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声律启蒙教材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1课声律启蒙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声律启蒙》全篇

《声律启蒙》全篇《声律启蒙》是一部汉语韵文学著作,由清代著名学者李渔编著。
该书旨在指导儿童学习诗词韵律,掌握平仄声调,培养文学修养。
全文共分为三十五课,每课包含一首诗和一些练习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教育价值。
以下是《声律启蒙》全篇的内容:第一课:天文1. 平水韵:东冬韵【诗】东方一点月,夜夜照我还。
【练习】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上去声:通用【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练习】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第二课:地理1. 平水韵:江阳韵【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练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 上去声:通用【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练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三课:天文(续)1. 平水韵:东冬韵【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练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上去声:通用【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练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四课:地理(续)1. 平水韵:江阳韵【诗】庐山谣【练习】庐山谣2. 上去声:通用【诗】塞下曲【练习】塞下曲【后续课程省略】通过学习《声律启蒙》,儿童可以掌握平仄声调、韵律知识,培养文学兴趣和修养。
同时,该书中的诗篇和练习诗句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作用。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声律启蒙》教材的第三章“平水韵”,具体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以及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汉语音韵的基本知识,提高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方法,理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词吟诵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声韵辨析方法,运用平水韵进行诗词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典诗词吟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新课导入:讲解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练习。
3. 例题讲解:以具体诗词为例,讲解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声韵辨析和诗词创作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声律启蒙》第三章平水韵2. 内容:声母、韵母、声调辨析平水韵押韵规律诗词创作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声韵知识,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请举例说明平水韵的押韵规律。
2. 答案:示例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平水韵押韵规律:同一韵部的字在诗词中押韵,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的“光”和“霜”押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声韵辨析和平水韵押韵规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声律启蒙》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音韵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

《声律启蒙》教案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一章节“东”。
教材详细内容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与运用;诗词中的声韵规律;通过诗词鉴赏,理解声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声律美。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识别;诗词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引入声律启蒙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知识,讲解发音要领。
(2)分析诗词中的声韵规律,举例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韵规律。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词,分析其声律美,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短的诗词,并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律启蒙》第一章节“东”2. 板书内容:(1)声母、韵母、声调基本知识(2)诗词声韵规律(3)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以“东”为主题的诗词。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东,绿意盎然中。
花开满园香,燕舞绕梁空。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声韵规律,体现声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韵规律的掌握程度,以及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以“东”为主题的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2)尝试创作其他声母、韵母组合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
2. 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3. 实践情景引入的诗词接龙游戏。
4. 作业设计中的诗词创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声韵规律的掌握与运用1. 声母、韵母、声调的基本概念讲解要清晰明了,确保学生理解无误。
《声律启蒙》全文

《声律启蒙》全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声律启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下卷各15篇。
作者简介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1664年成进士,选庶吉士。
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宝庆府志》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根据清代纪昀(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记载,此书原名为《声律发蒙》,作者为元代的祝明,两卷,只收有平声30个韵部的字;在流传和使用的过程中,各朝各代又对其进行过多次的增删修改和整理,所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所收的明朝涂时相刻本便有五卷,平、上、去、入四声106个韵部都已收入。
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

声律启蒙全文注音版声律启蒙是清代著名文化人黄景仁创作的一部儿童韵文诗集,以声韵相似的文字组合,让孩子们通过诵读和听写来学习汉字和培养音韵感觉。
以下是声律启蒙全文的注音版:(一)[编者]序(伪托)癸卯正月吉日,所谓归甲乙属相相生,最喜明堂上日未落而变者。
胥臣黄景仁宗瞻御制“声蒙教坊席卷全真功果”一十二字请(乞)于明堂上行歌。
(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三)京、京、京,石径通幽径。
园中有桃树,花发正中红。
(四)单、单、单,洒扫别传病。
人人爱才子,家家爱才貌。
(五)列、列、列,岸边渐春晖。
河水复盈盈,脉脉含辽海。
(六)奔、奔、奔,六月梅雨季。
江南人家多,依约住西溪。
(七)比、比、比,卧听春潮起。
竹簸声不绝,岸芦随丝微。
(八)绿、绿、绿,愁翠迷神州。
河路阻遇溃,濮水缓泻流。
(九)殷殷歌,燕莺脆声玩斑竹。
横见双乌鸟,仰而急更走蜡烛。
(十)贝锦堂前芳草茂,南楼西陌红日红。
杨柳带缆渔船,蓼花浸酒卖瓜僮。
(十一)鹿角长城,暮角掉乡。
汉将歌、南雁回、北雁藏、万众瞩望。
经年未遇沈阳夜市红绡帐有海棠树,有富贵村庄。
(十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十三)张三丰夜深坐石床,葵花一现似断肠。
远处枯骨满秦城,只此开怀云日长。
(十四)梅花还可解劲尘,千里雪飘岂偶然。
风从北方来,何似解封后更甜。
(十五)铃、铃、铃,黄昏深中。
蛮笋柳,油云巜。
(十六)云、云、云,仓耳有盘文。
旭日落,棠梨木。
(十七)标、标、标,高阁生帅云。
殷殷漏中钟,松风微荡天。
(十八)菜、菜、菜,公忙极帝少。
馈馕豆肴漕麦食,穷困颠簸庙堂到。
(十九)老家杨柳贞静愁杀路傍人。
竹篱箐,犬吠起。
(二十)清、清、清,新品贺元夕。
酒楼灯,江槛花。
(二十一)藏、藏、藏,美人携高杖。
坐赠无尘臣,慌怆怀平章。
(二十二)守山老人逊青童,将与儿童登高冈。
吹云松子渔朝起,寄言山下桃花帮。
(二十三)鸣、鸣、鸣,妍媸不仔肩。
通用新版声律启蒙2 声律启蒙一东(二)

对 同
异
译文:差异和相同相对
白叟
对
黄童
黄童:即儿童。黄:指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 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所以用黄口指年龄幼小;
译文:白发老翁和黄口小儿相对。
江 风
海对
雾
译文:江风和海雾相对
牧 子
对
渔 翁
译文:牧童和渔翁相对
颜 巷 陋
译文:颜回甘居陋巷
《论语·雍也第六》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贤哉回也!”
皇帝都这么说了,那还能怎么办呐?大臣们只能乖乖地 掏腰包,哥几个凑了一万亿钱,总算把皇帝赎回来了。
咱们不管具体是多少,总之就是特别特别多。大臣们快把自己的腰包都掏空了,想着, 这下皇帝总该乖乖听话了吧?不!这个皇帝,还是跟以前一样任性。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梁武帝去了六次同泰寺。每次去都要在寺庙里住上好几天,时不时还回去当当 和尚。也没人能管得了他,没办法,谁让他是皇帝。可梁武帝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瞎折腾的时候,一场危 机就要来了
历史典故
一个叫阮籍的人。他生活在魏朝和晋朝这两 个朝代交替的时候,魏朝的旧皇帝 和他有亲戚关系,晋朝的新皇帝也想和他交朋 友。就像你和朋友玩一样,你的朋友们分成了 两波,两边都想把你拉过去,你夹在中间,就挺 难受的。这个阮籍也是这样,夹在中间很难受。 一难受,他就喜欢坐着车子瞎逛,逛着逛着,前 边没路了,他就在那里大哭一场。 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还觉得这个人的做法很 有个性,于是就给这种行为起了个名字,叫“魏 晋风度”。阮籍的路途穷尽了,前面没路了,这 就是“阮途穷”。
阮 途 穷
历史典故
梁武帝这个人,本来很勤奋,在皇宫里规规矩矩地当了二十多年好皇帝, 业余时间有个 小爱好,就是喜欢看看讲佛的书、听佛学大师讲讲道。 可是慢慢地天下安定了,百姓都安居乐业了,梁武帝就开始骄傲起来,觉 得:“我辛苦了这么久,总得给自己放个假吧。”放假就放假吧,皇帝再忙也 得休息休息嘛。但没想到,梁武帝干脆趁着放假,跑到同泰寺里去了。去干 嘛呢?就是去出家当和尚。
声律启蒙(注释版)

声律启蒙(注释版)作者:(清)车万育撰,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几给事中。
简介: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卷上一、东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
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清暑殿:《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注释】黄童白叟:《韩》黄童白叟,踊跃欢呼。
颜巷陋:见《论语》。
阮途穷:《晋书》阮籍率意独驾,车迹所穷,恸哭而返。
冀北:《韩》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声律启蒙教材执笔者:崔敏第一课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①,六钧弓②,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③,天上广寒宫④。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释:①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
②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③清暑殿:《洛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④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的诵读韵文。
2、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韵律美教学重点:能背诵韵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夸父逐日》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对韵歌,请大家看。
2.出示韵文: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燕对鸣虫。
二、指导过程(1)读准字音:1、师:对照音节,自己轻声读一读,试着把字音读准,哪个字读不准,就多读读。
2、学生互读,后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2)品读对韵:1、孩子们,现在让我们都来看这一段对韵歌,里面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来吗?(PPT,大屏幕)2、生汇报:预设:(1)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3)指导朗读:A、谁来试着读一读?B、讲授:这么简单的对子,如果我们能读得更加干脆利落,会更好听,不信,你们试试看。
(生自由读)C、指名读(4)还有对子吗?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师:能试着说说这是几言对吗?(5)讲述故事《嫦娥奔月》(6)指导朗读:讲授:读起来不能那么干脆,但我们读起来,既要流畅,还要让大家听出清晰的节奏。
D、小嘴角翘起来,头摇起来美美的读,就更好听了,自己再试试看(7)指导背诵1、自己试试看第二课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①虎,叶公②龙,舞蝶对鸣蛩③。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寒外雁雍雍④。
秦岭⑤云横,迢递⑦八千远路;巫山⑥雨洗,嵯峨⑧十二危峰。
注释:①冯妇:见孟子。
②叶公:《庄子》叶公子高好画龙,天龙闻而下窥,叶公惊走。
非好龙者,好似龙者也。
③蛩:音穷。
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织,今通作蛩。
④雍雍:《诗》雍雍鸣雁。
⑤秦岭:《韩愈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又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⑥巫山:《广舆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形如巫字,有二峰。
⑦迢递:远也。
⑧嵯峨:山高貌教学目标1、了解对子的相关特点。
2、能在朗读中读懂对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三、读故事《叶公好龙》1、默读,读出故事大意。
2、学生说故事大意,师生补充。
四、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八、作业春种一粒粟,()收万颗子。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
第三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①,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②。
晚霞舒锦绣,朝③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④石枕,秋寒妇念⑤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⑥原上牧童归。
注释:①朗:月光明亮。
②矶(音jī):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③朝(音zhāo):早晨。
珠玑:珍珠的统称。
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④欹(音qī):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
⑤念:想着。
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
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⑥莎(音suō):草名,即香附。
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教学目标1、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师生共读,读出对仗的乐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联系实际、感悟升华1、你知道哪些保家爱国的诗句。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四课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①对杖履,杞梓对桑榆。
天欲晓,日将晡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③,煮粥惜焚须④。
韩信⑤武能平四海,左思⑥文足赋三都。
嘉遁⑦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注释:①箕裘:《礼》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于,必学为箕。
箕,屈柳成箔也。
②晡:日午也。
③刺股:《国策》苏秦说秦不行,乃夜读书,欲睡,则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④焚须:《唐书》李绩姊病,自为粥而焚其须。
⑤韩信:《汉书》韩信佐高祖,平四海,定天下,封淮阴侯。
⑥左思:《晋书》左思三都赋十年乃就,入争录之,洛阳纸贵。
⑦嘉遁:《易》嘉遁贞吉。
遁,隐处也。
教学目标: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
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交代目标、激趣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茶对酒”。
2、提问:①说说知道的对子小常识。
②师介绍最早的对子。
初步理解对子内容。
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
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对子。
②齐读、开火车读生字词卡。
4、指导认识生字:按结构分类贴生字卡。
扩词、换部首。
5、把生字送回原文再读一读。
6、反馈:拍手齐读。
三、练习熟读,初步理解。
1、请大家默读原文,结合注释,查查字典,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同桌讨论:①说说文中提到的四个历史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②“天欲晓,日将晡”什么意思?3、汇报交流:把你读懂的地方向大家汇报一下。
①随着学生汇报出示词卡:“箕裘、杖履、杞梓、桑榆、刺骨、竹篱茅舍”。
②你知道四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你想说些什么?用什么语气读这两个对子?试读。
③“天欲晓,日将晡”是什么时候?你知道表示天刚亮的词或片段吗?4、考一考:①对子当中提到的“秦”、“赵”、“越”、“吴”是春秋战国时的国家,你还知道那些朝代?5、多种方式熟读成诵:五、学对对子,挑战自我。
1、学生学对对子。
2、讲纪晓岚对对子的趣味故事。
六、结束全课。
教师总结: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你们说话就会出口成章,写文章就会下笔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
第五课云对雨,水对泥,白璧①对玄圭②。
③献瓜对投李④,禁鼓对征鼙⑤。
徐稚榻⑥,鲁班梯⑦,凤翥对鸾栖,有官清似水⑧,无客醉如泥⑨。
截发⑩惟闻侃母,○11断机只有乐羊妻。
秋望佳人,目送楼头千里雁;早行远客,梦惊枕上五更鸡。
注释:①白璧:《国策》苏秦说赵王,大说。
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
②玄圭:《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③献瓜:《韵府》唐德宗时,有献瓜果欲授官者。
④投李:《诗》投我以木李。
⑤鼙:战鼓。
⑥徐榻:《后汉书》陈蕃为豫章太守,惟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即悬之。
⑦班梯:《备考》公输子名班,又名般,鲁之巧人也。
尝为楚造云梯以攻宋。
⑧清似水:《郑祟传》臣心如水。
⑨醉如泥:《李诗》笑杀山翁醉似泥。
或云:泥,虫名。
⑩截发:《晋书》范逵过陶侃家,无以待宾。
母曰:汝留客,我自有计。
乃截发易酒肴。
○11断机:《史记》周乐羊子游学,一年来归,妻因断机曰:君之废学有如此。
羊子感悟,卒为名儒。
教学目标1、诵读《八齐》,达到熟读成诵。
2、故事导入,品读解意。
3、使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感受古人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师讲《夷齐让国》的故事。
2、你觉得伯夷和叔齐为什么要让国?这样做,你觉得怎么样?二、诵读,品读解意。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巩固拓展1、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知道的意思说给他听吧。
2、小组合作,在组中进行背诵。
3、小组间进行对子游戏,全班共对,读出乐趣。
六、总结七、作业1、把这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