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
茂名近海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 3 随着茂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临海工业 的迅速发展 ,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 人海中, 造成近海严重污染。据统计 20 年茂名市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放量约 13 t 中氨氮排放 05 .亿 , 其
J 瓜NA O O【 L OF MA M G NI ER I Y U V ST
V_. 8 N . o 1 0 3 1
Jn. u 舢
茂名近海环境保护 问题及对策研究
贾昌梅
( 茂名学院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 茂名 550) 200
摘要 : 随着茂名港 1经济 的发展 , 洋要 资源 、 : 3 向海 要效益 、 海洋经 济强市 以及 发展 海洋经济 与海洋环 境保 护 的矛盾 日益 建设
发生的赤潮来势猛、 范围广 、 持续时间长、 危害之大前所未有。
2 茂名近岸海域环境保 护对策
针对茂名近海岸环境污染现状, 应采取科学合理 的防治措施 , 来保护茂名近海岸环境。首先 , 应转变
收稿 日 .07 1 — 1修回 日期 : 0 — 】 O 期 20 — 2 2 ; 2 8 0 一l 0 作者筒 介 : 昌梅 (93 , , 贾 16一)女 江西南 昌人 。 本科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错试验研究 。
量为 2 0t 30 t 60、 0 余 等。 磷
() 4 与茂名共处南海 的广东省其他地 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广东省其他地区每年排放污水近 4 亿 t o , 其
中7 %未达标排放 。广东沿海赤潮发生频繁, 18 19 年期间有记载的赤潮就有 6 起 , 0 仅 9 1 92 6 特别是近年
洪、 抵御风暴潮灾和护岸保 田能力大为降低。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了保护和改善我省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等有关法律和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订《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一、适用范围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范围主要适用于我省管辖的近岸海域。
二、区划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相统一原则:功能区划分时要充分考虑沿岸海域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利用状况,沿海经济发展布局和相应水域的水质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和重点保护相一致,使近岸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同环境容量和资源承受能力保持一致,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突出重点,优先保护原则:生态繁衍栖息区,珍贵海洋资源区和鱼类回游通道区是重点保护区域。
优先保护重点保护区域和养殖、制盐、食品加工等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功能区域;优先保护高水质功能,同一水域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应以高水质功能确定其保护水质类别。
如确有困难,也不能低于主体功能水质类别。
同时注意选择性窄(特定)的优于选择性宽的。
(三)共同保护,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尽量不降低现有功能和现状水质原则:根据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海域海流特点及其扩散规律,在不影响邻近规定功能区域水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海洋水环境自净能力,科学地确定排污口附近限定区域内适宜的水质超标的混合过渡区,给出适当的排污渠道,同时将其范围缩小到最低限度;相邻区域互相尊重,协调一致,容量共享共护。
三、功能区的分类和水质目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功能区,并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确定功能区海水水质目标,以实施近岸海域水质目标分类管理的目的。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将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水和陆地相交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目前,国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湿地保护法》、《河道管理法》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保护中,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缺乏资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湿地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旅游观光,但是这种利用方式容易引起过度开发和破坏,对湿地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湿地监管不严。
一些地方政府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从而损害湿地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建议:一是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是丰富湿地利用方式。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加入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方式,同时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鼓励各类湿地保护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三是加强湿地监管。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监管和管理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全方位的湿地保护。
总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不断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广东湿地汇报材料

广东省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情况广东省林业局(2004年6月)广东省地处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长,江河出海口众多,内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湖泊、水库、河流、水塘。
珠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河流,珠江冲积平原的桑基鱼塘所孕育的岭南文化闻名于全国、全世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已将保护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处的珠江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列入优先保护项目。
广东省现有湿地类型多达22种,湿地面积达186.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47%,其中,国家规定属于近海与海岸湿地的12种湿地类型在广东沿海均有分布,面积最大,为108.2万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万公顷,是全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58.04%;河流湿地(包括河流、泛洪平原) 60.9万公顷,湖泊湿地(淡水湖)14.1万公顷,沼泽湿地(草本沼泽)0.1万公顷。
库塘湿地3.1万公顷。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在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湿地资源调查、划定和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制订和完善湿地资源保护发展规划、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打击破坏湿地资源违法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各级领导重视,湿地保护工作逐步摆上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从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把湿地保护和恢复作为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点内容来抓,列入今年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就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做出了专题的批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同志也就湿地红树林保护进行了专题的调查,并向省委作了专题报告,提出要加快广东湿地的立法步伐,进一步规范湿地的管理;省政府李容根副省长多次对保护湿地做了重要批示,要求省林业局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批示,依法把湿地和红树林管理好保护好;省政协副主席李金培教授多次视察我省的重要湿地,并向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提出保护湿地的提案。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湿地保护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湿地保护问题海洋湿地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环节,它们在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海洋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湿地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海洋湿地的重要性海洋湿地是指位于滨海地区,由潮汐、波浪或近岸水流所影响的气候、水文和水动力过程所形成的土地。
海洋湿地包括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它们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繁殖、觅食和栖息的重要环境,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如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沿海风暴保护以及渔业资源的提供等。
二、当前海洋湿地面临的保护问题1. 城市化和土地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洋湿地不断被填浦和开发为城市、港口和工业用地,导致湿地的破坏和丧失。
2. 污染: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的水体污染以及沿海城市废水的排放,对海洋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湿地的食物链,导致栖息地的变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这对红树林等海洋湿地造成了巨大威胁。
三、海洋湿地保护的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海洋湿地保护的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和利用。
2. 促进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向保护和恢复海洋湿地的行为提供经济和非经济激励,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工作。
3. 科学研究与监测:加强对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为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结论保护海洋湿地是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加强法律保护、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科学研究与监测以及提高公众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海洋湿地,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和海洋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南海。
现有天然湿地面积175万公顷,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83万公顷,占全省天然湿地面积的47%,是广东省主要和重点的湿地,也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区,受到的人为干扰和破坏明显。
近海与海岸湿地包括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和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水沼泽和盐田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性咸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基塘湿地、三角洲低积平原湿地、水产养殖湿地等12种湿地类型。
广东近海与海岸湿地位于全球候鸟迁徙路线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上,是水禽迁徙的重要通道。
全省湿地分布有水鸟129种。
此外,广东红树林面积达19957公顷,是国内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工作。
省人大出台了《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为近海与海岸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省政府批准建立广东省湿地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省林业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厅、环保厅、法制办、海洋与渔业局等湿地保护有关部门,努力形成对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良好协调机制。
省林业局组织开展了全省湿地资源和红树林资源专项调查;编制了《广东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广东省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和《广东省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规划》等一系列与近海与海岸湿地有关的建设规划;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人工营造红树林超过4000公顷;指导开展了“中荷广东雷州半岛红树林综合管理项目”、“汇丰/世界自然基金会海丰湿地项目”和“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汕头海岸湿地国际示范区建设项目”等多项红树林和近海与海岸湿地的国际合作项目;争取到广东海丰公平大湖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等多项国家重点湿地保护工程;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和培训班。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共建立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56处,近海与海岸国际重要湿地3处,近海与海岸国家重要湿地2处,近海与海岸湿地公园4处,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措施并存的近海与海岸湿地管护体系,推动广东省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广东近海与海岸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保护近海与海岸湿地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决策者及公众对近海与海岸湿地的社会经济与生态价值缺乏正确认识,法制观念淡薄,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眼前的经济发展。
二是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沿海地区土地需求紧迫,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对近海与海岸湿地的围垦持续不断,导致近海与海岸生态环境恶化,海岸灾害增多。
以红树林为例,50年代初我省有红树林4万公顷,至现在仅存19957公顷,面积减少了近74%。
三是近海与海岸湿地污染严重。
人口密度高,经济开发强度大,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入河口、海湾,不仅使水质恶化,也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
据统计,由于珠江口污染日益加剧,去年上半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因病死亡头数已达16头。
为了进一步加强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给湿地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近海与海岸湿地的区域保护协调与合作机制建设。
近海与海岸湿地许多资源是共有的,其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造成的影响大于单个省份的范围,只有通过区域性的合作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在国家层面组织建设粤港澳珠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圈、粤桂琼北部湾红树林湿地保护圈和粤闽红树林湿地保护圈,建立粤港澳闽桂琼红树林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和实施区域性红树林湿地保
护工程规划,进一步加强区域红树林保护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机制。
2.建立近海与海岸湿地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试点。
继续做好海丰实施的“汇丰/世界自然基金会海丰湿地项目”,特别是建设鱼塘湿地合理利用示范点,指导和鼓励渔民参与湿地养殖增产增收项目试验,达到增加收入和保护湿地的目标。
3.加强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体系的建设。
在已经初步建立的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区域内的湿地资源与生境保护与恢复好。
但当前保护的面积与整个海岸带相比还远远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保护体系建设力度,尽可能使天然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4.加强对近海与海岸湿地科学研究。
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湿地科技攻关项目,资助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组建湿地研究中心,培养湿地科研人才,提高湿地研究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各级湿地科技支撑体系。
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借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等时机,进一步宣传保护近海与海岸湿地的重要意义,让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群众认识到近海与海岸湿地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呼吁和推广对自然生态保护有利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近海与海岸湿地保护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