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 母亲》(冰心)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课后题及答案

《散文诗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深圳市龙华中学邓拥军说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做了本人觉得有必要的修改。
一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本题意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情感,理解诗的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
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孩子”要妈妈时时刻刻注意他的存在,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让她为自己着急。
他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是为了方便和妈妈捉迷藏。
因为金色花的树枝、花瓣、花香、树影,可以和妈妈的所有日常活动接触,无时不在提醒她注意“我”。
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因为金色花的圣洁可以代表孩子的纯真。
二《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本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解读文中“我”的情绪变化,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本文母爱主题呈现的过程和方式。
“我”的情绪从听雨观荷开始,经历了一个由烦闷不适到释然的变化过程。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让“我”烦闷;凋谢的白莲让“我”怅然;即使是盛开的红莲,也不能让“我”心情好转。
但是,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
“我”的这一情绪变化,是全文的重点,为结尾的歌颂母爱蓄足乐势。
三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我那时所要同你说的话了。
2.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本题就两篇散文诗中比较含蓄的语句要求学生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应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形象与意境、情感与意义。
1.妈妈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孩子,不免有些着急,一见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不说一声就走了,叫妈妈急死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3张PPT)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繁密”写出了雨下得急,“攲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 子。
品味诗意
③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坚强的 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语言活泼、口语化
典雅和书面化
人物形象 可亲可敬 沉静、美丽、慈爱的母亲 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
仿写抒怀
示例:
• 母亲,如果我是幼苗,你就是春雨,用母爱浇灌我成长。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 。
作业布置
1、朗读泰戈尔的《榕树》和冰心的《笑》给你的 同学听。
2、试着写一段清新雅致的文字。(绘景、记叙均 可,字数不限。)
读懂意象
➢ 思考:为什么要用两种植物来展现母爱的主题?这两种 植物有何深意?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纯洁美丽。诗人借金色花表
金色花 达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以金色花象征着美丽、圣洁的母
子之爱。
荷叶
“荷叶”象征着母亲的深爱,《荷叶•母亲》通过写雨打红 莲、荷叶护莲的眼前之景联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表 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朗读课文
➢ 听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
画朗读符号,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然后朗读课文。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朗读课文
➢ 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
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 情”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 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我的小小 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
《散文诗二首》是一组抒发作者内心感受的散文诗,其中《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都以清新优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金色花》通过想象,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描绘了孩子与母亲的深厚感情和亲昵。
诗中的“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在每个黄昏时分,都陪伴在母亲身边,为她带来欢乐和温馨。
这种表现方式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之情。
《荷叶·母亲》则以荷叶比喻母亲,通过描写雨中荷叶为荷花遮蔽风雨的情景,引申出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受。
诗中表现了作者在风雨中无助的心情,但看到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时,心中涌起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深刻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总的来说,《散文诗二首》抒发的情感特点是: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感激,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两篇散文诗都以清新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 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正是 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 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 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 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 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 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 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 园 丁 集 》《 飞 鸟 集 》《 吉 檀 迦 利 》 。 1913 年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 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 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 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7.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金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初中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
![初中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817d7cd471fe910ef12df869.png)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 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 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 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 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 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 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 文其形,诗意其质”。
一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四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 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风打雨摆 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挡风雨的荷叶 的境界。
文章为什么写白莲,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白莲怎样的情绪?
写白莲是为了和红莲形成 对比,突出有母亲荫蔽的“我” 是多么幸运;在描写中透露出 对白莲的怜惜哀叹之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泰戈尔
泰戈尔(1861~ 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 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 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吉檀迦利》。
1913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生
匿(nì)笑 :偷偷地笑。
字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词
七年级上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七年级上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分别包括《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1、《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早期作品,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往往带有梦幻色彩。
《金色花》以一个假想开头,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这篇散文诗通过儿童的视角,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2、《荷叶·母亲》则是借物喻人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篇散文诗通过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表现了对少女的依恋和感激。
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象征手法,《金色花》中的“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荷叶·母亲》中的“荷叶”则象征着母亲的厚爱。
从构思角度来看,《金色花》的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心理,通过虚拟之境,表现动人的母爱和童真;而《荷叶·母亲》则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分别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以下是两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金色花》
泰戈尔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开启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第二次嬉戏,孩子要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正投在母亲所读的地方;第三次嬉戏,孩子突发奇想,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母亲的孩子,求母亲讲故事。
全诗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展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是冰心。
她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子女,通过描写在风雨中红莲被荷叶保护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护。
作者通过描写荷叶勇敢慈怜地保护红莲的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
1、易读错的字
泰戈(gē)尔笑嘻嘻(xī)郑振铎(duó)祈祷(qídǎo)嗅(xiù)到敷衍(fūyǎn)膝(xī)盖牛棚(péng)并蒂(dì)梗(gěng)上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敧(qī)斜遮(zhē)拦荫蔽(yīnbì)披(pī)散匿(nì)笑倾(qīng)听沐(mù)浴繁衍(yǎn)姊(zǐ)妹覆(fǜ)盖祷(dǎo)告花瑞(ruì)2、多音字
chéng (乘法) yīng(应该) mèn (烦闷) sǎn (散文)乘(千乘之国)应闷散
shèng(车千乘) yìng(反应) mēn (闷热) sàn (散步) qiāo (悄悄) lào (落枕)mó(摩擦) juǎn(卷帘)悄落 là(落下)摩摩挲(māsā)卷
qiǎo(悄然无声)luò(落后) mā(摩挲) juàn(试卷)3、形近字
衍yǎn (繁衍)膝xī(膝盖)悄qiāo(悄悄)梢shāo(树梢)
街jiē(大街)稍shāo(稍微)哨shào(哨所)
衔xián(头衔)漆qī(油漆)俏qiào(俊俏)捎shāo(捎信)
瓣bàn (花瓣)辫biàn(辫子)蜜mì(蜜蜂)祷dǎo (祈祷)
铸zhù(铸造)
辩biàn(辩论)辨biàn(辨析)密mì(秘密)涛tāo (波涛)
蒂dì(瓜蒂)蔽bì(遮蔽)绪xù(情绪)伶líng(伶仃)
谛dì(真谛)敞chǎng(敞开)赌dǔ(赌博)怜lián(可怜)
缔dì(取缔)敝bì(敝帚自珍)堵dǔ(堵塞)铃líng(铃铛)
玲líng(玲珑)聆líng(聆听)梗gěng(梗概)硬yìng(坚硬)
龄líng(年龄)
岭lǐng(山岭)羚líng(羚羊)埂gěng(田埂)哽gěng(哽咽)
亭tíng(亭子)瑞ruì(瑞雪)踹chuài(欠踹)嘻xī(笑嘻嘻)
亨hēng(大亨)端duān(端正)揣chuài(挣揣)嬉xī(嬉戏)
享xiǎng(享受)揣chuǎi(揣摩)揣chuāi(揣钱)熹xī(朱熹)
粘zhān(粘贴)玷diàn(玷污)浴yù(沐浴)缸gāng(一缸)
(拈轻怕重)裕yù(富裕)杠gàng(杠杆)
沾zhān(沾湿)拈niān(拈香)峪yù(嘉峪关)扛káng(扛枪)
4、解词
匿笑:偷偷地笑。
敧斜:倾斜、歪斜。
敧,倾斜。
祷告:向神祈求保护。
慈怜:慈爱怜惜。
烦闷:心情不畅快。
适意:舒适。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罗摩衍那: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即《罗摩游记》或《罗摩传》。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适意:舒适。
金银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又译作“瞻波伽”。
荫蔽:(枝叶)遮蔽。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先保佑着子孙。
也作“荫庇”。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5、读一读,写一写
并蒂梗上匿笑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摇摆阴影繁杂烦闷覆盖花瑞菡萏敧斜慈怜
6、辨析词义
(1)徘徊—踯躅(zhízhú):【相同点】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的意思。
【不同点】“徘徊”的运用则灵活得多,书面语、口语都可以。
如: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
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
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
(莎士比亚)“踯躅”多用于书面语。
如:我踯躅于人行道上,手指拨弄着口袋中的铜币,双眼盯着书摊上的书籍。
(2)祷告—祈祷:【相同点】都有“祈求、默告”的意思。
【不同点】“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如:年迈的爷爷身体多病,奶奶经常向上苍祷告,为他祈求健康。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祷告”着重在“求保佑”,“祈祷”着重在“愿望”,适用面比“祷告”宽。
如:一连十几天没下雨,许多农民跪在龙王庙前祈祷,祈求龙王早日降雨救灾。
(3)匿笑—暗笑:【相同点】都有“暗暗发笑”的意思。
【不同点】“匿笑”,偷偷地笑。
“匿笑”突出“偷着”的意思,笑在脸上。
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暗笑”,暗自高兴;暗自讥笑。
“暗笑”强调“心里”笑,脸上未必有表情,而且,有”讥讽“的意思。
如:看着他的朋友一无所知地陷入他的圈套,他在朋友背后暗笑。
(4)摇摆——晃动:【相同点】都有“摆动”的意思。
【不同点】“摇摆”是向相反方向来回移动或变动。
如:池塘旁边婆娑的柳枝迎风摇摆。
“晃动”是摇晃、摆动,显得散漫随意、漫无目的。
如:我看见小树一阵晃动,发出哗啦啦地响声,接着清凉的风迎面吹来。
7、作家作品简介
(1)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长篇小说《小沙子》《戈拉》《沉船》等。
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和神秘色彩。
(2)冰心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她被称为“世纪老人”。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小说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散文和诗歌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分别被茅盾称为“繁星体”和“春水体”。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小说集《冬儿姑娘》等。
8、主题
(1)《金色花》这首散文诗通过想象的写法,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描绘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进而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情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助雨中的荷叶勇敢无畏地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讴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