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练习与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下肢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肢肌力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心包 修补 , 修补时将冠状静脉窦 隔入右心房 , 数患儿 为避 少
开传 导束 可将 其隔入左心房。妥善修 复瓣 膜关 闭不全是 手 术的关键 , 可根据病情 采用不 同手术 方法予 以纠正 。术 前 无明显反流的二尖瓣 前叶裂 , 中未予处理 , 术 术后远期 随访 出现严重二尖瓣反流风险较大。 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复 杂 的先 天性心脏 畸形 , 手术 风 险和难度大 , 尤其是 婴幼儿病 死率较 高。 目前对 于低体 质 量及 合并 其他 复杂畸形( 如法络 四联征 、 右室双出 I等)存 s 、 t
山西 医药杂志 20 0 8年 1 1月第 3 7卷第 1 期 1
S m x Me , vmbr 0 8 Vo 3 , .1 h ai dJNo e e 0 , l 7 No 1 2
・1 3 ・ 07
及杵状指 l , 2例 合并肺 动脉 高压 2 3例 , 中轻度 6例 , 其 中 度1 , 5例 重度 2例 。双 心室均 发育平 衡 。查体 : 胸骨左 缘 2 3 间可闻及 2 6级收 缩期杂 音 , 尖部 可 闻及 36级 、肋 / 心 / 收缩期杂音 , 向腋 下传 导。胸片示 两肺血 增多 , 心影 增 大 ,
用以 Pbt为主的现 代康复 技术进行 治疗 , 据脑卒 中患  ̄a h 根 者的功能障碍 的情 况和 全身情况 , 循序渐 进地进 行康复 治 疗[ 。脑梗死患者人 院后 或卒 中进展停止 , 生命体征平稳 ,
4 8h后开始康复治疗 ; 脑出血患者入院后 1 , 周 病情 稳定, 生
2 -2 4 8℃ , 主动脉 常规灌 注心 冷停跳 液 , 心脏 表 面置冰 屑 进行心肌保护 , 二尖瓣前 叶裂予 间断修补 , 并注水试验观察 是否关闭 良好 , 间隔缺损采用 自体 心包补片 , 房 三尖瓣关 闭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 6】 C a n d e l i s e L, G a t t i n o n i M , B e r s a n o A , e t a 1 . S t r o k e - u n i t c a r P .
练对 脑卒 中偏瘫 患者 步 行 能力 的改 善 优 于对 照 组 ,其 原 因 可 能 为l l 6 】 : ① 核 心 肌群 训 练 能 提高 四肢 运 动 控 制 能力 , 使 四 肢运 动 能在 全范 围 内进行 , 并能 充 分 发 挥力 量 , 核 心 肌 群 的 稳定 性 收 缩 可 为 四肢 肌 肉做 功 建 立 支 点 ,提 高 四 肢 肌 肉收缩 效 能 , 同时还 能 协 调 不 同肌 肉之 间运 动 , 加 快 力 量传 递 , 在 整体 上提 高 四肢 运动 效率 。② 核 心 肌群 神经 支配 来 源 于双 侧 锥体 束 , 具有 恢 复 正 常功 能 的生理 基 础 , 通 过 进行 核 心 肌群 训 练 , 可 诱 发 躯 干 对 各 种 肢 体 动作 做 出相 应 调 整 ,以促 使 躯 干动 作 方 向 与肢 体 动 作 方 向 在 动 态时程上呈线性关系 , 从 而 保 证 躯 干 动 作 与肢 体 动作 间 形成 线性 力 量传 递 , 进 而促进 肢 体运 动 功能 恢 复 。③ 核 心 部位 调 整 反 应 与肢 体 稳 定性 及 控 制 能 力密 切 相 关 ,通 过 进 行 核 心稳 定 性 训 练能 增 强 感 觉信 息 输 入 ,使 兴 奋 向肢
体传导 , 促 进 肢 体 各运 动 肌 群 协 调运 动 ; 通 过 反 复训 练 能
f o r a c u t e s t o r k e p a t i e n t s: a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l l o w - u p s t u d y 【 J 】 .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 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汇报人:XX
时间:X年X月
-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2 运动疗法的实施方式 3 疗效评估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事件,
01
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影响患者
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偏瘫等症状
下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常见
02
➢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 对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进行了为期12周的对比试 验,其中60例接受了运动 疗法。结果显示,接受运 动疗法的患者在平衡能力 、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能 力方面有显著改善。这表 明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 患者的肢体功能,还能提 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疗效评估
➢ 在一项对70例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中: 研究者发现接受为期8周 的抗阻训练和平衡训练的 患者在平衡能力、肌肉力 量和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 改善。这表明针对下肢功 能的特定训练可以有效地 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 活质量
在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中:研究者将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 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个体化运动疗 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Fugl-Meyer运动评估得分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步行速度和步幅也有显著改善。这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 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防止肌肉挛缩
主动运动:患者通过自主 收缩肌肉来完成的动作, 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协
调性
抗阻训练:使用外部阻力 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平衡训练:通过调整身体 姿势和重心来提高平衡感
步行训练:针对步态的纠 正和改善,提高行走能力
3
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
对于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多项研究已经进行了评估。以下是 一些相关研究的结果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静态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部, 使用强调循序 , 在肩胛 活动末端 用稳定收缩 “ 锁住” 肩胛 ,
反复收缩锻炼躯 干。 122 静态 平衡 仪治疗 : .. 当患者可完成无支撑 坐位 时增加静 态平 衡 仪训 练 ( 大利 生产 , enB d 意 T co oy康 复系统 , r— i Po K n 30 .软件 ) 起始 训练 时患者 可扶治疗 扶手协 助平衡 , 疗师 , 治
3 . 01
[1 Ad ,C n ig C niiaiga d ao igmuce sotn 2] o L a nn .A t pt n vi n sl hr - c n d e
i g I : Ad L C n i g n. n a , a n n C,e i r . K y is e i n u o o i d t s e s s u s n e r l g— o c l h so h r p .S re :Ph so h r p :f u d t n f r r c a p y it e a y e i s y i t e a y o n a i s n p a — o
师可辅 助患者 完成部 分动作 。观察组 在此基础 上根据 患者
向左转 , 下颌接 近左 肩后方 , 治疗 师双手阻抗颈部屈旋转 、 侧
屈。
具体情况增加 P F N 技术及静态平衡仪治疗 。具体措施 : 1 . P F技术 : 疗师 可根据 患者肢体 功能 情况 , .1 N 2 治 选择 合 适 的运动模式 , 并可有效 组合 ( 左侧偏瘫 为例 )①躯干模式 : :
9 。治 疗师 一手 阻抗 左侧 肩胛 骨 向下压 , 0, 另一 手 阻抗左 肘
旋运 动 , 患者右手抓 握左手腕 做伸展 一 内收一 内旋 , 阻力施于 手臂 , 可予 患者头部轻微 阻力 , 运动末端 位保持躯干屈 曲 ;. b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临春医学工 21年4 第1卷 期 程 0 2 月 9 第4
论著・
( 临床 研 究 )
肌 电生 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李海,许琼瑜 ,焦睿 ,查思想 ,刘恒,黄石钊 ,程华军
( 广东 省深圳 市 宝安 区人 民医 院 ,广东 深 圳 580 ) 11 1
(u lMee 评 定法,F Fg — yr MA) 、功能独立性评 定 ( I 量表 ) FM 。结果 经治疗后 ,两组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 g— ee ulM yr 上肢 得分 、下肢 得分及肢体运 动 总分均上升 。其 中治疗组相 比对照组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 下降值更 显著 ,FM 量表评 分 、F g- I ul Mee 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 ( 00 ) yr 尸< . 。结论 肌 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 ,能有 效改善脑卒 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并且 5
Th fe t f Elc r my g a h c Bi f e b c m b n d wih Co r h n i e Re a i t to e a y o we t e t e Ef cs o e t o o r p i o e d a k Co i e t mp e e sv h b l a i n Th r p n Lo r Ex r miy i M o o u c o fP te t fe t o e i t n F n t no ain atrS r k i s
lwe x e t lcr my g a hcboe d a ktea ywi e efn t n eo s u t nis u n 一0 . l e t nslse o o r t mi ee t er y o o p i ife b c rp t n r ci a r c n t c o t me t r h h v u ol r i n r AM 8 0 Al t ame t tdfr r a 4

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余姚市人民医院浙江余姚 315400)【摘要】目的:评价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重点考察对象,将其按照电脑随机抽选方式划分组别,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行等速肌力训练,每组各30例,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积分以及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

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平衡积分以及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均明显提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对比差异P<0.05。

结论:针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采取等速肌力训练系统的作用显著,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良好改善。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偏瘫;下肢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63-01脑卒中偏瘫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此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不利影响,患者发病后存在明显的肢体障碍,因此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有极大作用。

等速肌力训练系统是指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一定的运动角速度,根据肌肉功能判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可保持相同速度运动,此等速肌力测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凸显的价值极为明显[1]。

下文研究中将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系统研究,分析等速肌力训练系统的应用对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于2018年4月~2019年8月抽出60例按照电脑随机抽选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2~75岁,平均(59.22±3.84)岁,左偏瘫19例,右偏瘫11例,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4±3.72)岁,左偏瘫17例,右偏瘫13例,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八段锦对中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前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偏瘫则是中风后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表现为脑部一侧肌肉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

由于偏瘫患者的运动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的训练成为临床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而八段锦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中国传统体育健身操,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

本文将对八段锦在偏瘫患者运动恢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患者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中,针对上下肢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恢复,八段锦可能会产生的帮助。

选取中风后患有近期(不超过3个月)上肢偏瘫且能独立站立的中风患者,共50名,其中男性18人,女性32人。

实验组使用八段锦加康复训练方案,控制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

实验步骤•随机将50名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

•实验组的患者每天进行两次八段锦训练,每次30分钟。

同时,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床边体位调整、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对照组的患者不参与八段锦训练,并只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被动活动、床边体位调整、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实验期为4周,每周的开始和结束,都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进行测试,包括Fugl-Meyer运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估。

实验结果通过4周的实验,我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了搜集并分析。

以下是本次研究的具体数据结果: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1号患者2号患者3号患者4号患者5号患者6号患者7号患者8号患者9号患者10号患者平均分实验组前3 011 8 12 5 7 12 7 11 7.6实验组后10 021 13 15 6 11 15 10 16 12.8 控制 2 012 9 11 5 6 11 7 10 6.2组前控制组后6 015 11 137 9 13 9 14 10.3Berg平衡量表评估比较1号患者2号患者3号患者4号患者5号患者6号患者7号患者8号患者9号患者10号患者平均分实验组前25 20 14 18 17 23 18 19 21 19.5实验组后32 28 23 27 21 28 27 26 29 26.9控制组前22 17 13 16 16 21 15 17 19 16.6控制组后28 22 18 20 19 25 20 22 24 21.8实验结论和讨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平均Fugl-Meyer运动评分基线值为7.6,而控制组的评分为6.2。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目前,脑卒中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首要致残疾病,且致死率高,我国每年的新发脑卒中患者在250万例及以上,且大部分患者均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卒中后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特别是步行障碍,是脑卒中致残的一种重要因素[1]。

目前主要通过传统神经促通技术为基础的康复疗法来进行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2]。

其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传统的训练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模式将会导致康复治疗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从而加重康复治疗师的负担;且恢复情况也主要依靠康复治疗师的主观判断,没有客观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因此会对患者的精准训练产生影响;治疗师的主观经验也会一定程度限制有效的康复效果评估。

近些年来,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A3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及评估系统)成为了一种新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其不仅可以降低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增强康复治疗效果,促进功能恢复[3-4]。

因此,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研究,以期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罗玲华黄丽钦陈健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南昌330008[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结果两组治疗前BBS、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BS、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BBS、FAC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肌群肌力测量 , 髋关节伸展肌力 、 膝关节伸展肌力 、 踝 关节背 曲肌力 、 F M A评分及 F I M评 分 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 意 义( P> 0 . 0 5 ) 。治疗后 2组患肢骨骼肌含量 、 髋关节伸展肌力 、 膝关节伸展肌力 、 踝关节背 曲肌力 、 F MA评分及 F I M 评

临 床 研 究

肌 力 练 习与 平 衡 训 练 对 卒 中偏 瘫 患 者 下 肢 功 能恢 复 的影 响
郭 战刚 , 张志 华 , 王 文柱 , 仇红霞, 高翔 宇
【 摘 要】 目的 分析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急
Hale Waihona Puke 性 脑卒 中后 遗留下肢功能障碍的偏 瘫患者 8 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 。出院后 2组患者针对个体 化危 险
膝关节 伸肌群与踝关 节曲肌群肌力 。 下 肢功能评 价 : 采 用简化
F u g l — Me y e r 评分 ( F A M) 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 评定 内容包
含1 7项 内容 , 总分 3 4分 , 分值越高 , 代表下肢功能越 好 。采用 功能独 立性 评分量表 ( V I M) 评定 患者 日常生活能 力 , 该 量表评
式, 下 肢运动平衡失调。如何 有效改善早期患肢肌力恢复以及 防治恢复过程 中由于肌张力增高 、 肌 肉挛缩而 出现 的异常运动 模式一直是 临床康 复治疗 的重 点 l 2 J 。有研 究 表 明在偏 瘫肢 体 的单关节 、 单肌群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偏瘫肢体 的功能性
运 动训 练 , 有助于患肢肌力改善同时能更好恢复肢体 的运动功
卒 中后偏瘫患者多遗 留不 同程度 的肢体功能 障碍 , 下肢功 能 障碍的恢复程度是影响卒 中后患者心理健康 、 生活质量的主
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卒 中后康复指导 ;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参与我 院所属社 区卫 生服务 中心指 导的肢体 康复训 练 。训练
要 因素之一 。卒 中后下肢偏瘫患者早期肌力及肌张力 的减低 , 易导致患者下肢肌 肉萎缩 、 运动无力 , 中晚期患肢肌张力增 强 ,
分均高于治疗前 , 且研究组 高于对 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专项 肌力 练习与下 肢平衡训 练能明 显提高卒 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 , 提高患者 日常活动能力 , 有效改善脑卒 中后偏瘫肢体 功能 。 【 关键词 】 脑卒中 ; 偏瘫 ; 肌力练习 ; 平衡训练 ; 康 复
伸练 习。( 2 ) 横步 训练 : 协 助患 者立 位后 , 健 肢先 行 , 一 字步 , 向健侧横 向移 动 , 患肢 收腿从行 。 ( 3 ) 交叉 行走 训 练 : 患者 在
医护协助下 , 练 习双脚交 叉行走 训 练。( 4) 下蹲 训 练 : 患者 在 固定扶手帮 助下 , 行下肢蹲 、 起 练习 。( 5 ) 负重训 练 : 患者直 立 位, 在扶手帮助下 , 健侧肢体行 前后 摆动练习 , 逐步锻炼患 肢负 重 功能 。上 述训 练 均遵 从被 动一辅 助一主动 的次序 , 逐 步 过 渡, 每次训练 2次 , 每次 3 0 mi n 。治疗 时间为 6个月。
肌 肉活动呈挛缩化状态易导致关节 畸形 , 下肢 出现反常运动模
计划 由专 门人员指导 进行 。下肢 肢体康 复训练 主要包 括患肢 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 。具体 内容如下 。( 1 ) 肢屈 伸训练 : 第一 步, 协助患者取 仰卧位 于床上反 复练习双腿屈 伸动作 , 依据 肌
力进展逐步过渡至坐位 , 然后在医护人员协助下逐渐行立位 屈
因素均给予 规范的药 物预防卒 中再 发风险因素控制 , 对照组 出院后在药物控制 的基础 上给予常规的卒中后康复指导 ;
研 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指 导 的肢体康 复训练 。训练计 划 由专 门人员指导 进行 。6
个月后采用 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 , 采用等 速肌力检测 仪对下肢 肌力进行分 析 , 比较 患肢髋关 节 、 膝关 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 。同时对 下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 前 2组患者 患肢骨骼 肌含量 、

1 7 6・
} 缶 床合理用药 2 0 1 5年 3月 第 8卷 第 3 A期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0 n a l D r u g U s e , Ma r c h 2 0 1 5, V o 1 . 8 N o . 3 A
采用 人体成分 分析仪测 量人体骨骼 肌含量 ,
1 . 1 临床资料
采 用等速肌 力检测仪对 下肢肌力进 行分析 , 比较 患肢髋关 节 、
急性脑卒中后遗 留偏瘫患 者 8 0例 , 随机 分为研 究组 和对照组
各4 0例 。研究组男 2 2例 , 女1 8例 ; 年龄 ( 6 4 . 9± 4 . 7 ) 岁; 患 高 血压 3 4例 , 血糖异 常 2 1例 , 血脂异常 l 9例。对照组男 2 l 例,
【 中图分类号l R 7 4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5 ) 0 3 A一 0 1 7 6 — 0 2
d o i : 1 0 . 1 5 8 8 7 / j . e n k i . 1 3 — 1 3 8 9 / r . 2 0 1 5 . 0 7 . 1 0 9
能, 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几率及提 高 日常生活能 力 . 4 J 。现将我
院收治的卒 中后 下肢偏瘫 患者 行肌力 练习及下 肢平衡 训练 的
效 果进 行 分 析 。 报 道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3 观察 指标 选择 2 0 1 2年 6月 一 2 0 1 4年 l 0月我院收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