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06
评价、反馈与自我调整能力提 升
Chapter
评价类型及其功能介绍
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为后续教 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旨在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师提供教 学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终结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旨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衡量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设置明确目标、提供成功 机会、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学习动机维持策略
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 自信心、建立良好师生关 系等。
03
情感、意志与品德培养
Chapter
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影响分析
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01
情感能够影响认知过程,同时认知过程也会影响情感的产生和
发展。
情感对注意、记忆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与学习理论 • 情感、意志与品德培养 •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技巧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法 • 评价、反馈与自我调整能力提升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Chapter
教育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 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自我评价能力培养途径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制定
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提供自我评价工具
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学习日志等工具, 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 会自我反思。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引导 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为问题等。
心理咨询方法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咨询方法 和技术,如倾听、共情、引导等,有助于 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提 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
绪调节、行为训练等。
预防措施推广
教育心理学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心理咨询 师可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 的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环境优化
教育心理学可以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改善
教育心理学关注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 学的知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
教育方式调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 以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01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信任对不信任、自
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等多个阶段。
0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通过
同化和顺应等方式不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03
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等社会文化理论家认为,社会性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发展历程
从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到教育 心理学的演变,以及教育心理学的 独立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 现象。
任务
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供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

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普及、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
心理辅导方法
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指导。
05
个性发展与教育
个性概述及影响因素
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适应能力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适 应环境、应对挑战的能 力。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社 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 等。
实践应用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 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 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THANKS
感谢观看
指个体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发展与自我教育
自我观察
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 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 行深入思考,总结经验
教训。
自我评价
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 表现,树立正确的自我
价值观。
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约 束等方式,调节自己的
人际关系建立技巧
真诚、尊重、倾听、关注等。
人际关系维护技巧
沟通、理解、宽容、支持等。
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培养
合作竞争意识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倾向。
合作能力培养
学会分享、互助、协商和妥协等。
竞争能力培养
培养自信心、抗挫能力、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等。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
通过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等途 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2024年)教育心理学张大均ppt课件教师心理

(2024年)教育心理学张大均ppt课件教师心理

2024/3/26
11
情绪情感概述
2024/3/26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性质和强度,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情感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
12
教师情绪情感特点
2024/3/26
教师情绪情感的复杂性
至关重要。
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03
感知觉是注意的基础,而注意则影响感知觉的效果和准确性。
8
记忆与思维
记忆的概念及类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 再现,包括形象记忆、逻辑记忆
等。
2024/3/26
思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 括的反映,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等 特点。
记忆与思维的关系
记忆为思维提供素材,思维则对记 忆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
2024/3/26
16
教师意志品质特点
自觉性
坚定性
教师能够自觉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意义,积 极投身教育事业,主动承担教育责任。
教师对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具有坚定的信 念和决心,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坚持 不懈地追求教育理想。
自制力
坚韧性
教师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善于调节自 己的情绪和言行,保持冷静和理智,以良好 的心态面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024/3/26
锻炼意志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冥想等方法来锻 炼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 调节能力。
寻求社会支持
教师可以寻求同事、领导、家人等社会支持,共同 应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积极参 与教育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不断提升自 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种内在力量。
03
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前提,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
形式。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
动机。
03
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环境,形成客体永 久性概念。
02
认为语言是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语言交流和学习,
个体能够获取和内化社会文化经验。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03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引
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提供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发 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 馈和指导。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 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和成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个性发展的生物基 础,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对个性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和 学校教育。
教育因素
教育对个性发展具有主导 作用,通过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塑造性格等方式 促进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优秀ppt课件

自我反思与改进
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 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和专业素养。
持续学习与发展
关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新动态和 新成果,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 习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05
教育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应用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 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学科教学中的心理 规律和心理效应,旨在提高学科教学的
视察法
视察和记录学习者的行 为表现,分析其心理进
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学习者的态度、需
求和经验。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学习者或群体进 行深入剖析,总结规律
和特点。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详细描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环境刺激直 接影响行为反应,通过嘉奖和惩罚等手段来塑造行为。
02
有效的沟通技能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课堂互动效果。
03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课堂秩序和
学生的安全。
教师心理品质与专业发展
积极的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教 学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断寻求解
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结合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创设学习情境
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生动 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知识。
课堂管理技能
0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教师的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技能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技能形成的过程
包括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 化阶段。
技能形成的条件
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充分的练习和 及时的反馈与调整。同时,个体差异、 学习环境等因素也会对技能的形成产 生影响。
05 智力发展与创造 力培养
智力的概念与结构
智力定义
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 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等。
05
强调外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忽视内部心理活动。
06
提倡奖励和惩罚作为强化手段,以改变行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理论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 习者的内部心理活动,认为学习是知
识获取、加工和存储的过程。
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 尔等。
主要观点
学习涉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仅 仅是行为的改变。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适应能力。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01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刺激-反应(S-R)模型,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02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03
主要观点
04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不断重复和强化形成习 惯。
知识的概念与分类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在心理学上通常是指 个体的经验。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描述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知 识)和程序性知识(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知识掌握的过程与条件
知识掌握的过程
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兴趣的种类
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参与实践 、体验成功等方式培养兴趣。同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学习。
根据内容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稳定性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 兴趣。
2024/1/30
13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及激发策略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动机和兴趣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强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 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1/30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萌芽 到独立的发展历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 研究领域。
研究趋势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 势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 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的 融合与发展。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 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大要素 ,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行为模式

人格特质
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社会 性。
2024/1/30
24
人格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幼儿期
形成主动性,培养 创造力。
学龄期
形成自我同一性, 培养角色认同。
婴儿期
建立基本信任感, 培养自主性。
2024/1/30
学龄前期
培养勤奋感,克服 自卑感。
效率。
2024/1/30
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 心理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教育 改革的深入进行。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教育过 程中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
❖ (一)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与访谈 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或现场实验、实验室实 验)、个案研究法
❖ (二)研究程序:1、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 2、确定研究对象 3、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 4、选
择研究方法 5、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 (三)研究类型: 1、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有纵向研究(追踪
二、各心理学流派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续)
❖ 方法(动物实验)研究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 为。S—R公式。不足:把传统心理学中的意 识感觉等一概排除在外;把人的心理=动物的 行为
❖ 4、德国 魏特(海)墨 格式塔心理学派 ❖ 反对行为主义和构造主义,认为既应研究直
接经验也研究行为,研究的对象是整体。因 为人脑有完形的力量 ❖ 5、奥地利 弗洛伊德 意识、潜意识 ❖ 《梦的解析》人的原始冲动 各种本能
❖ 2、从心理的发生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社会实 践活动来看,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四节 学习意义
❖ 1、为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学科教学法提供理论依 据。
❖ 2、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 创造性人才: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 3、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
论》。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研究者是哲学家和医 生,用的是思辩的研究方法。
❖ 2、年轻?
❖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 二、心理学的现在
❖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
❖ 三、心理学的未来
务。(如何调控不良情绪;咨询心理学:各学派均 指出了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第二章 脑与心理
❖ 心理活动的器官(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物种脑的进化 ❖ NS的结构和机能 1、神经细胞(N元) 2、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3、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 (1)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 (2)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3)大脑功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研究)和横向研究(横断研究),还有二者结合的 动态研究
❖ 2、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 究
❖ 3、从研究变量间的关联程度上,分为相关研究和 因果研究
❖ (四)学科性质
❖ 中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 1、从研究目标和方法手段来看,具有自பைடு நூலகம்科学的 性质(心理测量、心理统计与分析)
❖ (2)知觉—从脊椎动物开始? 真正的脑, 鱼,分化为小、延、中、间、前脑。 两栖类:大脑两半球,但小而简单 爬行类、鸟类:大脑皮层,薄、平滑且无沟回。 (3)具体思维——哺乳动物 大脑皮层 面积大且可折叠形成沟回,两半球也急剧发展 灵长类,大脑外形、结构和机能接近人。
(4)意识(高度发展的人的心理)—人脑(最高级 最复杂)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 二、各心理学流派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 ❖ 1、德国 冯特 构造主义学派 ❖ 意识经验 分解成感觉、意向、感情等若干心理元
素 首先采用内省的方法研究 ❖ 2、美国 詹姆士 机能主义学派 ❖ 反对分解的做法,认为心理活动是一种持续的意识
流,强调应研究行为的机能,尤其是个体适应环境 的机能。 ❖ 3、美国 华生 行为主义学派 ❖ 反对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主张用客观的
出现N元(细胞),进而出现NS 网状NS:N冲动在网内传播,但N元间无突触连接,
无N结,无中枢,故兴奋向任何地方传导。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P41)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从环节动物开始?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链状、节状NS,神经节、神 经索(神经细胞聚集一起形成的小团)
第二节 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 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很短的历史。因此,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 一、心理学的过去 ❖ 1、古老 ❖ Psychology 源于希腊语中的 psyche(灵魂)logos
(学说) ❖ 远古时代,灵魂(不生不灭的东西—即人的心理,
人的精神) ❖ 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灵魂
人脑 最高级最复杂?
❖ 一、脑量:脑容积、脑重量(1400克左右) 人脑的脑指数(脑重与体重的比值)最大 二、大脑皮层 1、人脑皮层在数量和功能上均优于动物 2、人脑皮层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的面积大,而枕叶
相对缩小。 3、脑细胞的体积大,结构复杂,细胞间隙大,神经
胶质细胞的数量多 4、大脑皮层联合区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三、新机能区出现:言语中枢(言语听觉区和言语运
的认识。 法国医生布洛卡 解剖研究发现:失语症(大脑左半球发生病变或受损):
理解型和运动型(具体到不同部位)-P36 两部位由弓状纤维束连接,若受损,则不能把所理解到的讲出来。
四、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与物种脑的进化
❖ 1、神经系统(NS)的发生 单细胞个体:无脑,各种机能由细胞核完成。 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出现机能分化,为协调各机能,
教育心理学
主讲:胡重庆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史 ❖ 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 ❖ 学习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 ❖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活动规律 ❖ 2、动植物是否也有心理活动? ❖ 3、人类的心理现象与动物的是否有区别? ❖ 区别: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 ❖ 4、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神秘暗箱?)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 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场合心理复杂多样 ❖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