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不均等的原因、现状及建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视阈下的城乡医疗差距探析

大纲

一、城乡医疗差距的现有状况(1500字)

1.对已有研究的论述

我国医改的风雨历程

历史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体制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政策原因导致的城乡医疗差距

二、主体(3000字)

1.政府

政府的资金投入

2.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的分布不均衡

医疗机构拥有的医生素质和数量

医疗机构拥有的设配资源

3 患者

公信力

医闹群体

三.建议(1500字左右)

四.参考文献

[1]于凌云.社会保障:理论制度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出

版社,2008

[2]李运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之公平性缺失问题研究[J].江淮论坛,2006(1):36-42

[3]周梅芳.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的公平[J].医学与社会,2001,14(4):1-3

[4]宋宝安,贾玉娇.我国医疗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度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12

[5]刘典恩,姜晓宁.我国医疗不公平及其原因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2

[6]尹奋勤,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论丛,2008,44

[7]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主体视阈下的城乡医疗差距探析[摘要] 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在我国是一个长期被讨论的话题,我国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之路,对于医疗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本文以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三个主体为角度对城乡医疗卫生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城乡医疗,差距,主体,建议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了。它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的核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五点,要在2011这个医改攻坚年使我国的医疗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缩小城乡间的医疗差距。

一、城乡医疗差距的现有状况(1500字)

1.对已有研究的论述

我国医改的风雨历程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由此,中国的全面医改正式启动。这一时期医改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由于改革的基本做法是“只给政策不给钱”,于是,在医改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医改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1989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进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件提出,卫生部要按“支

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

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精神,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这一时期的医改,使“医疗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成为了当时社会及卫生系统内部普遍关注的话题。

2000年,产权改革蔓延到医疗卫生领域。2000年2月,国务院《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实行医疗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内容,被解读为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中指出了“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而后,新华社又公开发表了卫生部长高强7月1日在形势报告会上的所做出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专题报告的全文,其中也称中国此前的卫生问题多多,不能算成功。

2006年6月,国务院筹划启动新一轮医改;9月,16个部委组成的医改协调小组成立;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强化政府责任。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提出。

历史原因

中国从观念到制度上来说,都是人分九等,各有本分。这种主体理念上的缺位,构成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从医疗改革的起始,就一直以城市为中心,日积月累,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也是我国没有真正彻底确立起“人人有权”的主体理念的结果。

制度设计缺陷导致

建国初期,国家在医疗卫生总量偏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财力、物力向城市倾斜,使城市占有的医疗资源远远大于农村。由于医院的市场化导向,使得医院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自负盈亏,那么,医院和医护人员必须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使得利益关系平衡不好。其次,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一直存在,并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医疗服务的市场与非市场的职责模糊不清,也是原因之一。再次,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而导致的制度设计的二元性、权力的二元性及主体的二元性,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及扩大,政策的倾斜,都导致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卫生物力资源的浪费与低效并存的局面。而“以药养医”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城乡之间卫生资源的分配差距加大,很多卫生资源(药品、医疗设备)即使在农村的医疗机构配备,也会因为收入水平、医疗保障的不健全等原因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我国学者长时间对医疗资源及保障分配不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

且细致的研究,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地贡献。本文就三个主体视阈下对城乡医疗差距进行探讨。

二、主体(3000字)

1.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卫生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很大程度上由政府的这一主体进行管治。

1.1政府的资金投入

中国在总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比重较小.

2003-2010中央财政对卫生医疗的预算和决算与GDP的比值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年鉴-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