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焊接
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 -回复

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回复以下是一篇关于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方法的1500-2000字文章:316L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低碳型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高抗拉强度,常用于化工、海洋、医疗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
焊接是将两个金属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其中包括热能输入、熔化和再凝固。
在焊接316L奥氏体不锈钢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准备工作、焊接参数和后续处理。
首先,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非常重要。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我们可以选择手工电弧焊、TIG焊、MIG焊或激光焊等方法。
手工电弧焊通常适用于对焊缝的质量要求较低的场合;TIG焊和MIG焊适用于需要高质量和高焊缝性能的场合;而激光焊则适用于对焊缝质量要求极高的特殊工艺。
接下来,准备工作是确保焊接质量的关键。
首先,需要清洁并预热工件表面,以去除油脂、污垢和氧化物等杂质。
清洁剂的选择应避免含有氯化物和强酸,同时避免使用含有研磨颗粒的清洁剂,以防止产生划痕。
预热是为了降低焊接时的残余应力和保证焊缝质量,一般推荐在150-200摄氏度范围内进行预热。
确定了焊接方法和准备工作之后,我们需要关注焊接参数的选择。
对于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最常用的是TIG焊。
在进行TIG焊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气体(如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并调整合适的气体流量和焊接电流。
气体保护可以防止氧气和水分进入焊缝,从而保证焊缝质量。
同时,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可以控制熔池的温度和尺寸,从而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最后,焊接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后续处理以确保焊缝的完整性和质量。
对于某些应用需要高度致密的焊缝的情况,可以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打磨和抛光等表面处理,以提高焊缝的外观质量和腐蚀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退火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避免导致材料的相变或变形。
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引言:不锈钢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是两种常见的不锈钢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材料常常需要进行焊接,以满足各种需求。
本文将对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详细介绍。
一、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铁素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铁、铬和少量的碳、镍等元素。
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能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常见的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和氩弧钨极焊。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铁素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通常选择铁素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预热和后热处理:对于厚度大于4mm的铁素体不锈钢,需要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以减少焊接应力和提高焊接接头的性能。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含有奥氏体结构的不锈钢,其主要成分是铬、镍和少量的碳、钼等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
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氩弧钨极焊和激光焊等。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2.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焊丝,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耐腐蚀性。
3.控制焊接参数:焊接参数的选择对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
4.防止热裂纹的产生: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容易产生热裂纹,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如降低焊接热输入、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等。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一、焊接方法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几乎所有的熔焊方法和部分压焊方法都可以焊接。
但从经济、实用和技术性能方面考虑,最好采用焊条电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和等离子焊等。
1. 焊条电弧焊厚度在2mm以上的不锈钢板仍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因为焊条电弧焊热量比较集中,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能适应各种焊接位置与不同板厚工艺要求;所用[wiki]设备[/wiki]简单。
但是,焊条电弧焊对清渣要求高,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
合金元素过度系数较小,与氧亲和力强的元素,如钛、硼、铝等易烧损。
2. 氩弧焊有钨极弧焊和熔化极氩弧焊两种,是焊接奥氏体不锈钢较为理想的焊接方法。
因氩气保护效果好,合金元素过度系数高,焊缝成分易于控制;由于热源较集中,又有氩气冷却作用,其焊接热影响区较窄,晶粒长大倾向小,焊后不需要清渣,可以全位置焊接和[wiki]机械[/wiki]化焊接。
缺点是设备较复杂,一般须使用直流弧焊电源,成本较高。
TIG有手工和自动两种,前者较后者熔敷率低些。
TIG最适于3mm以下薄板不锈钢焊接,在奥氏体不锈钢[wiki]压力容器[/wiki]和管道的对接和封底焊等广为应用。
对于厚度小于0.5mm的超薄板,要求用10~15A电流焊接,此时电弧不稳,宜用脉冲TIG焊。
厚度大于3mm有时须开坡口和采用多层多道焊,通常厚度大于13mm,考虑制造成本,不宜再用TIG焊。
3. 等离子弧焊是焊接厚度在10~12mm以下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理想方法。
对于0.5mm以下的薄板,采用微束等离子弧焊尤为合适。
因为等离子弧热量集中,利用小孔效应技术可以不开坡口,不加填充金属单面焊一次成形,很适合于不锈钢管的纵缝焊接。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所选定的焊接工艺参数总称为焊接工艺规范。
例如,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规范包括: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焊接速度、电弧长度(电压)和多层焊焊接层数等,其中电弧长度和焊接速度一般由操作者在操作中视实际情况自行掌握,其他参数均在焊接前确定。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总结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总结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
而焊接是连接金属材料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需要考虑到合适的焊接方法、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后的热处理等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总结。
一、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激光焊等。
1. 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是最常见的焊接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适用于小型焊接作业。
但手工电弧焊的焊接效率较低,焊缝质量难以控制。
2. 氩弧焊:氩弧焊是目前最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方法。
氩气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氧气和水分侵入焊缝,提高焊接质量。
氩弧焊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直流或交流。
3. 激光焊:激光焊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焊接方法,可以实现高速、高精度的焊接。
激光焊的热影响区较小,对焊接材料的变形和变质影响较小,适用于高要求的焊接作业。
但激光焊设备价格较高,操作要求较高。
二、焊接工艺参数在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需要合理选择和控制焊接工艺参数,以确保焊接质量。
1. 焊接电流:焊接电流直接影响熔深和焊缝质量。
对于不同规格的奥氏体不锈钢,需要根据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
2. 焊接电压:焊接电压影响焊缝形状和焊缝宽度。
一般来说,较高的焊接电压可以增加焊缝宽度,但焊接材料的变形和变质也会增加。
3. 焊接速度:焊接速度直接影响焊接效率和焊缝质量。
过高的焊接速度可能导致焊缝质量不稳定,过低的焊接速度则会影响生产效率。
4. 氩气流量:氩气是保护气体,在焊接过程中起到保护焊缝的作用。
合适的氩气流量可以防止氧气和水分污染焊缝。
三、焊接后的热处理在焊接奥氏体不锈钢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热处理,以消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晶间腐蚀敏感性。
1. 固溶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在800-1100℃范围内进行固溶处理,可以解决焊缝和热影响区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目的: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顺利完成六月份全厂停车检修中的焊接任务。
1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1.1 常用焊接接头形式1.2 随着不锈钢板厚度的增加,应采用夹角小于60°的V形坡口或U 形坡口。
1.2 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及焊丝选择序号旧牌号(GB)新牌号(GB)美标电焊条牌号氩弧焊丝1 0Cr18Ni9 06Cr19Ni10304A102H0Cr21Ni102 00Cr19Ni10 022Cr19Ni10304LA002H00Cr21Ni103 0Cr17N i12Mo2 06Cr17Ni12Mo2316A202H0Cr18Ni14MO24 00Cr17 Ni14Mo 022Cr17Ni12M31A02H00Cr19Ni12MO1.3 手工焊接焊接电流1.4 焊接方法选择厚度在2㎜以上的不锈钢板以焊条电弧焊为主;厚度小于0.5㎜的薄板不锈钢,要求用10~15A电流焊接,并采用脉冲TIG焊;对于重要承压管道要求氩弧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
2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2.1 减小热输入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所需的热输入比碳钢低20%~30%,应采用小电流、低电压(短弧焊)和窄道快速焊,采用必要的急冷措施可以防止接头过热的不利影响。
厚板焊接采用尽可能小的焊缝截面的坡口形式,如夹角小于60°的V形坡口。
2.2 防止焊缝污染为防止焊缝裂纹、力学性能改变、降低耐蚀性,焊前必须对焊接区表面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全部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操作时,可用砂轮抛光机、角磨机、或钢丝刷进行清理。
2.3 焊条电弧焊操作要领平焊时,弧长一般控制在2~3㎜,直线焊不做横向摆动,多层焊时,层间温度不宜过高,可待冷到60℃以下再清理渣和飞溅物,然后再焊,其层数不宜过多,每层焊缝接头相互错开。
焊缝收弧一定要填满弧坑,必要的时候使用引弧板和收弧板。
2.4 非熔化钨极氩弧焊操作要领氩气流量一般在10~30L/min,焊接时风速应小于0.5m/s,否则要有挡风设施;采用恒流直流电源,正接(钨极接负极)法焊接。
2024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总结模版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的焊接应用。
在本文中,将对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总结,包括其特点、焊接方法、常见焊缺陷及解决方法等。
一、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的材料。
其主要特点如下:1. 良好的耐腐蚀性: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特别是在高温和氯化物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
2. 高强度: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很高的强度,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疲劳性。
3. 焊接性能良好: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良好,可采用多种焊接方法进行焊接。
二、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方法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气体保护焊接(TIG):气体保护焊接是一种常用的焊接方法,可保证焊缝的质量和外观。
在TIG焊接中,使用惰性气体(如氩气)保护气体,以防止氧气和其他杂质对焊缝的污染。
2. 电弧焊(MIG/MAG):电弧焊是一种高效的焊接方法,可用于快速焊接大尺寸的构件。
在MIG/MAG焊接中,使用带有保护剂的电弧,并通过电弧间隙产生的熔融金属填充焊缝。
3. 电阻焊接:电阻焊接是一种适用于特殊工况的焊接方法,可用于焊接薄板和排气系统等。
在电阻焊接中,通过施加电流使接触点产生热量,熔融金属填充焊缝。
三、常见焊缺陷及解决方法在焊接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焊缺陷,如下所示:1. 气孔:气孔是焊接中常见的焊缺陷,可能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强度降低。
解决方法包括控制焊接参数、改善气体保护等。
2. 焊缝裂纹:焊缝裂纹是由于应力集中或焊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降低焊接应力、合理设计焊缝形状等。
3. 焊接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热量的作用,会导致金属变形。
解决方法包括采用适当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方法、合理控制焊接参数等。
四、结论____年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其焊接性能良好。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能分析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性能分析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焊接性能。
在工程实践中,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优化焊接工艺、改善焊接质量,满足工程结构的要求。
本文将从焊接材料选择、焊接缺陷和焊接工艺参数等方面,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焊接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焊接材料应具有与基材相似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以确保焊接接头的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焊接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有AWSE308、AWSE316等。
在选择焊接材料时,还需要考虑到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要求,例如强度、韧性等。
其次,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常见的焊接缺陷包括气孔、夹渣、未熔合、未熔透等。
这些焊接缺陷会降低焊接接头的质量,甚至引起接头的失效。
为了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需要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例如清洁和除氧等。
同时,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例如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可有效控制焊接过程中的熔合情况和热影响区的形成,从而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最后,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参数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焊接接头的形状、要求和工艺设备的特点。
一般来说,焊接时应采用较小的电流和较高的焊接速度,以减小热输入和热影响区的尺寸。
此外,还可采用预热和后续热处理等措施,改善焊接接头的性能和组织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焊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生过高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可采用适当的焊接顺序和夹具。
综上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能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焊接材料选择、焊接缺陷和焊接工艺参数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焊接材料、预处理和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工程结构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分析和优化,以确保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制药等领域。
在工程实践中,对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制定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主要包括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质量要求等内容。
首先,焊接材料的选择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与母材相似或相近的奥氏体不锈钢焊丝或焊条,以保证焊缝与母材具有相似的组织和性能。
其次,焊接工艺的控制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关键。
在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过程中,应控制好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避免产生焊接缺陷,确保焊接质量。
最后,对于焊接质量的要求也是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焊接接头应无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缝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实际工程中,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制定应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符合具体工程要求的标准。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和焊接工艺的特点,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的研究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改进焊接工艺,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推动奥氏体不锈钢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总之,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控制好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质量,推动奥氏体不锈钢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加强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我国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奥氏体不锈钢通常在常温下的组织为纯奥氏体,也有一些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但由于其特殊的成分和组织,相对于普碳钢,其焊接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就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进行分析。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奥氏体不锈钢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其焊接性能良好,但在焊接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件容易在焊接接头处发生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其原因是焊接时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温度范围停留一定时间的接头部位,在晶界处析出高铬碳化物(Cr23C6),引起晶粒表层含铬量降低,形成贫铬区,在腐蚀介质的作用下,晶粒表层的贫铬区受到腐蚀而形成晶间腐蚀。
这时被腐蚀的焊接接头表面无明显变化,受力时则会沿晶界断裂,几乎完全失去强度。
为防止和减少焊接接头处的晶间腐蚀,一般采取的防止措施有:(1)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或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2)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4-12%);(3)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4)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
焊接热裂纹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焊缝中的树枝晶方向性强,有利于S、P 等元素的低熔点共晶产物的形成和聚集。
另外,此类钢的导热系数小(约为低碳钢的1/3),线胀系数大(比低碳钢大50%),所以焊接应力也大,加剧了热裂纹的产生。
其防止的办法是:(1)选用含碳量低的焊接材料,采用含适量Mo、Si等铁素体形成元素的焊接材料,使焊缝形成奥氏体加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减少偏析;(2)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 等的含量。
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应力腐蚀开裂防止措施:(1)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焊缝成形良好,不产生任何应力集中或点蚀的缺陷,如咬边等;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2)合理选择焊材,焊缝与母材应有良好的匹配,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3)消除应力处理:焊后热处理,如焊后完全退火或退火;在难以实施热处理时采用焊后锤击或喷丸等。
焊缝金属的低温脆化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在低温使用时,焊缝金属的塑韧性是关键问题。
此时,焊缝组织中的铁素体的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
一般可以通过选用纯奥氏体焊材和调整焊接工艺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焊缝的方法来防止焊缝金属的低温催化。
焊接接头的σ相脆化焊件在经受一定时间的高温加热后会在焊缝中析出一种脆性的σ相,导致整个接头脆化,塑性和韧性显着下降。
σ相的析出温度范围650-850℃。
在高温加热过程中,σ相主要由铁素体转变而成。
加热时间越长,σ相析出越多。
防止措施:(1)限制焊缝金属中的铁素体含量(小于15%),采用超合金化焊接材料,即高镍焊材;(2)采用小规范,以减小焊缝金属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3)对已析出的σ相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固溶处理,使σ相溶入奥氏体。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条选用原则不锈钢主要用于耐腐蚀,但也用作耐热钢和低温钢。
因此,在焊接不锈钢时,焊条的性能首先必须与不锈钢的用途相符,其次不锈钢焊条还必须根据母材和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温度和接触介质等)来选用。
结合不锈钢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防止措施,焊条的选用原则一般有如下几种:一般来说,焊条的选用可参照母材的材质,选用与母材成分相同或相近的焊条。
如:A102对应0Cr19Ni9,A137对应1Cr18Ni9Ti等。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
这可以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进行验证。
由于碳含量对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般选用熔敷金属含碳量不高于母材的不锈钢焊条。
如316L必须选用A022焊条。
对于在高温工作的耐热不锈钢(奥氏体耐热钢),所选用的焊条主要应能满足焊缝金属的抗热裂性能和焊接接头的高温性能。
(1)对Cr/Ni≥1的奥氏体耐热钢,如1Cr18Ni9Ti等,一般均采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焊条,以焊缝金属中含2-5%铁素体为宜。
铁素体含量过低时,焊缝金属抗裂性差;若过高,则在高温长期使用或热处理时易形成σ脆化相,造成裂纹。
如A002、A102、A137。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可能要求采用全奥氏体的焊缝金属时,可采用比如A402、A407焊条等。
(2)对Cr/Ni<1的稳定型奥氏体耐热钢,如Cr16Ni25Mo6等,一般应在保证焊缝金属具有与母材化学成分大致相近的同时,增加焊缝金属中Mo、W、Mn等元素的含量,使得在保证焊缝金属热强性的同时,提高焊缝的抗裂性。
如采用A502、A507。
对于在各种腐蚀介质中工作的耐蚀不锈钢,则应按介质和工作温度来选择焊条,并保证其耐腐蚀性能(做焊接接头的腐蚀性能试验)。
(1)对于工作温度在300℃以上、有较强腐蚀性的介质,须采用含有Ti或Nb稳定化元素或超低碳不锈钢焊条。
如A137或A002等。
(2)对于含有稀硫酸或盐酸的介质,常选用含Mo或含Mo和Cu的不锈钢焊条如:A032、A052等。
(3)对工作介质腐蚀性弱或仅为避免锈蚀污染的不锈钢设备,可采用不含Ti或Nb的不锈钢焊条。
为保证焊缝金属的耐应力腐蚀能力,采用超合金化的焊材,即焊缝金属中的耐蚀合金元素(Cr、Mo、Ni等)含量高于母材。
如采用00Cr18Ni12Mo2类型的焊接材料(如A022)焊接00Cr19Ni10焊件。
对于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奥氏体不锈钢,应保证焊接接头在使用温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故采用纯奥氏体焊条。
如A402、A407。
也可选用镍基合金焊条。
如采用Mo达9%的镍基焊材焊接Mo6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
综上所述,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是有其独特特点的,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焊条的选用尤其值得注意,只有根据不同材料和工作条件选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不同的焊接材料,才能达到所预期的焊接质量。
三、在使用氩弧焊焊接奥氏体不锈钢时,由于各类偶然或必然因素的作用,难免会出现一些焊接不良的不合格品。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补救方法是提高成品率的一种手段。
本文就焊接时出现的一些不合格现象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补救方法,以作参考。
表面气孔原因:产生表面气孔的原因一般为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焊材或工件表面的清理未达到要求或操作时焊条角度不对或施工环境未达到要求等而引起的。
预防:使用正确的焊材,焊前清理干净工件,选择合适的焊接角度。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或焊工凿子对缺陷进行清理,如缺陷清除后焊缝表面成型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时,必须重新进行补焊。
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补焊完成后应重新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焊缝未填满原因:产生焊缝未填满的原因一般为焊工责任心不强或工件坡口形式不当而引起的。
预防:选择合适的工件坡口。
补救措施:必须重新进行补焊。
补焊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补焊完成后应重新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焊缝余高超标原因:产生焊缝余高超标缺陷的原因一般为操作方法不当或层间焊道布置不当而引起的。
预防:合理布置层间焊道。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或焊工凿子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使之过渡圆滑,焊缝达到标准要求。
焊缝宽窄差超标原因:产生焊缝宽窄超标缺陷的原因一般为焊工技能水平不够或责任心不强或坡口形式不当而引起的。
预防:选择合适的坡口。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或焊工凿子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使之焊缝达到标准要求。
必要时应进行补焊。
补焊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补焊完成后应重新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咬边原因:产生咬边缺陷的原因是焊工操作不当或电流过大,或施焊时焊条、焊枪角度不当,使熔化的母材未被焊缝金属所填满。
预防:防止措施,正确选择电流、焊条(枪)角度和焊速,焊缝两侧适当延长停留时间。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或锉刀对咬边缺陷进行锉、磨,对轻微咬边,如缺陷清除后,并且达到圆滑过渡和符合标准要求时则认为合格,对较深咬边,则应在修磨后进行补焊。
补焊时应注意引弧和灭弧、电流略增大,填满咬边凹坑。
补焊后的焊缝仍需按规定进行打磨,并圆滑过渡至母材。
裂纹原因:产生裂纹的原因一般为焊接工艺选择不当或焊接过程中工件沾到油、水等污物或工件在焊接时焊口处于较强外应力状态而引起的。
预防:焊前彻底清理焊件表面。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且进行PT着色试验检查。
确保无裂纹后进行补焊。
补焊可用GTAW、SMAW两种方法进行;补焊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补焊完成后应重新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必要时应先对焊口进行光谱检查以确认焊接工艺选择是否正确,如焊接工艺选择不当时应对焊口进行割口重焊处理。
接头未熔合原因:产生接头未熔合缺陷的原因一般为清理不当或操作接头位置未到位引起的。
预防:焊前清理工件,操作严格按照正确程序。
补救措施:角向磨光机、凿子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确认无缺陷后进行补焊。
补焊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补焊完成后应重新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焊口内部气孔、夹渣等非根部的圆形缺陷原因:产生气孔、夹渣等非圆形缺陷的原因一般为层间清理未达到要求或焊材未符合要求或操作方法不当或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或施工环境未达到要求而引起的。
预防:正对以上项目进行改正。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凿子或碳弧气刨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确认无缺陷后进行补焊。
补焊前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并进行必要的层间清理;补焊完成后应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焊口内部未焊透、根部未熔合、根部内凹、夹丝等根部缺陷原因:产生未焊透、根部未熔合、根部内凹、夹丝等缺陷的原因一般为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或坡口角度钝边厚度不当或操作方法不当等引起的。
预防: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及坡口。
补救措施:用角向磨光机、凿子或碳弧气刨对缺陷进行打磨清理,打磨清理前应对焊口缺陷位置及焊口受力状态进行确认,必要时应用外力改变焊口受力状态;还可在缺陷的对称位置用磨光机开一个‘小窗’以便确认缺陷是否已清除。
确认无缺陷后进行补焊。
特殊情况下可对焊口进行割口重焊处理。
补焊时必须考虑到引弧和熄弧的位置并进行必要的层间清理,补焊完成后应打磨清理焊缝,使之过渡圆滑。
焊口内部裂纹等非圆形缺陷原因:产生裂纹等非圆形缺陷的原因一般为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或层间清理未达到要求或焊材未符合要求或操作方法不当或施工环境未达到要求或焊接过程中工件沾到油、水等污物或工件焊接时焊口处于较强外应力状态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