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海洋与生命》教案

合集下载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 教案

海洋与生命教案教案标题:海洋与生命教案目标:1.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4.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索:2.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整理。

知识拓展: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海洋生物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包括其分类、特点、生活习性等,并制作展板或海报进行展示。

知识应用:5. 学生进行海洋与生命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索。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海洋对生命的影响,以及生命对海洋的影响。

6. 学生讨论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海洋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总结活动: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8.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讨论表现、参与度等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2. 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展板、海报等材料,用于学生进行海洋生物展示;4. 实地考察、观察实验等资源,用于学生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社区活动,增强实践与实际应用能力;2.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生态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拓宽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深入探索海洋与生命之间的更多关系。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海洋与生命》ppt课件1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海洋与生命》ppt课件1

一.布置作业
1. 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中阅读分析作 业;
2. 预习《读写分册》97页《眼睛与仿生 学》,根据《导学与同步训练》中的导学部 分了解课文,弄清课文思路和结构,问题知 识,写作特色。
3. 在预习后,完成《导学与同步训练》中 的基础知识作业。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第三层:(4——7自然段)说明海洋植物是供养 海洋动物的天然“牧草”。
写作特点
(一) 语言精确周密又生动形象 (1) 精确周密。课文在介绍海洋生物学知识
时,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性词语。 (2) 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生动具体表现在
恰当地运用了比喻和形象性、描绘性的词语。 按事物的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
阅读分析讲解: 1、róng măng 2、B 3、壮美 4、联想和想象 作用:写出了岩石、草坂、野草、
船只“的诗意”,表现了景色优美 5、A 6、A 检查预习作业情况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自然段)写海大。首先从直 观感觉写起,描述海洋的辽阔,接着从地图 上看,进一步显示海洋之大,最后用精确的 数字说明海大。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1
thank
you!
2019/7/3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2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海洋与生命 (2课时)

海洋与生命  (2课时)

教案首页一、课题:海洋与生命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描写、比较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四、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五、教学难点: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也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七、教学用具:黑板八、授课时数:2课时九、使用教材:成考语文(最新版)十、教学参考书:十一、教学过程:(一)导语: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

( 板书: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瀚 h à n 淀 di à n 翱翔á oxi á ng 莼 ch ú n 浒 h ǔ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 1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 2 )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

石莼,一作“石蓴”,亦称海白菜。

浒苔,也叫“苔条”。

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

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 1 ―― 3 )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 1 )浩瀚的海洋第( 4 )自然段:用确凿事实说明海洋之深。

第( 5 )自然段:小结,海洋又大又深。

第( 6 ―― 8 )自然段: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海洋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海洋为生命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学习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总—分)。

3、培养保护海洋、保护人类家园的美好意识。

教学难点:课文中较为生僻的专用名词
教学重点:有条理的说明事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们人类生命最初诞生在哪儿呀?没错,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诞生在海洋里。

要想知道为什么什么会诞生在海洋里吗?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二、自由读课文。

找出海洋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哪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再默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1、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汇报,选出最优秀的讨论成果。

3、为每一段写一个小标题。

4、说说这样的写作顺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好处?
5、以后写作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

四、拓展练习。

1、海洋除了对人类提供以上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外,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那些呢?(自由发言)。

2、通过学习知道海洋对于生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当今污染日益严重的海洋、水源呢?(写在文章的最后)。

六、板书设计:海洋对生命的重要性
含有生命所必须的无机盐

海洋为生命提供的条件水有很高的热容量
水能吸收伤害生命的紫外线
七、作业:1、练习册
2、搜集有关海洋的信息并记录下来。

《海洋与生命》(用)

《海洋与生命》(用)
1、列数字: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而确切的印象。但 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一些估计的数字要 交代清楚,而且应力接近实际。 2、作比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突出事物的 特点。 3、作描述:生动,形象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五: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 和“深”呢?这和下面的内容有何关系呢?
结语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狄米斯托克利(古希腊)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滥捕滥杀
哭泣的海洋
海洋垃圾
哭泣的海洋
冰川融化
哭泣的海洋
赤潮
警钟长鸣
海洋诞生了我们, 海洋也会毁灭我们!
( 2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生命所必需 的无机盐要靠水来溶解。
( 3 )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一定温度,而 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海洋成了天然的温 箱。
( 4 )水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使原始生命不至被紫外线所扼杀。
为了证明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中, 作者巧妙地运用大不分动物体液、 包括人的血液都是半咸的这个奇特 的现象来加以说明。
海 马
海龟
乌贼属头足纲,十足目,乌贼科,又可称 为花枝、墨鱼、墨贼仔。
章鱼跟乌贼一样,也是属于头足类的动物。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的重要成员。
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
海锦、水母和珊瑚是原始的动 物。它们起源于7亿年以前,身体 结构十分简单,这一点不同于所有 其他无脊椎动物。
先说“根据化石所见,这些原始生命和今 天的细菌相似。”再说“出现象蓝藻一样 的原始生命”,然后说“逐步形成了原生、 海棉动物……以至出现了象鱼类这样的比 较高等的海洋脊椎动物”这是逻辑顺序说 明法。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新课教学30分钟本节小结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层(第5段)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既大且深,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下基础。

正因为海洋深广才孕育了生命,成为生命得天然“牧场”。

(二)第二部分,说明生命在海洋中诞生发展,回顾生物进化历程,是全文重点。

这一部分共十二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指出人类把陆地看作故乡,但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原始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时间是“大约在三十二亿年以前”;接着阐述了原始生命诞生的意义,“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新纪元”;然后说明了原始生命发展的四个方向:一是动物,一是海藻。

第二层(4-9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首先指出海洋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生物的组成,水的“溶剂”作用,水的“温床”、“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这一切都是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层(10-12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然后说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动植物返回海洋的过程及原因。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三)第三部分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

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第一层(第1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则概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层(第2-3段),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他们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4-7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他们的作用。

这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海洋丰富的植物,说明他们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有的“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海洋与生命

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8课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童裳亮我们之前学了《包身工》,那是一篇报告文学,属于记叙文,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海洋与生命》。

一、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

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图表(列数字)、、分类别、、引用说明、、引资料等。

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事例说明文。

课文选自《科学实验》,作者是童裳亮。

童裳亮教授是浙江临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

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1986-198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研究。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的溶剂作用 水的温床作用 水的屏障作用 作者是用那些方法把这些必要条件说明清 楚的?
海洋与生命
生命的摇篮
陆地植物演化过程


海洋藻类 陆地植物

生命的摇篮
陆地动物演化过程
四肢
海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 陆地动物
毛发
海洋与生命
供养生命的牧场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供养生命的牧 场”,思考: 海洋这片牧场供养了哪几类生物? 他们之间存在怎么样的生存关系? 你能画出简单的海洋能量金字塔吗?
海洋动物
(原生……) 亿万年
海洋植物
(藻类)
自养生物
(蓝藻)
约1亿年后
异养生物 (细菌)
30多亿年前
海 洋 生 命 的 诞 生 和 演 化
生命的摇篮
小结: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与相应时间段 海洋生命的发展演变,我们能清楚的明白生 命在海洋诞生发展的过程。
生命的摇篮
这一切 “这一切都是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海洋与生命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 2、分析文本,阐述海洋诞生生命,供养生 命的过程和条件 3、拓展延伸,明确海洋对于生命发展的重 要意义,爱护海洋环境
海洋与生命
生命的摇篮
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圈点批画,简 要说明,生命在海洋中的诞生经历那几个 阶段。(关注时间点)
生命的摇篮
供养生命的牧场
供养生命的牧场
海洋与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与生命——童裳亮我们之前学了《包身工》,那是一篇报告文学,属于记叙文,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海洋与生命》。

一、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

(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

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三、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列数字)、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引用说明、摹状貌、引资料等。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海洋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事例说明文。

课文选自《科学实验》,作者是童裳亮。

童裳亮教授是浙江临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

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1986-1987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研究。

历任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主任、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海洋生物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长期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鱼类生理学》、《海洋生物技术》、《仿生技术》、《中老年健康自助》等。

他也是一名科普作家。

《海洋与生命》一文于1985年入编全国高中《语文》课本作为教材,他的科普图书《海洋生物趣谈》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篇事理说明文《海洋与生命》。

本文分了三个小标题给大家讲述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板书:浩瀚的海洋、生命的摇篮、天然的牧场、广阔的前景)结尾。

各小节分层次:一、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第一标题是“浩瀚的海洋”共五段,请同学读,大家思考一下这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总结)第一层(1-3段),说明海洋之大,文章开头以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了海洋辽阔的美景,之后从地图上观看地球全貌是“海茫茫,水汪汪”,最后把海洋与陆地作比较,突出“海洋的确浩大”。

以具体数据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海洋之辽阔。

(说明方法以及效果: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第二层(第4段),说明海洋之深,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海洋的平均深度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相比,将世界最深的马利亚纳海沟与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相比(并大胆想象“如果把整个地球表面铲平”,“如果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两个假设句的运用,使读者对海洋的深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而使人们具体了解海洋不仅大而且十分深邃。

第三层(第5段),小结,用比较句式突出海大水深。

(作比较)1.总结(找同学说):作者是怎样写海洋之大、海洋之深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开篇第一自然段,是摹状貌说明。

文中的“辽阔”“无尽”“无数”“与蓝天接壤”“海茫茫,水汪汪”等词语描绘了浩瀚无际的海洋;“碧波”“金色的阳光”“银色”等词语又勾画出一副壮丽的海洋风景。

这些描述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摹状貌就是这样将说明对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部分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除上述提到的两组对比外,这一部分的结论“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水深”也是作比较说明(板书:)2.为什么作者要先介绍海洋的大和深呢?作者先阐述海洋大且深的显著特点,是为后文说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天然的牧场打基础。

正因为海洋的深广,才孕育了生命,才成为了生命的天然牧场。

没有辽阔浩瀚的海洋就不会有孕育生命的环境,也就不会有今天丰富的水产资源。

二、第二个人标题“生命的摇篮”,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

这一部分共十二段,大家读一下,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看,为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第一层(1-3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指出人类把陆地看作故乡,但很远的祖先却生活在海洋里,因为最原始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时间是“大约在三十二亿年以前”,一亿年后出现蓝藻一样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命(这就是异养生物和自养生物两个生物学名词);接着阐述了原始生命诞生的意义,文中怎么说的?“像一声春雷,打破了地球的死寂,开辟了地球历史新纪元”;然后接着说原始生命的发展,呈现了两个方向:一是原生动物,一是海洋藻类。

这里陈述了生命最初是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

接下来第二层第二层(4-9段),说明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首先第四段概括性指出海洋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不是偶然的,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然后分别从水是生物的重要组成,水的“溶剂”作用,水的“温床”、水的“屏障”功能等方面说明海洋具备原始生命得以诞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说明生命在海洋里的一诞生的原因:原因有四:(1)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生物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因此水是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前提。

(2)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生命所必需的无机盐要靠水来溶解。

(3)原始生命的诞生需要一定温度,而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海洋成了天然的温箱。

(4)水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原始生命不至被紫外线所扼杀。

第三层(10-12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这一层作者先阐述海水由淡变咸的过程,并引述今天大部分动物体及人体血液是半咸的事实作为佐证,然后说明海洋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限制、高级动物在陆地上诞生及部分高级植物返回海洋等内容。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我们知道原始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那又怎么会在进化位高等动植物时来到陆地上呢?首先告诉我高等动植物的进化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在陆地上进化?明确:1.海洋环境的优越对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造成了限制,2.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海洋变成陆地,迫使一些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转化。

海洋生命与陆地生命是一个怎样的进化和迁徙过程?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

由于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海洋变成陆地,迫使一些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转化。

海洋中的高等植物是从陆地返回海洋的。

我们看到,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密切关系。

这一部分阐述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及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从而说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请大家想一想这部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部分主要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采用了顺序说明。

第七、八自然段中先说“大约在32亿年以前”,再说“大约一亿年以前”,然后说“经历亿万年的进化”这是时间顺序说明法;先说“根据化石所见,这些原始生命和今天的细菌相似。

”再说“出现象蓝藻一样的原始生命”,然后说“逐步形成了原生、海棉动物……以至出现了象鱼类这样的比较高等的海洋脊椎动物”这是逻辑顺序说明法。

顺序说明可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板书:时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有作解释、打比方等。

文章第5-8自然段用了作解释的说明方法,对海洋有利于原始生命产生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一一加以说明。

用“摇篮”“温床”“温箱”“屏障”等名词打比方对海洋的作用进行恰如其分的说明,用“春雷”比喻原始生命,这些都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这种方法可使事理说得浅显易懂,确切具体,简洁生动。

(板书:作解释、打比方)小结: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生命的发展进化离不开海洋,这就是海洋与生命的基本关系。

作者在说明时,首先是证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这一基本事实,然后分析了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的四个原因,这就不仅讲清了事物的特征,还讲清了事物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指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使文章不仅有一定的广度,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三、昔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那么今天的海洋与生命,特别与人类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话回答)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

这一部分说明里海洋在今天继续养育着生命,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层(第1段),承上启下,“辽阔的海洋,昔日是生命的摇篮”概括总结了第一、二部分的内容,“如今是天然的牧场”则概括提示了下文的内容。

第二层(第2-3段),首先介绍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然后说明他们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4-7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他们的作用。

首先是第4段,用生动的语言说明无论是什么样的海洋动物,都是以植物生产的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燃料开动自己这部“生命机器”。

突出了海洋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作者为我们分别介绍了海洋丰富的植物,各色各样、无所不有,并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作用。

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海洋植物呢?说明它们的作用。

——(1)海洋里海面可见的多种多样的海洋植物,这些海洋植物,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不少植物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

(2)肉眼看不见的:海洋植物中最多的是海藻,它们是海洋的主人。

其中单细胞海藻,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分布广,它们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约等于陆地植物的总产量,甚至更多一些,“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牧草。

因此说海洋是天然的牧场。

8.指名学生说说这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说明方法。

(板书:举例子)第5自然段说明各种各样的藻类植物时用了举例说明,第6自然段在说明单细胞海藻时,举了甲藻和硅藻两个例子。

把海洋比成是天然的“牧场”;把动物、植物比成是“生命机器”“燃料”;把海洋藻类比成是“海洋牧草”;把占海洋植物总量的95%的单细胞海藻比成“主人”“隐士”“牧草”。

这些都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逻辑顺序此外这部分还用了空间顺序进行说明,例如:从第5自然的海边说到第6自然的海面。

(板书:空间顺序)小结:作者阐述了海洋的各色植物,它们有的是人们珍贵的食品,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有的“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从而强调了如今的海洋是生命的“天然牧场”,与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