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高物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高物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习题解答

第一章(P235)

1.简述聚合物的结构层次

答:高分子结构的内容可分为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两个组成部分。链结构又分为

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近程结构包括构造与构型,构造是指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构型是指某一原子的取代基在空间的排列。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又称一级结构。远程结构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远程结构又称二级结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以及织态结构。前四者是描述高分子聚集体中的分子之间是如何堆砌的,又称三级结构。织态结构则属于更高级的结构。

2.写出聚异戊二稀的各种可能的构型和名称(只考虑头-尾键接方式)。

解:

(1)1,2-聚合:全同立构1,2-聚异戊二稀;间同立构1,2-聚异戊二稀;无规立构1,2-聚异戊二稀。

(2)3,4-聚合:全同(间同,无规)立构-聚3,4-聚异戊二稀。 (3)1,4聚合:顺式(反式)1,4-聚异戊二稀。

注意:一般来说,顺式、反式聚合都是在特定的催化剂下进行的,当催化剂一定时,产物结构就一定,所以不存在无规的几何异构体。

3.已知聚乙烯试样的聚合度为4105?,C-C 键长为0.154nm ,键角为109.5?,试求: (1)若把聚乙烯看作自由旋转链时的聚乙烯试样的均方末端距;

(2)若聚乙烯的末端距符合高斯分布时聚乙烯试样的平均末端距和最可几末端距。

解:54101052=??=n ;nm l 154.0=; 5.109=θ

(1)225222

2

2.4743)154.0(10225.109cos 15.109cos 1cos 1cos 1nm nl nl nl r =??==+-?=+-?= θθ

(2)由于聚乙烯的末端距符合高斯分布,因此它应该是自由结合链

)(87.44154.014159.33108385

nm l n r =???=?=π

)

(76.39154.03102325

nm l n r =??=?=*

注意:末端距复合高斯分布的链为高斯链,自由结合链和等效自由结合链都是高斯链。

4.高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有什么不同?等规聚丙烯晶体中的螺旋链属于构型范畴还是构象范畴?如果聚丙烯的规整度不高,能否通过单健内旋转来改变构象而提高其规整度?为什么?

答:高分子的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健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高分子的

构象是指由于单健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高分子的构型属于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而高分子的构象属于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等规聚丙烯晶体中的螺旋链是通过单健内旋转形成的而由晶格固定的形态,当晶体受热融化后,螺旋链会发生变化,因此属于构象范畴。

聚丙烯的规整度不高,不能通过单健内旋转来改变其构象而提高其规整度,因为规整度是由构型决定的,因此要改变规整度,必须通过化学健的断裂和重组。

5.假定有两种聚合物A 和B ,已知5100.2?=A M ,6108.1?=B M ,在溶液中测得其均方末

端距分别为:232104.6nm r A ?=;242

101.8nm r B ?=,扩展因子2=A α;3=B α。试由以上数

据判断哪一种聚合物链的柔顺性好?

解法一:

2

2

2

2

02ααr r r r =

?

=

M r A 20=

)(16002104.6)(2

2

232

0nm nm r A =?=;

0894.0100.21600

5

=?=A A

)(90003101.8)(2

2

2420nm nm r B

=?=;0707.0108.190006=?=B A

因为B A A A >,所以B 的柔顺性较好。

解法二:

26

.11024101.8108.19104.6)()()()()()(5

46

32202

2020202020=????????=

????=?=

=A A

B B

B A A

B

B A B

B

A A B

A

M r M r M M r r M r M r A A αα

6.已知一聚合物试样中含有分子量为410和510的两组分,试求以下两种情况下的n M 、w M : (1) 两组分的分子数相同; (2) 两组分的重量相同。

解:已知:4110=M ;5210=M

(1)2

1

21=

=N N N N N ==21

111

1010105442112211112111=

+=+=+=+=M M M M N M N M N W W W W 11102=

W 4

5422114542111018.91110

1011110105.521

102110?=?+?=+==?=?+?

=+==∑∑W M W M W M M N M N M N M M i i i w i

i i n (2)2

1

21==W W ;21W W = 11

10

1010105452112

21111

1=

+=+=+=M M M M W M W M W N

111

111012=

-=N

45422111082.1111

10111010?=?+?

=+==∑N M N M N M M i

i i n 4542211105.5111

10111010?=?+?

=+==∑W M W M W M M i

i i w

7.试从分子结构分析比较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柔顺性大小: (1)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聚氯乙稀,1,4聚2-氯丁二烯,1,4-聚丁二烯; (3)聚苯,聚苯醚,聚环氧戊烷; (4)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

解:

(1)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腈

(2)1,4-聚丁二烯>聚1,4聚2-氯丁二烯>氯乙稀; (3)聚环氧戊烷>聚苯醚>聚苯; (4)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

8.分别叙述球晶和单晶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答:当结晶性的聚合物从浓溶液中析出,或从熔体冷却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

流动的情况下,都倾向于生成球晶。而单晶一般是在极稀的溶液中缓慢结晶时生成。

球晶的外形呈球形,在球晶中分子链通常总是沿垂直于半径的方向排列的,在偏光显微镜的两正交偏整器之间,球晶呈现特有的黑十字(即Maltese Cross )消光图像。

单晶则是一种薄片状晶体,在单晶中分子的取向与片状单晶的表面相垂直。其 X-射线衍射图案由规则排列的衍射点组成。

9.由文献查得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的结晶密度33/1050.1m kg c ?=ρ,非晶密度

33/1033.1m kg a ?=ρ,内聚能mol kJ E /67.66=?(重复单元)。现有一块尺寸为

361051.096.242.1m -???的涤纶试样,重量为kg 31092.2-?,试由以上数据计算:

(1)该涤纶树脂试样的密度和结晶度; (2)该涤纶树脂试样的内聚能密度。

解:(1) 3

36

3/1036.11051.096.242.11092.2m kg ?=????=--ρ %

6.17176.010)33.150.1(10)33.136.1(3

3==?-?-=--=a c a v f ρρρρ

%

4.19194.0)()(1

1

1

1==?=--=

-

-=

v c

a c a c c

a

a

w f f ρ

ρρρρρρρρρρ

ρ

(2) 重复单元的分子量mol kg mol g M 3

10192/192-?==

则单位体积内重复单元的摩尔数为:

3

3333/1008.7/10192/1036.1m

mol mol kg m kg ?=??-

则内聚能密度(单位体积的内聚能)为:

3353/473/1073.41008.767.66cm J m kJ CED =?=??=

或者:ρ

ρM

M

V ==1~

353

3

/1073.4101921036.167.66~m kJ M E V

E CED ?=???=??=?=-ρ

10.某结晶聚合物的熔点为200?C ,其重复单元的摩尔融化热为mol kJ H u /37.8=?。若在此聚合物中分别加入8%体积分数的两种增塑剂,两种增塑剂与该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分别

为3.01=χ和3.02-=χ,且令聚合物重复单元与增塑剂的摩尔体积比5.0~

/~1=V V u ,试求加入不同增塑剂后聚合物的熔点分别为多少?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讨论。

解:

)(~1121111

0V V V V H R T T u

u m m χ-??=- K T m 4732732000=+=

)08.01(1097.3)08.008.0(5.010

37.831.81115

1230χχ-??=-???=--m m T T )08.01(1097.3002114.0)08.01(1097.3473

111515χχ-??+=-?+=--m T (1)当3.01=χ时

002153.000003875.0002114.0)3.008.01(1097.3002114.01

5≈+=?+?+=-m

T

K T m 47.464=;C T m ?=5.191

(2)当3.01-=χ时

002153.000003875.0002114.0)3.008.01(1097.3002114.01

5≈+=?+?+=-m

T

K T m 12.464=;C T m

?=0.191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聚合物加入增塑剂后,其熔点会下降,增塑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越小(相容性越好),则熔点下降越多。

11.试比较聚乙烯、脂肪族聚酰胺和脂肪族聚酯这三类结晶聚合物的熔点大小。

答:脂肪族聚酰胺的熔点最高;脂肪族聚酯的熔点最低;聚乙烯的熔点介于两者

之间。这是因为聚酰胺的分子之间有氢键形成;而聚酯中酯键的存在增加了分子的柔性。

12.简述两种测量结晶聚合物结晶度的方法。为什么同一结晶聚合物试样用不同的方法测得的结晶度数值是不相同的?

答:密度法和DSC 法均可用来测定结晶度。其中密度法是根据晶区和非晶区比

度上的差别来计算结晶度的,在测得晶区、非晶区和样品的密度c ρ、a ρ、ρ之后,按下式计算结晶度:

a c a

V f ρρρρ--=

视差扫描量热法是根据结晶聚合物在熔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来测定其结晶度的。

如果待测样品的熔融热焓为m H ?,完全结晶的聚合物的熔融热焓为0

m H ?,则按下式计

算用重量分数表示的结晶度:

%1000

???=

m

m

W H H f

结晶度的概念虽然很明确,但由于高聚物的晶区与非晶区的界限并不明确,在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同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有序状态,这自然要给准确确定结晶部分的含量带来困难,由于各种测定测定结晶度的方法涉及不同的有序状态,或者说,各种方法对晶区和非晶区的理解不同。因此同一结晶聚合物试样用不同的方法测得的结晶度数值是不相同的。

13.何谓聚合物的取向?取向对聚合物的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测定聚合物的取向度?

答: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链段和结晶聚合物中的晶粒等结构单元沿着外力方向择优排列,称为取向。

聚合物沿取向方向的拉伸强度、模量、冲击强度都显著增加,而与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则降低。取向高分子材料发生光的双折射现象。取向通常还使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对结晶性的高聚物,则密度和结晶度也会升高,因而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温度。

14.何谓聚合物液晶?聚合物液晶分为哪几类?

答:能够形成液晶态的聚合物称为聚合物液晶。根据液晶基元在高分子链中的位置,可以将聚合物液晶分为主链型液晶和侧链型液晶两类。

第二章(P255)

1.简述聚合物的分子运动特点。

答:聚合物的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运动单元的多重性:聚合物的运动单元可以是侧基、支链、链节、链段和整个分子等。

高分子热运动是一个松弛过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聚合物从一种平衡状态通过热运动达到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新的平衡态,这个过程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高分子热运动的松弛时间缩短。

2.试用自由体积理论解释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

答:根据自由体积理论,液体或固体物质的体积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被分子占据的体积,称为已占体积,另一部分是未被占据的以“孔穴”形式分散于整个物质之中的自由体积。正是由于自由体积的存在,分子链才可能通过转动和位移而调整构象。自由体积理论认为,当高聚物冷却时,起先自由体积逐渐减少,到某一温度时,自由体积将达到最低值,这时高聚物进入玻璃态。在玻璃态下,由于链段运动被冻结,自由体积也被冻结,并保持一恒定值。因此,对任何高聚物,玻璃化温度就是自由体积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的温度,高聚物的玻璃态可视为等自由体积状态。

3.何谓玻璃化转变温度?简述一种测量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方法。

答:聚合物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用膨胀计法测定,即直接测量高聚物的体积或比容随温度的变化。从体积或比容对温度曲线两端的直线部分外推,其交点对应的温度作为

T;

g T也可以用差热分析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在等速升温的条件下,连续测定被测试g

样与惰性基准物之间的温度差△T,并以△T对试样T作图,即得差热曲线,曲线上出现一台阶,台阶处所对应的温度即为

T。

g

4.试从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非晶聚合物的三种力学状态和两种转变。

答:在玻璃态下(T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增加,到达到某一温度

T时,链段运动被激

g

发,聚合物进入高弹态。在高弹态下(T>

T),链段可以通过单键的内旋转和链段的

g

运动不断地改变构象,但整个分子不能运动。当受到外力时,分子链可以从蜷曲状态变为伸直状态,因而可发生较大形变。

温度继续升高(T>

T),整个分子链也开始运动,聚合物进入粘流态。这时高聚

f

物在外力作用下便发生粘性流动,它是整个分子链互相滑动的宏观表现。外力除去后,形变不能自发回复。

玻璃化转变就是链段由运动到冻结的转变;流动转变是整个分子链由冻结到运动的转变。

5.试解释下列各组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差异的原因。

(1)聚乙烯(约150K)和聚丙烯(约250K);

(2)聚氯乙稀(354K)和聚偏二氯乙烯(227K);

(3)聚丙烯酸甲酯(约280K)和聚丙烯酸乙酯(249K);

(4)顺式1,4-聚丁二烯(165K)和1,2-聚丁二烯(全同269K)

答:

(1)聚乙烯主链上不带侧基,单键内旋转的位垒低,聚丙烯带有侧基(—CH3),

分子内旋转位阻增加,Tg升高。

(2)聚氯乙烯是单取代,分子极性大,分子间作用力强,内旋转困难;而聚偏氯乙烯是对称双取代,分子极性减小,主链内旋转位垒降低,Tg下降。

(3)由于聚丙烯酸酯类的侧基是柔性的,侧基越大,则柔性也越大,故前者Tg 高。

(4)顺式1,4聚丁二烯含有孤立双键,主链单键旋转位垒很低,Tg较低。

而1,2-聚丁二烯的主链由饱和C-C单键组成,且带有较大的侧基,柔性下降,Tg 升高。

6.试述升降、温速率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答:升温(或降温)速率加快,测得Tg 向高温方向移动;反之,升温(或降温)速率减慢,测得聚合物Tg 向低温方向移动。

7.试述温度和剪切速率对聚合物剪切粘度的影响。并讨论不同柔性的聚合物的剪切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的依赖性差异。

答:聚合物的剪切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通常的剪切速率范围内,聚合物的剪切粘度也是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只有在极低(接近于零)及极高(趋于无穷大)的剪切速率下,聚合物的粘度才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柔性的聚合物的剪切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率的依赖性是不同的:

柔性的高分子链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沿外力方向取向,使粘度明显下降。而刚性高分子则下降得很不明显。

刚性高分子的粘流活化能大,其剪切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剪切粘度明显下降,而柔性高分子的粘流活化能小,其剪切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

8.试述影响聚合物粘流温度的结构因素

答:结构因素:

高分子链的柔性:高分子链的柔性越好,链的单键内旋转越容易进行,运动单元链段就越小,流动活化能也越低,聚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实现粘性流动。因此,分子链的柔性越好,其粘流温度越低。

高分子的极性:高分子的极性越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越大,其粘流温度也越高。

分子量:分子量愈大,高分子链越长,整个分子链相对滑动时摩檫阻力就愈大,需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发生粘性流动,即粘流温度越高。

( 注意外界因素:外力大小和外力作用时间长短不属于结构因素)。

9.试述聚合物分子量对其零切粘度的影响。

答:总的说来,聚合物的零切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在不同的分子量范

围,其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零切粘度0η与分子量w M 的关系中,存在一个临界分子量c M :

当M w < M c ,η0 ∝ M w 1-1.5, lg η0 = lgK 1 + (1~1.5) lgM w 当M w > M c ,η0 ∝ M w 3.4, lg η0 = lgK 2 + (3.4~3.5) lgM w

第三章(P287)

1.试述聚合物的溶解特点

答:聚合物的溶解过程一般比较缓慢,需经历溶胀和溶解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但交联聚合物只能溶胀,不能溶解。

分子量大的聚合物溶解度小,分子量小的溶解度大。 非晶态聚合物容易溶解,晶态聚合物的溶解则要困难得多。

2.何谓溶度参数?简述一种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的方法

答:溶度参数定义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溶度参数可用平衡溶胀法(溶胀度法)测定,即将交联高聚物置于一系列溶度参数不同的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测其平衡溶胀比Q ,然后用Q 对溶剂的溶度参数作图,其中Q 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溶剂的溶度参数作为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3.Huggins 参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高分子溶液的溶剂性质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Huggins 参数反映高分子与溶剂混合时作用能的变化。KT 1χ表示将一个溶剂分子放到高聚物中去时所引起的能量变化。

Huggins 参数与溶剂性质和温度的关系是:

当:T>θ时,21

1<

χ,溶剂为聚合物的良溶剂; T=θ时,21

1=χ,溶剂为聚合物的θ溶剂;

T<θ时,2

1

1>χ,溶剂为聚合物的劣溶剂。

4.何谓θ条件?简述一种测定θ温度的方法。

答: 聚合物溶液的过量化学位01=?E μ时的条件称为θ条件。θ条件下,高分子链段之间以及高分子链段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相等,高分子处于无扰状态。

θ温度可用膜渗透压法测定:即用膜渗透压法测定一系列不同温度下高分子溶液的第二维利系数2A ,用2A 对T 作图,得一曲线,此曲线与02=A 的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是θ温度。

5.在25 ?C 时将510-摩尔的聚甲级丙烯酸甲酯(510=n M ,3/20.1cm g =ρ)溶于g 150氯仿(3/49.1cm g =ρ)中,试计算混合熵m S ?,混合热m H ?和混合自由能m G ?。已知:1χ=0.377。

解:PMMA :mol n 5

210-=,8333.02

.110105

52=?=

-V 氯仿: m o l n 255.15.1191501==

,6711.10049

.1150

1==V 0082.06711.100833.0833.02=+=V ,9918.06711

.100833.06711

.1001=+=V

()

()

K J V n V n R S m /1042.8008.0ln 10992.0ln 255.1314.8ln ln 252211--?=+?-=+-=?

J

V n RT H m 383.9008.0255.1377.015.298314.82

11=????==?χ

J

S T H G m

m m 7.151042.815.298383.92-=??-=?-?=?-

6.测定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有哪些主要方法?它们测量的分子量范围通常是多少?

答:

测定数均分子量的方法有:

端基分析法:上限为4103?(4102?) 沸点升高和冰点下降法:上限可达4103?

蒸汽压(气相)渗透法:上限为4103?,下限可到40; 膜渗透压法:测定范围为64105.1~10? 测定重均分子量的主要方法有:

光散射法:测定范围为7410~10

GPC 可同时测得数均和重均分子量。

9.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为什么要用标样进行标定?若进行普适标定,需知道标样和试样的哪些参数?

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依据的原理是:

e BV A M -=ln

其中A 、B 为常数,其值与溶质、溶剂、温度、载体及仪器结构有关,因此,在测定分子量之前,必须用已知分子量的标样进行标定,以得到特定条件下的A 、B 值。

若要进行普适标定,需知道标样的分子量,标样和待测样品的MHS 方程中的常数K 、a 的值。

第四章(P318)

1.解释下列名词:柔量;理想网络;松弛时间;时温等效;零切粘度;银纹;脆性断裂;滞后环。

答:

(1)柔量: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可用来表示形变的难易程度。

(2)理想网络:每个交联点由四个链组成,交联点是无规分布的;两交联点之间的链—网链是高斯链,其末端距符合高斯分布;由这些高斯链组成的各向同性的交联网的构象总数是各个单独网链的构象数的乘积,也就是网络的熵是各个网络链的熵的总和;交联网中的交联点在形变前和形变后都是固定在其平均位置上的,形变时,这些交联点按与橡胶试样的宏观变形相同的比例移动,即符合所谓“仿射”变形的假定。

(3)松弛时间谱:由于高分子运动单元的多重性,其运动单元的大小不同,相应的松弛时间的长短也不一致,短的可以几秒钟,长的可达几天、甚至几年。松弛时间的分布是很宽的,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分布,称为松弛时间谱。

(4)时温等效:同一个力学松弛现象,既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也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因此,升高温度与延长观察时间对分子运动是等效的,对高聚物的粘弹行为也是等效的,这个等效性可以借助于一个转换因子T a 来实现,即借助于转换因子可以将在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这就是时温等效。

(5)零剪切粘度:即剪切速率趋近于零的粘度。

(6)银纹:某些聚合物在受到拉伸应力时,会产生许多微小的裂纹,这些裂纹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是发亮的,所以称为银纹。

(7)脆性断裂:在材料出现屈服之前发生的断裂。

(8)滞后环:由橡胶的拉伸-压缩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所构成的闭合的曲线常称为“滞后圈”。

2.试述橡胶的热力学方程的意义,并解释其拉伸过程中的放热效应和具有负的膨胀系数。

答:橡胶的热力学方程是V

T V T l S T l U f ,,??? ????-??? ????=,其物理意义是:橡胶的张力是由于形

变时内能发生变化和熵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因为橡胶的高弹形变是可回复的,即其形变过程是可逆的。根据恒温可逆过程TdS dQ =,而橡胶在拉伸过程中的熵变是减小的,故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dW dQ dU -=,而橡胶在形变过程中内能和体积几乎不发生变化,即0=dU ,故fdl dW dQ -==,当体系受热时0>dQ ,则0

3.试举例说明聚合物的蠕变、应力松弛、滞后及内耗及其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存在的利弊。

答:蠕变就是指一定的温度和较小的恒定外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对于工程塑料,要求蠕变越小越好。对于蠕变较严重的材料,使用时需采取必要补救措施。如硬PVC 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以用于加工化工管道、容器或塔等设备,但

它容易蠕变,使用时必须增加支架以防止蠕变。聚四氟乙烯是塑料中摩擦系数最小的,由于其蠕变现象严重,却是很好的密封材料。

所谓应力松弛,就是在恒定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高分子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形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称为滞后。

高分子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如果形变的变化落后于应力的变化,发生滞后现象,则每一循环变化中就要消耗功,称为力学损耗,有时也称为内耗。

研究高分子的力学损耗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对于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进行工作的轮胎和传动带等橡胶制品来说,希望内耗越小越好,这样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4.试讨论聚合物力学损耗对温度与外力作用频率的依赖关系。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上的应用。

答:在

T以下,高聚物受外力作用形变很小,这种形变主要是由键长和键角的改变引起,

g

速度很快,几乎完全跟得上应力的变化,δ很小,所以内耗很小。温度升高,在向高弹态过渡时,由于链段开始运动,而体系的粘度还很大,链段运动时受到摩擦阻力比较大,因此高弹形变显著落后于应力的变化,δ较大,内耗也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虽然形变大,但链段运动比较自由,内耗也小了。因此,在玻璃化转变区域将出现一个内耗的极大值,称为内耗峰。向粘流态过渡时,由于分子之间相互滑移,因而内耗急剧增加。

频率很低时,高分子的链段运动完全跟得上外力的变化,内耗很小,高聚物表现出橡胶的高弹性;在频率很高时,链段运动完全跟不上外力的变化,内耗也很小,高聚物显得刚性,表现出玻璃态的力学性质。只有在中间区域,链段运动跟不上外力的变化,内耗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将出现一个极大值,这个区域中材料的粘弹性表现得很明显。

5.试讨论提高高分子材料抗张强度及冲击强度的途径。

答:提高高分子抗张强度的途径有:

(1)从高分子的结构入手:在主链引入芳杂环;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交联;增大聚合物的分子量等,都有利于提高抗张强度。

(2)对于结晶性的聚合物,提高结晶度可以提高抗张强度。

(3)通过取向

(4)加入填料进行增强

(5)通过与高抗张强度的其它聚合物共混。

提高聚合物冲击强度的途径有: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取向;适度交联;增塑;共混等。

6.一橡胶试样在25 ?C 、应力为26/105.1m N ?时的伸长比为2.5,试计算: (1)每立方厘米中的网络链数目,假定橡胶为理想网络; (2)在25 ?C 伸长比为1.5时所需要的力; (3)在100 ?C 伸长比为2.5时所需的应力。

解: ??? ?

?

-=201λλσkT N

(1)3262236

20/10558.15.215.215.2981038.1105.11m kT N ?=??

? ??

-????=

?

?? ?

?

-=

-λλσ

(2)

2

52232620/1076.65.115.115.2981038.110558.11m N kT N ?=??? ??-?????=??? ??-

=-λλσ

(3)

2

6223

2620/1088.15.215.215.3731038.110558.11m N kT N ?=??? ?

?-?????=??? ??-

=-λλσ 7.一交联聚合物的密度C 25ρ为0.943-?cm g ,交联点之间的平均分子量为28,000,试计算在25 ?C 下将该聚合物拉伸至100%形变时的熵值变化。

解: ??

?

??-+-=??? ??-+-=?3221322122λλλλnR Nk S

33

6/57.33/28000/1094.0m mol mol

g m g N =?=

3/1.2793224314.857.3321m K J S ?=??

?

??-+???-=?

8. 一交联橡胶,未交联前时分子量为50万,交联后c M 为1万,在25 ?C 时测得密度为13cm g ?,当λ为2时,试计算该交联橡胶的杨氏模量。

解: K T 15.298=

3633/10/101m g m Kg =?=ρ

3

254442360/1078.5105010121/1011002.610121~

m mol g M M M N N c c ?=????

?

????-?????=??? ??

-=ρ ??

? ??-

=201λλσkT N ()??

? ??

+==-==

30211λλσλσεσkT N d d d d d d E 当2=λ时,255/10975.28211038.2m N E ?=??

?

??+??=

9.在30 ?C ,于图10-21的Voigt 力学模型上施加一恒定力7010=σN/m 2。假设:(1)弹簧E 服从橡胶状态方程,已知小变形λ1→弹性常数710333.0?=G N/m 2;(2)粘壶η服从WLF 方程,已知g T =5 ?C 时,2165/109.40m S N C ??=η,试计算在s 410后总变形。

解: ∵弹簧服从橡胶状态方程

∴当1→λ时,273/101321m N G G E ?==??

? ??

+=λ

∵粘壶服从WLF 方程

∴()()692.525

6.512544.176.5144.17lg -=+?-=-+--=g g T T

T T T T g

ηη 10

308

.0308

.102

10692.516692.510

10

9.4109.4/1096.910109.410??=?=??=??=?=--m s N g

T T ηη

s E T

47

101010

11096.9=??==ητ ∴

%

4.63634.010==?

?? ?

?-=

τσεt e E

11.从聚异丁烯应力松弛叠和曲线得知,在25 ?C ,应力松弛到模量为2

6/10m N 时需要10h ;

试计算在-20 ?C 下,应力松弛到同样模量需要多少时间。(已知聚异丁烯70-=g T ?C )。 解: ()[]()[]

30.1170256.51702544.17lg 25-=--+---=a

58.8lg 20-=-C a

T T T T a a ττττ=?=

00 即: h a a a a 5248

1010

101072.33

.1158

.825202520

20

20

2525

==?=?=?=

------ττττ

13.聚乙烯的粘流活化能mol KJ E /4.23=,试计算欲从150 ?C 时的粘度降低一半时需要提高多少温度?

解: RT E Ae /=η

R

E

Ae

15.4231=η

2

2RT E

Ae

21

12=

ηη,

则:

2

115.4232

=

R

E RT E Ae

Ae 5.015.423112=???

? ??-T R E e

693.015.42311314.81034.223-=???

?

??-?T

002117.01

2

=T ; 则:36.4722=T C T T 22.4915.42336.47212=-=- C T 22.1992=

14.欲将一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降低一半,试估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应降低多少?

解:

(1)假定c M M <,则w M K 10=η

2

1

11210102==w w M K M K ηη (2)假定c M M >,则4

.320w M K =η

4

.314

.32010221w w M M =

=ηη 816.0214

.3112=?

?

?

??=w w M M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基础知识 检测点1.1(第9页) (1)1个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3位。 (2)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 (3)1KB的存储器可以存储8192(2^13)个bit,1024个Byte。 (4)1GB是1073741824(2^30)个Byte、1MB是1048576(2^20)个Byte、1KB是1024(2^10)个Byte。 (5)8080、8088、80296、80386的地址总线宽度分别为16根、20根、24根、32根,则它们的寻址能力分别为: 64(KB)、1(MB)、16(MB)、4(GB)。 (6)8080、8088、8086、80286、80386的数据总线宽度分别为8根、8根、16根、16根、32根。则它们一次可以传送的数据为: 1(B)、1(B)、2(B)、2(B)、4(B)。 (7)从内存中读取1024字节的数据,8086至少要读512次,80386至少要读256次。 (8)在存储器中,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1KB=1024B,8KB=1024B*8=2^N,N=13。 (2)存储器的容量是以字节为最小单位来计算的,1KB=1024B。 (3)8Bit=1Byte,1024Byte=1KB(1KB=1024B=1024B*8Bit)。 (4)1GB=1073741824B(即2^30)1MB=1048576B(即2^20)1KB=1024B(即2^10)。(5)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说这个CPU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N。这样的CPU 最多可以寻找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一个内存单元=1Byte)。 (6)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以传送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7)8086的数据总线宽度为16根(即一次传送的数据为2B)1024B/2B=512,同理1024B/4B=256。 (8)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d Q= 50-5P和供给函数s Q=-10+5P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d Q=50-5p ,得: Qe=50-520 6= ?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供给函数s Q=-10+5P,得: Qe=-10+520 6=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 d Q=60-5p和原供给函数s Q=-10+5P, 代入均衡条件d Q=s Q,有: 60-5P=-10=5P 得7 = Pe 以均衡价格7 = Pe代入d Q=60-5p,得 Q s Q d Pe - Qd

Qe =60-5257=? 或者,以均衡价格7=Pe 代入 s Q =-10+5 P , 得 Qe =-10+5257=? 所 以 , 均 衡 价 格 和 均 衡 数 量 分 别 为 7 =e P , 25=Qe (3) 将原需求函数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 Q s =-5+5p ,代入均衡条件d Q =s Q ,有: 50-5P =-5+5P 得 5 .5=e P 以均衡价格 5 .5=e P 代入d Q =50-5p ,得 5 .225.5550=?-=e Q 或者,以均衡价格 5 .5=e P 代入s Q =-5+5P ,得 5 .225.555=?+-=e Q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5 .5=e P , 5.22=Qe .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 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 1-1中,均衡点E 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 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 s Q =-10+5P 和需求函数d Q =50-5p 表 示,均衡点 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 6 =e P 且当 6 =e P 时,有d Q =s Q = 20=Qe ;同时,均衡数量 20=Qe ,切当20=Qe 时,有e s d P P P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 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生变量分别为 6 =e P , 20=Qe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1-2 和(3)及其 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 () 2,1i E 都得到了体现. 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

高分子物理课后答案何曼君第三版

高分子物理课后答案,何曼君,第三版 第三章 高分子的溶解过程与小分子相比有什么不同? 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运动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现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是高聚体膨胀,称为“溶胀”,然后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的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对于交联的高分子只停留在溶胀阶段,不会溶解。 第二维里系数A2的物理意义? 第二维利系数的物理意义是高分子链段和链段间的内排斥与高分子链段和溶剂分子间能量上相互作用、两者相互竞争的一个量度。它与溶剂化作用和高分子在溶液里的形态有密切关系。良溶剂中,高分子链由于溶剂化作业而扩张,高分子线团伸展,A2是正值;温度下降或在非良溶剂,高分子线团收缩,A2是负值;当链段与链段、溶剂与高分子链段相互作业想等时,高分子溶液符合理想溶液的性质,A2为零,相当于高分子链处于无扰状态。 高分子的理想链和真实链有哪些区别? ①理想链是一种理论模型,认为化学键不占体积,自由旋转,没有键角和位垒的限制,而真实链有键角限制和位垒的限制。 ②理想链没有考虑远程相互作用和近程相互作用,而真实链要考虑链节与链节之间的体积排除和链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链与链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高分子的稀溶液、亚浓溶液、浓溶液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三种溶液最本质的区别体现在溶液中和高分子无规线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无规线团的形态结构不同: ① 稀溶液:高分子线团是相互分离的,溶液中高分子链段的分布也是不均一的;线团 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②浓溶液:大分子链之间发生相互穿插和缠结,溶液中链段的空间密度分布趋于均一。 ② 亚浓溶液:亚浓溶液介于稀溶液和浓溶液之间,高分子线团开始相互穿插交叠,整 个溶液中链段的分布趋于均一;高分子线团与临近线团开始相互作用。 第四章一般共混物的相分离与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在本质上有何差别? 由于嵌段共聚物的嵌段间不相容而发生相分离,平均相结构微区的大小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即微相分离,两相之间的作用力是化学键。两种聚合物共混时,由于混合熵很小,混合晗决定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较小,所以两种聚合物混合自由能通常大于零,是分相的。而一般共混物两相界面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或氢键,其分相可能是宏观可

《会计学》主编:薛玉莲-张丽华-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会计学》主编:薛玉莲-张丽华-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答案 练习题(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1.借:固定资产 750 000 贷:实收资本 750 000 2.借:银行存款 620 000 贷:短期借款 620 000 3.借:原材料 120 000 贷:应付账款 120 000 4.借:库存商品 8 600 贷:银行存款 8 600 5.借:应付职工薪酬 6 300 贷:库存现金 6 300 6.借:应收账款 9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 200 7.借:应付账款 1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0 000 8.借:银行存款 3 400 贷:库存现金 3 400 9.借:银行存款 9 200 贷:应收账款 9 200 第三章答案 1. (1)借:库存现金 4 800 贷:银行存款 4 800 (2)借:原材料 57 000 贷:银行存款 57 000 (3)借:其他应收款——李明 4 000 贷:库存现金 4 000 (4)借:原材料 62 000 贷:应付账款 62 000 (5)借:银行存款 22 000 贷:应收账款 22 000 (6)借:管理费用 1 750

贷:库存现金 1 750 (7)借:应付账款 62 000 贷:银行存款 62 000 (8)借:银行存款 126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6 000 (9)借:管理费用 3 300 库存现金 700 贷:其他应收款——李明 4 000 (10)借:银行存款 2 400 贷:库存现金 2 400 登记三栏式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略)。2.(1)采用红字更正法: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 3 400 贷:银行存款 3 400 (2)采用补充登记法 借:银行存款 5 400 贷:应收账款 5 400 (3)采用红字更正法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第四章答案1.答案: (1)借:库存现金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2)借:其他应收款 1 8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3)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 1 000 贷:库存现金 1 000

高分子物理课后答案

第9章聚合物的流变性 1.什么是假塑性流体?绝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和浓溶液在通常条件下为什么均呈现假塑性流体的性质?试用缠结理论加以解释。 答:(1)流动指数n<1的流体称为假塑性流体; (2)略 2.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有何特点?为什么? 3.为什么聚合物的粘流活化能与分子量无关? 答:根据自由体积理论,高分子的流动不是简单的整个分子的迁移,而是通过链段的相继跃迁来实现的。形象的说,这种流动的类似于蚯蚓的蠕动。因而其流动 活化能与分子的长短无关。,由实验结果可知当碳链不长时,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碳数大于30时,不再增大,因此聚合物超过一定数值后,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4.讨论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熔体粘度和流变性的影响。 答:低切变速率下,当时,略依赖于聚合物化学结构和温度,当 时,与聚合物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布及温度无关;增大切变速率,链 缠结结构破坏程度增加,分子量对体系粘度影响减小。 聚合物熔体非牛顿流动时的切变速率随分子量加大向低切变速率移动,剪切引起的粘度下降,分子量低的试样也比分子量高的试样小一些。分子量相同时分子量分布宽的聚合物熔体出现非牛顿流动的切变速率比分布窄的要低的多。 5.从结构观点分析温度、切变速率对聚合物熔体粘度的影响规律,举例说明这一规律在成型加工中的应用。 答:a.温度升高,粘度下降,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聚合物熔体内自由体积相当大,流动粘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高分子链本身的结构,即链段跃迁运动的能力,一般分子链越刚硬,或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流动活化能越高,这类聚合物是温敏性的;当温度处于一定范围即Tg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带图详解 完整版第七章 习题答案 (14)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 根据图7—1(即教材第205页的图7—18)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 图7—1 (1)A点所对应的MR值; (2)B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 d= eq \f(15-5,5) =2 或者e d= eq \f(2,3-2) =2 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A点的MR值为MR=2× eq \b\lc\(\rc\)(\a\vs4\al\co1(1-\f(1,2))) =1 (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 d= eq \f(15-10,10) = eq \f(1,2) 或者e d= eq \f(1,3-1) = eq \f(1,2) 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B点的MR值为MR=1× eq \b\lc\(\rc\)(\a\vs4\al\co1(1-\f(1,1/2))) =-1 2. 图7—2(即教材第205页的图7—19)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7—3所示:

图7—3 (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0。 3.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0Q+3 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SMC= eq \f(d STC,d Q) =0.3Q2-12Q+140,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得MR= eq \f(d TR,d Q) =150-6.5Q。 于是,根据垄断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有 0.3Q2-12Q+140=150-6.5Q 整理得3Q2-55Q-100=0 解得Q=20(已舍去负值) 将Q=2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 P=150-3.25Q=150-3.25×20=85 所以,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为Q=20,均衡价格为P=85。 4.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1)和(2)的结果。 解答:(1)由题意可得 MC= eq \f(d TC,d Q) =1.2Q+3 且MR=8-0.8Q(因为当需求函数为线性时,MR函数与P函数的纵截距相同,而MR 函数的斜率的绝对值是P函数的斜率的绝对值的2倍)。 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有 8-0.8Q=1.2Q+3 解得Q=2.5

课后习题答案大全——聪哥版

第一章 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 概念: 商业银行是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功能: 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 信用创造 信息中介 金融服务 2、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1、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 2、对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3、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 4、是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 5、是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3、简述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1、决策系统:股东大会、董事会 2、执行系统:总经理(行长)、副总经理(副行长)及各业务职能部门 3、监督系统:监事会与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全面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4、建立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确立这些原则? 1、有利于银行竞争原则,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2、稳健原则,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3、适度规模原则,当银行规模合理时,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其单位资金的管理费 用和其他成本最低,其服务也容易达到最优,有利于银行资金效率,有利于经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合并?其意义何在? 为什么: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经营提出了许多新的难题:如何应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如何在资本充足率的管制下拓展银行业务?如何在扩大银行业务的同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这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急于从理论和时间上加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流行“大而不倒”一说,意激荡银行规模足够大时,可以避免倒闭之忧。于是在商业银行体系结构上,也相应地出现追求以超大银行为主体的趋势。 意义: 带来两个变化: 1、各国国内商业银行的数量在大幅度减少,但单个银行规模在扩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六章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解答:C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 B.政府税收增加; C.政府税收减少; 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解答:B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答:A 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B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答:A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试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的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解答:C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 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1 中得1-β(1-t) 出。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 =1× 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0.8×(1-0.1) =1× 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 说明 1-0.8×(1-0.25) 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9.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解答: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逆对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同理,在货币政策方面,西方经济学者认为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提高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总需求,以缓解衰退和失业问题;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要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10.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解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用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更不会完全相等,因此连预算都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平衡也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根据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来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显然,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强调的是财政收支平衡,以此作为预算目标或者说政策的目的,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标是追求无通胀的

高分子物理学(吴其晔)课后答案

高分子物理答案详解(第三版) 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 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 等。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 答:(1)区别:构象是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构型则是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构象的改变不需打破化学键,而构型的改变必须断裂化学键。 (2)不能,碳-碳单键的旋转只能改变构象,却没有断裂化学键,所以不能改变构型,而全同立构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是不同的构型。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丙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 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 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值愈大,柔顺性愈差; (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 (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6.从结构出发,简述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性能差异: (1)聚丙烯睛与碳纤维; (2)无规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 (3)顺式聚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与反式聚1,4-异戊二烯(杜仲橡胶)。(4)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 (1)线性高分子梯形高分子 (2 非晶高分子结晶性高分子 (3)柔性 (4)高密度聚乙烯为平面锯齿状链,为线型分子,模量高,渗透性小,结晶度高,具有好的拉伸强度、劲度、耐久性、韧性;低密度聚乙烯支化度高于高密度聚乙烯(每1000 个主链 C 原子中约含15~35 个短支链),结晶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韧性,放水和隔热性能较好;交联聚乙烯形成了立体网状的结构,因此在韧性、强度、耐热性等方面都较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要好。

高鸿业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 第三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i = 200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i = 100(美元)—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5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y = 560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信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信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汇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绘出下列函数波形草图。 (1) | |3)(t e t x -= (2) ()? ???<≥=02021)(n n n x n n (3) )(2sin )(t t t x επ= (5) )]4()([4cos )(--=-t t t e t x t εεπ (7) t t t t x 2 cos )]2()([)(π δδ--= (9) )2()1(2)()(-+--=t t t t x εεε )5- (11) )]1()1([)(--+=t t dt d t x εε (12) )()5()(n n n x --+-=εε (13) ?∞--= t d t x ττδ)1()( (14) )()(n n n x --=ε 确定下列信号的能量和功率,并指出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两者均不是。 (1) | |3)(t e t x -=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2) ()?????<≥=0 2 021)(n n n x n n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3) t t x π2sin )(= 解 功率有限信号。周期信号在(∞-∞,)区间上的平均功率等于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t π2sin 的周期为1。 (4) n n x 4 sin )(π = 解 功率有限信号。n 4 sin π 是周期序列,周期为8。 (5) )(2sin )(t t t x επ= 解 功率有限信号。由题(3)知,在),(∞-∞区间上t π2sin 的功率为1/2,因此)(2sin t t επ在),(∞-∞区间上的功率为1/4。如果考察)(2sin t t επ在),0(∞区间上的功率,其功率为1/2。 (6) )(4 sin )(n n n x επ = 解 功率有限信号。由题(4)知,在),(∞-∞区间上n 4 sin π 的功率为1/2,因此)(4 sin n n επ 在),(∞-∞区间上的功率为1/4。如果 考察)(4 sin n n επ 在),0(∞区间上的功率,其功率为1/2。 (7) t e t x -=3)( 解 非功率、非能量信号。考虑其功率: 上式分子分母对T 求导后取极限得∞→P 。 (8) )(3)(t e t x t ε-= 解 能量信号。信号能量为: 已知)(t x 的波形如题图所示,试画出下列函数的波形。 (1) )2(-t x (2) )2(+t x 1 -1 0 1 2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解答: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可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于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

高分子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3.高分子科学发展中有二位科学家在高分子物理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诺贝尔奖,他们是谁?请列举他们的主要贡献。 答:(1)H. Staudinger(德国):“论聚合”首次提出高分子长链结构模型,论证高分子由小分子以共价键结合。195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1)大分子概念:线性链结构 (2)初探[η]=KMα关系 (3)高分子多分散性 (4)创刊《die Makromol.Chemie》1943年 (2)P. J. Flory(美国),197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1)缩聚和加聚反应机理 (2)高分子溶液理论 (3)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结合 (4)非晶态结构模型 6.何谓高聚物的近程(一级)结构、远程(二级)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试分别举例说明用什么方法表征这些结构和性能,并预计可得到哪些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 答:高聚物的一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它主要包括链节、键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结构等,其表征方法主要有:NMR, GC, MS, IR, EA, HPLC, UV等。而高聚物的二级结构即高聚物的远程结构,主要包括高分子链的分子量、分子尺寸、分子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链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其表征方法主要有:静态、动态光散射、粘度法、膜渗透压、尺寸排除色谱、中子散射、端基分析、沸点升高、冰点降低法等。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主要指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使其堆积在一起形成晶态、非晶态、取向态等结构。其表征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膨胀计法、光学解偏振法、偏光显微镜法、光学双折射法、声波传播法、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核磁共振,热分析、力学分析等。 8.什么叫做高分子的构型?试讨论线型聚异戊二烯可能有哪些不同的构型。 答: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几何排布。 1,2: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 3,4:头-头,全同、间同、无规;头-尾,全同、间同、无规 1,4:头-头,顺、反;头-尾,顺、反 9.什么叫做高分子构象?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其等规度?说明理由。答:由于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内旋转异构体)称为构象。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其更规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和间同异构体的总的百分数,涉及的是构型问题,要改变等规度,即要改变构型。而构型是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几何排布,改变构型必须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 11.假定聚丙烯主链上的键长为0.154纳米,键角为109.5°,根据下表所列数据,求其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长度l e及极限特征比C∞。 聚合物溶剂温度(℃)A×104(nm)σ 聚丙烯(无规)环已烷、甲苯30 835 1.76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1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1.1 绘出下列函数波形草图。 (1) | |3)(t e t x -= (2) ()? ???<≥=0 2 021)(n n n x n n (3) )(2sin )(t t t x επ= (4) )(4 sin )(n n n x επ = (5) )]4()([4cos )(--=-t t t e t x t εεπ (6) )]4()1([3)(---=n n n x n εε (7) t t t t x 2 cos )]2()([)(π δδ--= (8) )]1()3([)(--+=n n n n x δδ

2 (9) )2()1(2)()(-+--=t t t t x εεε (10) )5(5)]5()([)(-+--=n n n n n x εεε (11) )]1()1([)(--+= t t dt d t x εε (12) )()5()(n n n x --+-=εε (13) ?∞--= t d t x ττδ)1()( (14) )()(n n n x --=ε 1.2 确定下列信号的能量和功率,并指出是能量信号还是功率信号,或两者均不是。 (1) | |3)(t e t x -=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 ?∞ -∞ -∞ ∞ --∞ ∞-+===0 2022 ||2 993)(dt e dt e dt e dt t x E t t t ∞<=?-?+??=∞ -∞ -9)2 1 (921 90 202t t e e (2) ()?????<≥=0 2 021)(n n n x n n 解 能量有限信号。信号能量为: () ∞<=+=+= = ∑∑∑∑∑∞ =--∞=∞ =--∞ =∞ -∞ =35)4 1(4])21[(2)(01021 2 2 n n n n n n n n n n x E (3) t t x π2sin )(=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高分子物理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高分子的基本运动是( B )。 A.整链运动B.链段运动C.链节运动 2.下列一组高聚物分子中,柔性最大的是( A )。 A.聚氯丁二烯 B.聚氯乙烯 C.聚苯乙烯 3. 下列一组高聚物中,最容易结晶的是( A ). 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B. 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酯 C. 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 4.模拟线性聚合物的蠕变全过程可采用( C )模型。 A.Maxwell B. Kelvin C. 四元件 5.在半晶态聚合物中,发生下列转变时,判别熵值变大的是( A )。(1)熔融(2)拉伸取向(3)结晶(4)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 6.下列一组高聚物分子中,按分子刚性的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DBFC )。 A.聚甲醛; B.聚氯乙烯; C.聚苯乙烯; D. 聚乙烯;F. 聚苯醚 7..假塑性流体的特征是( B )。 A.剪切增稠B.剪切变稀C.粘度仅与分子结构和温度有关 8.热力学上最稳定的高分子晶体是( B )。 A.球晶B.伸直链晶体C.枝晶 9.下列高聚物中,只发生溶胀而不能溶解的是( B )。 A. 高交联酚醛树脂; B. 低交联酚醛树脂; C.聚甲基丙稀酸甲脂 10.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1( A )聚合物能溶解在所给定的溶剂中

A. χ1<1/2 B. χ1>1/2 C. χ1=1/2 11.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结晶温度越低,体系中晶核的密度越大,所得球晶越小; B.所有热固性塑料都是非晶态高聚物; C.在注射成型中,高聚物受到一定的应力场的作用,结果常常得到伸直链晶体。 12. 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高聚物的取向状态是热力学上一种非平衡态; B.结晶高聚物中晶片的取向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C.取向使材料的力学、光学、热性能各向同性。 13.关于高聚物和小分子物质的区别,下列( D )说法正确 ⑴高聚物的力学性质是固体弹性和液体粘性的综合; ⑵高聚物在溶剂中能表现出溶胀特性,并形成居于固体和液体的一系列中间体系; ⑶高分子会出现高度的各向异性。 A. ⑴⑵对 B. ⑵⑶对 C. ⑴⑶对 D.全对 三、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