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
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_马槟榔花果及种子形态学_于旭东

Q94
[1]
马槟榔 (C. masaikai Levl. ), 系山柑科 (Capparidaceae ), 山柑属 (Capparis L.) 植物 濒危野生果树
[2]
, 是一种珍稀
; 属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 、 攀援灌木 , 长达数米至数十米 ; 仅分布于热带 、 亚热带地区 ,
中国云南东南部 、 广西西南部和贵州南部有分布 。 马槟榔种子可入药 , 其性苦 、 甘 、 寒 , 可催产 、 避孕 ; 可清热解毒 、 治咽喉肿痛 、 恶疮肿毒 ; 可生津润肺 、 助消化 ; 还可去斑痧 、 醒酒等 。 其种仁食之有经久 甜味 资源
1 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实验室 ,海南儋州 571737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海口 571101
摘要 对中国特有产甜蛋白植物 — —— 马槟榔 (Capparis masaikai Levl.) 花果及种子的形态 、 结构进行解剖和显微观 察 。 描述了马槟榔花的花萼 、 花瓣 、 子房 、 花药 、 花粉和果实的大小 、 外中内果皮以及种子的内外种皮 、 胚 、 胚 乳等的结构和形态 。 马槟榔为圆锥花序 , 花瓣 、 萼片各 4 个 , 上位子房 , 侧膜胎座 , 4 个心皮 , 1 个心室 , 雄蕊多 个 , 胚珠多数 , 多为肾形 , 沿 心 皮 腹 缝 线 成 2~3 纵 行 排 列 , 花 粉 囊 4 囊 纵 裂 , 底 着 药 , 花 粉 粒 球 形 , 三 孔 沟 型 萌 发 , 花 程 式 为 : K2+2C4A∞G (4: 1: ∞); 果 实 大 小 差 异 较 大 , 最 小 果 纵 横 径 3.1 cm × 2.8 cm , 最 大 果 纵 横 径 11.2 cm × 9.4 cm , 果实含种粒数平均 8~9 粒 , 最多的达 40 粒 ; 果皮分外 、 中 、 内 3 层 , 外果皮有 8~10 条不规则棱及粗短的棘 状突起 , 中果皮石细胞居多 , 内果皮晶莹剔透 ; 种子形状多样 , 不同区域马槟榔种粒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 , 种皮 有内外 2层 , 外种皮质硬而脆 , 内种皮薄而透明 , 种子胚乳被吸收仅留遗痕 , 胚由胚根 、 胚轴 、 子叶和胚芽组成 。 关键词 马槟榔 ; 花 ; 果实 ; 种子 ; 形态 ; 结构 中图分类号
植物科学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比较不同植物器官的结构差异,加深对植物生理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植物解剖学是研究植物器官和细胞结构的学科。
通过对植物器官进行解剖观察,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组织构成、生理功能等特征,从而揭示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2. 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花生)3. 裸子植物(如松树、银杏)4. 叶子、茎、根等器官实验仪器:1. 显微镜2. 解剖刀3. 解剖剪4. 解剖针5. 解剖盘6. 甘油7. 橡皮筋8. 玻片四、实验步骤1. 叶片解剖:- 将叶子平铺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轻轻切下叶缘。
- 将切下的叶片放在甘油中浸泡,以防止细胞脱水。
- 用解剖针轻轻挑起叶片,使其平铺在玻片上。
- 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等结构。
2. 茎解剖:- 将茎横切成薄片,用解剖刀切下茎段。
- 将茎段放在甘油中浸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茎的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等结构。
3. 根解剖:- 将根横切成薄片,用解剖刀切下根段。
- 将根段放在甘油中浸泡。
- 在显微镜下观察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束等结构。
4. 种子解剖:- 将种子放在解剖盘上,用解剖刀切开种皮。
- 在显微镜下观察种子的胚乳、胚芽、胚轴等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片解剖:- 观察到叶片的表皮、叶肉、叶脉等结构。
-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气孔。
- 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有叶绿体。
2. 茎解剖:- 观察到茎的维管束、韧皮部、木质部等结构。
- 维管束是茎的主要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 木质部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韧皮部负责输送有机物质。
3. 根解剖:- 观察到根的表皮、皮层、维管束等结构。
- 根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根毛。
- 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通气组织。
- 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4. 种子解剖:- 观察到种子的胚乳、胚芽、胚轴等结构。
植物解剖学

植物解剖学一、植物界(一)植物的类型1、木本植物:茎内木质发达,多年生植物(1)乔木:植株一般高大,主干显著而挺立(2)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与乔木主要区别在生长型(3)半灌木:外形类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2、草本植物:茎内部木质不发达,茎干柔软,植株矮小(1)一年生植物: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的生活史(2)两年生植物: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第一年仅长出营养器官,越冬后第二年结实直至枯萎死亡(3)多年生植物:生存期超过两年以上的植物,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末死亡,地下部分为多年生不论草本或木本,凡茎干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生长的,统称藤本植物(二)部分氮循环固氮作用:由微生物将大气中游离的氮固定成为植物能利用的形式(氨态或者硝态)的过程氨化作用:蛋白质通过呼吸或者动植物尸体的分解释放出铵离子的过程硝化作用:将铵态氮转变为硝态氮的过程,硝酸盐是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和利用的主要氮源反硝化作用:由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为游离氮或氧化亚氮的过程二、植物细胞和组织(一)植物细胞的结构1、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植物细胞特有结构,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1)有色体:只含叶黄素与类胡萝卜素,能积聚淀粉和脂质(2)白色体:不含色素,起淀粉和脂质合成中心的作用,可特化为合成淀粉的淀粉体和合成脂质的造油体(3)质体的发生:由幼小细胞中的前质体发育而来。
前质体较小,无色,能够分裂,双层膜结构,光照下发育成叶绿体,黑暗中发育成白色体,有色体一般认为是由白色体或叶绿体转变而来2、圆球体:半单位膜,脂肪积累的场所,有些具有溶酶体性质3、细胞壁(1)胞间层: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最外面,主要成分是果胶(2)初生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含有少量结构蛋白,有较大可塑性(3)次生壁:细胞停止生长后积累于初生壁内侧,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含有少量半纤维素,并常含有木质大部分,具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死亡(4)纹孔和胞间连丝:纹孔主要有单纹孔和具缘纹孔,某些裸子植物有纹孔塞初生纹孔场(5)细胞壁的亚显微结构:构成细胞壁的结构单位是微纤丝,微纤丝由纤维束分子(微团)聚合,微纤丝再聚集成大纤丝,大纤丝可在光镜下看到微纤丝的沉积方向受微管影响4、后含物(1)淀粉:在细胞中以颗粒状态存在,称淀粉粒,由质体合成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复粒淀粉粒:具有两个以上的脐点,各自有单独的轮纹环绕半复粒淀粉粒:两个以上脐点,有共同的轮纹(2)蛋白质:无定形的蛋白质通常被一层单位膜包裹成圆球状,称为糊粉粒(3)脂肪和油滴(4)晶体:无机盐结晶,最常见的是草酸钙,分单晶、针晶和簇晶,晶体在液泡中形成5、胞质分裂:由纺锤丝构成的成膜体及上面分布的含有多糖的小泡形成细胞板和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组织及根的结构

根据分生组织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 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l)原分生组织:是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 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植物从个体发育开始直到生命终 结为止,原分生组织连续地进行分裂。原分生组织位于根、 茎生长点的最顶端。
(2)初生分生组织:是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已出现了最初的分化,但细胞仍具有很 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边分裂、边分化的组织, 也可看做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 (3)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历生理和形 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的成熟状态(即反分化),重新转 变而成的分生组织。
厚 角 组 织 分 布 的 图 解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 的主要组织。在植物中,水分的运输和有机物的 运输,分别由两类输导组织来承担:一类为木质 部,主要运输水分和溶解于其中的无机盐;另一 类为韧皮部,主要运输有机营养物质。
①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 它的组成包含管胞和导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其中 管胞和导管分子是最重要的成员,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通过 它们来实现。
内皮层 :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即紧靠中柱的一层细胞 。
主要特征是:细胞排列紧密,没有胞间隙,其细胞壁以 特殊方式增厚
(3)中柱(维管柱):内 皮层以内所有的组织统称 为中柱。它由中柱鞘、木 质部和韧皮部所组成。有 些植物,例如许多单子叶 植物,在中柱的中央有薄 壁细胞(或厚壁细胞)组 成的髓。
⑴中柱鞘(维管柱鞘) 中柱的最外层,由1层或几层薄壁细胞组成。 有潜在分裂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裂形成侧根 、木栓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一部分、不定芽、不定根等 ⑵初生木质部 呈辐射状排列,辐射角尖端为原生木质部,较早分化 成熟,导管口径较小而壁较厚;近轴中心的部分是后生木质部,较 晚分化成熟,导管口径较大且壁较薄。初生木质部这种组织由外至 内向心分化成熟的方式称为外始式,是根初生结构的重要特征。初 生木质部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形态解剖学:leaf-1

卵形
披针形 柳叶-眉
线形 松针
圆形
心型
剑形
戟形
楔形
钥形
偏斜
浑圆
钝
短尖
渐尖
具短尖
微缺
单叶与复叶
Leaves
单叶----叶下珠
单叶互生
复叶
单叶与复叶之差异
• 单叶叶柄上只有一片叶 • 复叶则其叶柄分枝成多数小柄,各小柄上
生一小叶 • 复叶与植物枝叶之差异在于复叶之顶端无
顶芽,也不会产生腋芽,各小叶与叶轴成 一平面
(直径1米的槭树,约有10万片叶, 总面积2000平方米,相当于6个篮 球场)
definition
• A flattened, usually photosynthetic structure arranged in various way on the stem
• 是种子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是 光合作用进行的主要场所。
叫复叶。 • 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总叶柄两侧呈羽毛
状。 • 掌状复叶:小叶均生于总叶柄
midrib
Poplar白楊 (Populus)
Oak橡樹 (Quercus)
a S锯im齿ple leaves 羽状深裂
blade葉身
Maple楓 (Acer)
• Stipule(托叶):one of a pair of appendages of varying size, shape, and texture present at the base of the leaves.
叶的形态及描述
• 单叶:一个叶柄只生一个叶片的叶称单叶。 • 复叶:有多个小叶片在一个总叶柄上的叶
• Opposite arranged (对生):the leaves are attached in pairs.
种子植物门分类 被子植物总论

❖ 原始花被亚纲:
胡椒目Piperales:胡椒科 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马兜铃科 藤黄目Guttiferales:芍药科,猕猴桃科,山茶科 罂栗目Papaverales:罂粟科、十字花科 蔷薇目Rosales:金缕梅科,蔷薇科、豆科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大戟科 芸香目Rutales:芸香科 无患子目Sapindales:漆树科,无患子科 卫矛目Celastrales:冬青科,卫矛科 鼠李目Rhamnale:鼠李科,葡萄科 锦葵目Malvales:锦葵科、梧桐科 堇菜目Violales:堇菜科 葫芦目Cucurbitales:葫芦科 桃金娘目Myrtales:桃金娘科、野牡丹科、红树科 伞形目Umbellales:伞形花科、五加科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亚门
❖ 被子植物的特征 ❖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 被子植物的分类 ❖ 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合瓣花亚纲
❖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的特征
❖ 具有真正的花:具有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等部分,而且位置不变。
❖ 形成果实:雌蕊由心皮组成,每个心皮包括子房、 花柱、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于子房内,得到子房的 保护。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既保护种子成熟,又帮 助种子扩散。
❖ 具有特殊的双受精作用。双受精作用的结果,最显 著的是产生了经过受精的三倍体的胚乳,这和裸子 植物的胚乳是单倍体的未经受精的雌配子体是完全 不同的。
❖ 孢子体高度发展和分化,适应性强,营养方式多样
外部形态:多样化,草、灌、乔均有;内部结构: 木质部主要由导管组成,韧皮部由筛管组成。生活 习性有自养、寄生、腐生;生活环境多样:水生、 沙生、石生、盐碱地的植物。
简述种子的基本结构

简述种子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晓得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定至通常的思维方法,构成擅于通过分析,概括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自学种子的结构,初步践行结构与功能二者统一的实事求是观点。
教学建议一、科学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就是种子的结构,而在种子的结构中种皮(包含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通常讲诉,只要摆事实其功能即可,而胚的结构则须要详尽表明。
由于胚是将来一株完备的植物体的雏型,就是一个没全然分化的幼小植物体,而种皮及胚乳只是协助胚顺利完成生长发育的辅助结构。
在胚萌生成幼苗的时候,种皮存有胚乳就完成使命而开裂和消失了。
所以通过本节的自学,必须并使学生能精确地找出和讲出胚在种子中的边线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介绍这些结构在种子萌生后将构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2、由于要对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就必须要进行种子的解剖。
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
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构时可结合挂图、投影或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在观测玉米种子时,为了更全面地展开介绍,可以先挑选一粒吸涨后的玉米种子,换成种皮,用针将种子一侧中央的白色船形结构拆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结构的全貌,它就是胚。
然后再按照教材指导学生将玉米种子沿胚的纵轴方向剖开,然后向螺旋上几滴加碘液展开观测。
并使学生从形态至结构存有一个完备的对胚的重新认识。
4、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学生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观测种孔时,只要轻轻挤到一挤,就可以从种孔中流入少量水,以证实种孔的存有与功能;(2)使用放大镜要注意规范操作;(3)观测胚的结构时,需用解剖学针轻轻敲击,以介绍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间的联系。
植物形态解剖学习题

植物学习题集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2.胞间连丝 3. .细胞分化 4. 纹孔5初生纹孔场 6.传递细胞二、填空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后者有可分为、和三部分。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和。
3.质体是、和的总称。
4.我们常看见的成熟细胞的核位于边缘,这是因为之故。
5.导管是由许多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孔,侧壁有、、、和五种加厚式样。
6.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
7.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和。
8.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9.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
10.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和。
11.周皮是生保护组织,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12.管胞除具功能外,还兼有的功能。
13.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人类所利用的组织是组织,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14.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那种组织:表皮毛形成层传递细胞树脂道叶肉细胞石细胞纤维。
15.筛管分子的筛板上有许多孔,上下相邻细胞通过索彼此相连。
16.梨果肉中坚硬的颗粒即时成簇的。
17.双子叶植物的气孔保卫细胞呈形。
18.纹孔分为、两种类型。
三、选择填空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 B .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 .亚细胞结构2.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3.初生纹孔场存在于。
A.次生壁 B .初生壁C.胞间层D.角质层4.糊粉粒贮藏的养分是。
A.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核酸5.被子植物中.具有功能的死细胞是。
A.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 B.筛管分子和纤维 C.导管分子和纤维 D.纤维和伴胞6.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导管和管胞B .管胞 C.筛管 D .筛胞7.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第一章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第一节植物细胞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原生质体1.1.1 原生质体的概念:原生质体是由生命物质生质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的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
原生质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细胞器:一般认为,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为植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
1.2 细胞壁1.2.1 细胞壁的概念:细胞壁是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
它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的产物, 一般认为是没有生命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
最近, 越来越多研究证明, 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有着结构和机能上的密切联系。
(1) 细胞壁的层次、形成时间和化学成分细胞壁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分层,每层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均不相同。
胞间层:胞间层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它的化学成分是果胶,具有把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的作用。
胞间层为相邻的两个细胞共有,它形成最早,出现于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初生壁:初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之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位于胞间层以内,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初生壁能随着细胞生长而延展。
一些细胞初生壁是它们永久的细胞壁。
次生壁: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以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
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少量半纤维素,并常常含有木质、栓质等化学成分。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次生壁仅存在于部分细胞中,具有次生壁的大部分细胞由于壁的加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流受阻,乃至中断,这类细胞成熟以后原生质体随之解体,整个细胞也就死亡了。
1.2.2纹孔、初生纹孔场和胞间连丝细胞壁生长并不是均匀增厚的。
在初生壁壁上有一些明显凹陷的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
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就是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形,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
一个纹孔由纹孔腔和纹孔膜组成。
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类型。
1.3 后含物后含物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常见的后含物有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脂类以油滴的形式存在;蛋白质以糊粉粒的形式存在;无机盐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第二节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的繁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完成的。
细胞分裂有3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最普遍的形式。
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1.1核分裂核分裂是指从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分裂形成2个子核为止。
根据细胞核形态变化,一般把它分成几个时期。
(1) 间期:间期是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一段时间。
在间期主要完成DNA和蛋白质的复制。
根据在不同时期合成的物质不同,一般把整个间期分成3个阶段:复制前期(G1期),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合成,其中包括多种酶的合成。
复制期(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组蛋白合成。
复制后期(G2)。
此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继续进行,同时合成微管蛋白,然后转入分裂期。
(2) 分裂期前期: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随后核膜和核仁消失,同时纺锤丝开始出现。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体非常明显。
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两组子染色体分别朝相反的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形成新的子核。
2.1.2 胞质分裂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两极的纺锤丝消失,两个子核之间的纺锤丝在赤道面区域形成桶状的成膜体。
来自高尔基体、内质网的小泡形成由一单层小泡组成的细胞板。
小泡内的果胶物质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胞间层,两侧的单层膜成为两个子细胞的质膜,穿于小泡之间的内质网与微管形成胞间连丝。
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把一个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
2.1.3 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裂为两条子染色体,平均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也就是说染色体得到准确的复制和分配,从而保证了细胞性状的遗传。
2.2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有丝分裂过程。
这个过程相当复杂,整个过程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
2.3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裂方式。
分裂过程中核内不出现染色体,不发生向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无丝分裂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横缢式分裂,细胞核先延长,然后在中间缢缩、变细,最后断裂成两个子核。
第三节植物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导致植物体中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即导致植物组织的形成。
因此,把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 分生组织1.1分生组织的概念和特点种子植物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内的某些部位,这些细胞在植物一生中常持续地或周期性地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一方面为植物体增加新细胞;另一方面它本身继续存在下去,这种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1.2分生组织的类型1.2.1按在植物体上所处的位置划分(1) 顶端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主轴及其分枝顶端,它们分裂活动的结果可使根和茎不断伸长。
茎的顶端分生组织还将产生生殖器官。
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大、原生质浓厚、几乎没有液泡。
(2) 侧生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侧方的周围部分,靠近器官边缘。
它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该组织是一些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的薄壁细胞。
他们的分裂活动往往随季节性的变化有明显的周期性。
(3) 居间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是贯穿于茎、叶、子房柄、花梗等的器官成熟组织中,具有保持一定时期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1.2.2按来源的性质划分(1) 原生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是直接由胚性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的细胞,分布于根尖和茎尖生长点的最先端。
(2) 初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衍生而来,位于分生组织后部。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出现了最初的分化,但细胞仍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
(3) 次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而成的分生组织。
2 成熟组织2.1成熟组织的概念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逐渐失去分裂能力,进一步生产和分化成各种其他组织, 称为成熟组织。
2.2成熟组织的类型根据功能的差异,成熟组织可以分成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
2.2.1保护组织保护组织是覆盖于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减少体内水分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流,防止病虫害侵入等。
保护组织包括表皮和周皮两种。
(1)表皮表皮一般由一层细胞组成,不含叶绿体,与空气接触的壁常常加厚并具角质层。
除此之外,表皮上还有气孔器,它由保卫细胞组成,中间留有间隙,称为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表皮上还存在着形态结构各异的表皮毛和腺毛。
(2)周皮周皮是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存在于有加粗生长的根和茎的表面。
它由木栓形成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向外分化成木栓层,向内分化成栓内层,这三层合称周皮。
周皮上有皮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2.2基本组织基本组织又称薄壁组织,是植物组织中最大的一类。
它广泛存在植物体各个器官中。
其细胞特征为细胞壁薄、液泡大、排列疏松、具有明显的细胞间隙。
它们分化能力较低,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基本组织因功能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型:(1)同化组织 (2) 储藏组织 (3) 通气组织 (4) 储水组织 (5) 传递细胞2.2.3机械组织机械组织对植物体起着机械支持作用。
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
(1)厚角组织:厚角组织是生活的细胞,细胞壁具有不均匀的增厚,壁的增厚常在几个细胞相连接处的角隅上特别明显。
这种增厚是初生壁性质的,故有一定的坚韧性和伸展性。
因此,它既有支持作用,又不妨碍幼嫩器官的生长。
厚角组织主要分布于茎、叶柄、花柄等部分。
(2)厚壁组织与厚角组织不同,厚壁组织的细胞都有均匀加厚的次生壁,这种次生壁多木质化,成熟后细胞内原生质体死亡分解,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
厚壁组织根据形态又可分成石细胞和纤维两种类型。
2.2.4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负担长途运输的任务,根据它们运输不同的物质而分为两类:一类是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是导管和管胞;另一类是韧皮部,运输有机养料的主要是筛管和筛胞。
(1)导管和管胞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穿孔,具有穿孔的端壁特称穿孔板。
许多长管形的导管分子通过穿孔首尾连接而成导管,承担着被子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呈楔形,在器官中纵向连接时,相邻两个细胞的端部紧密重叠,水分通过管胞壁上的纹孔运输。
管胞承担着大多数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运输水分的作用。
导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的伸长细胞,成熟时都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次生壁具有各种各样的木质化增厚,在壁上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几种加厚。
(2)筛管、筛胞和伴胞:与导管相似,筛管也是由一些管状细胞首尾连接而成,承担着被子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的运输。
组成筛管的细胞称为筛管分子。
筛管分子只有初生壁,端壁上有许多较大的孔,称为筛孔。
具有筛孔的端壁称为筛板。
筛管分子侧壁上形成筛域。
成熟的筛管分子是生活细胞,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
大多数筛管分子的侧面都有一个或几个小型薄壁细胞,它与筛管分子通过胞间连丝相通,影响着筛管分子的生理活动,人们称之为伴胞。
裸子植物没有筛管和伴胞,输导有机营养的主要是筛胞。
筛胞是一种细长的细胞,两端渐尖而倾斜,侧壁上具有不甚特化的筛域。
筛域输导有机物能力较差,是比较原始的输导结构。
第四节种子的结构1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管,由胚珠发育而成。
种子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胚、胚乳和种皮是组成种子的基本结构。
1.1胚胚是构成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生植物的雏体。
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单子叶植物具有胚芽鞘和胚根鞘。
1.2胚乳胚乳是种子集中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有胚乳种子的胚乳发达;无胚乳种子的胚乳在种子早期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转入子叶中贮藏。
1.3种皮种皮是种子外面的覆被部分,具有保护种子不受外力机械损伤和防止病虫害入侵的作用。
第二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体由多种组织组成、在外形上具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称为器官。
承担营养功能称为营养器官;承担繁殖功能称为繁殖器官。
第一节根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地下面的营养器官,具有吸收、固着、输导和支持等作用。
1.1根的类型植物的根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