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

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
社会统计学基本公式

第三章

1、组距h

2、组中值m

3、斯特奇斯公式i

u

i l i( u i上限

l i下

限)u i l i

或 m i l i

u i l i

i

22

R

h

1 3.322log N

( h:组距R:全距N:总体单位)

4、频数密度频数

频率密度

频率组距组距

5、折合系数标准组距实际组距

标准组距频数实际频数折合系数

×

A n1n 1

6、基尼系数G或 G PI i i 1P i 1I i

A B i1i 1

(P i是横轴上的累积百分数;I i是纵轴上的累计百分数)

洛仑兹曲线

i I

A

B

P i

第四章

1、算术平均数( X)

()未分组资料X 1X

N

(2) 分组资料

fX X

f

注:对于单项数列分组, X即为变量值,若为组距式分组,则X为组中值

f: 各组频数2、中位数(M d ) (1)未分组资料

若N为奇数,则取

第N

1 位上的变量值为中位数,若

N 为偶数,则取第N 22

位和第N

1位上的两个变量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2

N F

m 1

N

2

F m

(2)分组资料M d L h或 M d U2h

f m f m

L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f m: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

F m 1:小于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

h: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U: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

F m:包括中位数所在组的各组频数之和(向上累计)

注:中位数所在组由N 确定

2

3、四分位数

N

F1

(1)第一四分位数Q1l14h1

f1

F1:小于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各组累计频数(向上累计)

l1 : 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f1: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h1:第一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3N

F3

(2)第三四分位数Q3l 34h3

f 3

F3:小于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各组累计频数(向上累计)

l3 : 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f3: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h3:第三四分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4、众数(M o)

(1)未分组资料

先将所有数据顺序排列,观察某些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些变量值就是众数

(2)分组资料M

o L o

1h

o 12

L o : 众数所在组的下限

1:众数所在组频数与前一组频数之差

2:众数所在组频数与后一组频数之差

h o:众数所在组的组距

5、几何平均数(M g)

(1)简单几何平均数

M g N X1X 2 X 3...X N N X

或lg M g

1

M g anti(lg M g ) lg X

N

(2)加权几何平均数

M

f

X1f1 X 2f2 X 3f3 ...X n f n

f

g

X f

或 lg M g

1

M g anti(lg M g )

f l

g X

N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则X 为组中值

6、调和平均数(M h )

(1)简单调和平均数(未分组)

M h

1N 11111 X1X 2X 3

...

X

X N

N

(2)加权调和平均数(分组)

N

M h

f

X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X 为组中值

f: 各组频数

7、各种平均数的关系

2 X 3M d M o X M g M h 第五章

1、全距R=X N X 1

2、四分位差Q D=Q3 Q1

2 3、平均差

(1)未分组资料A

X X D=

N

(2)分组资料A

f X X D=

f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X 为组中值

f: 各组频数

4、标准差( S)

(1)未分组资料

( X2X2

X)

或S=( S=

N

N

(2) 分组资料

(X2fX2

f X或S=

S=

N

N

注:若为组距式分组,X 为组中值

f : 各组频数

5、标准分Z=X X

S

X

)2

N

(

fX

) 2

N

、变异系数

6

()全距系数

V

= R

1

R X

(2) 平均差系数

V

A D =

A D

X

( )标准差系数

V

R

S

3

X

7、异众比率(非众数的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值)

V R N

f M o

f

M o

N

N

f M o : 众数的频数 、偏态系数( )

8

偏态=

M o

X M o

3(X M d )

X

S S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笔记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笔记 一、课程导读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现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 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某种确定的结果.例如,向上抛一枚硬币,由于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硬币上升到某一高度后必定会下落.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或必然现象).同样,任何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必定保持其原有的静止或等速运动状态;导线通电后,必定会发热;等等也都是确定性现象. 随机现象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或实验,却未必出现相同的结果.例如,抛掷一枚硬币,当硬币落在地面上时,可能是正面(有国徽的一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在硬币落地前我们不能预知究竟哪一面朝上.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偶然现象).同样,自动机床加工制造一个零件,可能是合格品,也可能是不合格品;射击运

动员一次射击,可能击中10环,也可能击中9环8环……甚至脱靶;等等也都是随机现象. 统计规律性 对随机现象,从表面上看,由于人们事先不能知道会出现哪一种结果,似乎是不可捉摸的;其实不然.人们通过实践观察到并且证明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随机现象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观测),其结果总能呈现出某种规律性.例如,多次重复抛一枚硬币,正面 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几乎相等;对某个靶进行多次射击,虽然各次弹着点不完全相同,但这些点却按一定的规律分布;等等.我们把随机现象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统计规律性. ●使用例子 摸球游戏中谁是真正的赢家 在街头巷尾常见一类“摸球游戏”.游戏是这样的:一袋中装有16个大小、形状相同,光滑程度一致的玻璃球.其中8个红色、8个白色.游戏者从中一次摸出8个,8个球中.当红白两种颜色出现以下比数时.摸球者可得到相应的“奖励”或“处罚”: 结果(比数) A (8:0) B (7:1) C (6:2) D (5:3) E (4:4) 奖金(元)10 1 0.5 0.2 -2 注:表中“-2”表示受罚2元

统计学名词解释

1、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2、指标和标志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数字资料。 3、总体、样本和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个体则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 4、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它是取得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5、统计绝对数和统计相对数 反映总体规模的绝对数量值,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称为总量指标。统计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 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总量的数字资料,是流量。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具有的总量的数字资料,是存量。 7、抽样估计和假设检验 抽样估计是指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特征来估计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的某一数据提出假设,然后抽取样本,运用样本数据来检验假设成立与否。 8、变量和变异 标志的具体表现和指标的具体数值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称为变异。数量标志和指标在统计中称为变量。 9、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总体标准差等。统计量是反映样本特征的一些变量,包括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10、抽样平均误差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散程度称之为抽样平均误差,简称为抽样误差。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为总体标准差的1/n。 11、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我们用样本统计量变动的上限或下限与总体参数的绝对值表示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为极限误差或允许误差。 12、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也称为回置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样本单位时都放回的抽样方式。不重复抽样也叫不回置抽样,它是在每次抽取样本单位时都不放回的抽样方式。13、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也叫定值估计,就是直接用抽样平均数代替总体平均数,用抽样成数代替总体成数。区间估计是在一定概率保证下,用样本统计量和抽样平均误差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的估计方法。 14、统计指数 广义上来说,它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狭义上来说,它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对比的复杂总体综合变动的动态相对数。 15、综合法总指数 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社会统计学的名词解释 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之外的所有检验方法。符号检验:181页 配对符号秩检验:183页 秩和检验方法:把两个样本混合起来,从小到大进行编号;分别计算两个样本的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U;如果计算出的U只小于或等于从附表10中查处的临界值,则零假设被拒绝。 游程检验:把样本1和样本2混合起来,按数值从小到大编号;点算游程数目,以混合样本中游程数目r为检验统计量。 确定性关系:一个变量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值也就完全确定了。 非确定性关系:给定了一个变量值,另一个变量值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相关系数r:这一指标用来度量相关关系程度或强度。就线性相关来说,当\r\=1时,表示完全相关;当0<\r\<1时,表示不完全相关;当\r\=0时,表示无相关或零相关。 判断两个变量有因果联系的条件:(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2)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有其他因素形成的;(3)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 列联表:按品质标志吧两个变量的频数分布进行交互分类,由于表内的每一个频

数都需同时满足两个变量的要求,所以列联表又称条件频数表。 消减误差比例(PRE)=(原来的误差—后来的误差)\原来的误差 Gamma系数:适用于测量两对称的定序变项的相关系数。 积差系数:两个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测量,最常用的就是积差系数。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用积差方法推导出来的,所以也称皮尔逊相关系数,用符号r表示。回归:有一种力量使子辈个体身高趋向父辈平均身高,高尔顿把这种趋向中心的现象称之为回归。 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总体是否具有正态或其他分部形式的非参数统计检验。 方差分析:他可以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 时间数列:是某一指标的数值按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序列,也称动态数列。一般有两个基本要素构成:被研究对象所属的时间和反映该现象在各个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增长量:总量指标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之差,表明该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和减少的绝对数量。(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 发展速度:反映社会现象发展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即时间相对数。发展速度时报告期发展水平除以基期发展水平所得之商。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表示水平提高了;如果这个比值小于1,表示水平下降了。(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周飞舟《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讲授教师:周飞舟Email: sociologist@https://www.360docs.net/doc/497463721.html, 助教:廖勤樱Email:liaoqin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497463721.html, 课程介绍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 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统计也因此而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深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基础和平台,即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等有基本的和概括了解与把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第一,社会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和严谨的工作,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放在社会研究过程的背景之下,注重其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一种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第二,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深化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去。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的同时,认真完成每一讲后面所指定的“实践性”的练习。 第三,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各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被制作成用于计算机的专门的和通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STATE等。本课程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述统计软件作为本课程教与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所指定的各种“实践性”练习(包括作业)要求尽量在计算机上完成。 第四,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都有其优点和某些局限性,适用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每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有清楚的了解,而且也需要认识各种方法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以便能够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时,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理解和解释需要联系其它调查资料,如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的背景状况、所研究问题的特定意义、调查对象的特点等等来进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这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员均应该严格遵循的规范。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以及应用等。能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贾俊平《统计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典型题详解(数据的搜集)【圣才出品】

第2章数据的搜集 2.1 复习笔记 一、数据的来源 1.数据的直接来源 数据的直接来源是指通过直接调查或实验活动直接获得一手数据,直接来源的数据又分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1)调查数据为通过调查方法得到的数据,而实验数据为通过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 (2)调查数据通常是针对社会现象而获取的,而实验数据大多是针对自然现象而获取的; (3)调查数据通常取自有限总体,即总体所包含的个体单位是有限的;而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对象所搜集到的变量的数据。 2.数据的间接来源 (1)间接来源的数据(二手资料) 如果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原信息已经客观存在,只是对这些原信息重新加工、整理,使之成为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的数据,则称为间接来源的数据。 (2)二手资料的优点 搜集方便;数据采集快;采集成本低。 (3)二手资料的作用

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定义问题,检验和回答某些假设和疑问,寻找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4)二手资料的局限性 针对性不够;资料的相关性不够;口径可能不一致;数据也许不准确,也许过时等。 (5)对二手资料进行评估的内容 ①资料是谁搜集的?数据搜集者的实力和社会信誉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说服力; ②搜集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某种特殊的利益而搜集的数据是值得怀疑的; ③数据是怎样搜集的?搜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不同方法所采集到的数据,其解释力和说服力都是不同的。如果不了解搜集数据所用的方法,很难对数据的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数据的质量来源于数据的产生过程; ④什么时候搜集的?过时的数据的说服力会受到质疑。 (6)使用二手数据的注意事项 使用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数据时,应注明数据的来源,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调查方法 1.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随机抽样):指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选入样本。 ①概率抽样的特点 a.抽样时是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随机原则就是在抽取样本时排除主观

统计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

名词解释 一、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使用文字来表述的。 二、顺序数据(ran k data )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三、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是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四、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 )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抽样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的抽取一个单位作为初始单位,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位,这种抽样方法被称为系统抽样。 五、非概率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 )是相对于概率抽样而言的,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取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 六、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七、四分位数(quartile)也称四分位点,他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为4部分,其中每部分包括25%的数据。 八、离散系数也成为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s s v x = 离散系数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九、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是用来描述在一指定时间范围内或在指定的面积或体积之内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的分布。 十、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设从均值μ、2σ(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2σ/n 的正态分布。 十一、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在区间估计中,有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其中区间的最小值称为置信上限。 十二、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t level)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或风险,其实这就是前面所说假设检验中犯弃真错误的概率,它是由人们根据检验的要求确定的,通常取0.05α=或0.01α=,这表明,当做出接受原假设的决定时,其正确的概率为95%或99%。 十三、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十四、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十五、回归模型(regression model )对于具有线性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因变量y 如何依赖于自变量x 和误差项ε的方程称为回归模型。 十六、点估计 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 的一个特定值0x ,求出y 的一个估计值就是点估计。点估计可分为两种:一是平均值的点估计;二是个别值的点估计。 十七、时间序列(time series )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 十八、指数平滑法(exponential smoothing )是通过对过去的观察值加权平均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使t+1期的预测值等于t 期的实际观察值与t 期的预测值的加权平均值。 十九、指数,或称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统计方法。指数是测定多项内容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这个概念中包含两个重点:第一个要点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指数概念的第二个要点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统计学笔记(精修版)

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含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统计学 1.统计学的含义 统计学是有效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发现规律,以便更好决策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2. 分析数据的方法有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⑴描述统计 ①描述统计是将所收集的数据处理后,用数值、表格或图形形式表现的有用信息。 ②描述统计是基础,它为推断统计、统计咨询、统计决策提供必要 ⑵推断统计就是根据样本数据特征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据特征。 二、统计学的作用和重要性 1.统计学的作用 人们用数据发现的规律做出更好的决策。 2.要发现规律,对统计数据通常有要求:客观性、适用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统计学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 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③收集数据; 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处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 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知识作出总体特征的合理推断; ⑥根据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 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单位和样本 1.总体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同质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⑴同质性是确定统计总体的基本标准,它是根据统计的研究目的而定的。研究目的不同,所确定的总体也不同,其同质性的意义也随之变化。 ⑵统计总体还应具备大量性,即统计总体应应该由足够数量的同质性单位构成。 2.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如典型案例1中英军的每架战机;事例4中的每个居民。 3.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构成样本的单位称为样品,样本中样品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4. 统计学解决问题的目的是认识总体的数据特征。但是,当调查是破坏性的,或者出于成本、时间等因素考虑时,不必要或不可能对构成总体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

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

1.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 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6.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

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7.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 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 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 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14.中位数 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15.众数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4)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累积频数 C.累积频率 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 B.68%的数据 C.95%的数据

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 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 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工资收入 B.产品等级 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 D.企业的类型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

统计学原理读书笔记

统计学原理读书笔记 1、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统计资料也即统计信息,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所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的总称,它是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是社会公众了解国情、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主题。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统计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首先从定性研究开始,即在搜集原始统计资料(统计调查)之前,就要根据所要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任务、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规定分析这个对象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分组方法。——定性工作,为定量分析做准备。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再达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或规律。 3、质——量——质 4、统计学特点: ①数量性(用大量数字资料说明事物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关系、差别程度、普遍程度、发展速度、平均规模和水平、平均发展速度等) ②总体性(针对总体,研究过程是从个体到总体,即必须对足够大量的个体进行登记、整理和综合,是它过度到总体的数量方面,从而把握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及其变化与发展的总趋势。 ③具体性(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表现一定的质。) ④社会性 5、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①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决策管理服务。 会议记录 买单率X 客单价 ‖‖ 商圈人流X20%=进店客流X(买单人数/进店客流数)X(营收/买单人数)=营收 进店客流少——行销品牌问题 买单率低——产品组合问题 客单价高——商圈和选址问题 选址在远离市区,开大商场,要求开车来,这样买单率和客单价会高,件单价会低,一买一车。选址在市内,开便利店,要求件单价高,客单价低,客流大。 人口变项——目的是做市调 人口结构——消费结构。 人口 品 项

《社会统计学》作业(共享含部份答案)

社会统计学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 A ) 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C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D )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B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B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D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D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D ) A. 相关系数 B. 离散系数 C. 回归系数 D. 判定系数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简答题与计算题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材料 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1、精度: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 2、准确性: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 3、关联性: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4、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 5、一致性: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 6、最低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2、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1、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误差; 2、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 3、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 3、判断计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用样本的估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陈述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 (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算出其具体数值;

(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并计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 (5)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决策; (6)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 5、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其之间的关系 错误: 1、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a ,即显著性 水平; 2、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假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b 。 a 和 b 的关系就像翘翘板,a 小b 就大,a 大b 就小。因此,在样本容量n 固定情况下, 不能同时减少两类错误!一般采用增加样本容量的办法来解决。 关系:当显著性水平a 减小时,由于拒绝域的减小,弃真的错误会减小,但由此而来的是 接受域增大了,因此纳伪的概率b 要增大。反之亦然(P235)。也就是说如果要减小b ,就 增大显著性水平a 。 6、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表达式: ()αεθθεθ -=+≤≤-1??P []εθεθ+-?,?称作置信区间。α-1称作置信度,可信度,或置信水平。α称置信水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是相互制约的。置 信度愈大,则相应的置信区间也域宽。当把区间估计得小一些,估计的精确程度提高了,但换取的代价将是估错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可靠性或置信度 α-1下降了。(P201) 7、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1)一个高峰:曲线是单峰,有一个最高点。 (2)一个对称轴。曲线的高峰处有一个对称轴,在轴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黄良文《统计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一、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1.统计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工作就是通过社会调查或科学实验,搜集客观现象的现实数据,用来描述和分析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的变化情况。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包括: 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外扩张的需要,大大拓展了统计的活动范围。 ②设立统计专业机构,促成统计活动专业化、独立化。 ③统计方法的完善,大大提高了统计的认识能力。 ④电子计算技术为统计活动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手段。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最初的统计学是作为国家重大事项的记述。这一学派称为国势学派或记述学派,其创始人是17、18世纪德国的海尔曼·康令(H.Conring,1606—1681)和高特弗洛里特·阿亨瓦尔(G.Achenwall,1719—1772)。 经历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方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拉普拉斯(https://www.360docs.net/doc/497463721.html,place,1749—1827)和比利时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A.Quetelet,1796—1874)。政治算术派是以总体数量比较的方法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W.Petty,1623—1687)和约翰·格朗特(J.Graunt,1620—1674)。 此后,应用概率论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数理统计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迅速得

到发展。描述统计学以卡尔·皮尔逊(K.Pearson,1857—1936)为代表,到了20世纪20年代的推断统计学以费歇尔(R.A.Fisher,1880一1962)为创始人。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事物客体。统计对象的特点包括数量性、总体性、单位的变异性的特点。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具有上述的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外还具有社会性。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统计的组织系统 ①统计的社会系统 统计活动系统包括统计主体、统计客体和统计宿体三个组成部分。其统计流程图,如图1-1所示。 图1-1统计流程图 ②统计工作系统 统计主体的认识活动,有一个严密的工作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资料搜集、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分析、统计资料提供和管理等阶段。 2.统计研究的方法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研究客观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是从现象总体上加以考察,就总体中的

电大社会统计学考试小抄【名词解释部分】

电大社会统计学名词解释资料小抄 1.社会统计学 社会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和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人们既用它来分析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也用它来估计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 2.国势学派 产生于德国,其创始人为康令和阿亨瓦尔。该学派一直以统计学为名,但只用文字记述,不用数字计量,历史上人们将该学派称为“有名无实”学派。 3.政治算术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为英国人格朗特和威廉·配第。该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虽然没有使用统计学这一名词,但所使用的社会宏观数量对比和分析方法揭示了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历史上人们将这一学派称为“有实无名”学派。马克思对配第评价很高,誉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4.数理统计学派 该学派的创始人未比利时人凯特勒,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由于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社会随机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准确性。因此,一门兼有数学和统计学双重意义的学科被命名为“数理统计学”。凯特勒也被人称为“现代统计学之父”。 5.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就总体中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用以反映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是统计调查阶段的重要方法 6.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7.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就是讨论范围仅以搜索的资料本身为限,而不予以扩大。早期的统计都是描述统计。 8.推论性统计 推论性统计,主要是依据概率论,研究如何依据有限资料对总体性质作推断,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大为扩充。是在树立统计学派之后发展起来的,属于比较现代的统计分析方法。 9.样本和(或)样本总体 样本或样本总体,是通过抽样得到的用以推断总体特征的那个“部分”。 10.标志 标志是说名总体单位属性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11.虚拟变量 当品质标志的变异性用离散变量来表达时,这个变量可称虚拟变量。 12.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得统计指标集合体。 13.总体和总体单位 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构成的整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14.中位数 把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各个数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正中处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15.众数 在一组资料中,出现次数(或频数)呈现“峰”值的那些变量值。 16.调和平均数 N个变量值倒数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17.几何平均数: N个变量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 18.平均指标: 就是表明同质总体在一定条件下某一数量标志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9.显著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