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矿区位于省西北部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361.3km2,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近年来,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矿区是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米,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地面建筑设施被毁。采空区上方地表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房屋、水塔、烟囱、高压线塔等地面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引起桥梁的断裂,铁路、地下管线的折断道路和水利设施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造成沟渠、河水倒流现象影响农业灌溉。

(3)受地表沉陷影响,塌陷区周围潜水位降低,地表被输干,农业浇灌和用水困难。

(4)地上塌陷导致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地表塌陷造成农林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动物消亡或迁移、居民迁居、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

2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

(1)矿区下属各矿区地处省的北部,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发达,是我国粮棉重点产区之一。区村庄稠密,人口密集耕地较为紧伴随着土地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区周围村庄的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激化。目前,矿区万吨煤沉陷率平均为4000m2,远远高出原煤炭工业部规定标准(2000-3300m2)。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和中央有关“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精神,企业必须组织对塌陷地的复垦,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2)因煤炭开采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在处理征地、搬迁、安置和补偿等诸多问题过程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难题,造成工农关系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需要增加耕地的数量,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

(3)企业每年需花费巨额的费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赔偿,随着征用土地总量的增多势必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复垦能够花

费较少的费用,彻底解决塌陷赔偿费的问题。

(4)土地复垦利企、利民和利国。企业采取以“以复代征”,“以地换地”的方式复垦塌陷地,可以减轻企业征用土地的压力。每复垦一亩地,与征地相比可节约费用8000元左右,大大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目前矿区征地容主要是基建用地,除非塌陷地塌的不能再复垦的情况,各矿基本不再征用塌陷地。复垦后的土地使当地群众世世代代有地种,这样一来既安置了农村闲散劳动力,缓解了人地矛盾,群众增加了收人又使工农关系得到改善,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而大量荒弃采煤塌陷地的重新复垦利用,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更多财富。

因此说,土地复垦是一项利国、利民和利企的工作,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对矿山企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基本原则

所谓土地复垦,就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一向为世界发达国家重视,目前美国土地复垦率已达8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平均达到65%,而我国目前煤炭企业土地复垦率仅为10%左右。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煤矿企业、地方集体和个人的职责,是涉及采矿、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的长远而系统的工程,开展土地复垦应坚持以下原则:(1)谁破坏,谁复垦;

(2)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3)统一规划;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4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技术模式

4.1主要管理模式

土地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涉及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因此,管理技术,特别是土地的权属管理是复垦治理成败的关键之一。矿区提出和实施了两种实用的土地复垦管理模式:即“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和“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原地复垦、一次复高到位,以复代征”模式,就是对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在已经稳沉或下面仍有煤层将要开采的而未稳沉的条件下,由矿山企业出资在原地进行复垦。先通过开采沉陷技术预计沉陷量设计复垦标高,然后采用工程复垦技术一次复高到位,恢复其生产能力。复垦后土地仍归地方集体所有,并给予一定量的补偿,即以复垦和补偿代替征地。其特点是:1)复垦在地方集体所有的塌陷地原地进行;

2)不存在因土地权属变更而引起的纠纷问题。

“易地复垦、以地换地”模式是对过去已征用过的、已稳沉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与现塌陷地等面积的可种养土地,经与当地村镇协商,以复垦好的土地另附加一定的补偿金,交换现在急需使用的塌陷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也随即调换,即村民小组对现塌陷的集体所有权变为国有,使用权变为矿山企业(作采煤塌陷之用),而在原国家已征用过的塌陷地上“易地复垦”出的等面积的土地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则变为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其特点是:

1)复垦必须是在企业有使用权、已征用的塌陷地上进行;

2)换地一般在同一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围进行,当土地权属涉及不同村民小组时,由于利益冲突等各方面的原因,操作起来不容易。

4.2主要工程技术模式

从复垦形式分,矿区工程复垦技术分为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大类,结合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和土地破坏的形式、程度,通常用的矿山工程复垦技术有:土地平整技术、梯田是复垦技术、疏排法复垦、充填法复垦、建筑复垦技术、采矿与复垦相结合的技术、矸石山复垦技术、露天矿复垦技术、和塌陷水域的开发利用利用。充填复垦是指根据沉陷地状况,选用适当的充填物进行充填复垦,按充填料的不同,可分为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生活垃圾充填、其他工业废弃物充填、塘河湖泥充填等。土地平整、梯田式、疏排法复垦属于非充填复垦形式。

矿区在土地复垦过程中,根据各矿区不同的表土层地质条件及地表塌陷情况,探索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

1)泥浆泵复垦技术:在待复垦的土地上人工或机械围堰;利用水力挖塘机组高压水泵产生的高压水射流,将沉陷区较浅区域的土壤冲击形成泥浆;由泥浆泵将泥浆运送充填到待复垦土地上的围堰泥浆经沉淀、排水、干结后,形成复垦土壤,通过人工或机械平整,即成为耕地。适宜条件:在贾汪和大矿区,表土层较厚,表土层上部5m主要以砂土为主,中间夹有多层粘土层及近代黄泛沉积物,砂土层厚1米左右,粘土层0.5m左右,这种条件下很适合于泥浆泵复垦技术。

2)铲运机复垦技术:区地下潜水位在2米左右,在挖深垫浅时,为满足复垦后土地一次复高到位的土方量的需要,鱼塘挖深在3.5-4m。为此,当施工到一定深度后,在拟挖鱼塘四周打井排水。每个塘布井6个,呈三角形布置,井深7-8米(位于流砂层之上),井径0.6m,抽水半径为50m,采用12马力的柴油机5寸的水管抽水,从而保证了施工机械在无积水条件下正常作业。铲运机前面带推士机,后面挂运斗,前推后拉,具备铲、填、平等多种功能。复垦后土地经平整,并用推耙机翻松,即可以种植。适宜条件在九里矿、里过矿区,表土层主

要为粘上,含少量砂,表土层疏松,易剥离。但在1.5m以下分布有砂浆层(或称含砾粘土层),在砂粘土中合砂浆砾石,砾石呈不规则状,直径5-6cm,厚度在0.4-0.8m之间变化,平均厚度约0.6m。在这种表土条件下由于砂浆砾石存在,若仍使用泥浆泵复垦技术,砂浆易堵塞输泥管,使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无常工作只能采用纯机械方式施工。对于具备这种表土地质条件的大面积塌陷地的复垦,目前主要采用铲运机施工复垦技术(推土机有效距离在50m以长距离运送土方施工效率不高、不经济)。

3)挖掘机和推土机联合复垦技术:WY20型液压湿地挖掘机和140型推土机联合使用。先剥离表土,经挖掘、推土、平整再回填、翻松表土。适宜条件在利国矿区表土层也分布有砂浆层和砂浆砾石的存在,不适于泥浆泵复垦技术,只能采用纯机械复垦技术。由于利国矿区拟复垦的塌陷地地块面积较小因而没有采用铲运机复垦技术,而是主要采用挖掘机和推士机联合复垦技术进行复垦。

4.3生物生态复垦技术

4.3.1使用酸碱中和法对土壤进行改良

土壤的PH值是土壤化学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过大或过低都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对于矿区中采用粉煤灰、煤矸石废弃物等充填复垦后的土地,土壤要么呈酸性,要么呈咸性。笔者认为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地,可根据其酸性施加少量熟石灰将土壤调整到适宜物生长的PH值,对粉煤灰充填复垦地,可施加少量石膏改变土壤的PH值。该措施除了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外,还能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的结构,并减少磷被活性铁、铝离子固定。对粉煤灰充填地采用这种措施,可大大改善土壤的质量,作物的产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笔者建议复垦后应施加少量石膏,降低土壤的PH值,种植棉花,麻类等经济作物和林木,吸取粉煤灰中的重金属和有害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2卷 第4期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2 No14 2002年11月Journal of H ebei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v.2002 文章编号:167121068(2002)0420052205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晓冰,李富平 (河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河北唐山063009) 关键词:土地复垦;对策;矿山 摘 要:介绍了我国土地复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 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土地面积人均占有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人地矛盾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国家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而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的破坏。据估计,全国每年仅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就使30万亩土地遭到破坏。但是,对其进行复垦利用的数量十分有限。据估算,我国现有需要复垦的工矿废弃地约6000万亩,对这些破坏土地的恢复利用,是合理利用土地和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及增加土地后备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 一 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一些矿山陆续开展了土地复垦工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士地复垦开始受到各级政府和矿山公司的重视,特别是1989年颁布执行《土地复垦规定》以后,我国的土地复垦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许多科研单位和矿山相结合开展了复垦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实践,从而开创了土地复垦的新局面。但是,由于我国复垦法规不健全,复垦工作起步晚,起点低,矿山经济基础薄弱,又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复垦在不少部门还是无计划的短期行为,还没有成为矿山公司的自觉行动。复垦技术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复土工程和简单的生态设计上,高科技含量不高,远远落后于矿山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复垦科研、复垦技术、复垦规模还是复垦水平,都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复垦法规也不健全,极大的影响了矿山土地复垦。这一切决定了我国土地复垦尚处于初始阶段,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收稿日期:2001209203 作者简介:李晓冰(19762),男,河北万全人,河北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土地复垦文献综述word版本

土地复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增加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研究土地复垦、搭建土地复垦相关理论、探讨土地复垦的有效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土地复垦”一词来源于国外,欧美常用Restoration、Reelamation、Rehabilitation三个词进行描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习惯用“Rehabilitation”,英国则常常用“Restoration”。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这三个词具有相同的含义,国外常常用这三个词中的一个代表其他词以表示所有的“恢复”工作(胡振琪等,2004)。 国外政府十分重视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美国、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德国等政府对复垦资源给予补贴,或者建立复垦基金,并疏通各种渠道筹集复垦资金,支持土地复垦工作。另外各国内都有专门的土地复垦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如美国为推动土地复垦研究、技术革新专门成立“国家矿山地复垦研究中心”,并由国会每年拨款140万美元作为土地复垦研究专项资金,组织多学科攻关,美国的露天采矿与土地复垦学会还每季度出版一期会讯,每年组织一次全国学术会议。 美国和德国是最早开始土地复垦的国家,在美国,主要研究露天矿的复垦(特别是煤矿),对复垦土壤的重构与改良(包括培肥)、重建植被、侵蚀控制和农业、林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深入,对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复垦、湿地复垦、复垦

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新疆土地复垦实施管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邵旭升1,李正1,李飞2,冯军江2 (1.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北京10008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目前新疆土地复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及项目单位重视不够、职能部门管理能力不强、新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滞后、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复垦工作的有序推进。建议从六个方面推进土地复垦工作:(1)加快健全土地复垦管理机构,加强土地复垦配套政策制度研究;(2)完善土地复垦激励措施,促进复垦资金渠道多元化;(3)加强土地复垦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方案编制单位及人员管理;(4)加快土地复垦监测监管信息化建设和系统研发;(5)加快开展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调查评价工作;(6)理顺土地复垦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关系。 关键词:土地复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新疆 中图分类号: F301.2;F062.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6995(2014)05-00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部,总面积166.49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全国19省市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新疆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批援疆和新疆本地的交通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油气管道等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全面展开,这些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损毁了大量土地资源,出现了地方政府和生产建设单位对土地复垦重视程度不够、复垦费用不落实、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逐步引起新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尤其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相继发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土地复垦工作开展开启了新的历程。因此,新疆如何切实贯彻落实这些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切实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确保土地复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土地复垦现状的梳理分析,总结归纳土地复垦实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新疆土地复垦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新疆土地复垦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1988年国家制定出台《土地复垦规定》和1994年新疆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后,新疆开始了小规模的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当时废弃地土地复垦工作主要依靠政府出资组织开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复垦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6年,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新疆各地也开展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的复垦工作,但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生产建设单位并未对土地复垦足够重视,土地复垦工作进展滞后。在此背景下,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5号修正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土地复垦规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复垦责任、方式、费用等内容。尤其是2011年3月,国务院令第592号《土地复垦条例》的公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土地复垦事业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新阶段[1]。土地复垦工作也逐渐成为新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并在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矿山土地复垦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3320座矿山,矿山开发利用累计损毁土地面积约47480.25hm2,其中,已有7675.22hm2因采矿活动损毁的土地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率为16.16%,累计投入矿 *收稿日期:2014-03-10;修回日期:2014-04-21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研究(新国土资函[2013]469号) 作者简介:邵旭升(1973-),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主要从事矿山地质环境、土地整治研究。

土地复垦报告表--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 1、凡已经或可能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对土地造成破坏的,依法已报或需报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采矿权的生产项目和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项目应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2、指标解释: (l)企业性质(或工程类型):生产项目填写企业性质,指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等;建设项目填写工程类型。 (2)用地规模(面积):指为满足生产建设需要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破坏土地面积。 (3)永久性建设用地:指修建办公楼、厂房、公路、铁路等建筑物、构筑物需要占用的土地。 (4)破坏土地:指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分为已破坏和拟破坏土地(包括已办理征收手续的破坏土地面积)。 (5)生产能力(或投资规模):生产项目填写年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填写投资规模, 即项目投资估(概)算总额。 (6)生产年限(或建设期限):开采矿产资源等生产项目填写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建设项目填写建设期限。 (7)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指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所有土地的利用现状,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破坏土地等。 (8)土地复垦率:复垦土地面积(包括复垦的建设用地、农用地面积)占破坏土地总面积的比率。

附件二: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内容和格式)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日 填表说明 1、编制报告表的要随表附送:项目区标准分隔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复垦规划图(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土地复垦所涉及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对本方案的意见及其他必要附件。 2、有关指标解释、编制原则、编制依据、主要计量单位等同报告书要求。 (1)其他农用地三级地类: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炊、晒谷地等用地。 (2)建设用地三级地类: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3)未利用地三级地类:未利用土地、其它土地。 3、表内关系: (1)用地面积=永久性用地面积+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合计。 (2)破坏土地面积=项目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合计≥预期复垦面积合计。

土地复垦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矿区土地复垦报告 摘要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现状进行了总结,煤炭开采会破坏和压占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发生较大变化,污染周围环境,对矿区土地资源破坏进行了地表沉陷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析,提出了开采引起土地破坏的评价方法。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山地煤矿开采时地表的影响与平原地区存在的差异。关键词土地复垦;现状;破坏;评价;适宜性评价 引言煤炭开采对土地的破坏相当严重,据国家环保总局调研,煤炭每新增100万t/a 产能,将形成地表塌陷或挖损面积2 100公顷。目前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4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由于开采,地表塌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和盐碱化,不仅使区内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西部矿区的地面塌陷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同时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还引发大量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国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为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实现耕地的复垦利用和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开采沉陷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以及预测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矿藏资源被过度开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矿区生产形成塌陷、挖损,压占土地,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复垦利用已成为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要实现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以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新河矿区待复垦土地主要是以塌陷地为主,塌陷地是指地下开采煤炭资源后,由于地表塌陷而废弃的土地_1]。塌陷所毁损的土地原本多是耕地,且大多数是生产力较高的良田。矿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在对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取影响因素,确定各因素因子指标值及权重,评定被破坏土地最适宜的复垦利用方向和构建土地最佳复垦模式[2]。通过对矿区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有效合理节约集约利用;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生态系统重建为最终目标,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土地复垦工程计划及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为复垦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提供方法和思路。目前,有关复垦土地适宜性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文献不多,可借鉴于此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验判断指数法、极限条件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层次分析法(AHP)通过逐层比较各种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分析和判断待评价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围来研究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围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三)、规划区围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专家用于评价《方案》基本指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以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本标准仅对《方案》评审中重点的内容予以说明。《方案报告书》的具体内容、格式按国土资发[2007]81号文附件一《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以下简称《〈报告书〉格式》)执行。 4.本标准适用于由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的《方案》评审。 5.“总则” 5.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或申请采矿权等提供必备报件。 5.2 “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分析复垦区域的破坏情况,明确提出所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复垦率(实施复垦面积/复垦区总面积×100%)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相关量化指标。 5.3 “服务年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项目的施工工序或生产工艺流程对破坏土地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期限、生产年限、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剩余年限等因素确定《方案》服务年限。《方案》的服务年限应与复垦工作计划相衔接。6.“项目概况” 6.1 “项目简介”。按《〈报告书〉格式》要求明确区分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报告书〉格式》所要求的各项主要内容,准确区分和说明矿区范围、建设范围、用地规模、实施复垦的范围(建设项目分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权属关系等。6.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本节为简述内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简要说明所跨县(市、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生产项目主要针对所涉及的乡(镇)或村与土地复垦方案有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6.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进行列表统计,分别按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复垦区域范围进行统计,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应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面积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其他地类面积统计到二级类。 6.4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或施工方式,主要针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各个环节、顺序及具体方式等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要能满足已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分析。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说明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7.“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1 “已破坏土地现状”。按《〈报告书〉格式》的要求分别说明已开工项目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并提供

某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徐州矿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徐州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 361.3km2,徐州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徐州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近年来,徐州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 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黄山、潘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张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徐州矿区是江苏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M,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要点

《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要点及注意的问题 第一部分土地复垦概述 土地复垦原则 土地复垦的特点 土地复垦的概念 土地复垦的技术路线 1 土地复垦的概念 国务院1988年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中对土地复垦的含义界定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2 土地复垦的原则 我国的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这个原则具体体现在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管理法》的第42条的规定:“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破坏,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应当优先用于农业。” 3 土地复垦的特点 多学科性(地质学、土壤学、土地管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农学…) 限制因素多且复杂(土地破坏方式、政府的政策及法规、复垦资金、复垦技术、自然和社会条件...) 多工序的工程体系(工程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 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分析 总则 项目概况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土地复垦投资概算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保障措施 附件要求 编制目的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目标 服务年限 主要计量单位 1.1 编制目的 问题:篇幅过长、多数报告写成了报告所编制的主要内容。 要点: 概述某项目占地和已破坏土地情况,生产(建设)过程可能破坏土地情况; 按照XXX原则,依据XXX文件的要求,为了控制或减少某项目生产(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不必要破坏,保护耕地及其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将该煤矿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落到实处;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摘要:文中结合徐州市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以2006-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选取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共12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线性加权求和模型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的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研究表明:在2006-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并且上升速度不断增大,经济发展势头很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总体不高,并且增长缓慢;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总体不高,是三项效益中最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提高,且提高的速度加快,综合效益的提高得益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综合效益;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徐州市 Xuzhou City Land Use Efficiency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bstract:B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Xuzhou City Land Use, based on2006-2010 statistics, select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social, ecological a total of 12 indicators constructed urban land us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make sure the weight, individual effectiveness and overall efficiency of Xuzhou City land Use and the linear weighted sum model is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 on the basis of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The study shows that: in the period 2006-2010,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the rate of increase is increasing, and the strong momentu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use of social benefits overall is not high, and slow growth; Land use overall eco-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 lowest three-effectiveness; land us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to improve the speed, thank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 effectiveness; land-use evaluation; land use; Xuzhou City

土地复垦情况报告

盐津金鑫煤矿有限公司土地复垦情况报告 编制:胡世念 生产副矿长:周华书 安全副矿长:杜龙云 机电副矿长:张茂强 技术负责人:胡世念 矿长:吴忠金 企业法人:王存其 二0一五年四月

盐津金鑫煤矿有限公司 土地复垦情况报告 县国土资源局: 盐津金鑫煤矿有限公司金鑫煤矿位于盐津县城北东30°方向,平距约11km处,煤矿范围:南西~北东走向长约1830m,北西~南东倾向平均宽约327m,呈南西~北东向矩形展布矿区面积0.5984km2,开采限制标高+820~+550m,由11个拐点圈定而成,属兴隆矿区东南部一小矿。矿区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16′38″~104°18′37″;北纬28°09′29″~28°09′51″。。 我矿土地总面积0.5984 km2,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矿区农作物以玉米、薯芋类作物类为主。耕地土壤贫瘠及生产能力均属下等。土地权属归柏树村大木厂社所有。 我矿于2013年12月委托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云南省盐津县金鑫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并经专家评审通过,同意专家评审结论《云南省盐津金鑫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文本及相关图件。 我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成区原有设施,尽量减少土地破坏的面积和程度。现特将我矿2014年度土地复垦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我矿严格按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云南省盐津县金鑫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中选定中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技术路线和方法及土地复垦标准进行土地复垦,2014年度我矿在土地复垦的预防控制及复垦措施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一、初步建立了以企业法人为组长,矿长、矿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由安全、生产、机电等副矿长、矿安全员、财务人员、后勤管理员、环保管理员为成员的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监管领导小组,健全了各项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 二、优化开采设计,减少破坏土地面积 我矿严格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在技改扩界扩能新建矿井建设中,充分利用生产系统原有的设施,地面建筑物,尽量减少土地破坏的面积和程度。 结合本矿煤层赋存条件,通过本矿技术管理人员多次论证,对原开采支护设计进行了一次较大改革,即采煤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护,运输和回风顺槽都采用工字钢支护。且+742水平少掘主要开拓巷道600多米,大大减少了土地压占和土地破坏的面积。 三、地面建设区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我矿地面建设区的土壤条件和地形等特征,采取了综合防护措施,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 1、生活区区域内进行了绿化,主要是采取了种草和植

江苏土地利用规划分析

1土地利用现状 到2005年底,全省土地总面积1067.42万公顷(16011.25万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6%。人均面积0.143公顷(以常住人口计,下同)。其中,农用地677.53万公顷(10162.9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47%;建设用地183.15万公顷(2747.20万亩),占17.16%;未利用地206.74万公顷(3101.14万亩),占19.37%。 1、农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 耕地全省耕地面积480.12万公顷(7201.83万亩),占农用地的70.86%。主要分布在苏北、苏中平原和滨海地区,其中盐城、徐州、淮安、南通和宿迁五市的耕地面积最大,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8.60%。 园地全省园地面积31.77万公顷(476.48万亩),占农用地的4.69%。其中果园占园地面积的38.31%,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桑园占44.53%,以南通、淮安、盐城等为主;茶园占7.02%,主要分布于位于宁镇丘陵和宜溧山地的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等市;其他园地占10.14%,主要分布于无锡、徐州、常州、苏州、镇江等地。 林地全省林地面积32.78万公顷(491.77万亩),占农用地的4.84%。主要分布在宁镇山脉、老山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地的南京、无锡、镇江、淮安、常州等市(占林地的51.30%),沂沭丘陵地带的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市(占林地的24.70%),淮安的盱眙丘陵地区、盐城的沿海地区(占林地的16.00%),其余地区占8.00%。 牧草地全省牧草地0.25万公顷(3.80万亩),占农用地的0.04%。主要分布于镇江(占牧草地的63.1%)和盐城(占牧草地的23.2%),其他各市仅有零星分布。 其他农用地全省其他农用地132.60万公顷(1989.02万亩),占农用地19.57%。空间分布上与耕地分布有较大相关性,其中盐城、淮安、徐州、宿迁以及南通等市面积较大。 2、建设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

徐州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综述 矿区位于省西北部市,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形成了以矿务集团为龙头的煤炭工业格局。矿区总面积2094km2,含煤面积361.3km2,矿务集团现有15个矿20对井,以市为中心,分东区、西区和丰沛区三个子矿区。近年来,矿务集团煤炭产量基本稳定在1200×104t左右,该集团尚有总可采煤层储量为8.1×108t,其中东区、西区和丰沛区各占总可采储量的比例分别是19.2%、43.7%、37.1%,西矿区所占比例最大。东部矿区包括贾汪、大、家庵、九里山、闸河、利国等6个生产区;西矿区有夹河、庞庄、集、垞城、义安、新河、卧牛山等7个矿10对井。 1地表塌陷现状及其危害 矿区是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在100多年的生产过程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矿山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发过程中,矿山基本建设和煤矸石堆放都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更为严重的是因采煤引起采空区上方地表的沉陷(俗称塌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截至2003年底矿区塌陷土地25万余亩,塌陷深度0-3.7m,积水深度0-4米,积水水面与陆地之比为1:10,万吨塌陷率平均约为4000m2。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给矿区周围的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主要表现在: (1)对耕地破坏严重,耕地面积锐减。目前因采煤塌陷而遭破坏的土地达25万亩,塌陷盆地因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造成大量优质农田被淹、盐渍化变成荒滩洼地,绝产绝收。在积水沉陷盆地外边缘区原来平整的耕地变成坡地,并分布大量的裂缝,农业灌溉困难水分和养分流失严重,士壤肥力下降,产量下降。

(2)地面建筑设施被毁。采空区上方地表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房屋、水塔、烟囱、高压线塔等地面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倒塌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此外,还引起桥梁的断裂,铁路、地下管线的折断道路和水利设施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地区造成沟渠、河水倒流现象影响农业灌溉。 (3)受地表沉陷影响,塌陷区周围潜水位降低,地表被输干,农业浇灌和用水困难。 (4)地上塌陷导致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地表塌陷造成农林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动物消亡或迁移、居民迁居、原有生态平衡被破坏。 2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 (1)矿区下属各矿区地处省的北部,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农业耕作发达,是我国粮棉重点产区之一。区村庄稠密,人口密集耕地较为紧伴随着土地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区周围村庄的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激化。目前,矿区万吨煤沉陷率平均为4000m2,远远高出原煤炭工业部规定标准(2000-3300m2)。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和中央有关“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精神,企业必须组织对塌陷地的复垦,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 (2)因煤炭开采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在处理征地、搬迁、安置和补偿等诸多问题过程中,常常要遇到许多难题,造成工农关系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需要增加耕地的数量,来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 (3)企业每年需花费巨额的费用对采煤塌陷地进行赔偿,随着征用土地总量的增多势必造成企业的负担越来越重,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复垦能够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