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

合集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资料

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资料

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干部人事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经中央同意,现将《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6年8月20日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以下简称参照管理)工作是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做好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审批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中发[2006]9号),现就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条件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作为授权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党委系统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和政府系统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等的授权情况和党委、政府以及机构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规定(方案)或规定的主要职责确定。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二、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审批事业单位参照管理的审批,应严格按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和本《意见》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权限进行。

参公事业编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参公事业编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

参公事业编制、公务员、事业编制的区别是什么?是这样的政府的正式编制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编制,也是行政编制,和真正的公务员没区别,等改制后就是正式的公务员编制了。

事业编制当前和行政编制是没什么区别的,由于可以进职称,待遇甚至还可能超过公务员,但是他面临着改制,改制后很多事业编制将成为社会机构,编制不复存在。

所以说没有公务员稳定。

参公单位的公务员与行政单位的公务员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一是单位性质不同,参公事业单位严格的说依然是事业单位,并不是行政单位;二是所上编制不同,参公单位上的是事业编制;三是不允许参公单位人员参与公务员序列内的职务晋升。

相同的方面有:一是进口相同,都需通过省级以上公务员管理部门统一招录考试;二是工资待遇挂靠或相同;三是管理方式相同。

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属于什么性质?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有什么区别?事业单位除了领导外是没有行政编制的,只有职员系列(比如8级职员相当于公务员的科员)和专业技术系列,所以你需要再搞清楚你单位的性质。

你的这种情况,我想应该是参公事业单位,你就是参公人员,介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之间。

参公单位人员在参公事业单位任实职,也就是副科长,正科长及以上的,就随时可以调到其他政府机构,一点障碍没有。

而事业单位一般不可以,事业单位通常就老死在那里了(当然领导班子还是除外)请问参公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啊1,参公调动非常容易,只要转正后任何人都可以马上调动到行政编制单位,人和单位编制一样。

但普通事业编制根本不能调动(个别领导除外),参公是任何人都可以调动。

(提示一下。

现在不管你是什么编制。

没有人。

你掉个鸟。

有人啥你都能调) 2,退休后待遇完全不同。

参公是发退休金,普通事业编制是拿社保,退休金是社保的3到4倍(以我这里参公单位退休人员和普通事业编退休对比) 3,参公是走政治路线,参公科员调动到行政单位是平级调动,公务员调动到参公单位也是平级,编制随单位走。

参公事业单位

参公事业单位
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 地震局及其省级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及其市(地)级以上垂直管理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 其派出机构、国家电力监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参公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01 基本情况
03 原因分析
目录
02 基本特点 04 相关单位
关于参公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 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基本情况
2005年5月,《公务员法》颁布,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身份。2006年4月,《〈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该实施方案附件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 单位审批办法》具体规定了参公事业单位的审批办法。2006年8月,原人事部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 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详细规定了符合参公事业单位的条件及其审批权限、程序等。以上法律、规章的 出台系统规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审批和管理工作。随着2006年9月,《关于印发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中央、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名单的通知》的下发,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制度在实践中开始落地生根。据统计,在我国超过 4000万的事业单位员工中,“参公”人员约有90万。在中央层面上,党中央和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 员法管理的共有19家。另外,还有若干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实行参公管理。2006年8月,《工会、共青团、妇联 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将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内的21个人 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地方党委所属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地方党委所属事业单位列入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确定地⽅党委所属事业单位列⼊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号:组通字[1996]33号颁布⽇期:1996-07-25执⾏⽇期:1996-07-25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为了进⼀步做好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实施⼯作,根据中组发〔1993〕8号⽂件规定,现对地⽅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党委⼯作部门和派出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确定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有关问题作如下通知:⼀、确定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要有利于实⾏⼲部分类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改⾰和发展。

要以机构改⾰“三定”⽅案确定的职能为主要依据,从严掌握实施范围,严格履⾏审批程序。

⼆、省(⾃治区、直辖市)党委直属事业单位中,⾏使党的领导机关⼯作职能(或⾏政职能)并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审批,可以列⼊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

⾏使党的领导机关部分⼯作职能(或部分⾏政职能)及实⾏差额拨款、⾃收⾃⽀的事业单位,不列⼊参照管理范围;列⼊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其下属事业单位,不列⼊参照管理范围。

省(⾃治区、直辖市)党委⼯作部门和派出机构所属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列⼊参照管理范围,确需列⼊的,按照以上原则从严掌握。

三、列⼊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参照试⾏国家公务员制度并执⾏国家公务员的职级⼯资制,不得实⾏事业单位的⼈事管理制度及⼯资制度。

⼀个单位不得实⾏两种制度。

列⼊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的⼯作⼈员,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原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保留其资格,不与⼯资挂钩。

四、省(⾃治区、直辖市)党委直属事业单位符合条件列⼊参照管理范围的,由省(⾃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提出意见,报省(⾃治区、直辖市)党委审批,并报中央组织部备案。

省(⾃治区、直辖市)党委⼯作部门和派出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符合条件列⼊参照管理范围的,由省(⾃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审核后报省(⾃治区、直辖市)党委审批。

审核列⼊参照范围过程中,应征求财政、编制和⼈事部门的意见。

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方案

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方案

考核结果: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考核反馈:及时反馈,帮助员工改进和提高
考核应用:与晋升、奖惩、培训等相关联
考核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
考核方式: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专项考核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监督和保障
4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公务员的行为和绩效
制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建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确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范围Βιβλιοθήκη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表
建立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和管理
确定参照范围:明确哪些单位和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制定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薪酬福利、考核评价等方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反馈意见:员工满意度提高,领导认可度提升,社会评价良好
评估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责任心,提升了服务质量
改进措施: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考核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及时调整,确保实施效果持续提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方案
汇报人:
目录
01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03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具体措施
04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监督和保障
05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
02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实施步骤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1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定义和范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于某某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请示报告

关于某某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请示报告

关于某某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请示报告尊敬的领导:某某事业单位向您请示,玉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某某事业单位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的意见》,拟将我单位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

现将相关情况和建议向您报告如下。

一、背景介绍某某事业单位成立于XXXX年,是我市重要的公益性机构,职责是XXXXXXXX。

我单位目前由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员工负责具体工作,人员编制为XX名,其中正式员工XX名,合同制员工XX名。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机构运行,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务员队伍素质,我单位积极探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模式,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批准。

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意义1. 提升机构运行效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以通过规范人事管理、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使人员用人合理化,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2. 加强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以借鉴公务员法中的相关规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职业操守,提高员工素质。

3. 透明度和公正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以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任用制度,避免人事上的不公和腐败问题,并提高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4. 便于资源调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调配,使得人才能够合理配置,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其潜力,提升整个机构的效能。

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方案1. 人事管理: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招聘、选拔、任用、考核、奖惩、解聘等方面的规定,确保人员用人公平公正。

2. 职责明确: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员工在相关岗位上的工作要求。

3. 培训与发展: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员工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员工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

4. 薪酬福利: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加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五、请示与建议基于以上背景和理由,我单位请求支持和批准我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浅探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浅探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浅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然而,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就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探。

关键词:事业单位;公务员法;管理正文: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务员法是公务员管理的法律法规,适用于公务员管理。

但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与公务员管理不同,导致公务员法无法完全适用于事业单位的管理。

二、招聘方式不合理。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招聘的方式和程序。

但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招聘方式和程序,以确保招聘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福利待遇不一致。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但是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与公务员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员工的福利待遇严重不足,难以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四、薪酬机制不合理。

公务员的薪酬机制由公务员法规范,但是事业单位薪酬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规范。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机制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权责不明确。

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权利和责任,但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不同,权责不同。

事业单位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时,对于权责的界定和管理也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为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总之,在管理上需要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体制机制,合理确定招聘、薪酬等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方面的建设,明确权责,完善监督机制。

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更为健康、稳定和可持续。

在解决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一些解决措施必不可少。

首先,需要建立适合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必须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不侵犯公务员法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事业单位管理的体制机制。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定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定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定参公事业单位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参公人员的管理相关办法,欢迎阅读!参公事业单位的基本特点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

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一般事业单位来说,两者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是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前者实行公务员制度,后者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招录制度,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人员招录必须遵守《公务员录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必须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一系列规定执行。

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经审批,才能取得参公管理的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