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山流水》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音乐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高山流水》,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符、节奏、音阶等。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结构和演奏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难点:1. 理解和把握《高山流水》的节奏和音准。
2. 熟练演奏《高山流水》片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高山流水》乐谱、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教学工具:古筝或钢琴等乐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播放《高山流水》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简介《高山流水》(10分钟)讲解《高山流水》的背景、结构和演奏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意义。
3. 学习乐谱(15分钟)分析乐谱,讲解音符、节奏、音阶等基本音乐知识。
4. 实践演奏(20分钟)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奏《高山流水》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检查学生对《高山流水》片段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5分钟)讲解《高山流水》的技巧和表现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3. 创作与展示(2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六、课后作业1. 回家练习演奏《高山流水》片段,加强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2.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寻找其他喜欢的曲目进行学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山流水》的掌握程度,包括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
2. 学生在课堂表现力、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高山流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年级:九年级4. 教材版本:人音版5. 教学目标:a. 感受中国古代琴曲的美妙旋律b. 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c.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高山流水》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b.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现的意境2. 教学难点:a. 乐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色处理b. 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乐曲:讲解《高山流水》的背景、创作年代及作者,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历史价值。
3. 分析乐曲:详细解析乐曲的结构、音乐特点,如节奏、音色、旋律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4. 欣赏乐曲:完整播放《高山流水》,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高山流水》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搜索有关《高山流水》的资料,了解乐曲的更多背景信息。
2. 结合乐曲,创作一幅描绘山水景象的绘画作品,体会乐曲与美术的融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对比分析法,将《高山流水》与其他琴曲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意境。
4.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演奏、合唱等,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山流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琴音乐《高山流水》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
2.学习弹奏古琴《高山流水》的基本技巧和演奏方法。
3.通过学习古琴《高山流水》,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古琴乐谱《高山流水》。
2.音乐播放器和音乐录音。
3.古琴。
三、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10分钟)视频播放:播放古琴演奏家演奏《高山流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琴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提问:你们对古琴音乐了解多少?你们喜欢听古琴音乐吗?为什么?2.课堂分享(15分钟)讲解:介绍《高山流水》的背景和特点,以及古琴这种乐器的起源和演奏特点。
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古琴音乐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学习演奏基本技巧(25分钟)演示:讲师现场演示古琴的基本弹奏技巧和演奏方法。
实践:让学生尝试按指法和弹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古琴演奏技巧。
4.分组合作(2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2-3名学生组成。
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古琴演奏者,其他成员担任伴奏者,进行《高山流水》的合作演奏。
辅导:老师根据小组情况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5.表演展示(20分钟)排练:每个小组进行多次排练,不断完善和提高演奏效果。
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演奏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评价:学生可以分享对其他组表演的观点和建议,鼓励大家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课堂总结(10分钟)总结:让学生回顾整个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演奏经历,以及对古琴音乐的新认识和体验。
展望: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古琴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五、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琴的其他曲目,拓宽音乐欣赏和演奏的范围。
2.组织学生进行古琴演奏比赛或音乐会,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3.推荐学生参加古琴培训机构或学校的古琴课程,提高专业水平和演奏技巧。
2024年《高山流水》优秀教案

2024年《高山流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高山流水》这首古曲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
掌握《高山流水》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演奏出曲目的主要旋律和节奏。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高山流水》曲目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音准、节奏等。
对曲目情感的把握和表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传达出曲目的意境。
教学难点:曲目中复杂多变的旋律和节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
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曲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高山流水》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包括指法、音准、节奏等。
通过对曲目旋律和节奏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曲目的音乐特点。
3. 示范演奏教师现场演奏《高山流水》,展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学生观看示范演奏,加深对曲目演奏技巧的理解。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和切磋演奏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5. 互动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流水》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曲目的音乐特点。
高山流水教案

高山流水教案教案标题:高山流水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高山流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使其能够真实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音乐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分析音乐作品《高山流水》的特点和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2. 学习演奏《高山流水》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3.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演奏《高山流水》,并进行互相观摩和评价。
4. 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技能,如演奏姿势、乐器演奏技巧等。
5. 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 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高山流水》,讲解其背景和特点。
2. 播放《高山流水》的录音,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分析《高山流水》与中西方音乐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
4. 学习演奏《高山流水》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包括手指的力度、速度和表情的控制等。
第二课时:1.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演奏《高山流水》,并进行互相观摩和评价。
2. 指导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的基本技能训练,如演奏姿势、乐器演奏技巧等。
3.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学会用音乐语言来表达。
第三课时:1. 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奏,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和互相配合。
3.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教学评价及反思:1. 通过学生的演奏和互相评价,评估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讨论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配合能力进行评价。
4. 教学反思: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发现音乐中的美和乐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高山流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山流水》教案学科领域:音乐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通过学习《高山流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难点:欣赏并分析《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高山流水》古琴曲2. 教学图片:古琴图片、作者图片等3. 教学资料:关于《高山流水》的背景介绍、音乐分析等4. 乐器:古琴(或古筝)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简介《高山流水》(10分钟)介绍《高山流水》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产生兴趣。
3. 深入学习乐曲(15分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的魅力。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乐曲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流水》的音乐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高山流水》的部分乐段,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欣赏乐曲(15分钟)分析乐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背后的故事。
3. 音乐欣赏活动(15分钟)观看关于《高山流水》的音乐表演视频,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乐曲。
4. 课堂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古琴名曲,引导学生扩展音乐视野。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高山流水》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欣赏《高山流水》并了解其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对古琴音乐的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拓展学习,能够认识更多古琴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高山流水》优秀教案

No one can let me lose unless I don't want to win!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删)《高山流水》优秀教案《高山流水》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高山流水》课件教学过程:导入课题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部分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4、老师总结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
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2、品读遗言,谈体会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
小学语文高山流水教案

小学语文《高山流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山流水》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高山”、“流水”、“知音”等。
(3)了解中国古代诗人李白以及《高山流水》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通过学习《高山流水》,培养学生对友谊、知音等价值观的认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高山流水》。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境。
3. 了解李白及其作品《高山流水》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境,如“高山”、“流水”等。
2. 掌握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如“弦”、“知音”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高山流水》全文。
3. 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高山流水的意境。
(2)简单介绍李白及其作品《高山流水》。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齐读《高山流水》,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3)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1)解释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高山”、“流水”、“知音”等。
(2)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关键词语的意境。
4. 意境感悟(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诗中的意境美。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高山流水》的意境和价值观。
(2)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高山流水》、查找相关资料等。
六、教学拓展1. 李白的其他作品介绍:介绍李白的其他著名作品,如《将进酒》、《庐山谣》等,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晋国奉命抒情坟墓友谊心急如焚如泣如诉风平浪静气势磅礴烟波浩渺催人泪下一见如故高山流水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
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板书)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
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
抽生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
(琴艺高超)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
(第2段)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直都没找到知音)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
(琴艺高超,始终)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二)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一曲《高山流水》。
1.课文3、4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伯牙弹奏曲子时的景象,请用笔勾画。
2.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和琴声相伴的那个傍晚,可以闭上眼想象当时的画面。
3.抽生答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正在伯牙抚琴而奏时,子期来到伯牙的身边,他听到《高山流水》又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5~7段。
1.自读5~7段,勾画出写听了乐曲后钟子期的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2.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梳理。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3.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
(啧啧赞叹,意味深长,真妙)5.“啧啧赞叹”说明了什么,“意味深长”又表示什么?“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赞的是什么?为什么赞叹?他是怎么赞叹的?“真妙”,妙在哪里?对,一个“妙”字就道出了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
那意味深长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意味深长地说?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他又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些什么?子期又一次称赞伯牙的琴声,可以说伯牙弹得妙,子期赞得也妙。
6.抽生读。
(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评价,从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子期在肯定伯牙的琴声,谁再来再试试。
7.齐读。
8.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先是看一眼,只觉惊讶,后来再也……)9.我们能感受到这时的伯牙心情非常激动,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
(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激动?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伯牙和子期就这样成为知音。
此时也许伯牙还会激动万分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10.是啊,伯牙苦于无法找到知音,却偶然遇到一个能听懂自己音乐的人——钟子期,子期这样的赞赏怎不让他激动。
11.教师引读,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去体会伯牙激动不已的心情。
(四)学习凭吊知音部分正因为这样,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来年的约定。
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江边,盼望着子期的到来,而等来的是子期的死讯。
1.自读课文8~12段,说一说让你最感动的地方。
2.生汇报。
3.为什么让你感动。
4.哪些词语、句子让你受到感动,从“噙着泪水”你想到了什么,从“摔得粉碎”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唯一的知音”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5.大家在读的时候就要通过这些词语把伯牙此时悲痛伤心的心情表达出来。
师:谁来读。
师:我们听出来了,子期也许是短暂地离开,不是永别,谁再来读。
师:说说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强调了……师:为什么要强调。
师:是呀,通过伯牙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出他此时的痛苦,咱们再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1.自读理解。
这样的偶遇让人激动,这样的离别更让人心碎不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至今,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得名,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自读13、14段。
2.回顾总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知道了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同时对“知音”这个词语也有了新的理解,知音也成了……(生答)让我们再读课题,想想学了课文后对“高山流水”有了什么新的认识?3.拓展延伸。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
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
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小结:高山流水不仅是美景,而且是古筝名曲,还隐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想去了解一下吗?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课文(一)、了解俞伯牙。
1、自渎课文1、2自然段,思考哪个词说明俞伯牙是个了不起的音乐家,要找到一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很难?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
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4、你们听的就是《高山流水》,抽生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说点什么?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
(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
是什么原因?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齐读伯牙的语言: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
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
(抽生读)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
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3、再听《高山流水》,师读文10—12段。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4、师小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了这篇课文,在钟子期、俞伯牙如泣如诉、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我们了解了知音的真正含义,请同学们珍惜自己的朋友,珍惜自己的宝贵的友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