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偏瘫肌力3级标准

偏瘫肌力3级标准

偏瘫肌力3级标准偏瘫肌力3级标准是针对偏瘫患者进行评定其肌力恢复程度的一种评估标准。

根据这一标准,患者的肌力恢复水平被分为不同的级别,其中3级标准是其中一种较为中等的恢复水平。

接下来将介绍偏瘫肌力3级标准的具体内容。

偏瘫肌力3级标准是指患者在进行肌力评估时,能够完成一定的动作但仍存在一定的肌力减退。

在这个级别下,患者通常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抬高手臂或腿部,但在进行一些较为复杂或重要的动作时,肌力表现较为有限。

此时,患者可能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对于患有偏瘫的患者来说,肌力的恢复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

在达到3级标准时,患者需要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肌力的恢复水平。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肌肉的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多方面的训练内容,以帮助患者进一步提高肌力水平,增强肌肉的控制能力。

此外,在恢复肌力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合理的营养和休息,以帮助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是肌肉恢复的重要保障,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效果。

除了康复训练和合理的营养休息,患者在进行肌力恢复时还需要维持良好的心态。

肌力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相信自己能够恢复到更好的水平。

家人的支持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也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障,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总的来说,偏瘫肌力3级标准是评估患者肌力恢复水平的一种标准,患者在这个阶段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休息,维持良好的心态,以加快肌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患者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恢复到更好的肌力水平,重新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的生活。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评定学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1.上肢外展90º (肘伸 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及上举过 Ⅴ期 头(肘伸展) 分离运动期 3.肘伸展位,肩前屈 30º~90º前臂能旋前、 旋后
Ⅵ期 协调运动 期
Ⅴ期动作的运动速度达 健侧2/3以上
Brunnstrom 六级评价法简便易行,在一 般临床检查中应用最多,但分级较粗,欠 敏感,在科研中较少使用。
屈肌模式/ 屈肌优势 伸肌痉挛/ 伸肌优势
偏 瘫 患 者 的 康 复 评 定
言语功能 评定
认知、心 理功能评 定
ADL评定
感觉功能 评定
疼痛评定
运动功能 评定
偏瘫 患者
环境评定
运 动 功 能 评 定
上田 敏
肌张 力 肌力
Fuglmeyer
运动功 能评定
平衡 功能
Brunn strom
ROM 协调 能力
步态
周围性瘫痪
0 1
中枢性瘫痪
Ⅰ软瘫 Ⅱ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Ⅲ
2
3
4
5 出现分离运动Ⅳ Ⅴ

内容
一、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1.姿势反射 2.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3.联合反应和联合运动* 二、偏瘫运动的评定
1.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分级法* 2.上田敏评定法 3.Fugl-Meyer评定法* 4.Rivermead运动指数 5.偏瘫手的功能评定 6.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上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 周围性)瘫痪 神经肌接头性瘫痪
肌源性瘫痪
周 围 性 、 中 枢 性 瘫 痪 的 区 别
周围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
迟缓性瘫痪/软瘫
肌张力 ↓
痉挛性瘫痪/硬瘫
肌张力 ↑

康复评定量表

康复评定量表
1—受损的降落伞反应;
2—正常的降落伞反应
⑶患侧的降落伞反应
同上,推患侧
同上
⑷支撑站立
0—根本不能站立;
1—需要在他人大力帮助下才能站立;
2—在他人少量帮助或象征性帮助下可以站立至少1分钟
⑸无支撑站立
0—在没有支撑下不能站立;
1—能站立但不到1分钟或超过1分钟但有点摇摇晃晃;
2—立位平衡良好,能保持平衡1分钟以上且无安全顾虑
2—用手帮助且试几次才能站起
1—起立或站稳时需要很小的帮助
0—起立时需要很多帮助
⑵独立站位
站立
请站立2分钟,不要扶持任何物体
4—能安全站立2分钟
3—能站2分钟,但需要监督
2—能独立站立30秒
1—需要试几次才能独立站30秒
0—不能独立站立30秒
⑶独立坐位
无支撑坐位,双足放在地面上
双上肢交叉,保持坐位2分钟
4—能安全转体360°,每方向转圈时间在4秒以内
3—单方向转圈在4秒以内
2—能转体360°,速度较慢
1—需要监督或语言提示
0—转体时需帮助
⑿踏台阶
站立在台阶前
请将一脚放在台阶上后放回地面,再换另一侧,双足交替中间不能停顿,每侧4次
4—能安全的站立并在20秒内完成8次踏台
3—能独立安全的完成8次,但时间超过20秒
髂腰肌
仰卧,试图屈髋时于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
侧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骨远端前面
股四头肌
俯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
向同侧侧卧,托住对侧下肢,可主动伸膝
仰卧,小腿在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远端前侧
腘绳肌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偏瘫康复评定内容:
1、运动功能评定: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方面的功能。

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特定测量工具(如布氏量表)进行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药物等)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疼痛感觉等。

感觉功能的缺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感觉重训、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认知功能评定: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缺损可能需要通过认知训练、药物治疗(如美克派尔等)进行改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通过巴索尔量表等评估患者在饮食、穿衣、个人卫生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医生会根据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家庭护理等。

5、语言沟通能力评定:针对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进行评估,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医生可能会推荐语言治疗师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于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患者。

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由于肢体运动能力的减退,他们常常需要进行运动功能评定以确定治疗计划和康复训练的方向。

首先,运动量表是一种常用的评定方法,根据患者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判断其残疾程度和自理能力。

常用的运动量表有Barthel 指数和Fugl-Meyer运动量表。

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洗澡、如厕、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

而Fugl-Meyer运动量表主要用于评估患者上肢和下肢的瘫痪程度,包括肌力、协调性和功能性运动。

其次,肌力评定是评估患者肌肉力量的重要指标。

在肌力评定中,通常会使用手动肌力测试(MMT)来评估患者的肌力情况。

MMT是通过观察患者肌肉收缩的程度来判断肌力水平,一般采用0-5级评分标准。

0级代表无运动,5级代表正常运动。

通过MMT的评定,可以了解患者不同肌肉群的受损情况,有助于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

动作分析是评定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运动控制的重要方法。

在动作分析中,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动作,分析其运动轨迹、姿势、速度、协调性等指标,以评估患者动作的质量和运动的控制。

通过动作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动作模式、动作问题和改善方向,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除了以上的评定方法和工具,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评定方法,如电生理测试(如肌电图、脑电图等)和运动成像(如磁共振成像、运动捕捉等)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综上所述,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是个体化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可确定康复训练的重点和方向,监测康复进展,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基础。

通过评定,也可以了解患者的功能缺损和障碍,从而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水平。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偏瘫是一种以偏倚一侧身体部位肌力、运动失调(偏瘫肢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通常由中风、脑出血、脑炎等引起。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是指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病情程度、康复训练方案,并监测康复效果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的内容。

1.病史记录: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因、病程等信息,包括脑卒中种类(缺血性/出血性)、患侧受累脑区等。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康复计划和评估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肌力评估:通过使用肌力评分系统,如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推荐的美国协调、强直、髋及膝关节等各个关键肌肉的活动度、力量、持久度、协调性等进行评分。

一般采用0-5分法,0分表示无肌动力,5分表示肌力正常。

3.肢体姿势评估:通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在自然状态下的静止姿势,评估肢体的张力(强直、痉挛)、松解度、肌张力等。

尤其是评估手指关节是否屈曲、拇指收拢程度等,以判断手功能的受损程度。

4.动作评估:通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协调性,评估肢体功能的运动范围、协调性、速度和力量等。

主动运动评估包括肢体升高、伸展、收缩、屈曲、持物等功能。

被动运动评估通过医师或治疗师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活动,评估关节活动范围。

5.感觉评估:通过观察患者对刺激的感知反应,如轻触、疼痛刺激、冷热刺激等,评估偏瘫肢体的感觉功能。

可以通过电刺激等方法来评估感觉恢复的程度。

6. 功能评定:通过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如坐立、卧起、平卧、行走、上下楼梯、穿衣、洗脸、刷牙等)、手功能(如握力、切割食物、穿扣子、写字等)、平衡能力等,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

可以使用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等工具进行评定。

7.姿势反应评估:通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在改变体位或姿势时的反应,如患者转身时偏瘫肢体的跟随程度、平衡能力、对重力的适应等,评估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

8.行走评定:通过观察患者行走能力的评估,包括平地行走、不同路面的行走(如上下坡、过障碍物)、快速行走/跑步等,评估患者的步态、步频、步幅、协调性等。

偏瘫手功能分级评定表

偏瘫手功能分级评定表

偏瘫手功能分级
I. 实用手
右利:能写出能读的字;进餐是能较正确地使用筷、匙、刀、叉左:进餐是虽不能集中注意但仍能端端正正地拿住饭碗
II.辅助手
运用上达不到实用手的水平,但靠自身力量能抓东西、固定物品和释放
III.不完全残废手
达不到上述两者水平,但有下述可能
i.可用伸不开手的拳压住桌上的物品,如压住纸让健手写字或压住菜让健手切等
ii.能用手将放在腹部前方桌上的物品拨向腹部,并将之固定在患手和腹部之间
iii.被动掰开伸不开手指的患手,在其中塞入东西能持住
IV.完全残废手
自动、被动动作完全无效
偏瘫手功能级的评定
五种动作试作后,可按下标准评定为实用手、辅助手或废用手;
I 残废手:不能做5个级别中的任何工作;
II辅助手C:只能做5个级别中的一个动作;
III辅助手B:只能做5个级别中的两个动作;
IV辅助手A:能做5个级别中的三个动作;
V 实用手B:能做5个级别中的四个动作;
VI实用手A:能做5个级别中的所有动作;
功能级与评定级的对应。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

V( 分 离运 动初 期)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 动的活动: 1. 肘伸直的 肩可外展 902. 在肘伸 直,肩前屈 30-90 的情 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 3. 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臂可上举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 手 指可集团伸展, 但不能单独 伸展
健腿站, 患腿可先屈膝后伸 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 背屈踝, 可将踵放在向前迈 一小步的位置上
禁忌症 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与用具 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 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 蒙眼带、秒表。
操作方法与步骤
( 1)、 Brunnstrom 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 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 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 初期的“休克” 状态;联合反应 , 共同运动在 II 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失, III 级时完成, 以后逐渐减弱; IV 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 V 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 分离运动; VI 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 , 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 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 1)
肘不超出 20°

乳头一脐


脐以下
完全伸展
不可能
可不 能充
分 充 分
0 一脐 脐一乳头
乳头以上 与耳同高
不可能 可 不 达到体侧 能充
分 过体侧但不充分
充 距脊柱 5㎝以内 分
不可能 可 不 5-25 ° 能充
分 30-55 ° 充 60-90 ° 分 不 肘不靠体侧 充 靠体侧但前臂旋前 分 前臂可保持中立位 充 可旋前 5-45 ° 分 旋前 50-85 ° 旋前 90° 不可能 不 5-25 ° 充 30-55 ° 分 充 60-85 ° 分 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目的/意义采用偏瘫肢体功能评定量表对偏瘫患者上肢、手指、下肢的联合反应、随意收缩、痉挛、屈伸肌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速度协调性、运动控制、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

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如脑外伤、脑卒中、儿童脑瘫等及运动控制障碍疾患。

禁忌症意识和认知障碍、严重情感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

设备与用具矮训练台或床、床边桌、椅子、棉球、铅笔、小卡片纸板、小瓶、叩诊锤、网球、蒙眼带、秒表。

操作方法与步骤(1)、Brunnstrom评定量表:能简单并客观地反映中枢性瘫痪的本质恢复过程,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

初期的“休克”状态;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在II级出现常持续存在而不完全消失,III级时完成,以后逐渐减弱;IV级时开始向部分关节的分离运动过渡;V级时基本完成各关节的分离运动;VI级则分离运动的协调性大致正常,速度也逐步正常化,大致恢复到或接近原来正常的水平。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1)(2)、上田敏评定量表:上田敏以Brunnstrom评价法为基础设计了十二级评价法。

BrunnstromⅠ、Ⅱ、Ⅲ、Ⅳ、Ⅴ、VI级分别相当于上田敏十二级评价法的0、(1、2)、(3、4、5、6)、(7、8)、(9、10、11)、12级。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2-1至2-2)(3)、Fugl-Meyer(FMA)评定量表:瑞典学者Fugl-Meyer主要根据Brunnstrom的观点,设计了定量化的Fugl-Meyer评价法并于1975年发表,该量表是一种累加积分量表,专门用于脑卒中偏瘫的评测。

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五项,共113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为226分,其中运动功能积分为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44分,疼痛44分。

大量的应用研究显示Fugl-Meyer 评价法敏感、可靠,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多的评价方法。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3-1至3-9)(4)、Carr-Shepherd(MAS)评定量表: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由澳大利亚物理治疗师Carr 和Shepherd 等人在80年代中期设计出来的Carr—Shepherd 运动评分,主要在澳大利亚应用,近年来流传到其他国家。

该评分的特点是方法简单,针对性强,全部评分有9项,其中8项与运动功能有关,1项与肌张力有关;同时,评分等级比较细,每项分为7个等级(0~6分),容易重复评分,结果便于比较分析,其可信性在不同评估者为0.95,重复评分为0.98。

具体评定内容和标准如下(表4)评定标准(仅量表评定填写)表1:Brunnstrom脑卒中恢复分级动期)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的范围;在坐位上,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足的内外翻表2-1、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科室病房/床临床诊断序号体位项目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 / / / /1仰卧位联合反应(胸大肌)开始肢位:患肢的指尖放于近耳处(屈肌联带运动型)。

检查动作:使健肢从屈肘位伸展,以对抗徒手阻力,此时,触知患侧胸大肌是否收缩。

不充分(无)充分(有)2 随意收缩(胸大肌)开始肢位:同l。

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伸到对侧腰部”,触知胸大肌收缩。

不充分(无)充分(有)3 伸肌联带开始肢位:同1。

检查动作:用与2相同的动作,观察手指尖移不可能可能不充分耳一乳头乳头一脐运动动到的部位(伸肌联带运动)充分脐以下完全伸展4 坐位开始肢位:将手放于健侧腰部(使肘尽量伸展,前臂旋前,伸肌联带运动型)。

检查动作:口令“将患侧手拿到耳边”,观察指尖到达的部位。

不可能屈肌联带运动可能不充分0一脐脐一乳头充分乳头以上与耳同高5 坐位部分分离运动将手转于背后,观察手是否达到背部脊柱正中线附近5cm以内,注意躯干不要有大的移动不可能可能不充分达到体侧过体侧但不充分充分距脊柱5㎝以内6 坐位部分分离运动上肢向前方水平上举(注意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的水平内收,外展保持在±10°以内)不可能可能不充分5-25°30-55°充分60-90°7 坐位部分分离运动屈肘,前臂旋前(手掌向下),将肘紧靠体侧不要离开(靠不上者不合格),肘屈曲保持在90。

±l0°的范围内不充分肘不靠体侧靠体侧但前臂旋前前臂可保持中立位充分可旋前5-45°旋前50-85°旋前90°8 坐位分离运动伸肘位,将上肢向侧方水平外展。

注意上肢水平屈曲不得超出20°,屈肘不超出20°不可能不充分5-25°30-55°充分60-85°90°9 坐分上肢上举,肘弯曲不不 O一85°位离运动超过20。

,尽量从前方上举,上肢向侧方外展不超过30°充分90-125°充分130-155°160-175°180°10 坐位分离运动付伸展位,肩屈曲,前臂旋后(手掌向上),肘弯曲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超过60°不充分不能向前方上提能上提但前臂旋前能保持中立位旋后5-45°充分旋后50-85°旋后90°11 坐位速度检查指尖触肩做快速上举动作,测量反复lO次所需时间。

上举时,屈肘不超过20°,肩关节屈曲130°以上(先测量健侧)。

判定:患侧所需时间为健侧的1.5倍以下为充分需时间健测患侧不充分健侧2倍以上健侧1.5-2倍充分健侧1.5倍以下表2-2、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 l 科室病房,床临床诊断序号体位项目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 | | f |1 仰卧位联合反应将健侧下肢稍外展,对抗徒手阻力将使下肢内收。

观察患侧下肢有无内收动作或内收肌群收缩(Raimiste现象)不充分(无)充分(有)2 仰卧位随意收缩令患侧下肢内收,触知内收肌群的收缩不充分(无)充分(有)3 仰卧位伸肌联带开始肢位:屈膝90°检查动作:令“伸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伸膝程度不可能可能不充分90一50°45—25°充分20一5°O°4 仰卧位屈肌联带运动开始肢位:髋伸展(0-20°)观察动作:令“屈患侧腿”,观察有无随意动作及其程度不可能可能不充分5—40°45-85°充分90°5仰卧部分在膝关节伸展状态下髋屈曲,观察髋关节屈曲角度。

膝关节屈曲不得不可能不 5—25°位分离运动超过20°充分30—45°充分50°续表序号体位项目开始肢位及检查动作判定 f | | | i6坐位部分分离运动开始肢位:坐位屈膝90°检查动作:使脚在地板上滑动,同时屈膝100°以上,要使髋关节保持屈曲60一90°足跟不得离开地面不可能(不充分)可能(充分)7坐位部分分离运动动足跟着地使踝关节背屈,背屈5°以上为充分不可能(不充分)可能(充分)8 仰卧位分离运动取髋、膝伸展位作踝关节背屈的动作不可能不充分可能,但在跖屈范围内充分背屈5°以上9坐位分离运观察踝关节有无背屈动作及其程度,髋关节屈曲60--90°膝屈曲不超过20°不可能不充分可能,但在跖屈范围内动充分背屈5°以上10坐位分离运动取屈膝位,观察髋关节内旋角度,髋关节屈曲60-90°,使大腿保持水平,屈膝90±10°不可能不充分内旋5-15°充分内旋20°1l坐位速度测定检查同10的动作,取屈膝位,髋关节从中间位内旋10次,记录所需时间(内旋要在20°以上,其他条件与检查10相同)先测健侧需时间健侧患侧不充分健侧的2倍以上健侧的1.5-2倍充分健侧的1.5倍以下表3-1、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部位运动功能评测评分标准上肢Ⅰ上肢反射活动(坐位) A 肱二头肌腱反射0分:不能引出反射活动B 肱三头肌腱反射2分:能够引出反射活动Ⅱ屈肌共同运动肩关节上提0分:完全不能进行肩关节后缩外展(至少90度)1分:部分完成外旋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Ⅲ伸肌共同运动肩关节内收/内旋0分:完全不能进行肘关节伸展1分:部分完成前臂旋前2分:无停顿充分完成Ⅳ伴有共同运动的活动A 手触腰椎0分:没有明显活动1分:手必须通过髂前上棘2分:能顺利进行B 肩关节屈曲90度0分:开始时手臂立即外展或肘关节屈曲(肘关节位0度时)1分:肩关节外展及肘关节屈曲发生在较晚时间2分:能顺利充分完成C 在肩关节0度肘关节90度时前臂旋前旋后运动0分:在进行该活动时肩关节0度但肘关节不能保持90度和完全不能完成该动作1分:肩肘关节正确位时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主动完成该活动2分:完全旋前,旋后活动自如Ⅴ分离运动A 肩关节屈曲90度肘关节0度位,前臂旋前0分:一开始肘关节就屈曲、前臂偏离方向不能旋前1分:可部分完成这个动作或者在活动时肘关节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2分:顺利完成B 肩关节屈曲90度~180度,肘于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开始时肘关节屈曲或肩关节外展发生1分:在肩部屈曲时,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2分:顺利完成C 在肩关节屈曲30度~90度时、肘关节0度位时前臂旋前旋后0分:前臂旋前旋后完全不能进行或肩肘位不正确1分:能在要求肢位时部分完成旋前、旋后2分:顺利完成Ⅵ a 正常反射活动该阶段若得2分,病人在第Ⅴ阶段必须得6分肱二头肌肌腱反射0分:至少2~3个位相性反射明显亢进指屈肌反射1分: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或至少2个反射活跃肱三头肌反射2分:反射活跃不超过一个并且无反射亢进Ⅶ腕稳定性A 肘关节90度0分:患者不能背屈腕关节达15度肩关节0度1分:可完成腕背屈,但不能抗阻2分:有些轻微阻力仍可保持腕背屈B 肘关节90度,肩关节0度时腕关节屈伸0分:不能随意运动1分:患者不能在全关节范围内自主活动腕关节2分:能平滑地不停顿地进行C 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评分同A项D 肘关节0度,肩关节30度屈伸腕评分同B项E 环行运动0分:不能进行1分:活动费力或不完全2分:正常完成Ⅶ A 手指共同屈曲0分:不能屈曲1分:能屈曲但不充分2分:(与健侧比较)能完全主动屈曲B 手指共同伸展0分:不能伸展1分:脑干主动屈曲的手指(脑干松开掌)2分:能充分的主动伸展C 握力1:掌指关节伸展并且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检测抗阻握力0分:不能保持要求位置1分:握力微弱2分:能够抵抗相当大的阻力抓握D 握力2:所有关节于0位时,拇指内收0分:不能进行1分:能用拇食指捏住一张纸,但不能抵抗拉力2分:可牢牢捏住纸E 握力3:患者拇食指可挟住一只铅笔评分方法同握力2F 握力4:患者能握住一个圆筒物体评分方法同握力2、3G 握力5:查握球形物体,如网球评分方法同握力2、3和4Ⅸ协调性与速度指鼻试验(快速连续进行5次)A 震颤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B 辨距不良0分:明显的或不规则辨距障碍1分:轻度的或规则的辨距障碍2分:无辨距障碍C 速度0分:较健侧长6秒1分:较健侧长2~5秒2分:两侧差别少于2秒上肢总记分:66表3-2下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体位运动功能检测评分标准仰卧位Ⅰ反射活动跟腱反射0分:无反射活动(髌)膝腱反射2分:反射活动Ⅱ A 屈肌共同运动髋关节屈曲0分:不能进行膝关节屈曲1分:部分进行踝关节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B 伸肌共同运动(抗阻运动)髋关节伸展0分:没有运动髋关节内收1分:微弱运动膝关节内收2分:几乎与对侧相同踝关节趾屈坐位Ⅲ联合的共同运动A 膝关节屈曲大于90度0分:无自主活动1分:膝关节能从微伸位屈曲,但不超过90度2分:膝关节屈曲大于过90度B 踝背屈0分:不能主动背屈1分:不完全背屈2分:正常背屈站位Ⅳ分离运动(髋关节0度)A 膝关节屈曲0分:在髋关节伸展位不能屈膝1分:髋关节不屈,膝能屈曲但不能过到90度或在进行时髋关节屈曲2分:能自如运动B 踝背屈0分:不能主动活动1分:能部分背屈2分:能充分背屈坐位Ⅴ正常反射膝部屈肌0分:2~3个明显亢进膝腱反射1分:1个反射亢进或2个反射活跃跟腱反射2分:不超过1个反射活跃仰卧位Ⅵ协调/速度跟膝胫试验(连续重复5)次A 震颤0分:明显震颤1分:轻度震颤2分:无震颤B 辨距障碍0分:明显的不规则的辨距障碍1分:轻度的规则的辨距障碍2分:无辨距障碍C 速度0分:比健侧长6秒1分:比健侧长2~5秒2分:两侧相差少于2秒注:下肢总积分:34分表3-3 平衡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测试评分标准平衡 1.无支撑坐位0分:不能保持坐位1分:能坐但不多于5分钟2分:能坚持以上坐位5分钟2.健侧“展翅”反应0分:肩部无外展,肘关节无伸展1分:反应减弱2分:正常反应3.患侧“展翅”反应评分同第2项4.支撑站位0分:不能站立1分:他人最大的支撑时可站立1分:一个人稍给支撑时能站立1分钟5.无正常站立0分:不能站立1分:不能站立1分钟或身体摇晃2分:能平衡站立1分钟以上6.健侧站立0分:功能维持1~2秒1分:平衡站稳达4~9秒2分:平衡站立超过10秒7.患侧站立评分同第6项注:最大平衡积分14分表3-4四肢感觉功能评测(Fugl-meyer评测法)感觉测试评分标准Ⅰ.轻触觉 A 上臂0分:麻木,无感觉1分: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2分:正常B 手掌C 股部D 足底Ⅱ.本体感觉 A 肩部0分:没感觉B 肘1分:4次问答中有3次是正确的,C 腕但与健侧比仍有相当的差别D 拇指E 髋关节F 膝关节2分:所有问答正确,两侧无差别G 踝关节H 趾关节注:最大感觉积分:24分表3-5 关节活动度评测(Fugl-meyer评测法)部位运动疼痛肩关节屈曲运动积分外展90度0分:只有几度活动度外旋1分:被动关节活动受限内旋2分:正常被动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屈曲伸展腕关节屈曲伸展疼痛积分指关节屈曲0分:在关节活动范围内或伸展整个活动过程中疼痛前臂旋前1分:有些疼痛旋后2分:无疼痛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内旋膝关节屈曲伸展踝关节背屈伸展足外翻内翻注:最大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积分:88分表3-6 积分总表(Fugl-Meyer评测法)入院日期出院日期最大积分运动上肢36腕和手30上肢总积分66下肢总积分34总运动积分100平衡总积分14感觉总积分24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积分44疼痛总积分44总Fugl-Meyer积分226表3-7 Fugl-Meyer评测各项积分及其所占的百分比项目积分占百分比运动功能肩――臂36 44.2腕――手24下肢30上肢/四肢协调 6下肢/四肢协调 4平衡14 6.2感觉(触觉和关节位置觉)24 10.6关节活动44 19.5关节疼痛44 19.5总积分226 100.0表3-8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上肢手Ⅰ.前臂共同屈曲反射活动屈肌共同伸展伸肌钩形相握Ⅱ. A 肩胛带上提侧捏后缩对指捏肩关节外展简状握外旋球形握肘关节屈曲手――鼻前臂旋后震颤Ⅱ. B 肩关节内收/内旋辨距障碍伸展时间前臂旋前Ⅲ.手触腰椎下肢肩关节屈曲0~90度Ⅰ.反射活动肘关节(90度)旋前、旋后屈肌Ⅳ.肩关节外展0~90度伸肌伸展90~180度Ⅱ.A 髋关节屈曲肘关节(0度)旋前、旋后膝关节屈曲Ⅴ.反射活动正常踝关节背屈腕Ⅱ. B 髋关节伸展肘90度时稳定于功能位内收屈曲、伸展膝关节伸展肘0度时稳定于功能位踝关节跖展屈曲、伸展Ⅲ. 膝关节屈曲环行运动踝关节背屈Ⅳ. 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背屈Ⅴ. 反射活动正常跟膝胫试验震颤辨距障碍时间表3-9 运动功能积分的临床意义运动积分分级临床意义<50分Ⅰ患肢严重运动障碍几乎无运动50-84分Ⅱ患肢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Ⅲ患肢中等度运动障碍手功能障碍96-99分Ⅳ患肢轻度运动障碍表4、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内容评分标准(一)从仰卧到健侧卧0分:完全依赖1分: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