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十八军的建立、发展、与毁灭

合集下载

【岁月的峥嵘岁月】国民党保安队

【岁月的峥嵘岁月】国民党保安队

国民党保安队这个叛徒正带着国民党的队伍在闽北清剿。

李德胜把挺进师进军浙江的秘密出卖给了国民党。

所以,粟裕的部队遭到国民党保安队的伏击。

鉴于李德胜叛变,粟裕只好放弃原定计划,自己率部队去开辟新的根据地。

浙西南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那里的国民党保安团队有较强的战斗力。

粟裕率领挺进师在外围先展开活动,把那些保安团队吸引出来,进行各个击破。

3 、4 月间,挺进师在浙闽边境迸进出出,往返作战,一度打到江山,又在武夷山、洞宫山区,辗转作战,后来又游击于龙泉河以南。

先后打了大小十几仗。

国民党军纠集了大批保安团队,并调福建的新十师和第五十六师北进,企图南北夹击,消灭挺进师。

4 月下旬,挺进师被敌人合围在斋郎地区。

国民党部队有三千多人,五倍于挺进师。

浙江保安第一团团长李秀部一千二百人从东北进攻,福建保安第二团团长马洪深部一千余人从东面进攻,近千人的地主武装从东南进攻。

挺进师当时只有五六百人,但战斗力极强。

国民党军依仗人多势众,先派出地主武装打头阵,计划先用地主武装扰乱和消耗挺进师,然后出动主力,一举聚歼。

挺进师军事和政治攻势齐下,地主武装不到半天就全部瓦解。

李秀部骄横轻进,深入到挺进师的伏击圈里。

挺进师集中火力,给以突然袭击,杀伤三百余人,俘虏约二百人。

李秀的手被打断,他率残部仓皇逃窜。

挺进师穷追十五华里。

马洪深部见势不妙,不战而逃。

挺进师打开了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

经过调查,粟裕决定选择龙泉、浦城、江山、遂昌一带和龙泉、云和、松阳、遂昌这两片地区作为建立第一块游击根据地的基本区域。

1935年5 月,挺进师进入龙泉、遂昌、松阳三县边界地区,受到当地青帮的热烈欢迎。

这个青帮的首领陈凤生接触过进步思想,受过1928年崇安、浦城暴动的影响,向往革命。

1930年,陈凤生领导了攻打国民党枫坪警察所的武装斗争。

另一位首领卢子敬早年留学日本,受进步思想影响,中途归国,回乡办学校,尔后加入青帮,但他积极学习并传播革命知识。

“战神”粟裕,解放战争的四大突出贡献

“战神”粟裕,解放战争的四大突出贡献

“战神”粟裕,解放战争的四大突出贡献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粟裕功勋卓著。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他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战略筹谋和战役指挥上,做出过四次决定性的贡献。

第一大突出贡献: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苏中战役(后称苏中七战七捷)当时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39周岁。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6月27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发起苏中战役。

7月1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华中野战军的电报,批准进行苏中战役,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在主要战场进行较大规模初战的重大任务,交给了粟裕。

毛泽东在电报中指示华中野战军,“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山东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再进行战役。

这说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赋予了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以“能不能在战争中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侦察的使命。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指挥下进行了苏中战役,连续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胜利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进行解放战争初战的战略任务。

苏中七战七捷,对解放战争胜利具有的决定性意义是:使毛泽东、中央军委主要依据这一战略初战创造的“在解放区连续运动歼敌”的成功经验,确定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应实行“内线(即凭借解放区)作战、运动歼敌”的战略方针。

这一战略方针,政治上有利(说明处于防御地位),军事上必胜(依靠解放区人民支持)。

苏中七战七捷的喜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首长,推广这一“凭借解放区作战”、“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并“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苏中七战七捷堪称为解放战争初期奠定人民解放军战略方针之战,也可以称为定战法之战。

第二大突出贡献:提议发起并组织指挥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是粟裕提议发起,由陈毅、粟裕共同指挥的,当时粟裕40周岁。

说说中央军

说说中央军

玉祥的 国民三军 庞炳勋部 3 师 ; 9 陕西的 国民二军 岳维峻部 ;河南 的绿林 和土杂部 队 ( 如孙殿英 的 4 O师 、 民权的 4 戴 5师 等 )原 湖 ; 南 叶开鑫的 5 师 ; 四川张英部 2 原
分。这“ 五大主力” 队分别是新 部

军、 新六军 、 第五军 、 十八军 ( 整
另外 , 在解 放战争 中后期 , 蒋 介 石为同人 民解放军进行 战略决 战 ,先后组 编 了 2 0多个 重兵 集 团 。其 中, 廖耀湘兵 团 、 清泉兵 邱
团和黄维兵 团 , 是三个王牌 兵团 , 都是 中央军 的精锐 。 其他兵团 , 如
的5 9师 ; 云南范 石生 的 5 ; 1师 福
队都加入 T中央军 的行 列 ,但蒋
介石对他们的 看法还是不 同的。
建 民军 ; 四川郭汝栋的 2 6师等。
到 了抗 日战争时期 ,中央军 有 了很大的发展 。 中央军 内, 在 黄 埔系 的陈诚 、汤 恩伯和胡宗南 已
根 据蒋介石与 中央 军的亲疏 关 系不同 ,中央军大 体可分为 以 下 3 层次 : 、 个 一 黄埔嫡 系将领统 率的部 队, 中央军嫡 系 。二 、 称 蒋
介石在北伐及历次 的军 阀混战 中
形 成 了三大派 系 :陈诚在 黄埔 军
校 当过教官 .是蒋介 石身边 的红 人, 他原是 十八 军的军长 , 以十 后 八 军为基础 发展到 l O个军 , 中 是 央军蒋介石嫡 系中最大 的军事集
黄百韬兵 团、 侯镜如 ( 黄埔 军校毕
业 ) 团、 兵 李弥 ( 黄埔军校毕业 ) 兵
人 中央序列 ,但是仍 保持相对独
立人事体系 的。 与上 一类不 同的 是, 这些部 队出于地方 实力派 , 失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全解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

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

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

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120师、129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120师、129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第115师属于辖第343旅、第3441937年9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参谋长熊伯涛第115师随营学校校长孙毅发展鉴于华北日军南下进攻徐州,后方空虚,毛泽东即命115师立即开始创立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聂荣臻和罗荣桓各领一部兵力分赴华北和山东,前者发展为八路军除陕甘宁之外最大的一块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后者发展为山东军区。

1938年11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师机关和第686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月进入山东,同八路军山东纵队会合。

1943年3月,罗荣桓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15师政委、代师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1945年9月向东北挺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0师120师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红二方面军改编成,下辖358旅、359旅、教导团,初期师长为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1940年和129师参与百团大战。

358旅上将: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将: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挺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简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简史

作者: 龚自德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页码: 54-55页
主题词: 晋冀鲁豫军区 主力部队 国民党军队 华中军区 大举进攻 进军西藏 西南战役 王其梅 解放西藏 先遣支队
摘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部队。

它的前身是由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欠第685团)组成的东进支队,1941年7月沿革为冀鲁豫军区的第1、2、3、4军分区的一部;新四军第4师留豫东部队和第11、第12旅的一部,抗日战争后分别演变为冀鲁豫军区第6军分区和华中军区第8军分区的一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抗击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准备机动地执行战略任务,遵照晋冀鲁豫军区命令,1945年11月,冀鲁豫军区第2、第3军分区抽调主力部队,组建晋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第20。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

抗战时期中国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即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国民政府对日作战战斗序列中的正式番号。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为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行多次协商谈判。

根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9月11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共45000人,属第二战区指挥管辖,同时朱德兼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担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任务。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能够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制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深入敌后,充分发动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抗日战场,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积极支持了正面战场,并能创造性地彻底解决了在敌后战场坚持下去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如:搞好军民关系,使地方政府和人民成为支持军队作战的后盾;在无后方支持情况下自行解决给养、弹药、兵员补充;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军队内部的凝聚力,不使其溃散;解决深入敌后随时可化整为零以利保存力量,随时可化零为整以打击歼灭敌人等。

而其他中国军队均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而难以在敌后长期坚持。

经过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很快在华北敌后创建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解放了大片国土。

在8年抗日战争中,第十八集团军的部队共对敌作战10万余次,其中最著名的有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黄土岭战斗等,共毙伤俘日伪军约137万,人民军队约有数十万人为国壮烈捐躯,包括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及一批师、团级干部。

随着对敌作战的胜利,至1944年,第十八集团军所辖的正规部队已发展到47万人,相当于当时中国军队47个整师的编制。

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十八集团军的部队已发展到102.8万人。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整编军简介一.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改编成整编第1军,董钊任军长,辖整编第1、27、90师。

1948年9月该军军部与第十八绥靖区合并。

历任军长:董钊、罗列二.整编第2军1947年11月因整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有功而提拔为整编第2军军长。

整编第2军由整编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黄国梁任军长。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黄国梁三.整编第5军1947年10月成立,邱清泉任军长。

该军辖整5师及整70师等部。

1948年9月改为第二兵团。

历任军长:邱清泉四.整编第8军1947年11月以整编第八师等部编成,李弥任军长。

该军辖整8师及整9师;1948年9月改为第十三兵团。

历任军长:李弥五.整编第12军1.王靖国部的整编第12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6集团军王靖国部改编而成的整12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2.霍守义的整编第12军1947年12月编成,霍守义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十二师,该军于1948年7月在兖州地区被歼。

历任军长:霍守义六.整编第16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8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16军,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辖第34军和第43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七.整编第18军1947年10月成立,胡琏任军长。

该军以整编第十一师为核心,下辖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十师等部队,被称为胡琏兵团,驻扎在河南漯河、驻马店。

1948年9月整编第十八军番号被撤销,部队改隶新成立的第十二兵团。

历任军长:胡琏八.整编第19军整编第十九军于1946年5月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欧震为军长,朱鼎卿为副军长。

1947年夏整编第19军番号被撤销。

历任军长:欧震九.整编第21军1947年2月以第二十集团军改编而成,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八师等部。

1947年11月5日夏被革职,该军番号亦被撤销。

历任军长:夏楚中十.整编第22军1946年9月由第十九集团军改编成该军,张雪中任军长、刘昌义、李铣任副军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第十八军在淮海被全歼始末在数百万国民党军中,第十八军当数“王牌鼻祖”。

它诞生于1930年8月,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建军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影响最大的一支老牌劲旅。

它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战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十八军最兴盛时期兵力达8个师,抗战时期全部换装为美械装备,美国军人当教官,采取美式训练方法。

十八军的训练口号是:“在战场上发射10000发没效的子弹,不如在操场上拿9000发演习,以期在战场上能发射1000发有效的子弹。

”十八军首任军长陈诚在部队中推行“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的“三大公开”方针,颇得军心。

十八军先后产生了陈诚、罗卓英、黄维、胡琏、杨伯涛、李延年、周至柔、罗广文等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2位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联勤总司令、20多个军长,是国民党军界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军事集团,被人们视为国民党军“王中王”。

中原大战一举成名“勇敢神速,出奇制胜,力挫顽逆,居功甚伟。

”这是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对陈诚麾下十一师的赞扬。

接着,蒋介石又宣布第十一师扩编为第十八军,并发给20万元奖金,陈诚晋升为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

从此,国民党第一支“王牌”主力——十八军诞生。

中原大战使十一师一鸣惊人,那么十一师在中原大战中都发挥了什么作用呢?1930年5月9日,由于蒋介石排斥、消灭异己的政策激怒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各路军阀,一场在中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军阀大战终于爆发了。

冯玉祥、阎锡山公开通电反蒋,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石友三等各派军阀纷纷参加反蒋联军,倒蒋的70万大军开进中原和湖南。

蒋介石率50万大军迎战,要与反蒋派一决雌雄。

国民党军第十一师在师长陈诚的率领下,充当了中原大战的“马前卒”。

马牧集是陇海铁路附近的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驻守着晋军杨效欧部1个整师,国民党军十一师参加中原大战的第一枪就在这里打响。

战斗开始后,十一师集中全师的山炮、野炮猛轰晋军阵地,步兵奋勇冲锋,很快突破晋军防线,打得晋军溃不成军。

首战告捷,陈诚得意,蒋介石大喜。

曲阜解围,是十一师中原大战立下的又一奇功。

阎锡山见蒋军主力与西北军打得难解难分,遂率兵渡过黄河,攻占济南、泰安,围攻曲阜,切断了津浦铁路。

徐州震动!南京危急!蒋介石即令陈诚率十一师前去解围。

兵贵神速,陈诚率十一师以强行军速度赶到曲阜后,立即将9个团的兵力布置成锥形,像锥子一样插入阎军李生达第四军阵地中“大闹天宫”。

曲阜城内的蒋军也乘机往外冲。

在内外夹击下,阎军全面崩溃,主力被歼灭殆尽。

陈诚乘胜追击,锐不可当,直逼济南。

蒋介石欣喜若狂。

中原大战的最后一仗是攻打郑州。

十一师猛打猛冲,又立了大功。

蒋介石激动无比,称赞十一师:“马牧集开战守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郑州结胜利之果。

”从此,在中原大战中一举成名的十八军,成为最受蒋介石宠爱的“王牌”主力军。

三战苏区有失有得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腾出手来于1930年11月5日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一次“围剿”。

然而,出师不利,第一次“围剿”很快失败了。

1931年3月,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二次“围剿”,同样以失败告终。

在两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决定动用他的“王牌军”第十八军,发动第三次“围剿”。

他对陈诚说:“辞修啊辞修,这次就看你的了!党国存亡,在此一举!”1931年7月5日,陈诚统领十八军进入苏区。

7月5日,占领黎川;7月6日,挺进大洋源;7月13日,攻占广昌;7月19日,占领宁都。

陈诚得意忘形,蒋介石心花怒放。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这是毛泽东采用的避实击虚的运动战。

8月5日,十八军在富田遭到红军主力攻击。

尔后,红军主力又突然消失,十八军无所适从,屡遭戏弄,接连扑空。

“肥的拖瘦了,瘦的拖死了”,也未能找到红军主力,直到第三次“围剿”失败,十八军仍无建树。

1933年2月,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中,又动用“王牌”十八军。

然而,这次十八军凶多吉少了。

蛟湖、霍源一仗,十八军的两个师在两天内被红军打得所剩无几。

草台冈之战,十八军的主力师第十一师被红军歼灭了5个团,占全师兵力的2/3,师长肖乾负伤,3个团长阵亡。

此后,师长肖乾羞愧难当,主动辞职。

蒋介石大怒,给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

十八军遭到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然而,“王牌军”毕竟与众不同,它借王明“左”倾错误之机,很快东山再起。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十八军被编入第三路军第五纵队,作为向苏区进攻的“刀尖”。

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在王明“左”倾错误的指挥下,红军采取“以卵击石”的战法,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得不偿失。

十八军则吸取以往的教训,不再孤军深入,而是以4个师组成密集的重兵集团,轮番冲击红军阵地,飞机、重炮猛烈轰击,然后,步兵连续攻击,不给红军喘息的机会。

硝石之战,经过五昼夜血战,红军付出重大伤亡,被迫撤出硝石。

十八军初战告捷。

此后,十八军采取铁板战术,接连得手,先后占领黎川、建宁、三坑等地。

在广昌之战中,十八军以1万人的代价使红军伤亡5500多人。

在一系列的恶战中,十八军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攻占了许多战略要地,达到了消耗红军主力的战略目的。

蒋介石对十八军重振雄风十分欣赏,将对红军作战有功的十八军第二任军长罗卓英晋升为陆军中将。

浴血抗战打出威名8月20日,十八军的九十八师、十一师、十四师、六十七师4个精锐主力师全部投入淞沪战场。

8月21日,日军第十一师团从多津渡出发,23日在川沙口登陆,直扑中国军队侧后方重镇罗店。

第十八军在罗店与日军展开拉锯战,使得日军第十一师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苦战状态。

焦头烂额的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这才知道了十八军的厉害。

8月31日,他向国内报告说:“罗店方面使用了中国军中最精锐的陈诚指挥的第十一、第十四师。

因此判断我军的兵力最小限度要5个师团,当前最重要的是紧急派遣待机中的第十四师团及天谷支队神速到达。

”面对日军源源不断的增援,第十八军毫不畏惧。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增援的日军包围起来,日军又一次次地将他们反包围。

双方阵地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形同“夹心饼”。

十八军与日军展开近战肉搏,反复冲杀,罗店阵地一再易手,双方伤亡惨重。

十八军所辖的十一师、六十七师、十四师,伤亡均超过半数,有不少团、营打光了三四次又补充了三四次,有时营长、连长一天要换好几轮。

但十八军没有一支部队擅自放弃阵地后退,也没有一个士兵临阵脱逃。

淞沪抗战后,十八军又先后参加了鄂西会战、湘西决战,屡建奇功。

在湘西会战中,十八军与其他部队密切协作,共击毙日军12498人,击伤23307人。

战后,国民党军委会论功行赏,十八军十一师因在山门阻击战中表现出色,获得武功状一轴。

十八军数十名官兵获得“宝鼎云麾”勋章以及美国政府颁发的银星、自由勋章,还有大批官兵得到了晋级。

湘西决战,使十八军走上了辉煌的顶峰。

钻入刘伯承布下的“口袋阵”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十八军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从辉煌的顶峰开始衰落,一步步走向“淮海坟场”。

1946年夏,按照国民党“整军会议”精神,第十八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辖第十一、第十八、第一一八3个整编旅,胡琏任师长。

1946年6月,蒋介石背信弃义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胡琏奉命率部开赴内战前线,进攻解放军。

他狂妄声称:“国民党美械装备的一个团可以打共产党军队两个团。

”1948年整编第十一师又恢复十八军的建制,下辖三个师,军长胡琏。

后来杨伯涛接任军长。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拉开序幕,也为十八军敲响了丧钟。

11月7日,黄百韬兵团的5个军10万余人被刘邓、陈粟指挥的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合围在碾庄。

蒋介石急令黄维为司令的十二兵团前去解围。

十二兵团由十八军、十军、十四军、八十五军及1个快速纵队组成,骨干力量是十八军,共12万人。

铁流滚滚,马达轰鸣。

黄维率12万大军迅速开往碾庄。

然而,出师不利。

黄维兵团在蒙城一带遭到中原野战军第一、二、六纵队的顽强阻击。

战斗一开始,就进行得十分激烈。

黄维兵团来势汹汹,接连突破了由地方部队和中野一纵二十旅组成的洪河、沙河、颍河防线,直逼蒙城。

黄维命令手中的“王牌”第十八军强渡涡河,进攻蒙城。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把任务交给了最精锐的第十一师。

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十八军第十一师向中野一纵、二纵驻守的阵地黄家,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中野第一、第二纵队在司令员杨勇、陈再道和政委苏振华、王维纲的指挥下,从第一线到第二线阵地,与十一师反复争夺。

第四、第八团的营、连干部全体上阵拼刺刀。

有的连队干部打光了,由卫生员、通讯员指挥战士继续作战。

打到后来,连第四团团长晋士林、政委郑鲁也亲自上阵,英勇战死在阻击阵地上。

这一仗持续了两天两夜,黄家一带片瓦无存,土地都被炮弹翻耕了一遍。

第十八军终于撕开了中野一纵、二纵的防线,攻克了黄家和蒙城,接着又向板桥集发起猛攻。

结果又是一场苦战、血战。

黄维用飞机、坦克、重炮将板桥集化成了一片火海,一片焦土。

解放军经过顽强阻击后,主动撤出了阵地。

黄维兴高采烈地挥师疾进,于11月23日渡过了北淝河,直扑浍河南岸的南坪集。

驻守南坪集的是名将陈赓统帅的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

黄维对这位黄埔一期的老同学不敢轻视,再次起用了手中“王牌”十八军。

黄维以第十八军一一八师担任主攻任务,并把快速纵队全部的坦克和军属榴弹炮营统统调到了第一线,配属给一一八师使用。

11月23日8时,十八军一一八师开始向南坪集发动进攻。

师长尹钟岳在快速纵队2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亲自率领第三五二、三五三、三五四团强渡浍河。

他们用火焰喷射器、机枪、冲锋枪向解放军猛烈扫射,企图杀出一条通往宿县的血路。

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也亲自督阵。

陈赓的四纵顽强据守阵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哪怕是拖着断体残肢,也会在十八军官兵冲上阵地时拉响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

从早上8时打到黄昏日落,十八军在解放军主动撤走后,才踩着同伴的尸体和鲜血踏上了这片仍然在燃烧着的土地。

黄维又一次心花怒放。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刘伯承早为黄维布下“口袋阵”。

11月22日,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已在碾庄地区被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等7个主力纵队全歼。

现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全部集结完毕,正在这一带张开一个巨大的“口袋”,只等黄维往里边钻。

杨勇和陈再道率领的一、二纵队诱敌深入,在蒙城地区使黄维上了当;陈赓率领的第四纵队,又在双堆集使黄维上了当。

双堆集战场,突然安静下来。

直到这时,黄维才发现情况不妙,他的四周都有解放军在活动,前面的宿县和背后的蒙城都有解放军主力集结,十二兵团已完全进入刘伯承的“口袋阵”。

几乎疯狂的“蹂躏战术”11月25日,经过连日来的进攻,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将黄维兵团12万人马,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东西20里、南北15里的包围圈,令敌插翅难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