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正常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钠盐、血糖、BUN总共占90%左右 血浆渗透压的升高: 失水、溶质增多
分构成 由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葡萄糖、尿素等)形 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由胶体物质(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称为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较大,但由于晶体物质可以
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 因此血浆和组织液的 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
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但由于血浆蛋白分子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
渗透压是一切溶液都具有的一种特性,它是
由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 渗透压大小完全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 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颗粒 的大小无关。 各种物质,其颗粒大小、性质虽各不相同, 但每个颗粒产生的渗透效应是相同的。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280—320mOSm/(kg*H2O)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作用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
1.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离子和小分子晶体物质,如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而出现溶血。
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红细胞中水分渗出,使红细胞发生皱缩。
2.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所形成的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浆容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综上,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包括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以及调节血液在血管壁内的流动。
血浆渗透压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简称渗压)是测量动脉血水介质(即血液)中有害成分
与有益成分运动的相对压力的物理量的衡量指标。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
值范围在6-8mmHg左右,有三大生理意义:
一、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血液的渗漏
血浆渗透压可以保护血液免受潮湿环境的渗漏,从而保持血浆的正常
运行。
人体血液渗透压越高,血液越易膨胀,从而可以起到形成能量、维持稳态以及防止渗漏的作用。
二、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蛋白质的被降解
血浆渗透压过低,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从膜糖蛋白分离而被降解,从
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正常的血浆渗透压却可以将膜糖蛋白
保持在溶液中,这样它就可以正常的发挥作用。
三、血浆渗透压可以控制电解质和水分子的流动
血浆渗透压具有明显的过滤功能,我们能够施加内力或改变外力以改
变血液中电解质、水分子或者其他成分的活性或分布状态。
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在于它可以控制我们摄入的水份及电解质的移动,保持血液的pH值,保持血液流动性的均衡性,以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为了保证健康,应当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正常值。
血浆渗透压调节

血浆渗透压调节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对于水分子的吸引力,是维持体内液体平衡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保持血浆渗透压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细胞正常的功能和稳定的内环境。
本文将讨论血浆渗透压调节的机制和相关的生理过程。
1. 血浆渗透压的重要性血浆渗透压是维持体液平衡的关键指标之一。
如果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范围,会导致细胞外液体中的水分向细胞外移动,引起细胞脱水,导致细胞功能异常。
相反,如果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会导致细胞外液体中的水分向细胞内移动,细胞肿胀,同样也会干扰细胞正常的功能。
因此,调节血浆渗透压对于维持细胞功能和稳定的内环境至关重要。
2. 血浆渗透压调节的机制血浆渗透压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和肾脏的调节来实现。
2.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是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调节系统之一。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敏感神经元会被刺激,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增殖素(AVP)。
ADH和AVP作用于肾小管,促进尿液的浓缩,减少尿量,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从而增加血浆渗透压。
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或水分过量时,下丘脑中的渗透敏感神经元被抑制,停止释放ADH和AVP,肾小管则减少浓缩尿液的能力,增加尿量,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从而降低血浆渗透压。
2.2 肾脏的调节肾脏是体内液体平衡和渗透调节的主要器官。
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通过净化和再吸收水分和溶质来调节血浆渗透压。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增加,从而减少尿液输出,增加血浆渗透压。
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再吸收减少,使尿量增加,以稀释血浆渗透压。
3. 血浆渗透压调节的生理过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血浆渗透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当我们摄入高渗食物(如高盐和高蛋白食物)后,血浆渗透压会升高,而身体会通过肾脏的调节机制来减少尿液输出,维持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是280mmol/L~310mmol/L。
血浆渗透压是指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如果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则说明患者存在低渗性脱水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少尿、肌肉痉挛等不适症状。
如果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则说明患者存在高渗性脱水,可能会出现口渴、头痛、嗜睡、昏迷、血压下降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抽搐等症状。
如果血浆渗透压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血浆渗透压的名词解释

血浆渗透压的名词解释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的溶质分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或浓度的一个度量。
它是维持体液渗透平衡的重要参数之一,对维持正常体液量和浓度起着关键作用。
血浆是血液中的一种液体组分,主要由水和溶质组成。
溶质包括电解质、蛋白质、糖类和其他有机物质等。
这些溶质分子在血浆中呈现一定的浓度,形成了血浆的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的测量通常使用渗透压计。
渗透压计通过测量溶液中的水分子向半透膜(渗透膜)扩散的速率来计算渗透压。
半透膜是一种能让溶质通过但不让溶剂通过的薄膜。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溶质的种类和浓度决定的。
具体来说,主要是血浆中的电解质,尤其是钠、钾、氯等离子,以及蛋白质的存在对渗透压的贡献最为显著。
血浆渗透压在维持正常体液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人体内,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应保持平衡,以确保细胞内外的溶质浓度相对稳定。
这种稳定的平衡状态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
当人体水分摄入或排出失衡时,血浆渗透压可能发生改变,导致体液平衡紊乱。
例如,如果人体摄入了过多的水分,导致血浆稀释,血浆渗透压将下降,这会促使水分从血液中进入细胞内部,导致细胞膨胀。
相反,如果人体排出了过多的水分,导致血浆浓缩,血浆渗透压将增加,这会促使水分从细胞内部流出,导致细胞萎缩。
另外,血浆渗透压的改变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和肾脏功能。
当血浆渗透压上升时,血液更容易被吸引到血管内部,增加了液体体积,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
同时,肾脏的滤过效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尿液中出现渗透物质。
总之,血浆渗透压是维持体液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人体能够保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浆渗透压的概念课件.pptx

催肽释放酶; K :激肽释放酶; HK :高分子激肽原;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三、抗凝系统 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 ㈠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 酶Ⅲ。(抗凝血酶Ⅲ)
㈡ 蛋白质C系统 包括:蛋白质C、蛋白质S、凝血酶调节蛋
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770kPa 或 5775mmHg)
血浆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1.5 mmol/L (主要是白蛋白)
晶体渗透压:NaCl(80%)、葡
300mmol/L 萄糖、尿素等晶体 物质
四、血细胞生理 (一)血小板的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止血 和血液凝固过程。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罗马数字表示相应凝血因子
根据Ⅹ因子被激活的途径,血液凝固可 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凝血途径。
如果凝血过程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 激活Ⅹ因子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内源性凝 血途径。
如果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FⅢ来参与因 子Ⅹ的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外源性凝 血途径。
小 结: 1.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一旦触发就会迅速进
复习思考题
• 简述血型测定原理和输血原则(自学)。
本章重 点
1. 名词解释: blood coagulation、血清、生理止血
2. 问答题: (1)叙述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 组成和作用。 (2)叙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3)叙述血液凝固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思 考正常情况下血液是如何保持流动状态的。
(二)缓冲作用
(三)防御和保护 生理止血; 抵抗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各种免疫
功能。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一)组成
(二)血量 正常成年人为体重的7~8%。每公斤70~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功能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对水的渗透力,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保持血浆与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包括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溶质。
其中,蛋白质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总渗透压的60-80%。
血浆中的蛋白质主要有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等,它们能够吸引水分子,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此外,无机盐也是血浆渗透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钠、钾、氯等离子,它们可以通过调节渗透物质的浓度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血浆渗透压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1. 维持体液平衡:血浆渗透压能够维持体内外液体的渗透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差在正常范围内。
当体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差超出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水分从细胞内或细胞外流失或进入,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2. 调节血容量:血浆渗透压与血容量密切相关。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血管内的渗透物质增加,会引起水分子从细胞外流入血管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反之,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体内水分子会从血管内流入细胞外,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3. 保护细胞功能:血浆渗透压对细胞功能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血浆渗透压的维持能够使细胞内外的水分子保持相对稳定的渗透压差,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当血浆渗透压过高或过低时,会导致细胞内外水分子的失衡,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总结一下,血浆渗透压是维持体液平衡、调节血容量和保护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包括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溶质,其中蛋白质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血浆渗透压的功能主要包括维持体液平衡、调节血容量和保护细胞功能。
通过了解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