之 派勒瓦地区)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佛教的起源
释尊是从母亲右胁降生 的。降生后即走了七步, 步步生莲花 。然后一手 指天,一手指地,说道: “天上地下,惟我独 尊!”这时,有两条龙, 一吐温水,一吐凉水, 给释尊洗澡。
释尊诞生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生后,净饭王请阿 私陀仙人为他占相,仙人预言 道:“这位太子如果在家,将 来可以做威震四方的转轮圣王。 如果出家了,可以成为引导众 生觉悟的佛陀。”释迦牟尼出 生后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就去 世了,后由其姨母波阇波提抚 养长大。
六年苦行
29岁离家求道。苦修6年
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第四课古代宗教(实用模板)

古代宗教模块一原始宗教说到宗教,有人会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这是一种比较偏颇的思想意识。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古代宗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全方面和全过程,甚至很多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早在尚无成文历史的远古时期,已经出现人类最早的宗教,而且在很长一段的原始社会发展时期,仍存在着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被称为原始宗教,多表现为对植物、动物、天体等自然的崇拜,以及对生殖、图腾和祖先的崇拜等。
这些表现了早期的人类对外界及自身的意识,具有自发性、地域性、氏族性、象征性等特点。
项目一 自然崇拜天体崇拜自然力崇拜自然环境崇拜 动植物崇拜主要指对日、月、星等天体的崇拜。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主要指对风、雨、雷、电等自然天象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 主要指对山川湖海等的崇拜。
(“雷公”“电母”“风婆婆”)崇拜的种类很多,小至昆虫、龟蛇,大至虎豹熊罴,有野兽,也有牲畜。
植物崇拜也有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一种是对农作物的崇拜,其次是祭树神,均是祈求丰收、平安等。
项目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指把某种动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物种看作与自己的民族有某种特殊关系,是本民族的象征和保护者。
图腾崇拜体现在原始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旗帜、舞蹈、服饰、文身、祭祀仪式及各类器物的装饰等。
项目一先秦诸子图腾崇拜发展的三个阶段010203对动植物直接认同、崇拜,建立幻想中的血亲关系。
构建半人半兽或人兽结合的图腾形象部分重要图腾随着氏族、部落的扩大、融合而被不断地综合化、艺术化。
项目二 史学的发展从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中发展而来的龙凤崇拜逐渐形成一种龙凤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项目三祖先崇拜早期祖先崇拜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赞颂;二是对先祖美德的赞美,即崇拜的是祖先的崇高人格和丰功伟绩,从中发展出圣贤崇拜,成为人文主义的文化理想,起到了增强氏族成员的认同感,强化氏族团结的作用,有利于氏族的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