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标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索: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整理。
知识拓展: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洋生物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包括其分类、特点、生活习性等,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知识应用:5. 学生进行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海洋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生命对海洋的影响。
6. 学生讨论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活动: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8.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讨论表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展板、海报等材料,用于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展示;4. 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资源,用于学生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活动,增强实践与实际应用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拓宽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更多关系。
(完整版)《海洋与生命》教学设计

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 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生物的组成, 水的“溶
剂”作用, 水的“温床”、 “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第三层( 10-12 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
水由淡变咸的过程, 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
然后说明
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 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的过
程及原因。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从而说明海洋是孕
育生命的摇篮。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第三部分 (“天然的牧场”) 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这一部分共七段, 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 1 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
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 全文由三个小标题及结尾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概述海洋的深广。 这一部分共五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 1-3 段),说明海洋之大,文章开头以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了海洋美丽的景
象,以具体数据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海洋之辽阔,这样写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层(第 4 段),说明海洋之深,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海洋的平均深
度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相比, 并大胆想象“如果把整个地球表面铲平”, “如果将珠穆朗
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两个假设句的运用,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层(第 5 段),小结,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既大且深, 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是天然的“牧场”, 打
海洋与生命

5、昔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如今的海洋已为人类所利用,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已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见课文第19自然段
6、作者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过渡到对海洋植物的说明,那么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说明它们的作用。
明确:(1)海洋里有大量的“牧草”这就是多种多样的海洋植物,这些海洋植物,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不少植物还是人们珍贵的食品。
五、布置作业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根据课后的对话练习完成写一篇关于水的小说明文:深、广
(表象)
逻辑顺序
(本质)
二、生命的摇篮——孕育生命的特征并列顺序(特征)
三、天然的牧场——供养生命的特征时间顺序(昔日、如今)
通过学生为生字注音检查预习情况。
通过学生阅读,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开篇第一自然段,是描述说明。文中的“辽阔”“无尽”“无数”“与蓝天接壤”“海茫茫,水汪汪”等词语描绘了浩瀚无际的海洋;“碧波”“金色的阳光”“银色”等词语又勾画出一副壮丽的海洋风景。这些描述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描述说明就是这样将说明对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此外这部分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
教时:
二课时
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认读生词:
瀚hàn淀diàn翱翔áoxiáng石莼chún
棘皮jí曝晒pù浒苔hǔ
二、整体阅读,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一)浩瀚的海洋
1、(1-3)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海洋与生命教案

高二语文日日清(C)卷《海洋与生命》2014-3-17日星期一出题者:赵艳茹许景华刘达知识链接一、作家及背景童裳亮,山东海洋学院教授、科普作家。
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
本文是他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二、重点词语注音瀚淀翱翔石莼浒苔茎脂肪氯化钠棘皮动物硬壳曝嗮三、文章的结构层次,请将空补充完整。
高二语文日日清(C)卷《海洋与生命》2014-3-18日星期二四、研读课文重点突破(一)浩瀚的海洋问题一: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问题二: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问题三:作者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和“深”呢这和后面的内容有何关系?(二)生命的摇篮1、生命是怎样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1—3自然段)2、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4—9自然段)3、陆地高级动植物是如何由海洋动植物进化而成的?(10—12自然段)(三) 天然的牧场昔日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四)1、这篇说明文运用了一些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除了说明,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这篇文章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顺序?(五)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有哪些?《海洋与生命》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出题者:赵艳茹许景华刘达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1)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80%以上,不会缺水之忧。
()2)水是良好的溶济,海水中含有许多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和溶解氧。
原始生命可以轻松从水中获取。
()3)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加之水体浩大,温变大,天然的“温床”。
()4)水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5)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71%()二、、说出下列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深度是11034米。
()2、海水中含有许多种人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3、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澜,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洋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海洋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学习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总—分)。
3、培养保护海洋、保护人类家园的美好意识。
教学难点:课文中较为生僻的专用名词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人类生命最初诞生在哪儿呀?没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诞生在海洋里。
要想知道为什么什么会诞生在海洋里吗?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自由读课文。
找出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哪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再默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1、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汇报,选出最优秀的讨论成果。
3、为每一段写一个小标题。
4、说说这样的写作顺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5、以后写作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四、拓展练习。
1、海洋除了对人类提供以上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那些呢?(自由发言)。
2、通过学习知道海洋对于生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海洋、水源呢?(写在文章的最后)。
六、板书设计:海洋对生命的重要性
含有生命所必须的无机盐
总
海洋为生命提供的条件水有很高的热容量
水能吸收伤害生命的紫外线
七、作业:1、练习册
2、搜集有关海洋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海洋的生命

中班科学教案海洋的生命中班科学教案主题:海洋的生命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领地之一。
在这片巨大的蓝色领域中,隐藏着无数奇特而多样化的生物。
在这节科学课上,我们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深入了解海洋的生命,探索其中的迷人之处。
一、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认识海洋中的一些常见生物;2. 能够认识并理解海洋生物的特征和适应能力;3. 培养学生关心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二、前期准备:1. 图书馆预约图书:关于海洋生物的图画书籍;2. 准备海洋生物的图片卡片;3. 展示海洋生物模型、贝壳、珊瑚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幅美丽壮阔的海洋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询问学生对海洋有什么了解,并引导他们一起探索海洋。
2. 探究(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卡片,向学生展示海洋生物的形状、颜色、特征等,并引导学生从观察和描述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些生物。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述它们,比如:大、小、长、短、圆、尖等。
3. 讨论(15分钟):提问学生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些海洋生物,是否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鼓励学生互动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老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海洋生态系统的知识,如珊瑚礁、海藻等。
4. 实践(1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模型、贝壳、珊瑚等展示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一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和外形。
鼓励学生用手触摸、感受不同的质地和温度。
5. 创作(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创作,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模仿和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鱼类、海星或海龟等,展示它们的游动方式、躲藏技巧等特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模仿和表演的方式让其他小组猜测出他们选择的海洋生物是什么。
6. 评估(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鼓励学生分享归纳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对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
四、延伸活动:1. 观看与海洋生物相关的动画或纪录片,进一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2. 利用盒子、颜料等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海洋生物,发挥想象力;3. 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水族馆进行参观,亲身感受海洋生物的神奇之处。
《海洋与生命》

新课教学30分钟本节小结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层(第5段)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既大且深,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下基础。
正因为海洋深广才孕育了生命,成为生命得天然“牧场”。
(二)第二部分,说明生命在海洋中诞生发展,回顾生物进化历程,是全文重点。
这一部分共十二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指出人类把陆地看作故乡,但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原始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时间是“大约在三十二亿年以前”;接着阐述了原始生命诞生的意义,“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新纪元”;然后说明了原始生命发展的四个方向:一是动物,一是海藻。
第二层(4-9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首先指出海洋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生物的组成,水的“溶剂”作用,水的“温床”、“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层(10-12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然后说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的过程及原因。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三)第三部分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则概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层(第2-3段),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他们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4-7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他们的作用。
这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海洋丰富的植物,说明他们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有的“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主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环境、海洋食物链等;2.了解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对海洋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海洋事物,如鱼、螃蟹、海洋动画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分类、海洋环境、食物链等;2.介绍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海洋提供的食物资源、调节气候等。
三、小组合作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了解并总结该海洋生物的特点、习性、食物来源等,并设计一个海报或展示板,展示给其他小组。
四、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海洋生物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进行评论。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在展示交流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你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受?2.你觉得海洋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海洋生命?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他们生活中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如海鸥、海滩、海产品等,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活动展示、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海洋与生命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类展览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2.组织学生进行海滩清理活动,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邀请海洋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给学生讲座,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第一自然段,是描述说明。文中的 “辽阔”无“尽”无“数 ”与“蓝天接 壤”海“茫茫,水汪汪 ”等词语描绘了浩瀚无际的海洋; “碧波 ”金“色的阳光 ”银“色 等词语又勾画出一副壮丽的海洋风景。这些描述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 境之感。描述说明就是这样将说明对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 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此外这部分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作比 较的说明方法除上述提到的两组对比外,这一部分的结论 “地大不如海大,山高 不如水深 ”也是作比较说明(板书:
4)水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原始生命不至被紫外线所扼
为了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大不分动物体液、包括 人的血液都是半咸的这个奇特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重点难点突破。
1.作者是怎样写海洋之大、海洋之深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者首先实地观赏 “辽阔 ”,其次从地图上观看地球全貌 “海茫茫,水汪汪 ”, 最后把海洋与陆地作比较。用了两个对比:
造的有机物,约等于 陆地植物的总产量,甚至更多一些。因此说是天然的牧场。
4.思考:
有同学提出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也很大,比如2003年的东南亚海啸.那 么,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明确:
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和确 凿的材料,揭示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说明了海洋昔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如今是养育生命的牧场。启示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使其 为国家建设服务。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和确 凿的材料,揭示海洋与生命的本质联系,说明了海洋昔日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如今是养育生命的牧场。启示人们充分合理地利用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使其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六)作业布置
1、进一步熟悉课文,诵读课文。
2、思考课后的习题。
第二层(4自然段)写海深。
第三层(5自然段)小结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
(6——8自然段)介绍生命在海洋诞生发展的过程。
1第二层(9——14自然段)阐述原始生命诞生的原因。采用总 ——分 总的写法,首先提出海洋孕育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 的。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海水的重要作用。
先说 “根据化石所见,这些原始生命和今天的细菌相似。 ”再说“出现象蓝藻 一样的原始生命 ”,然后说 “逐步形成了原生、海棉动物,,以至出现了象鱼类这样 的比较高等的海洋脊椎动物 ”这是逻辑顺序说明法。
顺序说明可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2.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原因有四:
1)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生物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因此水是
3.作者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自然过渡到对海洋植物的说明,那么作者都介绍 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说明它们的作用。
明确:
(1)海洋里有大量的 “牧草 ”这就是多种多样的海洋植物,这些海洋植物, 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不少植物还是人们珍贵的食品。
(2)海洋植物中最多的是海藻,它们是海洋的主人。其中单细胞海藻,有 两个特点:
3海洋与生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原因有四:
(1)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生物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因此水是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前提。
(2)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要靠水来溶解。
(3)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一定温度,而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海洋成了天 然的温箱。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前提。
(2)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要靠水来溶解。
(3)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一定温度,而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海洋成了天 然的
2温箱。
(4)水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原始生命不至被紫外线所扼 杀。
为了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大不分动物体液、包括 人的血液都是半咸的这个奇特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第三层:
(21——24自然段)说明海洋植物是供养海洋动物的天然 “牧草”。
(四)具体分析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用了 什么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这部分主要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采用了顺序说明。
第七、"八自然段中先说 “大约在32亿年以前 ”,再说“大约一亿年以前 ”,然 后说 “经历亿万年的进化 ”这是时间顺序说明法;
苔,也叫 “苔条 ”。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 使用。
3理清结构:
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自然段)写海大。首先从直观感觉写起,描述海洋的辽 阔,接着从地图上看,进一步显示海洋之大,最后用精确的数字说明海大。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阅读: 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淀dia翱翔ao xian浩瀚han蓝藻zd棘皮j曝晒pU石莼chUrM化钠l(浒苔h口礁膜jiao
2讲解: 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1)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 东西。
(2)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石莼,一作“石蓴 ”,亦称海白菜。浒
第三层:
(15自然段)分析海水过去的特性,进一步说明生命的诞生与海洋的关 系。
第四层:
(16——17自然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
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第一层:
(18自然段)承上启下,衔接两部分。
第二层:
(19——20自然段)说明丰富的海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海洋与生命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板书:
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
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 科普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