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重要概念及问答题

合集下载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试题一: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其在刑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答案:刑法学总论是研究刑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科,主要包括研究刑法的犯罪和刑罚的本质、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刑法的适用原则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是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体系,探讨刑法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和实践运作的规律。

刑法学总论在刑法学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它为其他各个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是刑法学体系的“总纲”。

同时,刑法学总论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了刑法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如法理学、刑事政策学等,形成了刑法学的完整体系。

试题二:简述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

逻辑分析是刑法学总论研究的基础和核心方法,通过梳理刑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分析刑法的内在逻辑和法律体系的结构。

历史分析是通过对刑法发展历史的研究,揭示刑法的演变和变革,了解刑法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比较研究可以借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刑法制度,对刑法的特点和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证研究是运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科学方法,对刑法的实践运作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为刑法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刑法学总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刑法的本质和目的,明确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价值取向。

其次,研究刑法学总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刑法学体系的理解,帮助我们把握刑法各个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统一体。

再次,刑法学总论的研究可以为刑法的制定和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推动刑法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试题三:简述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的实践意义。

答案:刑法学总论在刑法运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刑法学总论对犯罪和刑罚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司法机关正确认定和定性犯罪行为,保证刑法的准确适用。

其次,刑法学总论研究了刑法的目的和功能,可以引导刑罚的量刑原则和具体操作,确保刑罚的公正合理。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刑法总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得法律。

立法解释:由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含义作出得解释。

司法解释:由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刑法作出得解释。

刑法得基本原则:刑法本身具有得,贯穿刑法始终得,必须得到普遍遵循得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得准则。

(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刑法效力:指刑法在时间、空间范围得效力。

1、刑法空间效力:《刑法》适用得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与对什么人有效力。

属地管辖——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得,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得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得也适用本法。

犯罪得行为或者结果(包括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希望发生之地,可能发生之地)有一项发生在中华共与国领域内得,就认为就是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内犯罪。

属人管辖——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得,适用本法。

但就是本法规定得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可以不予追究。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工作人员与军人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得,适用本法。

保护管辖——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与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照本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得,可以适用本法,但就是按照犯罪地得法律不受处罚得除外。

普遍管辖——对于中华人民共与国缔结或者参加得国际条约所规定得罪行,中华人民共与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得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适用本法。

2、刑法时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得生效时间、失效时间以及对刑法生效前所发生得行为就是否具有溯及力得问题。

溯及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判决、判决未确定或未裁定得行为就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有适用效力则就是有溯及力,否则就就是没有溯及力。

(我国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得行为,如果当时得法律不认为就是犯罪得,适用当时得法律;如果当时得法律认为就是犯罪得,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得规定应当追诉得,按照当时得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就是本法不认为就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得,适用本法。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总论复习题

刑法总论复习题

刑法总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2.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3.限制解释4.刑法根本原则5.罪刑法定原则6.罪责刑相适应原则7.属人管辖原则8.犯罪客体9.犯罪对象10.犯罪的一般客体11.犯罪的同类客体12.不作为13.犯罪主体14.限制责任能力15.单位犯罪16.犯罪主观方面17.犯罪成心18.犯罪过失19.犯罪目的20.犯罪动机21.正当行为22.正当防卫23.假想防卫24.紧急避险25.假想避险26.避险过当27.犯罪未遂形态28.主刑29.附加刑30.立功31.减刑32.假释33.刑罚消灭二、简答题1.简述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

2.简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根本含义3.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普遍管辖权4.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保护管辖权5.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属人管辖权6.简述犯罪的根本特征7.简述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8.简述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9.从危害行为的有意性特征分析,哪些身体动静不能认定为危害行为10.简述刑法因果关系和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11.以行为人是单纯以身体动作作用于犯罪对象还是利用一定的工具实现犯罪意图为标准,可以把作为划分为哪几种情形.12.简述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13.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14.简述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15.简述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16.如何理解“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中“会发生〞的含义17.简述直接成心与间接成心的区别18.简述管制刑的特点19.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成心的区别20.简述疏忽大意的过失的特征21.简述司法实践中间接成心的各种情形22.述防卫挑拨的概念及处理原则23.简述特殊防卫的内容24.简述管制刑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表达2.试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表达3.论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4. 试论犯罪构成的特征5. 论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

刑法总论重要概念及问答题

刑法总论重要概念及问答题

刑法总论重要概念及问答题一、名词解释1.刑法 2.刑法的解释 3.罪刑法定原则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刑法的空间效力6.刑法的溯及力7.从旧兼从轻原则 8.犯罪 9.犯罪构成 10.犯罪客体11.犯罪一般客体 12.犯罪同类客体 13.犯罪直接客体 14.危害行为 15.犯罪对象16.作为 17.不作为 18.犯罪主体 19.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20.刑事责任能力21.刑事责任年龄 22.单位犯罪 23.犯罪的故意 24.直接故意 25. 间接故意26.犯罪的过失 27.过于自信的过失 28.疏忽大意的过失 29.意外事件 30.正当防卫31.假想防卫 32. 防卫过当 32.特殊防卫 34.紧急避险 35.犯罪既遂36.犯罪预备 37. 犯罪未遂 38.犯罪中止 39.共同犯罪 40.犯罪集团41.主犯 42.从犯 43.胁从犯 44.教唆犯 45.首要分子46.刑事责任 47.继续犯 48.想象竞合犯 49.连续犯 50.牵连犯51.结果加重犯 52.刑罚 53.刑罚目的 54. 刑罚体系 55.剥夺政治权利56.刑罚裁量 57. 累犯 58.一般累犯 59.特殊累犯 60.自首61.一般自首 62. 特别自首 63. 数罪并罚 64.缓刑 65.减刑66.假释 67.追诉时效 68.赦免 69.特赦二、问答题1.简述刑法的性质2. 简述刑法解释的种类3.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4.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5.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6.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简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7.简述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8. 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9.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及特征。

10. 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1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12.简述犯罪客体的概念和分类。

13.简述危害行为的概念及特征?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成立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14.简述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特征15.什么是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哪些?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有哪些特征?如何认定单位犯罪?对单位犯罪如何处罚?16. 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是什么关系?刑法理论对刑事责任能力程度是如何划分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同情况的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分别可归属那种程度?17.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18. 什么是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研究它有什么意义?19.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什么是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者各有什么特征?20.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21. 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何在?22. 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有哪几种情况?这些情况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解决有什么影响?23.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4. 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怎样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防卫过当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什么?防卫人可能构成那些犯罪?25. 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避险过当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什么?行为人可能构成哪些犯罪?26.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27. 什么是犯罪既遂?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 既遂犯有哪些类型?28. 什么是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有什么特征?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有什么区别?29.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30. 怎样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31.试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练习题

《刑法》总论模拟试题第一部分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刑法的解释1.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将盗窃罪对象的“公私财物”解释为“他人的财物”,属于缩小解释B.将《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C.对随身携带枪支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解释为以抢劫罪定罪,属于扩张解释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类推解释答案:C。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答案:D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的适用。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

1.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C.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答案:C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一个单行刑法。

目前共有8个修正案。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法定原则,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和承担的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在这段话的空格中: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答案:D(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行相适应原则:A.对累犯从重处罚;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B.C.D.2.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三、刑法的适用范围(一)空间效力1、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

刑法总论简答题

刑法总论简答题

刑法学总论解答1.如何理解刑法得性质?答:刑法得性质包含两方面得含义:一就是刑法得阶级性质;二就是刑法得法律性质。

所谓刑法得阶级性质就就是指刑法得阶级属性。

刑法与其她法律一样,不就是自古就有得,而就是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得出现,才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与得产物应运而生。

刑法就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得意志与利益制定得,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得工具.刑法得阶级本质由国家得阶级本质决定。

所谓刑法得法律性质就就是指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得特征。

刑法与其她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得特点:(1)刑法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得范围更为广泛。

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得侵犯,刑法就规定对这种行为予以一定得刑罚处罚,从而使这种社会关系进入刑法调整范围。

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可以说就是其她部门法得保护法。

(2)刑法得强制性最为严厉。

任何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护得社会关系得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得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制力得干预.但就是,所有这些强制,都不及刑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严厉。

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得财产,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得人身自由,剥夺犯罪分子得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得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得生命。

2。

什么就是刑法得解释?它得种类有哪些?答:刑法得解释就就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得阐明。

刑法得解释,按照不同得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得种类:(1)按照解释得效力加以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所谓立法解释,就就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

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规范本身需要明确界限,或者为解决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出得有关刑事司法解释得原则性分歧而进行得解释。

所谓司法解释,就就是指由司法机关对刑法得含义所作得解释。

即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工作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得问题所作得解释。

所谓学理解释,就就是指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者专家学者从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得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总论重要概念及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刑法 2.刑法的解释 3.罪刑法定原则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刑法的空间效力
6.刑法的溯及力
7.从旧兼从轻原则 8.犯罪 9.犯罪构成 10.犯罪客体
11.犯罪一般客体 12.犯罪同类客体 13.犯罪直接客体 14.危害行为 15.犯罪对象
16.作为 17.不作为 18.犯罪主体 19.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20.刑事责任能力
21.刑事责任年龄 22.单位犯罪 23.犯罪的故意 24.直接故意 25. 间接故意
26.犯罪的过失 27.过于自信的过失 28.疏忽大意的过失 29.意外事件 30.正当防卫
31.假想防卫 32. 防卫过当 32.特殊防卫 34.紧急避险 35.犯罪既遂
36.犯罪预备 37. 犯罪未遂 38.犯罪中止 39.共同犯罪 40.犯罪集团
41.主犯 42.从犯 43.胁从犯 44.教唆犯 45.首要分子
46.刑事责任 47.继续犯 48.想象竞合犯 49.连续犯 50.牵连犯
51.结果加重犯 52.刑罚 53.刑罚目的 54. 刑罚体系 55.剥夺政治权利
56.刑罚裁量 57. 累犯 58.一般累犯 59.特殊累犯 60.自首
61.一般自首 62. 特别自首 63. 数罪并罚 64.缓刑 65.减刑
66.假释 67.追诉时效 68.赦免 69.特赦
二、问答题
1.简述刑法的性质
2. 简述刑法解释的种类
3.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4.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5.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6.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简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7.简述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8. 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9. 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及特征。

10. 简述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11.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和区别。

12.简述犯罪客体的概念和分类。

13.简述危害行为的概念及特征?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什么?成立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不
作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
14.简述危害结果的概念及特征
15.什么是自然人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哪些?什么是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有哪些特
征?如何认定单位犯罪?对单位犯罪如何处罚?
16. 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是什么关系?刑法理论对刑事责任能力程度是如何划分
的?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同情况的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分别可归属那种程度?
17. 什么是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18. 什么是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19.什么是犯罪的故意?什么是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20.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
21. 什么是犯罪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有哪些区别?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何在?
22. 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有哪几种情况?这些情况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解决有什么影
响?
23.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24. 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怎样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防卫过当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
罪过形式可能是什么?防卫人可能构成那些犯罪?
25. 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避险过当情况
下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什么?行为人可能构成哪些犯罪?
26.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
27. 什么是犯罪既遂?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 既遂犯有哪些类型?
28. 什么是犯罪预备形态?犯罪预备形态有什么特征?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有什么区别?
29.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
30. 怎样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31.试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2. 简述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

33. 试述主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

34. 试述从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

35.试述教唆犯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刑事责任。

36. 简述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37.简述继续犯的概念及特征。

38. 如何理解想象竞合犯的概念和特征?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有哪些区别?
39.何谓结果加重犯?其有何特征?
40.简述连续犯的概念、特征及其处断原则。

41.简述牵连犯的概念、特征及其处断原则
42.简述刑罚目的的概念,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基本内容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43.试述我国刑法关于死刑的刑事政策以及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

44. 简述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内容、适用对象、期限及其期限计算。

45.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量刑情节的种类以及具体的法定量刑情节。

46.简述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构成条件。

简述自首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简述自首与坦白的联系与区别。

47.简述立功概念及立功的表现形式。

48. 简述世界范围内的刑事立法关于数罪并罚的原则。

49.根据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阐述我国刑法关于数罪并罚采用的原则?简述数罪并罚的三种不同情况。

50.简述缓刑的概念、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缓刑的撤销。

51. 什么是减刑?减刑的条件有哪些?减刑后的刑期应当如何计算?
52. 什么是假释?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如何确定和计算?
53. 简述撤销假释的情形有哪些?对被撤销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如何处理?
54.试述缓刑的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

55. 简述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

如何计算追诉时效?什么是追诉时效的中断与延长?追诉时效中断与延长的情形有哪些?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