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合集下载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标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索: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整理。

知识拓展: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洋生物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包括其分类、特点、生活习性等,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知识应用:5. 学生进行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海洋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生命对海洋的影响。

6. 学生讨论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活动: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8.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讨论表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展板、海报等材料,用于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展示;4. 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资源,用于学生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活动,增强实践与实际应用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拓宽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更多关系。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教(学)案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教(学)案

教学内容
(1)板书重点词语。

(2)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解释词语。

(3)讲解并纠正学生解释错的有些难词。

(4)让学生用词语组词组,造句,进行评论。

一,前提测评题:
听写第十二课的词语并用重点词语组词组。

二,词语解释: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纪元:纪年的开始,如公历以传说的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元年。

海沟: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

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

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

紫外线:又称“紫外光”。

波长介于紫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

波长范围为004~039微米,属不可见光。

是阳光的组成成分,紫外光谱能量约占阳光辐射能的83%。

其显著效应是化学作用,且能杀菌。

医学上常用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容量:1.容器能够容纳物质的量。

2.容纳的数量。

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合成:①由部分组成整体:~词丨合力是分力~的。

②通过化学反应使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变成成分复杂的物质。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 . .。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洋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海洋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学习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总—分)。

3、培养保护海洋、保护人类家园的美好意识。

教学难点:课文中较为生僻的专用名词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人类生命最初诞生在哪儿呀?没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诞生在海洋里。

要想知道为什么什么会诞生在海洋里吗?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自由读课文。

找出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哪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再默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1、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汇报,选出最优秀的讨论成果。

3、为每一段写一个小标题。

4、说说这样的写作顺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5、以后写作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四、拓展练习。

1、海洋除了对人类提供以上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那些呢?(自由发言)。

2、通过学习知道海洋对于生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海洋、水源呢?(写在文章的最后)。

六、板书设计:海洋对生命的重要性
含有生命所必须的无机盐

海洋为生命提供的条件水有很高的热容量
水能吸收伤害生命的紫外线
七、作业:1、练习册
2、搜集有关海洋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主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海洋生物分类、海洋环境、海洋食物链等;2.了解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对海洋生命的保护意识和环境责任感;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海洋事物,如鱼、螃蟹、海洋动画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分类、海洋环境、食物链等;2.介绍海洋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海洋提供的食物资源、调节气候等。

三、小组合作活动(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了解并总结该海洋生物的特点、习性、食物来源等,并设计一个海报或展示板,展示给其他小组。

四、展示交流(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海洋生物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进行评论。

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在展示交流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你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受?2.你觉得海洋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重要的意义?3.我们应当如何保护海洋生命?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他们生活中与海洋有关的事物,如海鸥、海滩、海产品等,并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活动展示、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海洋与生命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类展览或博物馆,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2.组织学生进行海滩清理活动,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

3.邀请海洋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给学生讲座,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完整版)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完整版)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海洋与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初步具有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一、说明文相关知识链接:(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分类:①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3)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二、作者简介:童裳亮,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科普作家。

长期从事仿生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三、字音翱.翔()浩瀚.()蓝藻.()棘.皮()曝.晒()石莼.()氯.化钠()浒.苔()礁.膜()硅.藻()四、研读课文重点突破(一)浩瀚的海洋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1-3段)第二层(第4-5段)第三层(第6段)1、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2、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3、作者在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二)生命的摇篮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

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1-3段)第二层(4-9段)第三层(10-12段)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原始生命在海洋里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4—9自然段)3.原始生命诞生在海洋里,又怎会在进化中来到陆地上呢?(三)天然的牧场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第二层(第2-3段)第三层(4-7段)1、昔日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与人类的关系怎样?练习一读生命的摇篮4-11段(生命在海洋里绝不是偶然的,……更加复杂,更加完善)完成下列题。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特征;2.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类和特征;3.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2.如何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和特征;3.观察法:通过观察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五、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

它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海洋水体: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海洋中的水分子、盐分、氧气等;2.海底地形: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岸线等;3.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海豚、鲸鱼等。

2.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类和特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例如按照生活方式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按照饮食方式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适应性强:海洋环境复杂多变,生物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才能生存;2.生物多样性高: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3.生态位分化: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不同的生态位来占据不同的生态空间,形成生态平衡。

3. 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人类的食物来源,还是人类的生态环境之一。

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2.限制过度捕捞和滥捕滥杀,保护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3.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4.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理念,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语文版语文第8课《海洋与生命》教案

语文版语文第8课《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童裳亮我们之前学了《包身工》,那是一篇报告文学,属于记叙文,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海洋与生命》。

一、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

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引用说明、摹状貌、引资料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事例说明文。

课文选自《科学实验》,作者是童裳亮。

童裳亮教授是浙江临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

《海洋与生命》学案资料讲解

《海洋与生命》学案资料讲解

《海洋与生命》学案《海洋与生命》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2、学习本文运用描述、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能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其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学会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4、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趣。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按事物的逻辑联系组织材料、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2、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学习难点】学习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时数】3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童裳亮,作家,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

《海洋与生命》是他为《科学与实验》杂志写的一篇。

2、识记文体科普说明文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另一种是一般科学说明文。

科学小品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性笔调讲述科学道理,介绍科学知识,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表现科学内容的文章。

一般科学说明文是单纯客观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不大讲文艺性笔调。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滨.()细菌.()死寂.()曝.晒()溶剂.()屏.障()脊.椎()甲壳.()石莼.()浒.苔()礁.膜()茂盛.()2、解释下列词语。

①异养生物:②自养生物:③自食其力:④举足轻重:⑤搏斗:⑥形形色色:⑦微不足道:三、合作探究㈠理清结构层次。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全文由三个小标题组成,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㈡研读第一部分1、朗读课文。

2、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为什么?3、作者是怎样介绍海洋之大?4、在介绍海洋之大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5、作者是怎样介绍海洋之深?6、在介绍海洋之深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7、作者为什么要先介绍海洋的大和深呢?四、课后作业指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

1、海茫茫,水汪汪。

2、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3、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了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第6段)
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2初步具有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一、说明文相关知识链接: (1) 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 性质、功能;或阐明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 说明文分类:
①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3) 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弓I 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4)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作者简介:
童裳亮,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科普作家。

长期从事仿生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的 教学和科学研究。

翱翔( )浩瀚( )蓝藻( )棘皮( )曝晒( )
石莼(
)氯化钠(
)浒苔(
)礁膜( )硅藻( )
四、研读课文重点突破
(一) 浩瀚的海洋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第4-5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2、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
3、作者在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生命的摇篮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

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4-9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10-12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天然的牧场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
第二层(第2-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4-7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昔日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练习一
读生命的摇篮4-11段(生命在海洋里绝不是偶然的,……更加复杂,更加完善)完成下列题。

16. 原始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有(2分)
17. “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一句中“被迫”的原因可能是()(2分)
A. 海水由淡变咸。

B海水中生命的弱肉强食。

C. 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

D. 陆地的环境比海洋更优越。

18. 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2分)
A. 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 程序顺序
D. 空间顺序
19. 文段最后一句“总之,陆地的艰苦环境锻炼了生物,使它们的身体结构更加精细,更加复
杂,更加完善”,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它们的身体结构”的具体变化。

(2分)
陆地植物:
陆地动物:
20. 对文中第8自然段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这一段讲了优越的海洋环境限制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的问题,与海洋孕育生
命的主题相矛盾,应删。

B. 这一段讲了高等动、植物在陆地上诞生的问题,与海洋无关,应删去。

c•本段文字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方向发展的限制方面,说明了海洋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D.今天的海洋中也有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着,这说明海洋中是诞生高等生物。

练习二
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

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

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的面貌吧。

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世界大陆只
是耸出海面的一些岛屿,一些群山。

海洋确实浩大。

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 3.61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面积的71%o而世
界陆地的面积只有 1.49亿平方公里,大约占29%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

而世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
只有840米。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2440米。

海洋最深的
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深度是11034米。

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
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

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2000多米!
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

16. 上述材料中,最后一句中“所以”一词的作用()(3分)
A. 仅表示因果关系。

B. 前面没有与之对应的关联词“因为的搭配,只能表示没有原因的结果。

C承接上文引出总结性的句子,增加了收来住束住上文的力度。

D.体现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17. 上述材料中,属于过渡句的是()(3分)
A. 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楼。

B. 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C. 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地球的面貌吧。

D. 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里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2000多米!
18. 上述材料中运用了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3分)
A.举例子打比方
B.列数据作比较
C.小标题对偶句
D.作诠释分类别
练习三
①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
摇篮。

2我们知道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动物组织的含水量在80%以上•而水母一类的
含水量高达95%水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水,体内的一系列生理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因此在短时期内,动物短缺水要比缺食物更危险,水对于今天的生命是这样重要,它对脆弱的原始生命,更是举足轻重了•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就不会有缺水之忧。

③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海水中含有许多种人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如氯化物、碳酸盐、硝酸盐、磷酸盐、还有溶解氧。

原始生命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吸取它所需要的元素。

④水具有很高的热溶量。

加之水体浩大,任凭夏季烈日曝晒,冬季寒风扫荡,海水的温度变化却比较小,因此巨大的海洋就像是天然的温箱,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床。

⑤阳光虽然是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水能有效的吸收紫外线,因而又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⑥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1. 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项是()(3分)
A. 对人体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B. 海水的温度在冬季和夏季都相对比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海的面积大。

C. 因为阳光中海水的紫外线有杀死原始生命的危险,所以紫外线对人体只有害处
D•第⑤段中的中心句是“阳光虽然为原始生命所必需,但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E原始生命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无机盐、适宜的温度、防紫外线杀伤。

22. 如果把短文的结构分为三部分,以下划分最恰当的是()(3分)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23. 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选出正确的一项(9. ) (3分):
A.数字说明和举例说明
B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
C举例说明和比较说明
D. 举例说明和分类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