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精选】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情感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

《声律启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情感产生了共鸣,同时也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

在《声律启蒙》中,作者通过对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提出了“诗以言志”、“言志之难,言不由衷,言不由衷,诗不成”等一系列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观点。

作者认为,诗歌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只有在思想和情感真挚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诗歌作品。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震撼,让我重新审视了诗歌创作的内涵和要求,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声律启蒙》中还涉及了对诗歌创作技巧的探讨,如平仄、押韵等。

作者通过对这些技巧的分析和讲解,使我对诗歌的形式美和音韵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喜爱诗歌这种艺术形式。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古代诗歌名篇的赏析,让我对古代诗歌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读完《声律启蒙》后,我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

作者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非凡的天赋,还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学功底。

他对诗歌创作的理论和技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也有着对古代诗歌的深刻理解和赏析能力。

同时,作者还对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研究和鉴赏能力,这些都使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大师。

总的来说,读完《声律启蒙》后,我深受启发,对诗歌创作和诗歌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作者的才华和创作精神表示了由衷的敬佩。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诗歌艺术的奥秘,也将会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声律启蒙》十感

《声律启蒙》十感

《声律启蒙》十感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闲庭信步,偶读《声律启蒙》;心系家国,遂抄十感启发。

素闻文章要为时作,读书也要读有用之书,经世致用,书要用于辅国辅政,利己利民。

今摘启蒙佳句,而作感想数语。

1、女子眉纤,颌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启发:对待逆境疫情,唯有微笑跟豪情。

2、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启发:疏慵是极其放松的状态,中华儿女,平时无事,可以诗酒田园,一旦有事,必挺身而出,勇武无比。

3、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启发:男儿即便抗战一线,惊涛拍船,亦不辞劳苦,天下安稳,隐居山中,也快活无比。

4、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可赋三都。

启发:别学得文不文,武不武,等到国家有事,不能挺身而出,又不能保妻儿父母,就很痛苦。

学子即便待假在家,要双倍努力读书,努力做国之文丞武尉。

5、霜欲飞时鸿已过,雨将降处蚁迁移。

启发:风霜雨雪会来,人要敢于做迁移准备,实体店转到线上,服务业归往云端,这是个大趋势。

6、笃志诗书,思入圣贤绝域亲近道德,羞染名利纤尘。

启发:名闻利养都是灰尘,别被名利骗了,健康自有快乐的生活,并且能做利益家国的事,应该会成为大时代新追求。

7、抚养群黎,已见国家隆治;滋生万物,方知天地泰交。

启发:此次抗疫,足见国家安抚百姓力量,可谓强大,这是盛世之相。

但必须天地大环境好,治理山水河川,使环境优美,才能万物滋生,永绝病菌。

真正做到海晏河清,圣贤倍出的大时代。

8、抚动琴弦,顿觉座中风雨至;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

启发:人要有气场,作个文章要能惠益苍生,行的举动,要能敬服鬼神。

9、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启发:世事难料,哪有没有病的世界,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峰回路转之机,柳暗花明之日,不必恐慌。

10、礼别尊卑,拱北众星常灿灿;势分高下,朝东万水自滔滔。

启发:所谓试松柏于风霜,试君子于磨难。

疫战,是一场体质意志英雄智慧之战,有功立德之人,自然如北辰、大海,为众物所拱归,国家团队个人亦复如是。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部诗歌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声律启蒙》,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对诗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声律”、“启蒙”等概念,强调了诗歌创作中对于音韵、节奏的重视,以及对于语言表达的精准和准确。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袁枚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指导。

其次,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内涵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最后,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展现了非凡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工整优美,而且在意境上深邃广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袁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在后世也
被誉为经典之作,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声律启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它不仅在诗歌创作技巧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完《声律启蒙》,我对于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人生、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清代的著名诗人顾炎武。

这部书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声律启蒙》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要求和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顾炎武提出了“声律”和“启蒙”两个概念,他认为诗歌应该遵循一定的音乐规律,同时要有启发人心的作用。

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

顾炎武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批判。

这些观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当今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最后,书中的语言和表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炎武的文笔优美,表达深刻,让人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刻,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诗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热爱。

总的来说,阅读《声律启蒙》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让我对诗歌创作、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部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书,受益其中。

《声律启蒙》有感

《声律启蒙》有感

《声律启蒙》有感声律启蒙全文1《声律启蒙》节选一篇一:《声律启蒙》有感1 《声律启蒙》(节选一)一、经典回放: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声律启蒙》有感}.七、活动广角:第3页八、成长袋: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声律启蒙读后感一年级

声律启蒙读后感一年级

声律启蒙读后感一年级
篇一:
声律启蒙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承,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和博大精深。

同时,声律启蒙中的诗句和成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语的韵律和美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声律启蒙还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成语、诗句和表达方式,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总的来说,声律启蒙是一本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的启蒙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篇二:
声律启蒙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适合一年级的学生阅读。

这本书内容丰富,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方面的虚实应对,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等方面的训练。

在阅读声律启蒙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来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同时,声律启蒙中的押韵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读物。

声律启蒙是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启蒙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文
学素养。

《声律启蒙》读后感3篇

《声律启蒙》读后感3篇

《声律启蒙》3篇
《声律启蒙》3篇
《声律启蒙》1 我最近爱读爸爸给我推荐的《声律启蒙》,这本书作者是清朝的张思岩,共二十二卷,收有著名词家四百三十四人的'作品。

我记得第一句是“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读着朗朗上口也很好记。

但是有些文字我从来没有见过,它的解释也很让人费解,比方说:疎墉(我不知道是哪个疎墉)的意思是懒也。

有些人根本就看不懂,只有文学修养很深的人才能看懂,比方说像我就看不懂,不知道我爸爸能看懂不,不过我爸爸说看不懂不要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还有,这本书是押韵的,什么叫押韵?就比方说一(代表条目)东(代表韵脚),那么许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
ong(如东、中、空等等等等)
《声律启蒙》2 《声律启蒙》这本书是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到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最长是11字队。


韵协词,朗朗上口,从中可得到语言、词汇、修辞的训练。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声律启蒙》3 这一学年教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好书—《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本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淬炼出的精华。

这本书包罗着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

我读了这本书想起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声律启蒙》让我们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学会的道理!。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

这部诗集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婉约细腻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声律启蒙》之后,我深感袁枚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也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首先,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婉约细腻。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注重声律韵律的运用,使得诗句优美流畅,读起来十分悦耳。

同时,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反映,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歌既有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深受读者喜爱。

其次,袁枚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令人敬佩。

在《声律启蒙》中,袁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情世故的反映,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用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人生的曲折和无常,用敏锐的观察捕捉到人情世故的复杂和纷扰。

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最后,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袁枚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注重声律韵律的运用,而且在内容上注重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描绘和思考,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敬佩。

总之,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袁枚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婉约细腻,深受读者喜爱;他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令人敬佩;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袁枚的《声律启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诗歌经典,让人受益匪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声律启蒙》的心得
:仰之艺术工作室
儿子是年入小学,刚把语文书拿回家就迫不及待地翻看。

这是“部编本”的新教材,翻来翻去就发现了《对韵歌》:天对地,雨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我看见了忍不住多读几遍,感觉朗朗上口,儿子有很多字不认识也跟着瞎念。

后来他才知道,这第一句就来自《声律启蒙·一东》,教育部的专家也是节选《声律启蒙》的内容来改编的。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和声律有关的文字。

年秋,恰逢罗老师开班授课,我们幸运的加入"古典诗词基础班",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

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到了上平声的《声律启蒙·十五删》。

这个学习过程既艰苦又有趣,艰苦的是距离比较远,每周日从城北转公交到城南书院路;有趣的是,课堂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观察到孩子的变化,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孩子的变化:
(1)由于我们每次上课前都有预习,所以课堂背诵能够超过很多同学,这让他小小地满足了一把。

罗老师也经常提醒各位同学和家长,课堂时间有限,在家多读多背,老师才能加快进度。

(2)作为二年级小学生,儿子很多汉字不认识,借《声律启蒙》课堂,认识了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由于没时间抄写,所以仅限于认识。

小孩子有个特点,认识的字不一定会写,以后有空还是借助《声律启蒙硬笔书法字帖》练习写写。

(3)《声律启蒙》中有声调、音韵、格律等知识,比如"入声字"都体现在方言,不懂方言或入声字是无法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押韵规则的。

课堂上,罗老师经常用长沙话、湘乡话、益阳话、湘阴话来示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自己老家是湖南武冈,武冈话里"借书"的"借"就读作"假jià",《声律启蒙·六鱼》第二段:"共服宣尼休假盖"的"假"就是借的意思。

由此联系小学课文《狐假虎威》,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标题含义:"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骗人",这对以后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是有帮助的。

孩子对方言有了兴趣,我就在网络搜索粤语版的《唐诗三百首》来韵味一下。

知名主持人汪涵就说过:"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是为了不让我们忘记从哪里出发的。

"目前各地方言中还保留入声的有粤语、闽南话、吴语、客家话、旧湘语、江淮官话、赣语、晋语等。

(4)对联知识的运用。

在《声律启蒙》课堂我们学了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

其中五字对和七字对,很多是有文采的对联。

通过老师的分析,小朋友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对联的基本知识。

到了寒假,孩子学习毛笔字,要写春联、贴春联。

生活中很多人分不清上联、下联,不知道哪个贴左哪个贴右。

当孩子学会看对联平仄,清楚的知道,上联的末尾肯定是仄声,应该贴在大门的右边(古人以右为上)。

关于对联兴趣的引导,家长可以去"喜马拉雅FM"找到《幽默大师纪晓岚》放给孩子听。

孩子心中有了对联的概念就会有兴趣,否则那些对联故事无法吸引小朋友。

记得2019年正月,我们路过某某书法培训教室,看见大门口贴的颜体楷书大字春联,结果孩子仔细研究后发现该对联的上联贴反了,哈哈一笑!(照片为证)
(5)《声律启蒙》课堂,不光是照着书本学习,还有机会给孩子们做户外的"对句游戏"。

老师出题:一个字"剑"对个啥字呢?二字句"冰糖"对个啥呢?孩子们会叽叽喳喳、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来答出一些搞笑的答案,当然也有不少正确的答案。

回到家,我们有时候带儿子在小区散步,也会做对句游戏。

比如看见:"落叶",让他想一个平仄相对的词语,没有标准答案,纯粹好玩!调动他的积极性。

我们玩过的例子有:“枯枝对什么?”对“落叶、绿叶、摇叶……”“黄花对什么?”对“绿竹!”;金龟子对黄蜜蜂;白日对黄河;橙子对雪梨;桔子对荔枝;叶公好龙对冯妇杀虎。

今年春季雨水特别多,孩子某天散步时突然冒出一句:"二月春寒冷如霜",让我惊讶了一次。

但是后面他想破脑袋也接不上了。

我于是调侃他,接一个:“植物个个想太阳?”
(6)《声律启蒙》包含的内容丰富,其中的历史典故能让孩子们生动地了解历史知识和成语。

比如《声律启蒙·一东》第二段:"颜巷陋",会告诉孩子们关于孔门弟子"颜回"的故事:"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梁帝讲经同泰寺"让大家知道笃信佛教的梁武帝一些荒诞的行为,延伸一下,原来《千字文》的诞生也与梁武帝有关。

正好儿子读过一点《千字文》,他们学校也做过祭祀孔子的活动,所以当知识和生活有了联系,孩子们就会记住。

最近还学到《声律启蒙·十五删》这一句:"骁将袍披仁贵白",儿子喜欢听评书《薛仁贵征东》,很快就知道白袍小将是何许人也了。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也有许多的收获:
第一,是在格律诗的欣赏和写作方面得到提升。

第二,就是解决了一些内心的疑问。

还记得课程初开时,罗老师和各位家长沟通:“学习传统文化有啥用?”除了应付语文考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某些学生读不懂数学题),其实根本上是要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

蔡元培当年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唐诗宋词包含了古代中国大量的美学与哲学思想,在这个失去信仰的复杂时代,如果从小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来孩子们面对成功或挫折、顺境或逆境,都能坦然面对。

《论语·阳货篇》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诗作诗,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可以抒发情感,让人的内心情绪有一个排遣的途径,提高修养和升华思想。

当年苏东坡命途多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是达观的心态又让他微笑:"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几句朴实无华的诗词,让他自己解脱,也让后人敬爱万分!现在写古典诗词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央视《诗词大会》的评委也被网友吐槽不懂格律诗。

那咱就借用当代人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来说明同一个意思吧!
其实这些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颗平常的心,让他们身、心都健康。

我们期待未来吧!
作者简介:
丁文,字在兹。

师承着名书法家王友智老师。

现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嘤鸣诗社社员。

被湖南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中国教育研究院授予“特级辅导教师”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