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十四章

合集下载

当代教育心理学 ppt课件

当代教育心理学  ppt课件

合作学习 的基本要 素
主要包括5个要素: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 作用、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自加工等
合作学 习模式
(1)学生小组—成绩分组 (2)团队—竞赛—友谊赛 (3)交错搭配 (4)团队辅导的个别化
ppt课件
13
5
个别化教学
1、程序教学
2、掌握教学
3、独立学习
4、适应性教学
5、个别辅导
ppt课件
16
3.3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
计算机辅助 教学
信息技术和教学 整合的影响因素 (环境变量 、教 师变量 、学生变 量)
专门的学习系统、 环境和软件工具
常用软件工 具的应用
ppt课件
17
谢谢!
ppt课件
18
2、小组教学 主要依据学生的能力和小组活动来进行 分组讨论和学习 (前期所讲的合作学习属于小组教学 的模式)
3、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的选择 要求综合考虑,权衡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特点等各个方面
2、教学多媒体的呈现 在呈现信息的时候,尽量解 决资源分配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
3、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
探究学习的程度
主要分为自由探究和定向探究
ppt课件
11
3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
呈现问题情境 研究问题
主要由理解和解决问 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 新的学习方式
反思与评价
重新研究问题
ppt课件
交流与汇报
12
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能力各 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 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并促进学生的水平和学 业成绩。
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测验

《教育心理学》课件

《教育心理学》课件
③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④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PPT学习交流
6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PPT学习交流
7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概述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 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PPT学供习交社流 会模式或榜样。
10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 的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各是什么?
①基本信任感和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父母少关切、照顾、哺孕与抚摸,婴儿 对周围的事务产生不信任。对人和环境的基本 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 个时期发展的基础。②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岁)。培养自主性。儿童初步尝试独立 处理事情。如果父母过分溺爱或指责,就可能 使儿童怀疑自己的女能力,产生一种羞耻感。
4、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哪些
特点?p17
(7—11岁)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思维可
以逆转,因而能进行逻辑推理。能凭借具体事
务或从事具体事务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
和群集运算。
PPT学习交流
9
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有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专制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
其次,应该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应该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7、性格的定义: 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 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 方式。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第一章★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杜威 B。

加涅 C。

乌申斯基 D.桑代克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 B。

鲁宾斯坦 C。

杜威 D。

布鲁纳★第二章★1。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3。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 D。

反思性★第三章★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A.平等中的首席 B。

管理者 C.反思者 D。

促进者3。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

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A。

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

罗森塔尔效应 D。

巴纳姆效应4。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A。

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

案例分析5。

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

当代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方法★(二)研究的步骤(三)研究的有效性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2013年考论述、2013年774考论述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在他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

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这种辩护是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31)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探索感知觉与运动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探究,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运用语言。

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集中化的特点,思维有刻板性,不可逆行。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思维具有一定弹性、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能从多维度进行思维,有推理能力。

3、影响发展的因素(1)成熟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

(4)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4、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创设合理性情境不主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高于他们现有思维水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平衡。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三章--PPT课件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第三章--PPT课件

管理、活动设计、师生互动等方式上,避
免性别偏向
.
14
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 广义特殊儿童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 ❖ 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盲、聋、弱智、言
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儿童。
.
15
❖ 李老师发现:自己邻居家有个小孩叫小其, 智商低于80,但他父母希望该小孩随班就读; 班上有名学生叫小丁,好像有点多动症,从来 没有认真听讲,一直动个不停,而另一名学生 叫小巧,听觉有点问题,学习很刻苦,但成绩 一直不高。 如果你是李老师:
❖ 如:女孩的语言天赋

男孩体育较好

蒙古族身体素质好

苗族山歌
❖ 多元文化教育
.
13
性别差异
❖ 智力方面,存在差异,但影响较小
❖ 在具体能力测试表明:
❖ 性别差异明显
❖ 如:阅读和写作
❖ 机械推理和心理旋转等
❖ 所有教材都应该依据社会性别公平化原则 进行编制。
❖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呈现、
❖ 场依存型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大。
❖ 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人文 学科和社会学科。
❖ 学生:注重学习环境的社会性,他们更容易接受他人的积极 影响,特别是那些他们喜欢的人。
❖ 场独立型是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
❖ 内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数学和自然 科学。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章知识要点

一、智力差异与教育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

与教育

三 、社会文化背景
与性别差异
.
1
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当代教育心理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性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

大约在六个月左右出现了观察力的最初形态,在一岁左右,形成了对物体常驻性的认识。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课件讲义当代教育心理学讲义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

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

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

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成就: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创立很多理论,出版很多作品3.对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这个实际上主要是城市教学,布鲁纳在美国领导的一个课程改革,其实就是结构主义学习。

研究趋势:1.在理论方面:万能论和机械论逐步被克服。

2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

3.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4.在传统理论及客体基础上,提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客体与研究方法。

5.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6.分析性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7.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性认识获得了事物的初步印象;而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思维实现的。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时序不一。

感觉发生、发展最早,新生儿就具有多种感觉。

《当代教育心理学》要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要点

《当代教育心理学》讲课要点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P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而且也研究如何去教学生。

这是教育心理学中两项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影响教学过程的五大因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 学与教的三大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1.绪论:阐述学科性质、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

2.学生与教师心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实施教学、教育活动。

3.学习的基本理论:介绍学习的一般概念和有关学习的主要理论。

4.学习心理:阐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习策略与品德学习等。

5.教学心理:述如何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与学习评定等课程性质•心理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位课程•教师教育的基础课程•学时:54•教材:陈琦、刘儒德主编教材特点:•体系结构•材料丰富•研究生考试•不足:语言表述方面主要参考书目:、伍新春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李伯黍,燕国材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4、何先友主编,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张春兴主编,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6、R.J.Stermberg,(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7、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8、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的主要学术杂志:国际:1.《教育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教育心理学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教育心理学评论》(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4.《认知与教学》(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5.《美国教育研究杂志》(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6.《教育研究者》(Educational Researcher)7.《学习与教学》(Learning and Instruction)8.《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国内:《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等等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教师所持有的学习观理所当然地影响了 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 同时考虑认知观和行为主义观;考虑学生能 否达到目标,避免堂而皇之的语词,使活动 适于目标,确保测验与目标有关。
具体表述方法如下:
(1)行为目标表述法(2)认知目标表述法
2、各种教学目标的设置
第十四章、教 学 设 计
教学设计在许多方面决定了学生将要学 什么。但它是指导课堂行动的可变性框架。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确定 评价程序;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活动、学习 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教学环境等步骤。这 里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设置教学目标
(二)选择教学形式
(三)设置教学环境
(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
3、教学目标的设计
(1)列出所学内容和学生的行为
(2)任务分析
(二)选择教学形式
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课堂行为并使学生 发生变化,就要选择各种教学形式和活动以 实现之。基本的教学形式有四种:
1、课堂讲演 2、课堂提问 3、课堂自习 4、小组讨论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特殊教学形式如发现
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等。
(三)设置教学环境
1、物理环境: 心理学家发现,物理环境在教学中也发
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 国外学者研究课堂生态环境设置,主要
是课堂座次的研究。 2、社会环境: (1效教学的基本涵义 (二)有效教师的特征 (三)针对不同课题的有效教学 (四)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有效教学
(一)设 置 教 学 目 标
在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决 定学习者将发生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要决 定教学的结果将是什么,并对此有一个明确 的表述,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 课堂行为以及教学评价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1、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2、 促进课堂行为和交流;3、有利于评价和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