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教材解读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

声律启蒙全文讲解版《声律启蒙》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所著的一本关于声韵和音律的教材。
全书以诗词形式呈现,以韵律和音韵规律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解文字读音和声调变化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全文进行的详细讲解。
第一章词章本章主要讲述了词章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要求。
纳兰性德首先解释了什么是词章,指出词章是诗词艺术的组成部分,包含了词的结构和格式等要素。
他更详细地说明了词章的五个要点:词章名、神(音节)、韵音、字数、韵趣和调子。
通过这些要点的讲解,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词章的构成和写作的要领。
第二章山水本章重点介绍了山水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纳兰性德指出,山水词是描写山水景色的一种词体,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他通过列举经典山水词的例子,指导读者如何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和拟人等,来描绘山水之美。
同时,他也强调了运用声律的重要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韵律和音韵之美。
第三章花鸟本章重点探讨了花鸟词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纳兰性德认为花鸟词是描写花鸟之美的一种词体,需要在表达自然之美的同时,注重艺术表达的手法。
他建议读者在描绘花鸟时要注意造型和色彩的描绘,同时运用声律使词句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他还提到要运用拟人手法,使花鸟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第四章人物本章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的词章技巧和创作要点。
纳兰性德强调,人物词需要通过表现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真实和鲜活。
他建议读者在描写人物时要注重形象描绘和个性特点的塑造,同时运用音律和韵律的变化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五章其他题材本章涵盖了一些其他题材的词章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纳兰性德提到了游戏、宴饮、怀古等题材,指导读者在不同题材中的词章创作时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使词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还强调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力,在小词中表现大情感,展示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总结《声律启蒙》是一部集中讲解声韵和音律的重要教材,对于学习诗词创作的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声律启蒙》教材解读

添加标题
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点或情 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 对晴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达了事物的相对关系。
对偶和排比的运用
对偶:声律启蒙中大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工整、节奏鲜明,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声律启蒙将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词语或句子并列使用,增强语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借代和夸张的运用
借代:用事物的部分代替整体,如用“三尺红绫”代指“婚姻”。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来表达情感,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对比和映衬的运用
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加深读者的印象。 映衬:通过相互映衬,使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增强表达效果。
05
声律启蒙的文化内 涵
THEME TEMPLATE
添加标题
练习方法:可以通过模仿、朗读、口语练习等方式来掌握声调和语调的 掌握。
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声律启蒙中的句子有固定的节奏,通常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的交替形式。 韵律:声律启蒙中的韵脚严格遵循平水韵的规则,每句末尾都押韵。 声调:声律启蒙中的每个字都遵循汉语的声调规则,平仄交替,使语音富有变化。 音节:声律启蒙中的句子通常以双音节为主,使语音更加和谐。
语境运用:结合 语境使用词汇和 语法,使表达更 加贴切自然。
04
声律启蒙的修辞手 法
THEME TEMPLATE
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事物的 特点,形象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 事物或情感。
在声律启蒙中,比喻和拟人的修 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增强了语言 的表达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校对排版打印版)

《声律启蒙》详解全文方育龙目录一东 (1)二冬 (2)三江 (4)四支 (6)五微 (8)六鱼 (10)七虞 (13)八齐 (15)九佳 (17)十灰 (19)十一真 (21)十二文 (23)十三元 (26)十四寒 (28)十五删 (30)一先 (33)二萧 (35)三肴 (38)四豪 (40)五歌 (42)六麻 (44)七阳 (46)八庚 (48)九青 (50)十蒸 (52)十一尤 (54)十二侵 (57)十三覃 (59)十四盐 (62)十五咸 (66)一东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
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
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

《声律启蒙》最全注解与译文《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由车万育所著。
其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以下是对《声律启蒙》的详细注解与译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注解:“云”和“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相互对应。
“雪”与“风”也是气候的不同表现。
“晚照”指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二者形成对比。
“来鸿”是飞来的大雁,“去燕”是离去的燕子,一去一来。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展现了不同动物的状态。
译文:云对应着雨,雪对应着风,傍晚的阳光对应着晴朗的天空。
飞来的大雁对应着离去的燕子,栖息的鸟对应着鸣叫的虫子。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三尺剑”指的是古剑长约三尺,“六钧弓”表示拉力强的弓。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方位的表述。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的避暑宫殿,“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月宫。
译文:三尺长的剑,六钧重的弓,岭北对应着江东。
人间有清暑殿,天上有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注解:“两岸”指河流的两边,“晓烟”是清晨的雾气,“杨柳绿”描绘了杨柳的颜色。
“一园”指一个园子,“春雨”即春天的雨水,“杏花红”展现了杏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河流两岸清晨的雾气中杨柳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一个园子在春天的雨中杏花绽放得红艳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两鬓风霜”形容人的两鬓历经沧桑,“途次”指旅途中的停留之处,“早行之客”指早早出行的人。
“一蓑烟雨”指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晚钓之翁”是傍晚钓鱼的老翁。
译文:两鬓斑白、饱经风霜,是旅途中清晨就出发的过客;身披一件蓑衣在烟雨中,是溪边傍晚钓鱼的老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引言《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和杰作,也是现代汉语的基础。
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李约瑟所编写的一本韵律诗文学习的教材,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杰作之一。
内容解析一、什么是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韵律诗文学习的教材,它以韵律诗文为主要学习对象,介绍了韵律的基本概念、构成与运用,以及如何通过韵律来提高文学水平的方法和技巧。
它是一部系统、全面的韵律学教材,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为什么要学习声律启蒙?学习声律启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还可以为我们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学水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同时,通过学习韵律,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韵律诗歌,从而更好地体验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声律启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声律启蒙全文共分为五篇,分别是《声母》、《韵母》、《声调》、《文法》、《正字》。
下面我们来逐一解析。
1.《声母》《声母》主要介绍了声母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特点和运用。
通过对声母的系统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和书写中文单词。
2.《韵母》《韵母》介绍了韵母的基本概念、种类、发音方法和配合规律。
通过学习韵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文词汇的发音规则和读音方法。
3.《声调》《声调》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四个声调,包括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和特点。
通过学习声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发音和模仿中文语音,提高口语能力和语音美感。
4.《文法》《文法》介绍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包括主谓结构、宾语、状语和常用词汇等。
通过学习文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
5.《正字》《正字》介绍了汉字的基本构成和发展历史,包括字体、笔画、组词和常用词汇等。
通过学习《正字》,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书写汉字,提高汉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声律启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韵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学水平。
《声律启蒙》深度探讨

《声律启蒙》深度探讨引言《声律启蒙》是一部经典的汉语语言启蒙教材,由清代著名学者李调元编撰。
该教材以声韵、声律为线索,系统地介绍了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语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档将对《声律启蒙》进行深度探讨,分析其内容、特点及其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概述《声律启蒙》共分为四卷,每卷包含十二篇课文,总共四十八篇。
每篇课文都包含诗句和注释两部分。
第一卷:声母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声母,包括唇音、舌尖音、舌根音等,以及声母的连读和变音现象。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声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卷:韵母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韵母,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以及韵母的组合和变化规律。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韵母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卷:声调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仄声、上声、去声等,以及声调的运用和变化规律。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声调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卷:修辞篇主要介绍了汉语的修辞技巧,包括对仗、排比、夸张、拟人等,以及修辞的运用和效果。
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对汉语的修辞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
特点分析系统性《声律启蒙》以声韵、声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
从声母、韵母到声调,再到修辞技巧,内容涵盖了汉语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声律启蒙》通过诗句的示例和注释,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在实际语言中的应用。
这些诗句既有古典诗词的经典之作,也有日常口语的常见表达,使得读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深入浅出《声律启蒙》在介绍汉语的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时,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注释,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每个音韵规律和修辞技巧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声律启蒙》在汉语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为汉语音韵学的经典教材,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音韵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

声律启蒙全文详解《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其作者为车万育,此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对于诗词格律的启蒙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这开篇的几句,简单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意象。
云与雨,雪与风,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它们相互对应,展现出一种平衡与和谐。
晚照指的是傍晚的阳光,晴空则是晴朗的天空,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自然景致所带来的美妙。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来鸿和去燕,一个是归来的大雁,一个是离去的燕子,它们的行动方向相反,却都在空中展现出优美的姿态。
宿鸟是栖息的鸟儿,鸣虫是鸣叫的虫子,一个安静,一个喧闹,共同构成了夜晚大自然的生动画面。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三尺剑,象征着武力和英勇,常常出现在古代的英雄故事中。
六钧弓,则强调了弓的力量和威力。
岭北和江东,是地理位置的对应,让我们对广阔的地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清暑殿是古代帝王避暑的宫殿,代表着人间的富贵和奢华。
广寒宫则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和清冷的气息。
这一对,将人间与天上相对比,展现出不同的境界和氛围。
再看“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两岸的杨柳在清晨的烟雾中显得翠绿,满园的杏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绽放出鲜艳的红色。
烟、雨、绿、红,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园之中。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两鬓风霜的早行客,为了生活奔波在路上,历经艰辛。
而身披一蓑烟雨的晚钓翁,则在溪边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这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
《声律启蒙》中的对仗不仅在词语上工整,在意境上也相互呼应。
全文阅读:《声律启蒙》

全文阅读:《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音韵学家李商隐所著的一本诗歌教材。
本文通过对《声律启蒙》的全文阅读,对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核心思想
《声律启蒙》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音律的学习来启蒙儿童。
作者认为音律是一种文化传统,通过学习音律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主要内容
《声律启蒙》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声韵知识:介绍了汉字的发音规律、音节的构成以及声调的特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音韵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
2. 音律学习:介绍了声调的分类和运用,以及韵律的表达方法。
通过学习音律,读者可以在写作和朗诵中运用声调和韵律,使文字
更加生动有趣。
3. 诗歌创作:介绍了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作者通过举
例和分析,指导读者如何运用音律和韵律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4. 修辞技巧:介绍了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学习修辞技巧,读者可以提高文学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结
《声律启蒙》是一本通过音律学习来启蒙儿童的诗歌教材。
通
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了解音律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并通过诗歌创作和修辞技巧的学习,提高文学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这本书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由简至繁铺陈,循环往复重现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 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 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 看百炼青铜。
对句的形式编写而成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
(如:一东,平水韵部表的第一个韵目是“ong\ng”韵, 韵目是以第一个韵脚命名的,东是这韵目的第一个字, 所以称为“一东”。在平水韵表中一东的韵目共收录了 74个韵脚: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 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 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 芎倥艨绒葱匆骢。 《声律启蒙》“一东”的韵文选择了这一韵目其中东铜童
5、运用由简入繁,循环往复形式 在对句结构上,采用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 到(十字)十一字对,形成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由于对词或 对句前后押韵,平仄有序,声韵协调,读起来,琅琅上口。 每一篇韵文有三节,结构与节奏相同。 如课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 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 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
对联,仿写是一种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传统文化的弘扬。
(三)目标表述例举: 1、引导学生初读联语,感受联语音韵的流畅,运用找韵 脚的方法,看看联语中有哪些韵脚,出现在联语中的什么 位置,从而初步体会韵在联中的运用。运用对比法读不归 韵的联,感受韵在联中音韵美。 2、自读译解,再读联语,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会意。根据 联中的典故,借助小故事,巧妙穿插,引导学生感受联语 的内涵。 3、选择其中的一两幅联,借助音乐渲染,创设意境,引 导学生读联联想,教师巧妙点评,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意 境之美。 4、分析联的特点,归纳方法。根据联的意境,结合生活, 创设应对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课内到课外的思路, 引导学生作对。教师在评析中加之引导,促进学生学以致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 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 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
胸中吐万丈长虹。
4、内容包罗万象,善于涉典用故 在内容选材上,《声律启蒙》对词、对句包罗天文、地理、 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但是对词与对句 之间在意义上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池中濯足水,门外打 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 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声律启蒙》的 许多对句中含有大量的典故,采用了叙事、抒情、咏史、 议论的手法,精辟而凝练地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态度的看法。对句中巧妙运用典故,使得对句具有历 史的厚重感,更富哲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因此,理 解对句时,必须对文中涉及的典故有所了解,才能让学生 理解过程做到晓其事,察其情,悟其理。
式美、意境美:
(二)在诵读中传承,在运用中弘扬
只有弘扬诗文联语的美,才能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根据我们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的教育宗旨,结合 《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如何在课程实施中引领学生去 感受对词与对句的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是我们《声 律启蒙》的教育目标。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以读为 主线,读思悟练融合,构建识韵、会意、品境、习法的教 学板块,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诗文,在读中发现规律,在读 中感受音韵,读中外化美感,读中放飞联想,在读中实现 文化的传承。有了充分的读,才会有写。这里的写是仿写
弓宫穷风空虹红翁通12个韵脚,串联成对词或对句。
2、行文注重平仄,音韵相谐和美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 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 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 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 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
《声律启蒙》教学构建与检测说明
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薪火”工作室 上饶县教研室 胡玉恒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一、教材简析
(一)《声律启蒙》的教材功能
1、学习声韵格律 2、了解应对规则 3、学会诵读方法 4、奠基诗词底蕴 5、尝试实践运用
(二)编写体例 1、采用按韵分编,择韵串联成文
《声律启蒙》按平水韵30个韵目分编,分上下卷,每 卷有15个韵目。 上卷:“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 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 十四寒、十五删; 下卷: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 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 盐、十五咸”。 作者根据平水韵目表,选择相应的韵脚以对词、诗文、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 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 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 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 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 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
用。
(一)课堂板块组合 1、一条主线:以读为主线。 2、“四化”策略: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 活化教学策略, 3、四个板块:识韵、会意、品境、习法 4、五个环节: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 品联悟境、仿联拟对。
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目标设置
(一)以感知、发现、领悟“三美”为核心。 “三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 《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如: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应,词性相同,平仄相谐, 内容相衬。声律严格、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 声结尾。在诵读中给我们呈现出“三美”即音韵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