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叶组配方设计

合集下载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报告单

玉米配方施肥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为探讨玉米配方施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玉米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均匀、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农田作为试验地。

2.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推的玉米品种。

3. 试验肥料: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有机肥等。

4. 试验工具:土壤养分分析仪器、施肥工具、测量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

处理1:对照(不施肥)处理2:NPK施肥(N 180kg/hm²,P 90kg/hm²,K 90kg/hm²)处理3:氮肥减量(N 120kg/hm²,P 90kg/hm²,K 90kg/hm²)处理4:磷肥减量(N 180kg/hm²,P 45kg/hm²,K 90kg/hm²)处理5:钾肥减量(N 180kg/hm²,P 90kg/hm²,K 45kg/hm²)处理6:有机无机肥配合(有机肥3000kg/hm²,NPK施肥)2. 施肥方法:基肥在播种前施入,追肥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各施一次。

3. 测量指标:株高、叶面积、穗位高、穗长、穗粗、百粒重、产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玉米不同施肥处理产量对比处理株高(cm)叶面积(m²/株)穗位高(cm)穗长(cm)穗粗(cm)百粒重(g)产量(kg/hm²)1 190 0.15 90 20 5.0 25 81002 210 0.20 100 22 5.5 30 108003 200 0.18 95 21 5.0 28 96004 205 0.19 98 21 5.2 29 95005 210 0.21 102 22 5.5 31 105006 215 0.22 105 23 5.8 32 11500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6(有机无机肥配合)的产量最高,达到11500kg/hm²,比对照增产43.8%,其次是处理2(NPK施肥)的产量,达到10800kg/hm²,比对照增产33.3%。

黑木耳栽培实验方案

黑木耳栽培实验方案

第三小组实验方案:组长:曹园成员:叶承红、杜泽虎、曹园、黄志健、刘帅、沈毛毛黑木耳栽培技术实验方案(一)黑木耳简介黑木耳是一种质优味美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

黑木耳肉质细腻,脆滑爽口,营养丰富。

其蛋白质含量远比一般蔬菜和水果高。

且含有人类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B的含量是米、面、蔬菜的十倍,比肉类高3—6倍。

铁质的含量比肉类高100倍。

钙的含量是肉类的30—70倍,磷的含量也比鸡蛋、肉类高,是番茄、马铃薯的4—7倍。

黑木耳代料栽培是利用木屑、玉米蕊、稻草作原料,用玻璃瓶、塑料袋等容器栽培黑木耳。

代料栽培资源丰富,产量高,周期短,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方法。

黑木耳在植物分类中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异隔担子菌亚纲,银耳目,黑木耳科,黑木耳属。

在自然界中,黑木耳侧生于枯木上,它是由菌丝体、子实体和担孢子三部分组成。

(二)黑木耳菌种制备黑木耳菌种制作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三个程序。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1. 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配制成试管斜面,经常规灭菌,即可使用。

2. 母种分离和培养: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耳木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无论哪种方法,都可获得菌种。

(1)孢子分离法:这种方法获得的菌种变异较大,适合于育种采用。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2)耳木分离法:成功率高,种性较稳定,生产中多用此法。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3)组织分离法:选片大、肉厚、成丛生长的鲜耳或当年生长经晒干的干耳再经清水泡胀,洗净,进行无菌操作分离。

分离方法参考条目22。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分离得到的母种必须经过转管纯化,质量评定,出耳试验,才能作进一步扩大生产。

二、原种制作:培养基配方:木屑55%,麸皮40%,蔗糖1%,石膏粉1%,水65%,酸碱度6。

把各种培养料拌匀,调至适当水分,装瓶,灭菌。

灭菌后待瓶温降至30摄氏度送入接种室,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块。

在28摄氏度下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

植物组织培养试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 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

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

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f清水反复冲洗f蒸馏水淋一遍f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f晾干一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f清水反复冲洗干净f蒸馏水淋洗一遍f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的配置与使用

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的配置与使用

实验室常⽤药品试剂的配置与使⽤实验室常⽤药品试剂的制备与使⽤(⼀)认识药品规格纯度规格简写标签颜⾊级别特点(⼆)染⾊试剂的配制1.甲基绿(DNA—绿⾊)和吡罗红(RNA—红⾊)染⾊剂配制:a)A液: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中。

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到16 mL蒸馏⽔中,置于棕⾊瓶中备⽤。

b)B液:是⼀种缓冲液,由⼄酸钠和⼄酸混合⽽成。

先取⼄酸钠16.4 g,⽤蒸馏⽔溶解⾄1000 mL备⽤;再取⼄酸12 mL,⽤蒸馏⽔稀释⾄1000 mL备⽤。

取配好的⼄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酸20 mL,加蒸馏⽔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c)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的吡罗红甲基绿染⾊剂。

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现配。

2.I2-KI溶液(淀粉—蓝紫⾊,蛋⽩质—黄⾊)配制:将碘化钾3g溶于蒸馏⽔中,待全部溶解后加⼊碘1g,振荡使其溶解,将此液保存在棕⾊玻璃瓶内。

3.苏丹Ⅲ或苏丹Ⅳ(⽊栓化、⾓质化细胞壁—红⾊,脂肪、挥发油、树脂等—红⾊或淡红⾊)配制:苏丹Ⅲ或苏丹Ⅳ⼲粉0.1g与95%⼄醇10 mL混合,过滤后再加⼊10 mL⽢油。

4.1% 醋酸洋红染料(染⾊体—紫红⾊)配制:将洋红1 g与45% 醋酸100 mL煮沸2h 左右,并随时注意补充加⼊蒸馏⽔到原含量。

冷却后过滤,加⼊4% 铁明矾溶液1~2滴,放⼊棕⾊瓶中备⽤。

5.龙胆紫酸性染料(染⾊质—紫⾊)配制:取龙胆紫1 g,溶于少量2% 醋酸溶液中,滴加2% 醋酸溶液,直⾄溶液不呈深紫⾊为⽌。

6.卡宝染⾊剂(染⾊体—红⾊,着⾊深,保存性好)⼜名苯酚-品红染⾊剂配制:a)原液A:将3g碱性品红溶于100 mL 70% 的⼄醇中。

b)原液B:取原液A 10 mL 加⼊到90 mL 5% 苯酸⽔溶液中。

(两周内有效)c)原液C:取原液B 55 mL,加⼊6 mL福尔马林和6 mL冰醋酸。

臭氧消毒实验

臭氧消毒实验

实验设计方案及步骤(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臭氧消毒的原理和机制。

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品种草莓产量。

3.要求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4.掌握草莓的基本信息、营养价值及有机种植技术等知识5.臭氧对草莓常见病害防治效果,运用对草莓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知识,从实践及理论方面解决的草莓种植有机生产过程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6.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记录观察,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大田管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臭氧对病菌的毒杀过程属于生物化学氧化反应,其杀毒机理为臭氧的氧化作用氧化病菌内部分葡萄糖发生代谢时所需的酶,使病菌细胞内代谢紊乱,进而达到抑制病菌细胞生长,甚至让其死亡。

病菌死亡大体可分为失活死亡和溶解死亡;失活死亡:臭氧通过渗透病菌细胞的胞膜组织,浸入病菌的细胞膜内,后使病菌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进而抑制病菌细胞繁殖生长,使其渐渐死亡。

溶解死亡:臭氧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菌、病毒细胞内的部分细胞器和DNA、RNA,让病菌不能正常发育繁殖,进而让其细胞死亡。

臭氧消毒的毒杀作用效果很强,灭杀病菌彻底,几乎对所有细菌、霉菌、真菌、原虫、卵囊都有较强的灭杀作用。

同时臭氧的分解能力也极强,可利用这个性质来灭杀草莓种植时附着在种植环境的水中、空气中及幼苗叶面上的各种细菌、致病微生物,病毒真菌及原虫等。

臭氧灭杀细菌的原理是将细菌的细胞体直接氧化,即破坏其DNA的基因而达到抑制的效果。

臭氧的杀虫机理为当害虫吸入臭氧时,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将它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氧化破坏,使其窒息死亡至于臭氧杀菌机理,一般认为臭氧首先作用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膜受到损伤,并继续渗到膜内组织,与细胞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反应,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并抑制其生长,直至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作用。

臭氧是直接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上使其发生溶菌死亡或是穿过细胞壁或细胞膜而作用于微生物内部的蛋白质、酶等,破坏正常的生理代谢,最终使微生物死亡。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1.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技巧;2.植物组织培养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0分钟)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园艺和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5分钟)介绍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培养原理,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激素调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0分钟)3.1材料准备解释所需要的实验器具、培养基成分和化学试剂等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3.2植物组织的获取与处理讲解植物组织的获取方法,包括茎尖、叶片和种子等不同组织的处理方法。

3.3组织培养基的制备介绍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方,讲解培养基的调配方法和无菌操作技巧。

3.4组织培养的操作步骤详细演示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无菌操作、组织切割、接种和培养条件设置等。

4.实验操作(6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指导学生进行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

注:实验前需提前准备无菌操作室和培养箱等设备。

五、教学评价体系:1.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本教案主要以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意义和原理,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完成组织培养实验,同时进行实时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解决实验中的常见问题。

七、教学反思: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培育新品种、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生实验讲解

本科生实验讲解

作业: 1.描述采集标本的症状特点 2.绘图:分离纯化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3.分析孢子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的优缺点。
实验四
病原真菌的培养性状 及生长量的测定
植物病害方面,培养真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它 的性状和研究环境条件对它的影响,或者是大量繁 殖后用于接种或其他试验。
真菌生长量的测定主要有( 1)目力估测;( 2) 直线生长 : 测定菌落的半径或直径或者计算菌落 面积; (3)湿重测定:振荡培养后测定菌丝的重量; (4)干重测定:菌丝烘干后测重。
锅菌灭压高动自全
锅菌灭压高动自全
分离工作应 在无菌条件 下进行,无 菌室和超净 工作台是分 离不可缺少 的设施。
2. 组织分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病菌的分离,以番茄
叶霉病、灰霉病为试材进行: (1)取番茄叶霉病病叶,先用无菌水冲洗干
净。 (2)在病、健交界处剪取 2~3毫米长的病
组织,在70%的酒精中浸 2~3秒种。
亚甲蓝染色法 制备涂片标本 →染色
涂片
干燥
固定
水洗、吸干
镜检
染色1min
2.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 )
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
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
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 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 -碘复合物被 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 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 -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 复染后呈红色。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实验一培养器皿的洗涤与环境的消毒及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分装与灭菌实验三番茄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阿实验四马铃薯茎段的扩繁培养实验五海棠叶片的离体培养实验六胡萝卜离体根的培养实验七组织培养物的继代培养实验八马铃薯脱毒与组培快繁实验九沙棘组织培养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实验一培养器皿的洗涤与环境的消毒及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常用组织培养的玻璃容器及接种用的玻璃器皿如锥形瓶、培养皿、试管、配置培养基用的试剂瓶、烧杯等以及金属的镊子、剪刀、接种铲等,用前必须经过洗涤,有的还要消毒。

一器皿的洗涤方法1.一般玻璃器皿,特别是第一次使用的新的玻璃器皿,首先用清水充分浸泡后用碱水刷洗,然后用清水充分除去碱液,再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刷洗干净后烘干或晾干,待用。

检查玻璃器皿是否洗刷干净的标准是:洗后的玻璃器皿沾水后,布满于整个玻璃表面并形成完整的水膜,而不会有不均匀的水珠出现。

当玻璃器皿十分肮脏,带有不同的污渍时,则需要特殊的洗涤液浸泡4-12小时,然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较常用的是铬酸洗液,它是用重铬酸钾加入浓硫酸配制而成,其腐蚀性极强,对衣物、皮肤等均十分有害,一般尽量避免使用。

目前生产有各种合成的化学洗涤剂,可清除各种污物,使用方便,是实验室内常用的。

2.金属用具在第一次使用前必需先用四氯化碳或乙醚等有机溶剂将其表面的防锈油擦洗干净,用布擦干方可使用,每次使用后需用水清洗并保持干燥。

二器皿及环境的消毒方法器皿的消毒方法分为:1.物理方法又可细分为:(1)干热消毒法(Dry heat sterilization):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和一些不怕高温的物品,如培养皿、锥形瓶、各种试剂瓶、刀、剪、镊子等。

一般在150℃烘箱内烤2-3小时,在消毒灭菌前将所要消毒的物品包装于固定容器或耐热的包装材料内(如饭盒、培养皿灭菌筒、铝箔纸等),防止在使用前的再次污染。

(2)湿热消毒法(Wet heat sterilization):不能用干热消毒的物品,如配置好的培养基、易燃的棉花、工作服、口罩等,要使用高压灭菌锅,通过水蒸气压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常用气压为15磅或1.2kg/cm2,温度为121-124℃,灭菌20分钟即可达到杀灭细菌、消毒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叶组配方设计
一、目的:
掌握叶组配方的基本方法技巧
二、原理:
各品种等级烟叶品质不一样,各自的吸食最佳点不同。

通过把多等级,多地区的、多部位的烟叶巧妙地配伍一起,能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材料与工具:
1、各品种等级的单料烟丝(单料烟品种同实验二)。

2、手工填烟器、剪刀、恒温恒湿箱、烘箱、塑料袋、喷雾器、托盘、电子
天平
四、步骤:
1、每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确定一个叶组配方(一)
2、按配方比例,称取20g烟丝,然后卷制、评吸、记录评吸结果。

3、根据对配方(一)的评吸结果,再对配方(一)作适当的调整,拟定配方(二)按比例称20g烟丝,并卷制评吸,记录结果。

4、从配方(一)配方(二)中,选择一个最佳配方比例,并最终配出100g 烟丝备用。

五、结果与讨论:
通过叶组配方,了解各个单料烟配伍在一起后的烟气效果;进行烟叶配方后,烟气的总体质量有何改进;如何根据配方目的的(产品风格要求)调整各种单料烟的配比,调配的思路和效果怎样;设计的叶组配方还有什么不足?下一步如何解决,提出设想。

上海烟草集团培训叶组配方设计单料烟评吸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