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练习(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

关闭
C
解析 答案
123456
3.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酸碱性 D.氧化性
关闭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均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属于
物理性质。
关闭
B
解析 答案
123456
4.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容易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变化
() A.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无物理变化,又无化学变化 D.只有化学变化
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在甲骨上刻文字的过
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
航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的过
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只是形
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的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水结成冰 B.玻璃破碎 C.石蜡熔化
D.纸张燃烧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水结成 冰、玻璃破碎、石蜡熔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纸张燃 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答案:D
一二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抓住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 化表现出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区分: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一般是物质的状 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状态、形状发生改变,还伴 随着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 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进行判断,变化中伴随的现 象如发光、放热等,不能作为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01知识管理1.物理变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定义: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外观特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
并伴随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02基础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03中档题5.(铜仁中考)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7.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解析与测评》参考答案

以帮助我们 判 断 有 没 有 发 生 化 学 变 化,但 不 能 作 为 判
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的 本 质 依 据. 因 为 很 多 物 理 变 化
也有上述现象,如灯泡通 电 时 既 发 光 又 放 热,但 没 有 其
他物质生成,只是将电能 转 化 为 光 能 和 热 能,这 个 变 化
属于物理变化.
提 示:蜡 烛 燃 烧 时,蜡 烛 熔 化 是 物 理 变 化,蜡 烛 燃 烧 是
3.
化学变化.在 化 学 变 化 中 一 定 同 时 发 生 物 理 变 化,但
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题 1】
BDG ACEF
【例题 1】
C
[探究二]
[探究二]
提示:道尔顿和 阿 伏 加 德 罗 等 科 学 家 创 立 了 原 子 论 和
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探究一]
(
1)提 示:红 磷 燃 烧 产 生 白 烟,冷 却 后,打 开 弹 簧 夹,烧
杯中的水沿导 管 进 入 集 气 瓶,进 入 水 的 体 积 约 占 集 气
提示:不能用手握法. 首 先 关 闭 弹 簧 夹,从 长 颈 漏 斗 口
2.
注水,让漏 斗 内 的 液 面 高 于 锥 形 瓶 内 液 面,一 段 时 间
1.
子、原子层次上研究 物 质 性 质、组 成、结 构 与 变 化 规 律 的
[探究一]
提示:要判断一种变化 是 物 理 变 化 还 是 化 学 变 化,关 键
1.
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科学.
提 示:发 光、放 热、变 色、放 出 气 体、生 成 沉 淀 等 现 象 可
2.
提示:
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分清性质与变化的联系与区别,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新课讲解[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 水的沸腾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胆矾的研碎[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变化的概念。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结]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的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3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 共157页 附答案)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一册课时同步试题(全册共157页附答案)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2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题3元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 绪言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答案:(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生成了其他物质(3)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4)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1.什么是化学(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的作用①既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又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 000万种,如半导体、超导体和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②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d.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辨误区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不是物体。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及其运动。
物体和物质是有区别的。
物体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体积,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例如,桌子是一个物体,而制作桌子的材料是物质。
物质抽象,物体具体,物体的种类远远多于物质的种类。
同一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
【例1】(山东淄博中考)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九( )班姓名成绩签名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食物腐败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3、翰林汇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放热和发光C.有气体逸出D.有其它物质生成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 B.铁生锈 C.豆磨成豆浆 D.汽油挥发6、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玻璃杯被摔碎、米饭变馊B.酒精挥发、湿衣服晾干C.蜡烛燃烧、乒乓球变瘪D.菜刀生锈、牛奶变酸7、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C.酒精能够燃烧.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铁锅生锈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10、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煤气燃烧C.湿衣凉干D.菜刀生锈1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煤气燃烧C.湿衣凉干D.菜刀生锈13、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14、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15、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目 录
• 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性质 •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质变化与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01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变化的定义与分类
分类
化学变化:物质在反应中形成新的物质,引起物质本身 性质的变化,如燃烧、氧化、还原等。
定义:物质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发生 的转变。
02
物质的性质
物质性质的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定义
物质的性质指的是物质本 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特性, 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状态的特性,不 涉及物质种类变化,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表现,涉及物质种类变化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碱性等。
固体废物的处理
固体废物可以通过焚烧、填埋、回收等方法进行处理,这 些方法都涉及到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物质的性质 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中的物质变化与性质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大气中的污染物在光照、氧化剂等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二次污染物或对环境无害的物质,这些反应对于大 气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水体净化
水体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去除,如 吸附、氧化、生物降解等,这些方法都涉及到物质的变化 和性质。
5. 观察和辨识物质的化 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 实验,观察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变化,了解 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记 录下来。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01
02
03
04
05
1. 物理变化实验结果分 析:水在加热后沸腾并 转变为水蒸气,这是一 个物理变化过程,没有 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 状态的改变。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海水晒盐 B.纸张燃烧 C.西瓜榨汁 D.气球爆炸
×
√
×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不一定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不一定
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 √
D.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实验,列表 记录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实验1 水的沸腾
实验2 胆矾研碎
实验
变化前的物 质
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 变化后有无
质
新物质生成
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
水的沸腾 液态的水 ,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 液态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一、预习检测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物理 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做 化学反应 ,如木炭燃烧、铁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表 现为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等,而且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放热 、 吸热 、发光 等。
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 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重点讲解,难点突破
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思考】灯管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电灯发光不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 热、发光等。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唯一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
练习(带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乐山)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钢铁生锈D.食物变质2.(2019·济南)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2019·锦州)在精彩文艺演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舞台升降C.音乐喷泉D.灯光表演
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2019·衡阳)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钉生锈
B. 水的沸腾
C. 纸张燃烧
D. 食物腐败
6. (2019•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
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
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
7.(2019•辽阳)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8.(2019•昆明)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B.可燃性C.熔点D.状态
9. 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
B.水汽化
C.汽油燃烧
D.脂肪酸败10.(2019•日照)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1.(2019•常州)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粮食酿酒
C. 食物腐败
D. 白醋挥发12.(2019•玉林)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蜡烛受热熔化13.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14. 在下列某种气体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B.难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可以燃烧
15.(2019•东营)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二、非选择题
1. 从第一组中选择适当的词语的序号填入第二组的空格中。
第一组: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可以燃烧;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④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⑤木炭是灰黑色的固体。
第二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5)属于化学现象的是__________。
2.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
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
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
有______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管为钨丝):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4.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我们也可以按它们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
试区分下列物质,并写出根据什么性质区分该组物质以及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5.取一块木炭做了如下实验:
①观察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后发现煤的质量比木炭大;
①点燃木炭,木炭燃烧,经检验其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①把木炭砸碎。
上述各项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A 2. B 3. A 4. C 5. B 6. C 7. C 8. B 9. B 10. B 11. D 12. D
13. B 14. D 15. A
二、1. (1)⑤(2)②(3)④(4)①(5)③
2. (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小(2)有毒,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3. (1)热水化学(2)发热物理二
4. 颜色:物理性质气味:物理性质味道:物理性质
5. (1)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①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2)灰黑色固体、密度比煤小、硬度较小可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