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合集下载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

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

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

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学习一些关于自己身体上面的一些健康知识,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是怎么样的。

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的一种检测方式,血浆胶体对于血液的帮助是很重要的,胶体可以去除血液中的病菌,有效的抵挡病毒。

有时候在做体检的时候,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需要检测的,因为这个对于一些疾病的检测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多学习一点,这样就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

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就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互换,保持血容量具备关键的促进作用。

学识血浆渗透压约为mosm/kgh2o,相等于7个大气压.9kpa(mmhg)。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源自熔化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就是电解质,称作晶体渗透压。

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成正比,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成正比。

血浆中虽所含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小,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大,不少于1.5mosm/kgh2o,约相等于3.3kpa(25mmhg),称作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低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离大于球蛋白,其分子数量离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源自白蛋白。

若白蛋白显著增加,即使球蛋白减少而维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

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上面就是向大家了解了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资料,期望大家看看回去之后都可以忘记,因为这样的科学知识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或多或少可以存有一些用处的。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白质浓度又高于组织液,所以 血管内外的胶体渗透压并不相等 血浆内较高的胶体渗透压可促使组织液进入 血管,使血管内保留了适量的水分,以维持 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 平衡起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钠盐、血糖、BUN总共占90%左右 血浆渗透压的升高: 失水、溶质增多
分构成 由晶体物质(如无机离子、葡萄糖、尿素等)形 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由胶体物质(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称为胶体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较大,但由于晶体物质可以
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 因此血浆和组织液的 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
血浆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但由于血浆蛋白分子
血浆渗透压
渗透压
渗透压是一切溶液都具有的一种特性,它是
由溶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 渗透压大小完全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 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颗粒 的大小无关。 各种物质,其颗粒大小、性质虽各不相同, 但每个颗粒产生的渗透效应是相同的。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280—320mOSm/(kg*H2O)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是血浆有效渗透压=钠+钾毫摩尔/升×2+血糖以及尿素氮的数值。

血中的渗透压主要是根据钾的浓度、钠的浓度,以及葡萄糖和尿素氮浓度来计算,数值大约相当于两倍的钾离子浓度值,加上两倍的钠离子浓度值,加上尿素氮的浓度,以及加上葡萄糖的浓度,大约正常的血液渗透压维持在290~320毫摩尔/升。

小于280毫摩尔/升为低渗,大于310毫摩尔/升为高渗。

血浆渗透压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组成的,血浆渗透压大小与血浆内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浓度有关,因此测量以上物质的浓度,就能确定血浆的渗透压。

血液渗透压应维持在290~320毫摩尔/升,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关键词】血浆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

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

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血浆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

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

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毛细血管壁也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但它与细胞膜不同。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综述)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摘要:渗透压力作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质之一,对医学上很多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意义。

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学术研究,众多文献介绍了相关论证和成果,很多科研机构也投入了很多努力进行科研开发。

而且,渗透压力也与我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等,都对我们的健康生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综述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等进行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的相关综述。

关键词: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体液渗透压的测定、/. —前言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剂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力具有依数性质,其大小取决于溶质在溶液中的质点数目,与溶质本性无关。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渗透压力,在医学上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它也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综述将先介绍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再介绍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如血浆渗透压力,最后介绍一些和渗透压力测定相关的技术,借此大致展示一下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1 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下面将从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的简单概念和医学应用研究等进行阐述。

1.1 等渗溶液医学上的等渗溶液是以血浆的总渗透压力为标准测定的,规定渗透浓度在0.28mol/L〜0.32mol/L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例如,临床常用c(NaCI)为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c(C6H i2O6)为0.28moI/L的葡萄糖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对于血浆渗透压力而言都是等渗溶液。

【1】而且,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比混合所得的溶液依然是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等渗溶液,因为使用等渗溶液可以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使细胞形态稳定,不会因失水过度死亡或吸水过多而胀裂。

多数病例,尤其是肠道问题,如拉稀呕吐等,要输等渗溶液。

1.2 低渗溶液医学上规定渗透浓度低于0.28mol/L 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渗透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渗透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渗透压(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是溶液的一种基本特性。

当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时,则水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半透膜向浓度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渗透现象。

产生这种渗透作用的力称渗透压: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力量。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及颗粒的大小无关。

二血浆渗透压的组成血浆渗透压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由血浆中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另一部分是由血浆蛋白(主要为白蛋白)等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胶体渗透压。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的溶液为生理等渗溶液。

人体内的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都和血浆渗透压相等。

临床上所用的等渗、低和高渗溶液都是与血浆渗透压比较而言的。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而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则相应地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三渗透压的作用在体内,有两种生物半透膜,即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

由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不同,因而表现出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不同的生理作用。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细胞膜允许水分子自由通透,对某些无机离子等不易通透。

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内、外水分相对平衡,血细胞也得以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如果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多,使红细胞膨胀,直至破裂,导致溶血。

反之,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则红细胞内水分渗出引起皱缩变形,也可破裂溶血。

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较大,水分子和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毛细血管壁两侧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

但毛细血管壁不允许大分子的蛋白质通透,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取决于血浆胶体渗透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 促使组织液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 具有重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

人的血浆 渗透压约为773 kPa 。

由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不同,因而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表现
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溶解于血浆中的低分子物质 (如无机离子、尿素、葡萄糖
等)所形成的渗透压叫晶体渗透压。

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
机离子如Na +、Ca 2+等晶体物质大多严格控制, 不易通过。

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
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

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 形成的渗透压高, 因此血浆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人细胞内的水分增多,致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 破裂。

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高时,红
细胞中水分渗出。

从而红细胞发生皱缩。

又由于晶体比较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 因此血浆与 组织液之间的晶体渗透压保持动态平衡,晶体渗透压对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影响不大。

(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由血浆蛋白这类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叫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和晶体物质通过,不允许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
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来自毛细血管血液,液体渗出毛细血管主要是一种 滤过过程,决定滤过方向和流量的因素是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流体静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

在一般体循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压较高为
3.99 kPa(约为30 mmHg),血浆胶体渗透 压约为3.33 kPa(25 mmHg),组织液流体静压约为 1.33 kPa(10 mmHg),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约为1.99k Pa(15 mmHg)按上式计算,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约为 kPa(10
mmHg)在这个压力的推动下。

血浆中的一部分液体滤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到毛
细血管静脉端,血压降到大约
1.596 kPa(12 mmHg),其他3个压力变化不大,故毛细血管 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约为— 1.066kPa( — 8 mmHg)促使组织液部分地回渗到毛细血管内,从 而使组织液和血浆维持相对稳定。

人体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胶体渗透压比组织液中胶体渗透压大,故血浆胶体渗透压对
要作用。

当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导致血浆中的水向组织液渗透,组织液增加, 肿,常见的
有下列 4种情况: ① 长期饥饿,导致血浆中蛋白质来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渗透压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所决定。

与颗粒的大小和化学性质无关。

1.33 引起组织水
②肾小球肾炎时,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滤过而从尿液排出,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③淋巴循环受阻,使组织液中的部分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不能回收到血浆中,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④当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