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形形色色的物质化学造福人类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习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习题: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习题:全套附答案简介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的全套同步题,并附带了答案。

目录1.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题1:原子的发现与结构-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 题2:元素与化合物的分类-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2.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量的关系第二章:化学方程式与量的关系- 题3:化学方程式-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 题4:量的关系-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题5:金属的常见性质-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 题6:金属与氧的反应-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4.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题7:非金属的常见性质-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 题8:非金属与氧的反应-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5. 第五章:离子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第五章:离子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 题9: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 题10: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选择题1- 选择题2- 填空题1- 填空题2答案答案请参考附件中的“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题答案”。

希望本文档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练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含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精选练习【基础篇】1.(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绿色化学”是指()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保的产品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D.只能作用、不能再生产的化学产品2.(2019·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列做法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A.私挖滥采B.降低能耗C.低碳出行D.保护生态3.(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临近初中毕业,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A.学化学可以帮助人们变得聪明,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误区B.学好化学的关键在于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D.化学是一门很有趣很有用的科学,我们一定要学好它4.(2018·河北初三期中)创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门捷列夫C.居里夫人D.拉瓦锡5.(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⑤医药⑥信息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都是6.(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利用化学方法可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关系D.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7.(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领域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围的是()A.研究高能燃料 B.研究新材料C.制取新型药物 D.开发新的计算机程序8.(2018·全国初三课时练习)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5311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53113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下列有关能源、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稀有气体占总体积的B.节约水资源在农业上可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节水以上C.在汽油中加入乙醇,不仅能节省石油资源,而旦避免了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D.矿物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我们要保护金属资源2. 小明家装修新房会用到一些材料,下列对相关材料的分类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金属材料B.塑料——有机高分子材料C.木材——合成材料D.尼龙——合成高分子材料3. 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B.羊毛是合成纤维C.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4. 某布料因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好而常被用于制内衣,该布料是指( )A.涤纶B.蚕丝C.纯棉D.聚酯纤维0.03%90%5. 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纯棉毛巾B.蚕丝被面C.铁质锅铲D.塑料水盆6.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C.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捡拾垃圾是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

以下是小敏在江边捡拾的垃圾,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塑料瓶B.泡沫饭盒C.易拉罐D.垃圾袋8. 下列汽车组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塑料灯罩B.涤纶座套C.钢制车架D.橡胶轮胎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经检测发现,某已下架的饮料中含有国家一类精神管制药品“羟基丁酸(化学式为)”。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5483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54834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小强发现外公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发黄,茎杆较细,还出现倒伏现象,他建议外公施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A.B.C.D.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倒入稀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蜡烛熄灭B.使蜡烛熄灭,利用了它不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C.随着稀盐酸的倒入,烧杯内溶液的由大于至等于最后到小于D.若向苏打水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后再倒入稀盐酸,溶液最终由红色变成无色,则所得溶液的溶质只有氯化钠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向碳酸盐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一定是碳酸盐C.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农作物生长需要、、等元素,为增加肥效,可把与草木灰混合施用4. 小明从实验室中找出了如下五种化肥: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磷矿粉、尿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尿素属于氮肥B.溶液能够把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鉴别开来CO(NH 2)2KClC (P a 3O 4)2KNO 3CO 2pH 777N P K N P H 4H 2O 4[CO(N ]H 2)2[CO(N ]H 2)2Ba(OH)2C.可直接鉴别出的是磷矿粉D.适量施用硫酸钾后能够使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5. 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B.C.D.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天追肥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B.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没有污染C.绿色植物都能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生物固氮D.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7. 某班同学就施用化肥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正方观点是施用化肥有利,正方的下列观点中不科学的是( )A.化肥的肥效快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产C.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D.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8.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的是( )A.硝酸铵B.磷矿粉C.氯化钾D.硫化钾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

九年级化学 形形色色的物质化学造福人类同步练习 试题

九年级化学 形形色色的物质化学造福人类同步练习  试题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单元1 形形色色的物质
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
A.空气
B.粗盐
C.纯水
D.糖水
2.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冰水
C.硫酸锌
D.石灰水
3.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4.以下物质属于纯洁物的是
A.食醋
B.干净的自来水
C.蒸馏水
D.过滤后的食盐水
5.在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焦炭、石灰石和稀硫酸等物质中,可用来充灌气球的是;可用于灭火的是;可做燃料的是;可用于呼吸的是;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6.有以下几种物质:A.自来水 B.汽水 C.二氧化碳 D.食醋 E.水银 F.空气 G.食盐水。

其中属于纯洁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课堂作业汇总(含所有章节练习 (2)(批量下载)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课堂作业汇总(含所有章节练习 (2)(批量下载)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共25套)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课堂作业汇总(含所有章节练习)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①性质②变化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2.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爱因斯坦3.生活和生产中遇到很多问题都需要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 下列各个问题不是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的是( )A.新型超导材料的研制B.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环境C.改进汽车外形,流线型设计以减小阻力D.研究生产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以增加作物产量4.下列图示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请按要求填写各空:(1)上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中与人类住、行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中可以食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你的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障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C 2.C 3.C4.(1)①②③④⑤⑥⑦(2)①②⑥(3)⑤(4)化学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活资料,如陶器、铁合金等用化学的方法可以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净化水、防治沙尘暴等(或其他合理叙述)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以下是浙江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 g/cm3;③熔点为1 535 ℃;④在空气中易生锈. 上面的叙述中,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能吸附毒气用于防毒面具B.金刚石色泽艳丽作装饰品C.铜丝能导电作导线D.氢气燃烧热值高作高能燃料4.化学变化常伴随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产生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请举两例证明上述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1)煤块和木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胆矾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冰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C 2.B 3.D4.电灯发光、放热、泥土在水中沉淀和烧开水的过程中有气泡冒出等均属于物理变化5.(1)密度或硬度(或其他合理叙述,下同)(2)颜色或颗粒状态(注意:不能用尝的方法,胆矾有毒)(3)状态(4)气味或可燃性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④ D.①②③④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出现B.认为与本实验无关,不理睬C.查找蜡烛的成分资料,探究变黑的物质的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物质的原因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水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2.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酒精 C.水D.澄清石灰水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 就“先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C.制定计划 D.做出结论5.今天,小明同学在课上说:“将集气瓶盛满水,然后倒掉,就能收集一瓶空气.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是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6.将饼干放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 ____ ;戴眼镜的同学在冬天一走进教室内,眼镜片上立即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雾”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A 2.D 3.B 4.H2O CO2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D 2.D 3.D 4.C5.(1)同意(2)排水6.水或水蒸气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冷凝成水珠聚集在镜片上,故镜片上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镜片上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故“雾”消失(或其他合理说法)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④ D.①②③④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出现B.认为与本实验无关,不理睬C.查找蜡烛的成分资料,探究变黑的物质的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物质的原因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水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氧气2.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食盐水 B.酒精 C.水D.澄清石灰水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 就“先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C.制定计划 D.做出结论5.今天,小明同学在课上说:“将集气瓶盛满水,然后倒掉,就能收集一瓶空气.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是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6.将饼干放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 ____ ;戴眼镜的同学在冬天一走进教室内,眼镜片上立即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雾”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A 2.D 3.B 4.H2O CO2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D 2.D 3.D 4.C5.(1)同意(2)排水6.水或水蒸气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冷凝成水珠聚集在镜片上,故镜片上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镜片上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故“雾”消失(或其他合理说法)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C.仪器装配后,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排水法集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3.现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酒精灯;③铁架台;④试管;⑤托盘天平;⑥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①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⑤4.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C 2.B 3.A4.(1)酒精灯 长颈漏斗(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3)A D 或E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在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蜡烛中含有水C .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 .蜡烛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④D .①②③④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出现B .认为与本实验无关,不理睬C .查找蜡烛的成分资料,探究变黑的物质的成分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物质的原因4.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水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 .空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氧气2.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 .食盐水B .酒精C .水D .澄清石灰水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4.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 就“先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C.制定计划 D.做出结论5.今天,小明同学在课上说:“将集气瓶盛满水,然后倒掉,就能收集一瓶空气. ”(1)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是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气体.6.将饼干放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发现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 ____ ;戴眼镜的同学在冬天一走进教室内,眼镜片上立即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雾”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A 2.D 3.B 4.H2O CO2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D 2.D 3.D 4.C5.(1)同意(2)排水6.水或水蒸气教室里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冷凝成水珠聚集在镜片上,故镜片上蒙了一层“雾”;过一会儿,镜片上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故“雾”消失(或其他合理说法)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C.仪器装配后,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排水法集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3.现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酒精灯;③铁架台;④试管;⑤托盘天平;⑥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①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⑤4.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1.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药品的取用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硫酸或氢氧化钠等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2.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试剂B.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只须盖满试管底部D.实验中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D.直接倒入4.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你认识吗?请用它们的名称或图中的字母填写以下各空:(1)B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2)滴加溶液常用____________;取用粉末状固体常用____________.第二课时物质的加热1.下列加热方式错误的是(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3.对于下列仪器:①烧杯;②烧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试管;⑥集气瓶. 其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4.经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如右图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盖灭. 实验过程中,若不慎将酒精灯打翻,酒精洒在桌上燃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3.6 g B.27.4 g C.32.3 g D.32.6 g3.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将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将玻璃管口润湿后转入橡皮管C.将漏斗下端压进橡皮塞孔中D.将玻璃管口润湿后转入橡皮塞4.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 )A.器壁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器壁附着的水能成股流动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5.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氢氧化钠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试管的内壁1.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药品的取用1.D 2.D 3.C4.(1)漏斗烧瓶或平底烧瓶(2)F H第二课时物质的加热1.D 2.C 3.④⑥③⑤①②4.酒精灯外灯帽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第三课时实验基本操作1.D 2.B 3.C 4.D 5.C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③⑤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把手掌紧贴容器的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B.加热时,先对试管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C.仪器装配后,先对试管预热,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排水法集气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气管移出水面3.现有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酒精灯;③铁架台;④试管;⑤托盘天平;⑥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的仪器是( )A.①⑤B.①②④⑥C.①②⑤D.①②③⑤4.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1.C 2.B 3.A4.(1)酒精灯 长颈漏斗(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3)A D 或E1.C 2.B 3.A4.(1)酒精灯 长颈漏斗(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3)A D 或E2.2 氧气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1.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 .氧气具有氧化性B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C .氧气易溶于水D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A .氮气B .木炭C .红磷D .铁丝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 .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铁________ 硫________ 木炭________二氧化硫________ 四氧化三铁________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二氧化碳+水―→碳酸B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C .乙炔+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D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2.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A .木炭燃烧B .食物腐败C .蜡烛燃烧D .汽油燃烧3.烟雾弹资料:装有白磷(P)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再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成分与红磷燃烧生成物相同)将目标隐蔽. 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4.经过短暂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有着密切关系. 请举一例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氧气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1.C 2.A 3.A 4.B5. Fe S C SO 2 Fe 3O 4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1.D 2.B3.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化合反应(注意:不能答“氧化反应”,因为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4.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或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或其他合理叙述)2.3 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 .都需要加热B .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C .都发生了分解反应D .都生成了两种物质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 .不产生氧气B .产生氧气的速率慢C .没有水生成D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小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4.在KClO 3分解制取O 2的反应中,MnO 2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C .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D .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5.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A .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 .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3 制取氧气1.C 2.B 3.C 4.B 5.D2.3 制取氧气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后果是( )A.不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C.没有水生成 D.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小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A.变小 B.变大C.不变 D.不能确定4.在KClO3分解制取O2的反应中,MnO2作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C.某些反应可使用不同的催化剂D.某些催化剂可催化不同的反应5.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据此推断出该气体的两项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3 制取氧气1.C 2.B 3.C 4.B 5.D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气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滴水里的分子数约为 1.67×102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右图A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能振荡).(1)写出你认为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中,某位同学将两瓶气体如图B所示放置,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与A相同的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B.空气中的氧气与纯净的氧气化学性质不同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变D.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用“分子”或“原子”填空:(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________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氮气、水、________等.(2)氧化汞____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_分解成汞________和氧________,汞____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__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__,无数个氧________构成氧气.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原子________(填“可再分”或“不可再分”).5.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或种类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1.D2.(1)分子在不断运动(或其他合理叙述)(2)分子间有间隔或间隙(3)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3.(1)两瓶气体的颜色趋向一致(或两瓶气体都变成红棕色等合理叙述) 两种气体物质的分子都能运动,均匀扩散到两瓶中(或其他合理叙述)(2)氮气的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得多,聚集在下方,运动(或扩散)得慢第二课时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B 2.D3.(1)原子铜(或其他金属物质或稀有气体或碳、硫、磷等物质名称) 分子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合理物质名称)(2)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4.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必须答全) 氢分子氧分子可再分不可再分5.不变改变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或其他合理叙述)3.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分子的基本性质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气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滴水里的分子数约为 1.67×102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右图A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能振荡).。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5026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25026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化学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8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40分 )1.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C.Ⅰ和Ⅳ说明和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2.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在海水中不易生锈B.钢是纯铁C.铝片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D.纯铜硬度高于黄铜(铜锌合金)3. 如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设计的实验。

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条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和乙:水B.乙和丙:空气O 2OH 2O H 2O 2C.甲和丙:空气D.甲和丁:水4. 下列关于保护金属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及时回收废旧金属B.应禁止开采金属矿物C.应严禁使用金属材料D.应大力寻找并开采金属矿物5. 关于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B.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C.可以减少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D.可以节约宝贵的金属资源6. 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B.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有关C.Ⅰ和Ⅳ说明和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D.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7. 在实际生活中,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加油站,加气站内严禁拨打电话B.菜刀用完后及时擦干净,保持干燥C.雷雨天在开阔地带使用金属柄雨伞避雨D.电线短路引起火灾后,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I O 2O H 2O H 2O 2OH 28. 下列物质中,能用来除铁锈的是( )A.食盐水B.石灰水C.稀硫酸D.酒精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5 分 ,共计20分 )9. 近年来,共享单车在国内一些城市走红。

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本文档为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题目及答案,共包含xx道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1.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转化的学科。

下列关于有机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体B. 有机物质的共价键一般为非极性或近似为非极性C. 有机物质均不溶于水D. 有机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进行分离纯化答案:A B D2. 关于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颜色、气味B. 符号化学式为CHOC. 化学键是共价键D. 分子式为C6H6答案:A C填空题1. 乙醛的分子式为_________,分子量为_________。

答案:C2H4O 44.0522. 甲苯的结构式为_________。

答案:CH3C6H5第二章无机化学基础判断题1.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元素不成化合物。

()答案:对简答题1.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答: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反应物物质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第三章化学实验技能实验题1.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球大中深层热能发电的技术。

在地热发电中,酸碱中和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为地热发电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下列试剂中,可以用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有()A. NaOHB. H2SO4C. NH3D. CaO答案:A B C上述题目仅供参考,请广大学生谨慎对待,勤加练习。

祝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1 形形色色的物质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粗盐
C.纯水
D.糖水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
B.冰水
C.硫酸锌
D.石灰水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
B.干净的自来水
C.蒸馏水
D.过滤后的食盐水
5.在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焦炭、石灰石和稀硫酸等物质中,可用来充灌气球的
是;可用于灭火的是;可做燃料的是;可用于呼吸的是;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6.有下列几种物质:A.自来水 B.汽水 C.二氧化碳 D.食醋 E.水银 F.空气 G.食盐水。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