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教育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征进行测量和

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

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

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5.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6.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

概括。

7.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8.人际智能: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

求的能力,以及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9.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10.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与1974年首次提出,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

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11.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

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12.专家型教师: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13.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14.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5.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

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16.关键期:只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的信息输入会产生反应,即在该时期,容易出现和

培养儿童的某种能力,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形成。

17.经典性条件作用:一个新刺激替代另一个刺激与一个自发的生理或情绪反应建立联系。

18.操作性条件作用: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19.强化物:跟随在行为之后能够增强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的事件。

20.正强化:通过呈现的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1.编码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22.认知结构:是指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

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23.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24.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

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5.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6.认知内驱力: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27.成就需要:希望出类拔萃的内部驱使力。

28.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的信念。

29.陈述性知识:是能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系统表述的知识,用来解释“是什么”的问题。

30.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这些规律性

既可以是知觉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

31.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32.特殊迁移: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33.功能固着:只一个人看到某一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他的其他的新的用

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用途。

34.批判性思维:即通过逻辑、系统地检查问题、证据以及解决方案来对结论进行评估。

35.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

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6.自由联想技术:即教师提供一个刺激,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学生从已学知识、

已有经验出发,运用联想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教师对于学生所提的看法或意见,不予建议或批评,完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方式自由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及观念。当学生提出独特的、少有的构想时,教师则进行鼓励。

37.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的方案。

3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

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39.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复述、

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

40.自我调节学习: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指学习者积极激励自己

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它不仅可以被看作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或活动),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

41.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固的

特征。

42.自律道德阶段:根据已有主观价值进行判断的道德认知阶段。

43.自居作用:儿童以成人为榜样,建立了自己所仰望的一种理想的自我。

44.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切积极的、

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45.

46.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