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罗非鱼繁殖

合集下载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
温度控制
罗非鱼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2℃,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 长和繁殖,需根据季节变化和养殖要求进行调节。
光照控制
适当的光照是罗非鱼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需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强 度。
疾病防治
预防措施
定期对鱼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 免疾病的发生。
药物治疗
在疾病发生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 疗,注意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安全使用。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幼苗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 防治措施,确保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 质量。
03 罗非鱼繁殖技术
繁殖环境与设施
池塘条件
选择安静、避风、向阳、无污染 的区域,池塘深度在1.5米以上
,底部平坦且容易排水。
水质要求
保持水质清新,溶氧量在每升4 毫克以上,pH值在7-8.5之间,
水温在25-30摄氏度之间。
失败案例一:管理不善导致繁殖失败
总结词
管理不善导致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的 失败。
VS
详细描述
某养殖户在罗非鱼繁殖期间疏于管理,未 能及时调整繁殖环境的关键因素,导致亲 鱼未能成功排卵或受精,进而影响了幼鱼 的成活率,最终导致繁殖失败。
失败案例二:疾病暴发导致种群崩溃
总结词
疾病暴发导致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遭受重 大损失。
孵化与育苗
孵化方法
采用静水孵化、流水孵化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孵化 方式。
温度与光照控制
控制好水温在25摄氏度左右,避免阳光直射和极端温度,保持水 质稳定。
幼苗培育
及时将幼苗移入育苗池进行培育,合理控制密度,适量投喂饲料, 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幼苗成活率。
04 罗非鱼亲种培育 及繁殖管理
饲养管理

怎样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

怎样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

2023-11-04•罗非鱼繁殖过剩的危害•控制罗非鱼繁殖的方法•罗非鱼繁殖的监测与预测目录•罗非鱼繁殖过剩的应急处理•总结与展望01罗非鱼繁殖过剩的危害当罗非鱼数量过多时,它们会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导致个体生长缓慢或死亡。

食物短缺水质恶化空间竞争过多的罗非鱼排泄物和残饵会加速水质恶化,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大量罗非鱼聚集在同一水域,会引发空间竞争,导致个体生存环境恶化。

03争夺有限资源0201随着罗非鱼数量的增加,排泄物大量积累,导致水质恶化。

排泄物积累当水质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水源质量,甚至导致其他生物死亡。

污染水源大量罗非鱼的存在会使水质变得不稳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

水质不稳定降低水质为了维持大量罗非鱼的生存,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

增加养殖成本饲料成本为了维持水质和温度,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如电力或燃料。

能源消耗为了管理大量的罗非鱼,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劳动力成本02控制罗非鱼繁殖的方法根据养殖场条件、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养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

制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建立完善的养殖计划根据罗非鱼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养殖周期,避免生长过快或过慢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确定养殖周期选择适宜的苗种,注意苗种质量、来源和健康状况,提高苗种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做好苗种选择定期消毒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卫生,防止病害发生和传播。

合理投喂根据罗非鱼的生长需求和饲料质量,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合理使用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药物,防止病害发生和治疗,同时注意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根据罗非鱼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均衡。

考虑营养需求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控制饲料成本选择可靠的饲料来源,保证饲料质量和安全,避免使用不合格或污染的饲料。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
生长效果
培育出的鱼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 高。
经济效益
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养殖收入。
技术应用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优化
针对不同地区和养殖环境,对技术进行适应 性改进和优化。
联合养殖
探索与其他水产动物的联合养殖模式,提高 整体养殖效益。
智能化应用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 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亲鱼健康状况, 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同时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 传播。
亲种繁殖的效果评估
繁殖指标评估
评估繁殖周期、产卵量、 受精率、孵化率等指标, 分析繁殖效果,总结经验 教训。
生长性能评估
评估亲鱼生长速度、成活 率等指标,分析养殖效果 ,为后续养殖提供参考。
遗传品质评估
评估亲鱼的遗传多样性、 基因纯度等指标,确保亲 鱼品质优良,为后代提供 良好的遗传基础。
技术流程
人工繁殖罗非鱼主要包括亲鱼选择、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 等步骤。选择健康、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然后收集受 精卵进行孵化,是提高繁殖效率和幼鱼成活率的关键。
技术要点
人工繁殖过程中,亲鱼饲养管理、催产药物的选用和注射时 机、孵化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都是关键技术要点,需要严格 掌握。
繁殖环境与条件
02
罗非鱼的繁殖技术
自然繁殖
繁殖习性
罗非鱼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常在 春末至夏季进行繁殖。繁殖季节时, 成熟的雌鱼会产卵于水草丛生的浅水 区域,雄鱼则释放精液使卵受精。
影响因素
自然繁殖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温 、水质、降雨量等。适宜的水温范围 和稳定的水质是促进罗非鱼自然繁殖 的关键因素。
人工繁殖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

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

汇报人:日期:•罗非鱼概述•罗非鱼亲种培育•罗非鱼繁殖技术目•罗非鱼亲种培育及繁殖技术的未来发展录01罗非鱼概述罗非鱼属于鲈形目、鲤科,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淡水鱼类。

分类地位罗非鱼身体侧扁,头部中等大,口裂较宽。

体色通常为银灰色,腹部为白色。

鳍条多且发达,特别是背鳍和臀鳍。

形态特征罗非鱼为杂食性鱼类,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同时也摄食小型水生动物。

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能在不同的水域环境中生存。

生长习性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罗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食用价值养殖价值加工价值罗非鱼生长快,抗病力强,饲料转化率高,适合规模化养殖。

养殖罗非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罗非鱼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鱼片、鱼干、罐头等,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了附加值。

030201罗非鱼的经济价值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罗非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重要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之一。

养殖规模罗非鱼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包括亲种培育、繁殖、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养殖技术罗非鱼养殖业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发展罗非鱼养殖现状02罗非鱼亲种培育选择生长快、抗病力强、肉质好的罗非鱼品种作为亲种,如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

优良品种选择挑选体型健壮、无明显病灶、活力充沛的罗非鱼作为亲种,以确保繁殖后代的健康。

健康状况检查亲种选择罗非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培育水体应清新、富含溶氧,pH值、温度、盐度等水质参数需适宜罗非鱼生长。

选用淤泥少、排水方便的池塘,进行清塘、消毒处理,为亲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亲种培育环境养殖池塘准备水质要求饲料管理:根据罗非鱼的营养需求,合理选择饲料,如蛋白质含量高的颗粒饲料。

定期投喂,确保亲种获得充足营养。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换水量、增氧设备等,以保持水质稳定,促进亲种健康生长。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亲种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制剂、消毒剂等进行疾病治疗。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罗非鱼(又称尼罗罗非孔雀鱼)作为一种常见的亚洲鱼类,具有高产性和适应力广的特点,在养殖业中备受青睐。

本文将介绍罗非鱼的养殖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包括饲料选择、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正文:1.场地选择与设施建设罗非鱼适应力强,可适应各种水体环境,但养殖时仍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畅通的场地。

应尽量避免工厂废水排放及农药残留,以免对鱼群造成污染和伤害。

此外,适宜温度范围为24-30℃,氧气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罗非鱼的生长发育。

在设施建设方面,应考虑养殖容量和养殖规模,合理设置养殖池或网箱,并加强生产管理,确保水质稳定和供氧充足。

同时,可以设置遮阳网和过滤装置来提高光照条件和水质清洁度。

2.饲料选择与投喂管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可食用多种水生植物和小型动物。

根据鱼群大小和生长阶段,养殖者应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投喂方式。

对于幼鱼期(出苗到30克左右),应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浮游生物饲料进行投喂,每天分两次投喂,控制饲料量以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对于育成期(30克以上),可以逐渐给予粉状或颗粒状的专用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次饲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5%。

另外,在投喂管理上应注意定时定量,并及时观察鱼群的食欲状况和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水质控制与环境调节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罗非鱼养殖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pH值和溶解氧含量等,确保在良好的范围内。

强调补充水和排水的同时,需要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水质恶化和鱼体健康问题。

当水温过高或过低时,可采取降温或加热措施。

在夏季高温时,可以增加水体流通和增氧设备,降低水温。

而在冬季低温时,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提供适宜温度条件。

4.疾病防治与养殖管理罗非鱼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的感染,因此疾病防治十分重要。

养殖者应定期检查鱼体是否有异常情况,如外伤、溃烂、停食、腹胀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罗非鱼孵化有何特点?怎样控制孵化环境

罗非鱼孵化有何特点?怎样控制孵化环境

罗非鱼孵化有何特点?怎样控制孵化环境
罗非鱼是热带鱼种,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高,性成熟年龄短,繁殖周期多,加上罗非鱼具有挖坑产卵和口内含卵孵化的特点,因而人工繁殖技术有别于普通家鱼。

一、罗非鱼的繁殖适温
罗非鱼的繁殖适温范围为21-36°C之间,以24-32°C最宜。

当水温达19-20°C时,开始出现早期产卵活动,水温上升到21°C以上时,开始产卵。

罗非鱼具有一年多次产卵特性,其中莫桑比克罗非鱼在26-30°C 时,18-20天产卵一次;25°C时,需25-30天;低下24°C时,则需30-33天。

罗非鱼的性成熟期也很短,一般莫桑比克罗非鱼在华北地区的性成熟年龄约4个多月,华东3-4个月,广东仅2-3个月,尼罗罗非鱼一般5-6个月。

二、罗非鱼产卵受精过程
罗非鱼产卵受精过程很特殊,雄鱼发情时用口在池边挖窝,衔取泥沙吐在窝的周围,造成直径9-45厘米、深3-14厘米的产卵窝。

雌鱼产卵后,立即将卵衔入口内,下颌鼓成囊袋状;受精过程也由雌鱼吸入口内进行,因此罗非鱼孵化系在雌鱼口内进行,一般水温25°C时约6或7天,30°C时约5天即可孵化仔鱼。

仔鱼仍需留在雌鱼口中继续发育7-10天后才离开母体。

三、注意大鱼吞食小鱼的现象
由于罗非鱼有一年多次繁殖的特点,所以在自然繁殖条件下成鱼和幼鱼同池生长,规格极不整齐,饲料不足时,经常发现大鱼吞食小鱼的现象,故仍宜采取人工繁殖培育鱼种,再出塘混养。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 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所以对温度要求较高。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就会影响其生存、生长和繁殖。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殖罗非鱼的注意事项,看看罗非鱼养殖技术要点。

罗非鱼能否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比较容易。

凡是有生活污水流入或靠近牛棚、猪厩、羊圈、厕所等水源方便的地方,即凡是水质肥沃的池塘内适宜单养。

一般水深1米的池塘,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体长3厘米的鱼种5000 - 8000尾,或放养50-150克的罗非鱼亲鱼300 - 500尾,产量可达500多千克。

如果投喂人工饲料,经常捕大留小,及时减小其密度,则产量可达1000千克以上。

罗非鱼混养技术罗非鱼的混养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1)以罗非鱼为主,搭配其他鱼类。

一般城镇附近的池塘和村边的门口塘,有大量生活污水或人畜粪水不断流入,池水很肥,有机物质丰富。

若放养其他鱼类,容易因缺氧而造成泛塘死亡,而采取主养罗非鱼的放养模式是适宜的。

一般放养密度为每0.07公顷(1亩)4000-7000尾,规格3-7厘米,或者放养50 - 150克的罗非鱼亲鱼和3-7厘米的鱼种2000 - 3000尾。

(2)以其他鱼类为主,混养罗非鱼。

以放养鲢、鳙为主的池塘,如果水质肥沃,则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3-7厘米的罗非鱼1000 - 2000尾;如果水质较瘦,则可放养500 -1000尾。

以放养草鱼为主的池塘,由于草鱼摄食量大,粪便也多,易导致水质肥沃,这样每0.07公顷(1亩)可放养3-7厘米的罗非鱼1500 - 2500尾,水质瘦的也可放养1000尾。

怎样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罗非鱼在适温条件下,当年可繁殖数代(广东每年可繁殖3-4次,长江流域可繁殖2-3次)。

控制繁殖过剩的方法有两种:(1)与肉食性鱼类混养。

在非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利用肉食性鱼类来控制罗非鱼繁殖过剩的子代。

常用的肉食性鱼类有胡子鲶属的几种鱼类、日本鳗、黑鱼、大口黑鲈等。

在5月初每0. 07公顷(1亩)放养5-7厘米的黑鱼30 -40尾,6月底放养约7厘米的罗非鱼100 -150尾,到年底黑鱼每尾可长到250-500克,罗非鱼每尾重150-200克。

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

罗非鱼苗种繁育技术
苗种池每 667m2 可放养鱼苗 10 万尾左右, 同池鱼 苗要求规格整齐, 以防大苗吃小苗。鱼苗培育池要进苗 前要施足基肥, 放苗后要坚持每天泼洒豆浆。在水温 25℃左右, 经 15 d~20 d 培育, 幼苗可长至体重 1g 左 右, 这时可转入成鱼池进行饲养。也可在原产卵池继续 培育大规格鱼种, 再转入成鱼池。
首先要注意水温的调控, 要保持亲鱼培育池水温 在 18℃~32℃之间, 在换水时要将水温调控好, 且在换 水时温差不得超过±2℃。其次要加强投喂, 罗非鱼的食 性很广, 而且很贪食, 食量大, 宜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并
辅助投喂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配方为: 鱼粉 30%, 豆 饼 20% , 面 粉 15% , 玉 米 粉 15% , 麸 皮 15% , 酵 母 2.5%,矿物质 2%,维生素 0.5%。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 达到 35%以上。日投喂量为鱼体总体重的 5%~8%, 每 日投喂 3 次~4 次, 每次投喂约 0.5 h~1 h, 以大多数鱼 种 吃 饱 游 走 为 度 。每 次 的 投 喂 量 还 要 根 据 水 温 变 化 、天 气 变 化 、鱼 类 摄 食 和 活 动 情 况 等 合 理 加 以 调 整 。青 饲 料 可投喂绿萍、苦 菜 、苜 蓿 草 等 , 以 补 充 饲 料 中 维 生 素 c 等 的 缺 乏 。在 投 喂 方 法 上 要 讲 究“ 四 定 ”原 则 。罗 非 鱼 在 水温 28℃~32℃时生长最快, 应加大投喂量, 在阴雨、闷 热 、雷 阵 雨 等 恶 劣 天 气 时 要 减 少 投 饵 或 停 止 投 饵 。青 饲 料可每天晚上投喂 1 次, 用 1%的漂白粉消毒后投入 水体中, 投喂量以第 2 天无剩料为准。
开户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沅江支行
帐号: 203430981001000001134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尼罗罗非鱼的养殖实践中,由于其性腺成熟早,繁殖周期短,往往因繁殖频繁导致种群密度过大,使个体小型化,严重影响着鱼产量的提高和降低了商品质量。

本文参考了日本的尼罗罗非鱼过度繁殖控制技术,总结以下经验,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指导。

日本早先是用肉眼选择单性鱼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成功地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现在基本上是养殖种间杂交获得的全雄苗种。

还采用其他方法控制繁殖,大致情况如下:
1 利用养殖方式控制繁殖
能控制繁殖的只有网箱、流水式和拟流水式水槽养殖。

用浮性网箱养殖罗非鱼,能够抑制产卵行为、避免发生种群过密,还避免亲鱼因口腔孵化而导致生长停滞现象。

流水养殖中,提高流速减少鱼卵受精机会可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试验证明,当流速在20cm/s 时,能破坏鱼的产卵行为,但影响正常的生长,当流速在10cm/s,则达不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只有当流速在15cm/s左右,既能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又能使鱼的生长和肥满度仍处于良好状态。

2 利用高密度饲养控制繁殖
养殖尼罗罗非鱼的繁殖受放养密度的影响。

试验证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收捕量直线上升,鱼苗占成鱼收捕的比率减少。

当单位面积放养密度达到3kg/m2,成鱼中的鱼苗所占比率几乎为零。

这种高密度养殖,使正常的产卵孵化行为受到饲养中其它鱼的干扰而不能进行。

但是,由于受到缺氧和水质恶化等因子的制约,在静水池中每平方米放养3kg 鱼并不能实现。

3 投喂雄性激素生产单雄性苗种
一般选用17a-甲基睾丸酮(简称MT),这种激素比较便宜,容易得到,最重要的是在生物体内能够吸收且有效时间长。

因为该鱼是食用鱼,故此浓度的掌握非常重要。

将MT
分别配成50ug/g和100ug/g的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进行口服试验,结果都能得到100%的雄性苗种。

考虑到鱼苗摄食的程度,认为用100ug/g浓度的饲料为好。

试验证明:全长02.2—14.6mm 的鱼苗雄性率为93%—98%;全长13.5—20.2 mm的鱼苗雄性率为70%;只有全长在8.5—12.0mm,平均为10.5mm的鱼苗约经30d 连续投喂药饵能获得100%的全雄鱼苗。

4 利用种间杂交生大会雄苗种
操作技术是将奥利亚罗非鱼(雄)和尼罗罗非鱼(雌)按1:2—1:5的比例放入产卵池,而后投喂枝角类或配合饲料。

每两个月一次将亲鱼池的鱼苗捕起分养或出售。

5 与掠食鱼混养
这方面进行的研究不太多。

有人在尼罗罗非鱼池中分别混养铜吻鳞鳃太阳鱼和鲤鱼进行研究。

其结果显示,混养10%鲤鱼的效果不大,而混养10%铜吻鳞鳃太阳鱼效果显著,繁殖的罗非鱼苗数减少近一半,而鱼苗生长快3倍以上,这不仅提高了罗非鱼产量,而且将不必要的苗种换取了掠食性鱼的产量。

6 肉眼选择饲养单性鱼
一般用麻醉药物将鱼麻醉后,用肉眼分离雌雄个体单养。

使用50-60g的鱼苗。

饲养结果是,单雌鱼比单雄鱼长得慢,但比雌雄混养的雌鱼长得快。

此外还有人提出改造鱼池底质结构,使鱼不能挖穴产卵而达到控制繁殖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