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3500字论文

合集下载

摩登时代——时代的悲喜剧

摩登时代——时代的悲喜剧

在这个时代,我们总是在风尘仆仆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而那些影子,在银幕上变得格外清晰。

我想起了查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这部1936年的作品,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与现在的尘世百态。

开篇在这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代里,我们在钢铁的丛林中挣扎生存,似乎每个人都在追求着什么。

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便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写照。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那个工业革命浪潮下社会的深刻剖析和讽刺。

影片以一个名叫查尔斯的小人物为中心,讲述了他如何在机械文明的巨大齿轮中沉沦、起伏、挣扎的心路历程。

背景介绍电影的故事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开始。

那时的经济状况如同一场瘟疫般蔓延开来,无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摩登时代》应运而生。

导演兼主演查理·卓别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夸张的表演手法,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示给世人看。

影片中的主人公查尔斯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流水线工人,在那个资本至上的社会里,他的命运似乎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向前走去。

他的生活在轮转的节奏中失去了真实感,变得机器化,机械化。

分析核心主题《摩登时代》最具批判意义的主题之一是对工业化社会人异化的深刻揭露。

其中一段经典的情节是查尔斯被卷入巨大的齿轮之中的场景:他的身体被迫随着机器的节奏摇摆旋转;他的意识则逐渐模糊、消散乃至彻底丧失了个体的存在价值。

这不仅是对当时劳动者困境的嘲讽,更是对我们现代生活中人们自我消解的一种悲悯与质疑。

此外,《摩登时代》也对资本社会进行了无情地鞭挞。

影片中虽然没有直接的话语表达出来,但在场场戏法背后都是对于贫富差距、权力压迫和社会不公的无声控诉:富足者堂皇而自满地享受他们的酒宴,贫困者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统治阶级罔顾人性地操纵劳动人民的生命与时间……这些正是当今社会也无法完全抹去的真实面目。

个人感悟《摩登时代》不仅仅是一部让我们轻松发笑的电影作品—它更是一部能引发深思的艺术结晶。

电影所描绘的画面可以简化为一系列快节奏的动作场景与黑白画面结合的视觉艺术形式;但其内涵则深深反应了一个时代的悖论—在物质日益丰盈的同时,人心却逐渐荒漠化。

摩登时代——时代的囚徒与自由之梦

摩登时代——时代的囚徒与自由之梦

在这个熙攘喧嚣的时代,银幕里的世界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梦,但却往往比现实更加真实。

昨日,我有幸观看了这部影片——《摩登时代》,它如同一部发人深省的史诗,记录了现代社会对于人类的束缚和对自由的渴望。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工业化高潮期的一个暗无天日的工厂里。

主角查理·卓别林饰演的小人物,在庞大机械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

我看着他在生产线上快速扭紧螺丝钉的场景,不禁联想到那些被现代化进程所裹挟的人们。

他们不停地劳作,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在机械式的生活模式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机器是无情的!”我在黑暗的观众席中低语道,“而人却有情!”鲁迅先生曾言:“我们常感叹于过去的奴隶制度,却不知道自己正生活在无形的枷锁之中。

”在这四壁苍白的空间里,查理如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麻雀般四处碰壁;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色都在为面包和牛奶奔波劳碌,就像是一个个齿轮被迫旋转以维持这庞大社会的运转。

然而,在严酷的生活之中,也不乏人性的温暖与光辉。

查理尽管遭受着生活的苦难折磨,但他仍保持着善良和幽默感。

他不断地试图帮助他人,哪怕自己也深陷困境之中。

这位小天使般的存在吸引了一位同样饱受世态炎凉的女子(也就是他的女主角),他们的相遇像一簇微弱但坚定的火光,在寒冷的夜晚中相互取暖。

“在绝望的土地上保持希望的人才是最伟大的战士。

”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回响着。

正是这种对抗现实的不屈精神让我感动至深。

如果鲁迅先生在此地此刻,他定会用他那锐利的笔锋剖析这个扭曲的世界,并以讽刺的方式揭露人性的恶劣面:那些操控者们高坐在办公室置之度外;可怜的劳动者们则手忙脚乱地跟随着无情的时间节奏;而命运像一条绳索紧紧缠绕着人们的脖子——这些场景无不让人反胃乃至愤怒。

面对这样的画面时我想到:在这个人人都是受害者的社会里,没有人能够真正逃离这束缚的力量吗?!查理与女主角在剧中的表现及反抗给了我答案:“即使身处逆境之中时仍不失信仰和希望。

”电影中对社会现状的真实描绘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是否丧失了人性最初的善良和温柔?艺术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显现——它能让我们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在短暂的空闲时刻去反思我们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

《摩登时代》3500字论文

《摩登时代》3500字论文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标签式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依托于‎上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正如影片开‎头的字幕揭‎示的:“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处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关照,也是对以掠‎夺为积累方‎式的垄断性‎经济制度的‎讨伐。

虽然卓别林‎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一直‎是他的“滑稽”,但我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捧腹大笑的‎同时,似乎也并不‎能产生单纯‎的愉悦和快‎乐之感,而是时刻被‎提醒着,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摩登时代》背后所展现‎的问题。

1、资本主义剥‎削剩余价值‎影片发生的‎年代工业发‎达,机械化、流水线技术‎已经得到巨‎大发展,大合作,大生产。

资本家组织‎生产只是为‎了获得工人‎们的剩余价‎值。

影片开头出‎现羊群,随后再出现‎人群。

两者形成对‎照,暗示工人如‎牲口,唯有待剥。

流水线工艺‎的发明,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加快‎工人被剥削‎的速度。

片中的流水‎线速度被夸‎张,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初期‎剥削问题严‎重的讽刺。

自动喂食机‎与奇快的流‎水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开始,喂食机工作‎正常,很像是当时‎资本主义温‎和的外表。

后来,自动喂食机‎出现故障自‎动喂食机,使得它更像‎是强制喂食‎机,也寓意资本‎主义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的丑恶‎。

本片的背景‎是1930‎年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

机器在这里‎并非人类的‎工具,而是大部分‎底层工人的‎敌人。

影片伊始我‎们便能注意‎到,把工人和机‎器放置在一‎个镜头中的‎画面非常之‎多,机器齿轮化‎身成效率资‎本和无情的‎代表,在机器运转‎的轰隆声和‎刺耳的换班‎铃声中,人的重要性‎和能动性被‎压缩成小小‎的一团,甚至成为某‎种并非必要‎的附庸。

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5篇材料)

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5篇材料)

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5篇材料)第一篇: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2月25日上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希望你喜欢。

电影摩登时代给我们的启示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教师为我们放了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最终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不包括最近一次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

《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影片开始的镜头是一些巨型齿轮,之后便是一个个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属于自我的那一个动作。

主人公夏尔洛也是如此——不断地在传送带上拧螺丝,经过长时光的重复这一动作,他被弄得精神失常,之后又被自动喂食机整得死去活来,还甚至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

总的看来,影片里的工人已经等同于机器部件,自由几乎被机器剥夺了,人的健康也被机器毁坏了。

工业礼貌给社会带来了什么给资本家带来了更多的财富,给工人带来了更多的贫困生活。

工人的无时不刻不再给社会创造着价值,当然这些价值全被资本家榨取走了。

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来解释一下: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

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光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透过缩短必要劳动时光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光生产的剩余价值。

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还正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所以资本家们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

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

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

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1《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

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

正如这句台词说的,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一群羊跑过,一群人拥挤着跑进工厂,似是前方有无限的光明,宽大的通道,足够的空间在等着……不断想向前冲,不断的想穿破“拥挤”、黑暗……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

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

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

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但是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当……,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当他因被一妇女被告于警察而被追时,当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发疯时,当他被那台机器折磨得一塌糊涂时,有谁流露了同情、怜悯之情,有谁关心和安慰他,没有。

这就是部压榨。

查尔斯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

当他从精神医院出来后,他在路上救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

这也是他。

在这样的时期,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只会一向被歧视,被压榨,被……。

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缘分,使这两个人相遇了,一个是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一个是失去父亲和姐妹,受饿不得以去偷面包,两个可怜的人终在那次面包事件中有了交集。

当两个人再次在警车上相遇时,他们彼此都对对方有了好感,可能是同样的命运,亦或是同样的坚持吧。

经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终从那个“牢笼”里逃出来了。

但是就他们的努力终究是逃不出的那个“牢笼”,无底的洞啊。

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2昨晚看的《摩登时代》,至今不能让我释怀。

最近看电影很多,也被感动过很多次。

摩登时代观后感论文

摩登时代观后感论文

摩登时代观后感论文《摩登时代》观后感《摩登时代》是一部由查理·卓别林执导并主演的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幽默搞笑的风格、有力的表演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而闻名,成为了卓别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摩登时代》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现代化社会中的无情机器以及对人类个体的冷漠。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被称为“小人物”的无名流浪汉,他努力适应一个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城市环境,并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滑稽的情节。

这个小人物表达了一个时代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机械化进程的挣扎。

一开始,电影以工厂中的无差别按摩机器开场,这个场景完美地象征了现代化社会中机器的冷漠和人们的单调生活。

卓别林在这个场景中揭示了机器的力量和效率,以及对人的剥夺。

他的形象和行动使得观众感到他失去了自我,并成为一部分冷漠机器的一员。

电影中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小人物在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中被错误地当作一位劳动力的插曲。

他被迫去做各种令人尴尬和荒谬的工作,体验了现代城市工作环境中的繁忙和混乱。

这个情节既搞笑又让人反思,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工作的压力和人们被迫适应机械化的环境的无助。

在电影中,小人物还遇到了一名女孩,他们之间发展起了一段爱情故事。

女孩的父亲是一名具有权力和地位的工厂所有者,但他对女儿却缺乏关注和爱的表达。

这种对权力和地位的崇拜,以及忽视对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再次强调了电影对现代化社会的批判。

在电影的结尾,小人物不得不与现代社会和机械化分别。

他在百货公司的巨型机器中被卷入,导致了一系列滑稽而危险的情节。

这个场景象征着现代化和机械化社会对个人生活和幸福的威胁。

尽管小人物最终得救,并与女孩团聚,但他们仍然陷入了贫困,再一次被现实所迫。

电影《摩登时代》通过喜剧方式呈现了现代化社会中的问题和挣扎。

它提醒我们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及机械化和工业化进程对个体的威胁。

卓别林运用了他独特的才华和喜剧天赋,将这些主题引入到观众的注意之中。

摩登时代有感论文

摩登时代有感论文

摩登时代有感论文摩登时代观后感影片《摩登时代》是描写人和机器之间的冲突。

故事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期,当时美国工业因为转用机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事业浪潮,主角夏尔洛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卷入巨大的机器齿轮中,还有出毛病的吃饭机器······这些反应了机器时代所带的恐惧与打击。

后来夏尔洛失业了而且进了监狱,因为他在监狱立了功的原因在监狱受到好待遇,出狱后他认为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监狱,为了进监狱他不惜主动替人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了,不过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那个女孩的爱。

这部电影以喜剧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经济危机给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资本家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起反击。

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忍受着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引起精神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告诫各位企业家在创造利润时不要忘了顾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创造利润的最重要工具,没有工人的付出企业的利润就不会存在,应该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于创造更多更大的利润。

关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根本做法。

影片最后时夏尔洛找到一份很好很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因为女主人被便衣警-察发现她是通缉犯,而他们继续他们的逃亡生活,女主角知道他们逃亡代表着他们什么都没有了,但夏尔洛给予女主角鼓励与微笑,他们互相鼓励一起微笑向前走,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憾,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摩登时代》观后感摘要:电影《摩登时代》以艺术的形式深刻而无情的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展示出了在工业时代工人们被压迫的悲惨命运。

关键字:资本主义,机械大工业时代,人的异化,很早的时候就看过大名鼎鼎的幽默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只觉得电影里小胡子的主人公好笑,又可怜,从没思考过电影里表达的深刻社会含义以及导演对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摩登时代时代的狂喜与个体的哀歌

摩登时代时代的狂喜与个体的哀歌

在这个机械重复、人形机器工作的世代里,我偶然翻开了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切开了那个被工业革命影响至深的社会的心脉。

我想,即便鲁迅先生仍在世,对此作品也定会发出颇多感慨。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被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普通工人的故事。

他那蓬乱的头发,滑稽的步伐,不时逗笑观众的笑容中隐藏着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他的一举一动都暗示着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挤压下是如何无力地挣扎。

然而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对一个工人悲剧命运的描写。

它提出了一个问题——“摩登时代”究竟是什么?是高楼林立的城市森林吗?是轰隆作响的机器声吗?还是那些丝蚕吐丝般不断产出的工业品?在于我们看来,“摩登”一词似乎总是伴随着进步和乐观的情绪。

但《摩登时代》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视角。

它揭露了摩登背后的残酷现实:资本家放大私欲,劳动者失去尊严,机器取代人的角色成为主角的情况正愈演愈烈。

电影中有一个经典的情节:主角因为操作一台快速进食机而变得癫狂不安。

这个镜头不仅是对工业化对人机械化的讽刺,更是对那个时期工人生存状态的一个隐喻——人们被迫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丧失了人性和自我意识。

鲁迅先生经常使用“奴性”这个词来描述国人那种可悲的生存方式:“中国的男人们为什么总喜欢跪着呢?”他写道:“你们看吧!多少人还在那里跪着从书上找答案!”其实何止是中国男人,在《摩登时代》所描绘的世界中,所有的工人都在无形中向那钢铁巨兽俯首称臣。

但最令我沉思的是这部电影所呈现的社会结构问题。

资本家的贪婪无度导致工人们疲惫不堪、贫困交加;司法系统的冷漠无情则体现于电影结尾时主角被捕时警察的态度上;社会的冷漠则是通过对男主角因顺手牵羊被捕入狱,在监狱反而过上了饱食暖衣生活的一种黑色幽默方式表现出来。

这些种种现象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西方社会、上世纪的时代背景之下,却与中国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不谋而合。

它们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堪与无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登时代》是查理卓别林标签式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依托于上世纪20-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正如影片开头的字幕揭示的:“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电影放大了在动荡中不可阻挡的现实条件下小人物卑微的生存处境,是对千千万万普通工人贫穷无奈命运的关照,也是对以掠夺为积累方式的垄断性经济制度的讨伐。

虽然卓别林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一直是他的“滑稽”,但我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捧腹大笑的同时,似乎也并不能产生单纯的愉悦和快乐之感,而是时刻被提醒着,去注视那些底层民众难以为继的艰难和“上流人士”骄奢淫逸的对比,以及在绝境中人性所折射出的坚强和善良的光芒。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摩登时代》背后所展现的问题。

1、资本主义剥削剩余价值
影片发生的年代工业发达,机械化、流水线技术已经得到巨大发展,大合作,大生产。

资本家组织生产只是为了获得工人们的剩余价值。

影片开头出现羊群,随后再出现人群。

两者形成对照,暗示工人如牲口,唯有待剥。

流水线工艺的发明,在加快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加快工人被剥削的速度。

片中的流水线速度被夸张,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初期剥削问题严重的讽刺。

自动喂食机与奇快的流水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开始,喂食机工作正常,很像是当时资本主义温和的外表。

后来,自动喂食机出现故障自动喂食机,使得它更像是强制喂食机,也寓意资本主义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的丑恶。

本片的背景是1930年左右美国工业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而使大批工人失业所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危机,可以说,这是一场机器与人的战争。

机器在这里并非人类的工具,而是大部分底层工人的敌人。

影片伊始我们便能注意到,把工人和机器放置在一个镜头中的画面非常之多,机器齿轮化身成效率资本和无情的代表,在机器运转的轰隆声和刺耳的换班铃声中,人的重要性和能动性被压缩成小小的一团,甚至成为某种并非必要的附庸。

影片的后半段也对人和机器的尴尬格局有若干表现,如在工厂复工之后,夏尔洛和机器维修师在检修的过程中,维修师被卷入齿轮,无法脱身,甚至一旦停电,维修师就必须待在齿轮的夹缝中吃午餐,可笑之至又发人深省,这些影像无一不在反映了机器时代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

①资本总公式准确形式为G—W—G′(G'=G+m),马克思将m称作剩余
价值。

作为资本的货币,这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为取得超过原先预付的货币额即剩余价值。

资本总公式告诉我们,剩余价值只能从商品的劳动力里面产生。

资本家雇佣工人的人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要不断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基本的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该井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影片中,这个资本家并没有改进技术,他是用强迫的方式让工人工作到体能极限,以此来提高他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这是典型的绝对剩余价值压榨。

2、人的异化——小丑的外表,绅士的内心
③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
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工人为了自己和家
人的生存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劳动时间交给他人支配。

当他付
出更多的劳动之后,其劳动成果却不能更多的惠及自己时,在他心中可
能产生憎恨这种劳动和否定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关系的情感。

工人明知这
种劳动对自己不利,可又不得不继续进行这种劳动,不得不继续承受这
种不利于他的社会劳动关系。

夏尔洛在大街上,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
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

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
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夏尔洛身上,最后他被提前释放,监狱长
对他说:“你自由了。

”可夏尔洛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
在这里很好。

”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夏尔洛这样荒诞的想
法。

在本片中,夏尔洛依然是一个令人捧腹的笑料式人物,他的行为大大咧咧、漏洞百出,影片的笑点很大部分来自于他面对并不自知的“危
机”时的反应,比如他蒙着眼睛在没有遮拦的百货二层“惊险”地滑旱
冰;比如他赤膊上阵跃跃欲试地跳入水中想要游泳,才发现河里的水甚
至还淹没不了他的小腿;又比如他在餐厅里托着大盘子却被跳舞的人群
推搡挤兑,连烤鸭插在了灯具上也不知道……他的可笑在于他的行为和
环境的反差,他虽然是低人一等的穷人,但夏尔洛却有着高人很多的善
良,和女主角的相遇相识就是源于他的这种善良。

他不仅有乐于助人的
品质和乐观的态度,还经常表现得十分“绅士”:虽然穷困却穿着“标
配”的三件套,戴礼帽、拄手杖,和女士见面不忘脱帽行礼,即使在警
车上也不忘让座。

凡此种种让人不会把夏尔洛的好笑当成一种蔑视其浮
浅的理由,而更是化成了带有亲近感的幽默。

而在女主父亲死后,那些
衣冠整洁的保险公司的人不是来帮助她们而是想要获取他们的财产。


马克思主义观点看,③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是:(1)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2)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3)人同自己的类本
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4)人
同人相异化。

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
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

3、无产阶级幸福
夏尔洛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夏尔洛,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

影片最后,夏尔洛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

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夏尔洛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

夏尔洛终于从牢狱中顺利归来,等待他的是孤女相濡以沫的爱情,两人共创一个小而温馨的家园,可是戏剧化的事情又发生了,温馨只是假象,一切如此不堪一击。

幸福来的不容易,但是两个人坚定的爱情下,一切总会稳而坚定。

男主角为女主
角擦干眼泪,然后屏幕上出现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 "。

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
3、政治经济
《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时提及,④资本积累加速了对工人的排挤,造成了工人的“相对过剩”和“资本主义的人口过剩”。

这使得资本主义异常迅速地扩大生产。

生产过剩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危机。

大萧条的产生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产能过剩。

2008年的次贷危机同样是因为监管不力,使得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而过剩,最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

一场拆东墙补西墙的危险游戏在给世人炫目的经济增长后泡沫破裂。

历次经济危机,最终受到巨大损失的依旧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

华尔街的高管可以在社会的谴责下心安理得地踏着破产的企业拿着丰厚的报酬。

而“摩登时代”时的企业家也未见去为生计而打劫商店。

卓别林看管商场时遇到的只能是曾经的工友而不是上司。

影片开篇的字幕上打出:“摩登时代:工业时代的故事。

讲述个人企业和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企业无法给人以幸福,可在为了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当听到工厂恢复生产时,主角还是在人海中挣扎着抓到了工作的机会。

一个有力讽刺,也是一个无力的事实。

⑤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在此期间,社会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工厂倒闭导致了工人失业,工人失业导致了消费锐减产品滞销,产品滞销又加剧了工厂企业的破产,工厂企业的破产进一步致使更多人失业。

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循环的最终结果就是同夏尔洛一样,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乃至于发疯甚至千方百计想要入狱。

卓别林此片未必想控诉资本主义社会,但却给我们一个绝佳的角度去管窥到西方社会的全豹。

但同时社会也是在变化发展,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经济危机,能和《摩登时代》中划等号的地方并不多。

西方国家通过提高福利、加强监管等各种“罗斯福新政”去干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经济生活,新的形式下的新情况,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分析。

①《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刘炳瑛;李明湘,卢俊忠②《简明经济学辞典》吕时达,张忠修,聂景廉等③《1844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④《资本论》马克思⑤《大衰退》(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安娜.施瓦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