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中药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中药针灸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摘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群中,腰痛都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病症,中医学中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了不同的的类型,例如寒湿腰痛、湿热腰痛、劳伤淤血腰痛、肾虚腰痛等,对于不同类型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文中就从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出发,对不同类型的腰痛采取相对应的中药针灸治疗的临床体会进行介绍。
【关键词】中药;针灸;治疗;腰痛【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342-01腰痛,又称腰脊痛,是腰椎关节疼痛性疾病,医学影像学常显示:腰椎增生、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
是一种由腰椎关节病变引起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麻木、僵硬等,疼痛部位在脊中、下肢一测或两侧疼痛,与风湿病相似的症状,具有起病缓、病程长、季节性、反复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百分之三十中老年人是腰痛病人,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因此,有效防治腰痛证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而中医药对腰痛防治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
本证多见于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及脊柱病变,故针对病因防治尤为重要。
1.病因病机1.1 感受寒邪,寒湿腰痛多由劳力汗出之后,衣着湿冷,当风受寒;或久卧湿地,遭雨涉水客于经络,气血阻滞;寒邪凝滞收引,湿邪粘聚不化,致腰腿筋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腰痛。
1.2 感受热邪,湿热腰痛湿热季节,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邪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
人感湿热,阻遏筋脉,引起腰痛。
1.3 气滞血瘀,劳伤腰痛每因负重闪挫,或用力不当,跌仆撞击,经络受损,或应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老作过累,气血运行不利,均可使瘀血留着于腰部而发生腰痛。
1.4 肾亏体虚,肾虚腰痛先天廪賦不足,劳累过度,或老年肾气虚惫,或久病肾亏,或劳欲过度,精血不足,筋骨缺乏充分的濡养,以致筋骨衰颓而作痛。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体会本文有过多年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在大量病例的对比观察基础上,筛选有效穴位和配方,根据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疼痛部位、病位,根据各特定穴的作用取穴,采用循经取穴,临床疗效显著。
标签: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循经取穴;疗效急性腰背部扭伤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患者口述常说“岔气”、“闪腰了”。
在接诊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青年较老人、幼年患病多;偶发性患者发生在非体力劳动者为多。
几年来,在接诊的急性腰背部扭伤患者中,多口述疼痛难忍,不敢大出气,影响腰部活动。
当触诊患部时,常遇到突发的剧痛。
一般患者喜平卧,认为可减轻痛苦。
在触诊时其痛点均较固定,但与四肢活动无明显变化。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很多,本人根据多年的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经验,采用循经取穴,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典型病例中的患者均来自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林业医院,均属急性腰扭伤。
典型病例1:2009年末,李××,男,41岁,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因打排球不慎将腰扭伤,以致经筋受损,左侧腰部疼痛不已,活动受限;勉强直立行走。
典型病例2:2012年7月,陈××,女,50岁,因搬重物不慎将腰扭伤三天,以致右侧腰部疼痛难忍,不能直立挺腰行走,咳嗽、转侧活动时疼痛加重。
检查:表情痛苦,烦躁不安,命门穴周围有明显触痛,不能下蹲,咳嗽时更痛,苔薄白,脉弦紧。
2 治疗方法2.1 处方穴位肾俞、环跳、承山、后溪、人中、腰痛。
2.2 配穴命门、阳关、大肠俞、合谷。
2.3 用法除人中外,均取两侧,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共行针3次。
肾俞针后加灸。
3 治疗原则急性腰扭伤多因剧烈转动躯体,腰部肌肉用力失调所致。
损伤常发生于骶棘肌及腰背部筋膜附着部,软组织损伤而致局部气血供养不足,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应当疏通经络,通行气血,活血化瘀。
4 选穴原理通过筛选有效穴位,采用循经取穴,选督脉的人中,足太阳经的肾俞、承山,手太阳经的后溪,足少阳经的环跳。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体会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共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进行针灸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26例治愈,20例好转,4例未愈,总有效率为92.0%。
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费用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各部分,特别是髓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破裂,使得髓核组织自破裂处突出或脱出,造成相邻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1]。
针灸是我国一种从古至今的有效治疗方法,对许多疾病都有较显著疗效。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治疗较为常见。
为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了针灸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2±2.4)岁;病程2w~10年,平均病程(3.4±1.1)年;13例腰痛伴双下肢痛,23例腰痛伴左下肢痛,14例腰痛伴右下肢痛。
27例病变在第5腰椎至第1骶椎,23例在第4~5腰椎。
36例侧突出,14例中央型突出。
38例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呈阳性。
1.2方法取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方,患侧膝关节屈曲,足跟放在健侧踝关节处。
中央型突出者取俯卧位。
针刺取穴:腰夹脊穴(双侧),大肠俞、阳陵泉、飞扬、环跳、委中、阴交、昆仑及跗阳,均取患侧。
针具:选择长度为 1.5~3寸、直径为0.3mm的面貌针灸针,消毒后备用。
腰夹脊穴直刺1~1.5寸,向脊柱方向捻转。
大肠俞穴也取直刺法,约刺2.5~3寸,然后施提插泻法,直至放电样感觉到足趾为止。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就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浅析。
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脾肾亏虚导致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导致腰部疼痛。
而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腰部疼痛。
临床研究表明,经过一定周期的针灸治疗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甚至完全疼痛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感觉减退、肌肉无力等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
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后,部分患者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减轻,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行走能力明显提高。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五行,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平衡,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临床研究显示,经过针灸治疗后,部分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改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疼痛缓解、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心理状态的调整等都有显著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对于针灸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和临床实践。
在选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患者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中医针灸医师进行治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
腰痛针刺心得

腰痛针刺心得
腰痛针刺心得篇5
腰痛针刺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腰痛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许多人都经历过腰痛的困扰。
而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腰痛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将介绍腰痛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针刺心得和注意事项。
一、腰痛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病因诊断:在针刺治疗之前,需要对腰痛的病因进行详细的诊断,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
2.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穴位的选择是针刺治疗的关键,通常选择督脉和膀胱经的穴位。
3.针刺方法:针刺方法包括针刺、拔罐、艾灸等。
4.针刺效果的评价:针刺治疗的效果需要通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针刺心得和注意事项
1.针刺前后的注意事项:针刺前需要排除患者是否患有出血性疾病、感染等。
针刺后需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2.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针刺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针刺的深度和角度等。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3.针刺效果的评价:针刺治疗的效果需要通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总之,腰痛针刺治疗需要遵循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需要注意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针刺效果的评价。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腰痛针刺治疗,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痛、腰痹”范畴,由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加之跌仆闪挫,筋脉受损引起,或外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经脉不通而致。
1 临床治疗1.1 传统针灸疗法运用毫针针刺治疗具有通经活血,消肿止痛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曾氏…选取靳三针中的腰三针组穴,快速进针,施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中等刺激。
治疗27例,痊愈10例,愈显率100%。
孙氏取腰突穴(经验穴)、环跳,用齐刺法先在腰突穴和环跳穴上分别直刺1针,然后在两穴上下各1寸处,针尖对准第1针刺人另外2针,行提插泻法约30s。
中间行针2—3次。
治疗3O 例,总有效率96.67%。
孙氏针刺腰俞、腰阳关、命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承扶、环跳、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足三里等,在腰椎病变部位予以微波治疗,治疗40例,治愈10例,总有效率为100% 。
全氏针刺腰骶部穴位后,得气后进行温针灸。
治疗120例,治愈96例,总有效率97.5%。
王氏主穴取相应华佗夹脊穴,配穴取秩边、委中、阳陵泉。
得气后在夹脊穴和秩边穴上施行温针灸。
治疗52例,治愈3O例,有效率为96.2%。
胡氏以特定手法作用于患病部位后继行温针灸。
治疗142例患者,痊愈74例,总有效率94.36% 。
1.2 豪针配合牵引、电针治疗针刺配合牵引、手法等方法,几种方法联合运用,达到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在针刺手法基础上联接电疗仪,既有手法刺激又有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刘氏运用温针灸治疗腰突证,配合牵引、推拿,治疗6l例。
岳氏针刺后予腰椎牵引30rain。
TDP照射20min。
治疗86例。
田氏采用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72例。
高氏刨取夹脊穴、环跳、秩边、委阳为主穴,据突出节段选取下肢相应配穴,配合推拿和骨盆牵引治疗70例。
赵氏等于椎旁压痛最为明显处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仪治疗68例。
王氏等以针刺得气后接电针,配合灸法治疗30例。
王氏以针刺后接电针仪,治疗131例。
中医专长综述针灸腰痛范文

中医专长综述针灸腰痛范文腰痛啊,这可是个折磨人的小妖精。
在咱中医这儿,针灸可是对付它的一把好手。
今天我就来唠唠我用针灸治腰痛的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这腰痛的原因。
你想啊,人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每天忙忙碌碌的。
这腰呢,就好比是机器的中轴,承担了太多的压力。
有的人大冷天的不注意保暖,腰部受寒了,寒邪就像小冰块儿似的,把气血都给冻得堵住了,气血一不通,那腰就开始疼了。
还有的人啊,天天坐着不动,就像个木头人似的,腰部的肌肉长时间紧张,慢慢就劳损了,这也是腰痛的一个大原因。
更别说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肝肾亏虚了,腰啊就像失去了支撑的老房子,不结实了,疼起来也是没完没了的。
那针灸怎么就能治腰痛呢?这针灸啊,就像是给身体派去的一支特种部队。
咱人体上有好多穴位,这些穴位就像一个个小开关。
比如说委中穴,这可是治疗腰痛的大明星穴位。
有句话叫“腰背委中求”,意思就是腰部和背部的毛病啊,在委中穴这儿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我把细细的银针扎进委中穴的时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疏通气血的阀门,让堵住的气血重新欢快地流动起来。
还有肾俞穴,这可是肾的小跟班穴位。
肾和腰的关系可密切了,就像鱼和水一样。
通过针刺肾俞穴,可以给肾加油打气,让肾更好地滋养腰部,就像给干旱的土地浇水一样,腰得到了滋润,疼痛自然就减轻了。
我给好多腰痛的患者扎过针呢。
就说之前有个大叔吧,他是个出租车司机。
整天坐在车上,那腰啊,就像被上了紧箍咒一样,疼得他直咧嘴。
他来找我的时候,腰都不敢挺直了。
我给他做了一番检查后,就开始施针了。
我在他的委中穴、肾俞穴还有腰部的一些阿是穴(就是哪儿疼扎哪儿的神奇穴位)上扎了针。
刚扎进去的时候,大叔还有点紧张,我就跟他开玩笑说:“大叔啊,您就放心吧,这针就像小卫士,进去把您腰里的坏东西都赶跑。
”扎完针后,我让大叔休息了一会儿。
您猜怎么着?大叔站起来的时候,就感觉腰松快了不少。
经过几次针灸治疗后,大叔的腰痛就好得差不多了,又能开开心心地开他的出租车了。
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之腰痛案例分析

针刺治疗腰间盘突出之腰痛案例分析王某,女,28Y,自由职业。
2010年3月21日来诊。
自诉:3年前,因腰部外伤致腰间盘突出(当时医院拍片示:L4-5椎间盘向后突出,余无异常)。
经某医院治疗后康复。
近日,因腰扭伤后复发而来寻求针灸治疗。
证见:痛苦面容,腰不能前屈后伸,动则腰部痛甚,无下肢放射痛,但可自主慢行、轻移步,余无不适。
查体:腰前屈后伸10度,左右侧弯10度,直腿抬高试验(-),L4-5椎体棘突及椎旁压痛明显。
诊断:腰突急性发作。
处理:给予针刺治疗。
方法:取人中穴(双),后溪穴(双),悬钟穴(双)。
患者端坐位,三穴均常规针刺。
先刺人中,再刺后溪,后刺悬钟。
刺后溪时,针尖指向劳宫穴。
悬钟得气后,针尖斜向上巨虚穴。
人中,后溪平补平泻即可,且需间断行针20-30min。
悬钟穴针刺得气后需强刺激,间断行针8-10min后即可出针。
然后,患者带针进行腰部的各方向运动以带动腰部气血运行,比如:作下蹲、前屈、后伸、左右侧弯等等。
此患者按上法针后,1次疼痛大减,前屈、后伸幅度大为增加,2-3次后腰基本不痛,7次腰恢复如常。
临床痊愈。
并嘱其平时注意腰部保养。
体会:(1)上法对各种急慢性腰痛皆有佳效,举凡急性腰扭伤,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针灸临床常见之疾用之皆有显效。
(2)人中为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
后溪为手太阳之穴,手足太阳同气相求,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针之可疏通太阳经和督脉经气。
悬钟为足少阳经穴,为八会穴之髓会。
三穴共针之可疏通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脉气,提振腰部诸阳,阳气盛则经络通,通则不痛。
(3)腰突通常有几个常见之痛点,治法各有不同。
即腰部痛点,一般在突出之椎体棘突及棘突旁。
臀部痛点。
承扶穴痛点。
委中穴痛点。
昆仑穴痛点。
放射痛一般两条线:膀胱经一线和少阳经一线。
5年前,余治腰突之腰痛一般选“靳三针之腰三针”即两侧肾俞,两侧大肠俞,两侧委中穴,随证加减之。
偶或对证状轻者,以单穴疗法治之,如选后顶穴,针刺方法很重要:中央型的针尖朝向风府穴刺入1.2寸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辩证治疗腰痛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辨证治疗腰痛的方法。
方法:采用毫针刺法予以辨证治疗腰痛60例。
结论:针灸辩证治疗腰痛有效率为100%,疗效肯定。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痛;辨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40-01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出现一侧或双侧、或脊中部位疼痛,伴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症。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现采用针灸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来至康复科门诊,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达15年,最短1天。
1.2 临床表现患者以腰部疼痛,伴有下肢麻木,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
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轻
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以?i软为主,喜按,腰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s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 治疗
治则:通经止痛。
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主穴肾俞阿是穴委中阳陵泉腰痛穴昆仑
配穴寒湿腰痛配腰阳关、大椎;瘀血腰痛配腰夹脊、膈俞;肾阳虚者配大钟、气海、关元;肾阴虚配太溪、照海;病在督脉配后溪;在足太阳经配申脉;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操作:常规毫针刺法,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腰部穴位可用灸法或针后拔罐;肾虚腰痛用补法,阴虚者不灸,腰部均可拔罐;急性痛症,痛势较剧烈者,取阿是穴、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后拔罐。
3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
有效:疼
痛症状缓解。
无效:症状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6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46例疼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14例疼痛症状缓解,有效率100%。
5 典型病例
例1:王某,男,41岁,从事采煤工作14年,主诉:反复腰痛2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止痛药能缓解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经针灸治疗1周腰痛症状消失,随访2月未复发,天气变化无不适。
例2:张某,男,18岁,高中学生,主诉:打篮球扭伤腰部2小时,疼痛难忍,活动受限,经针灸治疗1次,疼痛明显减轻,治疗2次后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
例3:孙某,男,70岁,农民,主诉:腰痛数年,CT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
腰痛反复发作,自服止痛药能缓解,近2月来,腰痛症状加重,下肢麻木,手足心潮热,口干不欲饮,口服止痛药后胃疼、胃胀,腰痛无明显缓解,经我科针灸治疗3次,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2周疼痛症状消失。
6 讨论
腰痛是指背以下、骶以上部位的疼痛。
腰痛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
包括腰部软组织损伤、腰肌风湿、腰椎病变和部分内脏病变。
与肾、膀胱经、督脉的关系密切。
病机是腰部经络不通,气血痹阻、肾精亏虚,腰部失于濡养、温煦。
腰为肾之府,位于膀胱经,肾俞为肾的背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阳陵泉为筋之会;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并与督脉相通;阿是穴属近部取穴法;腰痛穴为经验穴。
诸穴合用,以达通经止痛之效。
腰阳关是督脉之穴位,可壮阳祛寒湿;膈俞为血之会,与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大钟、气海、关元、太溪、照海相配,以达滋补肾精,通络止痛的功效。
针灸治疗腰痛,能起到立竿见影之功效,是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内脏疾病引起的腰痛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245~247。
[2] 杨甲三《腧穴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76~94。
[3] 高树中《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3。
[4] 吴旭盛灿若《实用针灸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8~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