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书分享共16页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其实开始读《名人传》之前,我是不太想读的,甚至怀着几分鄙夷之情的。
因为平时名人故事见得太多了,不就是举一些伟大的事例用伟大的描述表现名人伟大的灵魂吗?对于这些七吹八捧的东西,我还真不大感冒。
虽不说古井无波,但也不至于心潮澎湃,因为它们太精彩了,却往往遮掩了名人们完整的人的形象,而把其写成了神,不免有一种读圣经般虚无飘渺感。
在这个时代,我们感动的能力降低了。
于是,我撑着头开始读。
一行又一行。
但,我渐渐发现了不同,这本书并不是以往的十分写人九分吹,一分描写,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事例,表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形象,十分全面。
这无异于一剂强心针,这才是真正能读到我心底的东西。
以往的名人们太完美了,以至于有一种不真实的距离感,我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慢慢的,我终于有了一丝微笑,我看到了名人们的伟大。
小气、怪异、敌对,甚至还有几分疯癫。
对,没错,就是疯癫。
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全无缘无故发火,又会画出或写出或刻出一些没人看懂,最终却又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在人们眼中,他们疯癫,他们古怪,他们不近人情。
但,谁又能说他们是错的'呢?他们不过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仅此而已。
人们对与错凭判准则是什么?是自己,并没有注定的错与对。
在我们眼中,他们疯,在他们眼中,我们疯。
我们都习惯于把异己定为错误的一方。
没有谁对与错,立场与追求不同罢了。
道家有云:返璞归真乃大道。
当一个人无视世俗的眼光,自由自在的成为自己时,他才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而不是人群中随便的一个谁。
所以他们才是名人,他们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所以人们才会眼前一亮,不会看作平常之物。
天才在左读书心得范文(二篇)

天才在左读书心得范文天才在左,读书心得《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韩寒的一本畅销书,该书以其直接、犀利的文字风格,深刻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根神经。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读完这本书后,不禁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享我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的读后心得。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对人性的思考。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受到了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性格、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态度。
书中的韩寒曾经在学校里遇到过一个特别厉害的体育委员,这个委员总是针对自己,暗地里整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但是,在面对这样的人的时候,韩寒没有被逼得崩溃,反而保持了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其他人不具备的优点,都是一位独特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
其次,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陷入了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个体全面发展的关注。
韩寒在书中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我们上学本是为了学会东西,然而我们上学的时候,发现我们不学东西,我们学的很大程度是出题人的心理以及他们的处世方式。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重新审视了现行教育体制中的问题。
我可以感受到韩寒对于教育的关注和热爱,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发展出自己的特长,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努力。
最后,这本书对我个人的成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寒在书中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读者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被困境所压制。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认为这点尤为重要。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一个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正如作者所说:“人生是一次旅行,不是到达目的地的旅行,而是在途中的旅行。
”我们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正如韩寒所展示的,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积累,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夜,总是在世界的喧嚣中变得狂躁与落魄,夜的世界充满恐惧与孤独,在这个看似热情的世界里里,无数个黑夜,游荡着无数个孤独的灵魂,无法冲破、无法感知的孤独;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孤独;他人无法理解,自己也无法理解的孤独。
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守望者,他们——————是我们眼中的“疯子”。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看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羞辱”一本正经的正常人。
在我的世界里:你是疯子,在你的世界里:我是弱智。
天马行空的想象,任我绞尽脑汁终不能理解,亦不能明白,我不知你何故会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不同寻常的思维,非同一般的'逻辑……为何你疯了,脑子里却装下了全世界?你脑容量的巨大,思维的深邃,使得众人不能理解,读不懂你,道不明你,遍觉你“怪异”,异于同类,于是疏远你,鄙视你,恼怒你,厌弃你,憎恨你,终不能忍受你,一把锁链,锁了你的身,禁了你的言,送你去我们眼中的精神病院。
然而,终归还是没能锁住你,你脑子里的天马行空在医院里“沸腾”,你或静或闹,或打或啥,或喜或恨,都是你对世界的宣判,众人不懂你,你憎恨我们这群“无知”的“异类”,不懂却自以为是,当你与花草对话;当你看众人是昆虫;当你用几国语言交流;当你分裂诸多人格,谁人理解生而为人的痛苦?内心的孤独很可怕。
没有人与你共鸣很可怕。
听不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很可怕。
所有的人都围成了一个圈子,唯独你在外。
你感到惶恐、无助,被世界抛弃。
你存在着,这个世界却仿佛感觉不到你的存在。
于是,消极、自卑、绝望、挫败让你变得极端。
于是,不再有对与错的界限。
于是,只有用震撼、极致的手段,才能重新证明和感知自己的存在。
于是,才有那一幕经典的浴室杀人,于是才有了所有的超出常理和骇人听闻。
可怜,我们正常的人那,永远走不进你深邃的内心,永远有多远,远到生生世世不得开启你内心世界的闸门。
你淡了、怒了、生气了、绝望了……关就关吧,无非是从“小家别院”换到了“精神病院”,无非就是换了个住窝而已,无非就是说我是“疯子”而已,疯就疯吧,做了自我,疯又何妨?我的世界里有花,有虫,有四维空间,有时间尽头……有你们永远不能触及的世间角落,有你们永远进不去的人生殿堂。
《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精选多篇)[精品范文].doc
![《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精选多篇)[精品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41a19f5fbfc77da369b10d.png)
《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精选多篇) 目录第一篇:《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第二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第三篇:疯子在左,天才在右读后感第四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第五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子在右》读后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疯子、精神病对于我来说就是古怪、可怕的代名词,然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让我对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甚至最终发觉,他们的思想有时会强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对我们这些正常人,我们会发现精神病人的视角远比我们宽阔得多:面对各种包装纸上举着“腿”进行宣传的动物,面对一块从不运动的石头,面对地球是圆是方的质疑,我们总会一笑而过,而与此相反,精神病人会全身心地投入思索之中,乃至成为正常人眼中的异类,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精神病。
其实,一位患者的话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切:“你们看我是疯子,实际上我看你们才是疯子。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是的,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上,我们才是奇怪的,我们会拼命追求好的工作、好的家庭、好的地位……没有尽头。
对于常人来说,这是对生活更高的追求,可是一位患者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本质:“你们拥有了你想要的,还是会无穷无尽地要更多。
”这对于人类的欲望概括得何其准确!人们也许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却知道拥有更多总比没有好——不管有没有用……(更多文章请关注:)书中记录了一位奇人,他未满十八岁,却在思考着物理四维问题,他的观点,甚至让量子物理学教授也听得目瞪口呆,但是他却又在量子物理学考试中错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人,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怪胎,可实际上,他的知识却贯穿维度领域!可以想象,如果他不是精神病人,物理界也许会出现一颗闪耀的科学新星。
而与此相对的,是人类物理史上一颗真正的巨星——牛顿。
他的一生攻破了无数难关,解释了无数的物理现象,可是却在晚年由于研究的深入,发现了更多未解之谜,他从各种方面去尝试,但依然以失败告终。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20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2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篇1天才和疯子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只有一线之隔,天才不被人理解,逼久了或许就成了疯子。
高铭的这本书正如他所说,有案例的基本还原,也有自己的整合,整本书亦真亦假,有些观点你还确信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精神病?你不信服活着没听说过的观点,就当开眼界了,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了或许自己真的变成疯子了。
个人认为这本书包含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把它当成心理学小说也可以。
合上书,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是如下几个观点:"四维虫子、多宇宙论、感觉的存在、精神的强大、量子物理",这些是我第一次听说,开了眼界。
一,撒旦恶魔存在的意义"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
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来,就只能是卑微的、肮脏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天使,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
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世上才有那么多的杀人犯,才有那么多自甘堕落的人。
思想决定命运,思维限制人的发展。
改变思想,才能改变命运。
二,感觉的存在在"苹果的味道"这则故事里,这个人先是找到了感觉的存在,后来体味到精神的存在,再到后来尝了苹果的味道,回到了精神和肉体的统一。
那些佛教大师的闭关修炼,不吃不喝也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存在吗?个人比较认同关于"感觉的存在"的观点:"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当你被各种感官所带来的信息淹没的时候,你体会不到感觉的存在,至少是不明显。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分享讲解学习

我之所以还没有疯,是因为我太无知
几百个世纪后也许他们是对的,疯的是我们
看完这本书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张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所编成的网下 精神病人因为某种原因或刺激脱离了这张网 精神病人站在网外,不断编织自己的网,来对抗现实的网
他们的世界
• 生命的尽头 • 梦的真实性 • 四维虫子 • 进化惯性 • 三只小猪 • 女人的星球 • 最后的撒旦 • 角色问题 • 飞禽走兽 • 苹果的味道
一个衣着考究、干净整洁的中年男子,因坚信颅骨穿孔能产生异能(见到 亡灵、预知未来一类)而兴致勃勃的做了手术,并于术后见到鬼而奔溃, 其实医生只是削了一片头骨并未穿孔。
自我心理暗示,过度的心理暗示在外界的刺激下会偏离初衷,那只是幻觉。
她以前是一个教师,她说蚂蚁是“松散生命”,蚂蚁是一个松散细胞,只有 组合在一起才是生命。整个蚁巢是一个生命,蚁后是大脑,兵蚁是身体的 防卫组织,工蚁是细胞,嘴、手用来找食物,用来维持大脑。幼蚁是新的 细胞。这就是为什么单个蚂蚁脱离蚁群马上就会死去。
你有没有想尝尝苹果的味道,反正我是想了……
用天的眼睛看天 用云的眼睛看云 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 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 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书中的每个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蛊惑着,把你带到往外面专属于他们的奇妙世界。
每阅读完一个精神病人的故事,都会不自觉 的发出一声感叹,也为他们开阔的思维和丰富的 想象力所折服。也许是一致生活在既定的模式中, 随意一切过于跟着习惯走,思维也变得僵化。在 看书过程中发现精神病人不仅有着出色的逻辑思 维能力,有的还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他们虽是 患者,但思维却独特得令人惊呆。他们对世界本 质的探讨远超在我之上,他们看似胡说八道的理 论,却是逻辑缜密,有时候看到新奇的观点,在 佩服他们的想法的同时,也会点头同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天赋正在右,疯子正在左》读后感(一)几远半年已能干脆念书附件只果眼睛望力好转重大附件尔趁着牙痛的空给本人附件一个干脆念书的时机附件是原偶书模板《天赋正在右,疯子正在左》。
那原偶书模板的做者下铭,花了4年多的工夫,深刻病院精力科、私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失以战数百名“十分态人类”间接接触,终极孕育发生了“海内第一原精力病人访谈脚忘”。
附件4年多的查询拜访工夫,并且看起去那是自称“铁心眼一根筋”的做者的“第一事情”,每每一个特殊个案便会花数礼拜甚至数月工夫来访谈,那种精力,做作会换去极其虚浮的材料。
附件不外,倘使花云云多工夫,终极只是将精力病人写成精力病人,这那部书模板否能便称没有上是一原偶书模复杂的,此中也有很多人文字没有错,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取那些特殊人群挨交叙,应该更有资历写没更详尽、更杰出的“精力病人访谈脚忘”去。
附件然而,那样一个角度,已必会是对精力病人那一群体的了解。
法国粹者祸柯说,所谓一般社会不断正在对异样人群止驶一种权利——将他们望为同端,将他们隔离。
附件数十年如一日天取那些特殊人群挨交叙的博野,若是没有来搁高“一般人看同端”的权利感或望角,这么便易以实邪了解他们。
或者说,只是从病理教上理解了,但却出有领现他们本人存正在的意思,他们本人的共同价值。
下铭那原书模板差别,他出有对那些特殊群体的权利感,真际上,读那原书模板,您或许战尔同样感觉,下铭至长是对此中一些特殊人物显显有一种崇敬感。
另有一点便是念更孬的品尝那原书模板借要恶剜心思教,熟物教,哲教,梵学,宗学,地体物理教,质子物理教,符号教,史前文化等等的根底常识……哈哈附件最初悔的是上教时怎样便这么没有怒悲物理教师呢。
《天赋正在右,疯子正在左》读后感(两)看了那原书模板,尔感觉-----那个答习题的答复能够有没有数种。
便是,您念它是甚么样的,它便是甚么样的。
那原书模板面,无关于人的心思,精力,物资,世界的原源各类各样的追随,极年夜的谦足了尔的猎奇口,这些“极品”的精力病人,简直皆有着极弱的逻辑思想才能,教习才能,剖析才能,不成没有称之为“牛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
(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
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
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
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
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
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
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本书的封面写着『作者耗时4年,深入医院精神科、公安部等诸多神秘机构,得以和数百名“非常态人类”直接接触,最终产生了——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第一本这件事不考究,序言中作者也有说接触对象有经过筛选,所以你在本书中可以看到许多个世界,没错,就是世界本书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其实三个部分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各自再细分成几个小故事,分篇很细,所以不会太枯燥觉得故事很沉重,因为基本上三四页就是另一个故事,大家可以没有负担的尽情翻阅另外,本书有句话大意是——对那些患者说的话不要太深琢磨不然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