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环境监测及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家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家居模式。
环境监测与控制是智能家居中的核心功能之一,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家庭环境数据,并通过控制器对各种设备进行智能调控,提供舒适、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环境监测系统的性能取决于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
常用的传感器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烟雾传感器、CO2传感器等。
在设计之初,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传感器的类型和数量,并合理布置在家庭各个关键区域,以获取准确的环境数据。
2. 数据采集与传输: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实时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中心。
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有线方式可以通过网络线连接控制中心和传感器节点,无线方式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Zigbee、蓝牙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可以使用嵌入式系统或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嵌入式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功耗低、可扩展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对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用于挖掘环境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4. 用户界面设计与交互:环境监测系统需要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家庭环境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操作和控制。
用户界面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软件或智能终端进行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查看环境数据、设置温度、湿度等参数,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二、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设计智能家居环境控制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自动设备控制:通过环境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控制各种设备,如空调、灯光、窗帘等。
例如,在温度过高时,系统可以自动打开空调调节室温;在光照不足时,系统可以自动打开窗帘或灯具。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步骤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步骤嵌入式系统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嵌入到特定硬件设备或系统中,用于控制、监测或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
本文将简述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步骤。
1. 确定系统需求在设计嵌入式系统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功耗、接口等方面的要求。
需求分析阶段需要与客户或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确保对系统需求有清晰的理解。
2. 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个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需求,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
这包括确定主控芯片、外设模块、通信接口等的选择和连接方式,以及系统的软件架构等。
3. 进行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这个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进行电路图设计、PCB设计等工作。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的功能、稳定性、可靠性、成本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布局和布线。
4. 进行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另一个关键部分。
在这个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进行软件模块划分、算法设计、代码编写等工作。
软件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优化。
5. 进行系统集成与测试在完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和测试。
这包括将硬件和软件进行组装、连接和调试,确保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系统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6. 进行系统验证与验证在系统集成和测试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
系统验证是指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即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用户的功能要求。
系统验证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包括功能验证、性能验证、兼容性验证等。
系统验证是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认的过程,确保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系统,它能够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并根据预设的参数对室内环境进行自动调控,提供一个舒适、安全、节能的室内环境。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进行讨论,设计与实现一个室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硬件设计:1.传感器选择:根据需求,我们需要选择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传感器。
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有DHT11、DHT22等,光照传感器可以选择光敏电阻等。
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精度、稳定性和成本等因素。
2. 控制器选择:根据系统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单片机或嵌入式开发板作为控制器。
单片机如stm32等具有较强的性能和可编程性,而嵌入式开发板如Arduino等则易于开发和调试。
3.通信模块:为了实现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我们需要添加通信模块,如Wi-Fi模块或者蓝牙模块,以便通过手机或电脑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
4.控制元件:根据环境调控的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加热或者制冷设备、加湿器或者除湿器以及照明设备等。
这些控制元件可以通过继电器或开关电路进行控制。
软件开发:1.传感器数据采集:通过单片机或嵌入式开发板,使用相应的库函数进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读取。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可以提取出温度值、湿度值和光照强度等指标。
2.数据处理与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通过公式或算法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实际物理参数,并进行数据校准和滤波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控制策略设计:根据环境需求和用户设定的参数,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例如,当温度过高时,打开制冷设备;当湿度过低时,打开加湿器等。
同时,可以结合时间和光照强度等参数进行控制策略的调整。
4. 界面设计与实现:通过PC或手机等设备,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展示实时的环境数据,并提供对环境控制的操作。
界面可以使用开发工具进行设计,如Visual Studio等,并通过通信模块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实训室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仿真与实现

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实训室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仿真与实现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1.3 论文组织结构 (4)2. 嵌入式单片机技术概述 (5)2.1 嵌入式系统定义 (7)2.2 单片机技术介绍 (7)2.3 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9)3. 实训室智能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11)3.1 实训室管理现状 (12)3.2 智能监控系统功能需求 (13)3.3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15)4. 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15)4.1 系统架构设计 (18)4.2 硬件设计 (19)4.2.1 主要硬件设备选型 (21)4.2.2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23)4.3 软件设计 (24)4.3.1 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25)4.3.2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27)4.3.3 软件算法选择与优化 (29)5. 系统仿真与实现 (30)5.1 仿真工具选择与应用 (31)5.2 系统仿真流程 (32)5.3 仿真结果分析 (33)6. 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 (34)6.1 测试环境搭建 (36)6.2 系统功能测试 (37)6.3 系统性能测试 (39)6.4 测试结果分析与性能评估 (40)7. 系统应用与效果分析 (41)7.1 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42)7.2 应用效果分析 (43)7.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45)8. 结论与展望 (46)8.1 研究成果总结 (47)8.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48)1. 内容概述本系统旨在设计、仿真并实现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实训室智能监控系统。
该系统以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整合了传感器、网络通信和用户界面等技术,能够实现实训室的实时监测、状态感知和远程控制。
系统架构设计:介绍系统整体框架,包括硬件平台、软件架构、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以及用户界面等组成部分。
硬件电路设计:详细描述嵌入式单片机电路板设计,并说明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等)、网络模块以及控制输出电路的具体原理和实现细节。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家居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于提升家居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智能家居中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一、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是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空气质量等。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考虑其精确度、稳定性和功耗等因素。
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有DHT11和DHT22,光照传感器可选择光敏电阻等。
传感器的布置位置需考虑到各个区域的实际需要,如客厅、卧室、厨房等。
2. 数据通信与处理采集到的环境数据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中央控制器,常见的通信协议有Wi-Fi、Zigbee、Z-Wave等。
其中,Wi-Fi应用广泛且成本较低,适合家庭环境。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选择使用专门的数据处理单元或应用微控制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存储与可视化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可以选择使用云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
同时,环境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也是必要的,可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等方式实现,方便用户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二、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1. 控制器选择与布置环境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对家庭环境进行调控,如控制灯光、空调、窗帘等。
常见的控制器有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
同时,控制器的布置位置也需要考虑到各个区域的需要,以便实现对各个区域的远程控制。
2. 控制策略与场景设置环境控制系统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场景设置,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控制策略可以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如低温自动启动暖气;场景设置可以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进行定制,如起床场景、睡眠场景等。
3. 安全与便捷性考虑在设计环境控制系统时,安全性和便捷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城市绿地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的设计

表 1哈尔滨市大气环境质量分级标准
城市生态系统 的安全稳定对于城市与区域的发展非常重要, 前对 目 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所受到的威胁却缺少必要的评价能力。 因此研 究 和监 测城市 现在 和将来 的生态 环境 和生态 安全 的状况 显得 尤其重 要 , 开展城市生态系统 的{ 平价就成为了解 、 掌握和应对城市生态系统危机的 当务之急。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是防止城市生态系统向无序化发展和 进行系统调控 的重要途径之一 , 对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改善 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 目 前城市生态系统的状况和所受到的 威胁缺少必要的评价能力 , 目采用嵌入式技术 , 本项 针对城市绿地的现 场生态环境l澳评价开展研究 , 监 4 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化 、 现场化、 智能化 的现场评价。利用 G S获取局部地区的地理数据、 P 定位信息, 研究不同 种类植物的降温增湿效益 , 吸收二氧化硫、 固碳释氧和滞尘效益 , 确定这 些 生态效 益 的评价 因子 ,从 而 建立 不 同植 物 的各个 生 态效 益 的评价 模 型, 进行局域的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埔 平 , 价 现场得出评价结果 , 极大的方 便城市绿地的评价 , 使其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有力工具。
2 P A终端 D
表 2 哈尔滨市城市绿地 1 0个监测点模糊 评价结果
基于 G S P 定位的 P A终端由 A M数据处理控制模块和 G S定 D R P 位模块两大部分组成。G S P 模块实时接收全球定位卫星位置 、 时间等数 据 , 过串 口发 送给 AR 控制模 块 , 到 当前位 置并在 地 图 E 通 M 得 显示 。 2 R . A M数据处理控制模块。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是 P A终端的 1 D 模 部件, 它是—个基于 A M处理器的嵌 ^式系统。 R 、 它的主要功能 是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 P A终端各组成部分按照通信协议的要求 , D 执 行相应的 作。该系统包括 C U存储器 、O接 口以及各种控制逻辑电 桑 P I / 路 等。 2 G S . P 定位模块。 2 对多种 G S P 接收机进行J能 、 生 价格、 技术指标、 实际应用、 全面分析比较后, 了G 一 9 JMT P 模块。它体积 选用 S 8m— K G S 图 1 系 统硬 件 结 构 图 小、 重量轻 、 功耗低 ; 首次定位和重新捕获时间短; 有极强的抗树荫和高 设 大气污 染程度 分成 n 种类 型。 楼遮挡能力 ; 操作简便 、 易于开发 , 非常适合在各种导航定位设备 中使 设 每 一 监 测点 观测 了 k个评 价 因 子 用。G 一 9 — K的主要特性 :灵敏度 :5 d 。h S 8 m JMT a 1 9 B 操作温度摄氏: -0 ~ 5 4 。c +8。C。 工作电压 :3 5 V V C 。 定位时间( o 3 ~. ( D )d 5 平均值 ) 组 成样 本的分 类指标 。 热 Pj 0 i = C< i 1 iS - j 启动 : 秒。巴 1 定位精度位置:O米圆周误差( E ) l C P。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长,智能家居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家居中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是智能家居的核心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实时感知和控制家居环境,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架构设计1.传感器部分:传感器部分用于感知家居环境的各种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体浓度等。
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与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或者物联网(IoT)技术。
2.控制器部分:控制器部分负责对传感器获取到的环境参数进行处理和控制,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调节。
控制器可以采用嵌入式系统或者微型计算机,具备较强的计算和控制能力。
3.用户界面部分:用户界面部分提供给用户一个可视化的界面,用于实时查看和控制家居环境。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视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二、环境监测与控制算法设计为了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监测与控制,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对环境参数进行分析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算法:1.温度控制算法:根据家居环境的温度参数和用户设定的温度值,通过控制空调、暖气或者风扇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温度的智能调节。
2.湿度控制算法:根据家居环境的湿度参数和用户设定的湿度值,通过控制加湿器或者除湿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湿度的智能调节。
3.光照控制算法:根据家居环境的光照强度参数和用户设定的光照要求,通过控制窗帘或者灯光等设备的开关状态,实现对光照的智能调节。
4.气体浓度控制算法:根据家居环境中的气体浓度参数和用户设定的阈值,通过控制空气净化器、排风扇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智能调节。
三、系统实现与应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控制器的搭建与配置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1.传感器的选择与布置: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并根据家居布局合理安置传感器节点,保证全面感知家居环境。
嵌入式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嵌入式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嵌入式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通过使用嵌入式技术,可以监测和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提供智能化的环境管理功能。
系统设计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
1. 传感器模块:通过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等,实时监测室内环境的相关参数。
2. 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控制系统的操作,如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灯光等。
3. 通信模块: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和系统的控制命令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其他设备,如手机或电脑,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软件设计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适合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Linux嵌入式系统,为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
2. 应用程序:通过编程实现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可以使用C/C++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系统实现系统的实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硬件搭建: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搭建传感器模块,并与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连接。
2. 软件开发: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实现数据采集、控制和通信等功能。
3. 系统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场景,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系统部署:将系统部署在实际的环境中,并进行使用和监测。
总结通过本文档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嵌入式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合,实时监测和控制室内环境的相关参数,提供智能化的环境管理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环境监测及控制系统设计
作者:接柏皓郭俊磊付美丽杨自恒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27期
摘要:现代人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由物联网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详细参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室内家居环境是人们日常休息和家人放松的地方,因此对室内环境的监测不仅仅是个人健康的要求,也是对家人负责的态度。
但是现在室内装修和使用的各类家居都大量使用各类漆类和胶类物质,这些物质挥发后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
本设计采用以STM32微控制器为中心,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各类信息加以处理,通过不同的决策命令来控制各类调节器调节室内环境。
关键词:嵌入式环境监测动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129-02
1 系统设计
系统采用STM32微控制器-STM32f407zgt6。
该芯片采用最新的ARMcortex-m4内核架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168MHz,内置1M的Flash和196的RAM可以满足多数的控制类应用。
基于STM32F407ZGT6微控制器的室内环境监测及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包含以下模块。
1.1 显示模块
用于显示室内环境参数和实时控制的状态,用于本地控制。
1.2 传感器采集模块
用于连接传感器,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并上传至控制器中。
本设计传感器模块包含温度、湿度、PM2.5各个子模块。
微控制器模块:该设计系统的主要部分,完成对传感器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同时完成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沟通功能,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控制器模块:用于将微控制器生成的命令进行实行的模块,该模块包含指示灯、蜂鸣器、各类通信接口,用于控制各个环境调节执行器。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环境和各类系统中使用的相关参数,同时用于系统初始化时读取用户设定的参数值。
2 硬件设计
该系统硬件设计的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图2中通过温度、湿度、PM2.5传感器采集室内环境参数然后传输给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通过处理环境参数生成控制命令,通过控制口将命令输出进执行器,完成对室内环境的调节。
与此同时,还使用DGUS屏幕实时显示环境状态,使用网络接口将环境信息远程传输给PC 端,并通过PC端控制微控制器的使用。
同时使用EEPROM存储相关数据,方便用户查阅信息。
本设计采用STM32F407ZGT6,该芯片共144个引脚,采用TQFP封装。
其核心电路包含时钟电路、晶振电路、下载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
系统主时钟使用的25MHz晶振,利用PLL倍频到168MHz作为CPU系统时钟。
系统默认使用外部时钟,当外部晶振电路不存在时使用内部时钟。
而内部低速时钟用来当作看门狗和RTC时钟的主时钟源。
RTC电路:通常提供年月日详细系统时间。
其电路仅仅需要一个32.768kHz的晶振和一些电阻设计采用PCF8563T芯片提供RTC服务。
看门狗电路:主要任务是在当系统因为不确定因素发生难以恢复的故障时,通过将系统芯片强制复位处理以此保护系统的其他部分,并且防止故障的蔓延。
通信电路:主要包含RS232、RS485、网络电路。
设计中使用TLP2362电源转换芯片隔离电源噪声,使用ZT13085E芯片作为458收发器。
使用DP83848作为网络PHY芯片。
存储电路:存储电路采用FM24CL64铁电存储器。
其有存储时间长、操作简单、读写次数多的优点。
3 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KEIL u Vision4集成开发环境。
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环境参数采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控制命令生成、数据液晶显示以及实时时钟。
软件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软件系统是以UCOSIII为操作系统完成多任务设计,uC/OS-III是第3代的实时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现代的实时内核所期待的大部分功能。
该系统常用API函数仅仅70多个,方便开发者进行编程。
软件程序运行流程图如图4所示。
软件对系统初始化,包括对系统时钟、GPIO口,中断的配置,对各数字传器寄存器进行初始化,I2C总线、ADC、RTC实时时钟、USART等初始化。
通过监测存储器中相关数据的地址判断该系统是否是首次运行,如果是首次运行则进行正常运行程序;如果不是首次运行,则需要读取存储器中用户保存的设定数据,然后继续运行;这种设定方便一次设定保存之后不用每次开机都反复设定。
传感器初始化之后进行采集环境数据,采集周期是5ms每次,然后对数据处理生成控制命令。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传输到屏幕上也可以传输到网络之上。
4 系统测试
该环境监测仪数据显示是通过STM32微处理器的 FSMC总线驱动DGUS显示屏来实现的,液晶屏数据每50ms更新一次。
图5为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实验室2017年4月25日16时14分采集到的数据。
从DGUS屏上可以看到当时气温为26.0℃,湿度为25.5%RH,PM2.5的值为9。
因此可以看出正常采集并显示各要素数据。
5 展望
(1)通过对系统的疲劳度测试,系统稳定运行160h无任何错误产生,可以准确监测室内环境。
该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①系统稳定,设计简单。
②选用目前市场上同类器件中性价比较高的元器件,大幅降低了成本。
③系统功耗低。
(2)由于受研究时间和测试条件的限制,系统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亟待改进。
①丰富监测环境参数。
②设备小型化、微型化,同时可以支持安卓云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璋.STM32单片机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2):20.
[2] 黄磊.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6(8):74.
[3] 黎冠,马婕,卜祥丽.STM32单片机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4(7):29-31.
[4] 葛斌.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图像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6.
[5] 方箫.基于STM32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6] 郑春华.铁电存储器FRAM及其与MCU的接口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2(1):44-46.
[7] Jian Shi,Mian Guo.Embedded Digital Oscilloscope Based on STM32 and μC/OS-
II[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90-191):1129-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