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方法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联系和发展。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领域,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统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如事物的存在与消亡、运动与静止、正面与反面等。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也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法则。
否定之否定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定内容,形成了新事物。
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保留与超越的基础上完成的。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事物变化的必然结果。
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一定的联系而存在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之间通过各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之一。
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必然属性,没有发展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总之,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领域,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不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完整word版)全国2015年10月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
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一、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和永恒发展)•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忘记悲伤的妇人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
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
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
”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
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
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
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
痛苦和欢乐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一对矛盾,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哲理启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事事有矛盾,而且时时有矛盾,采取回避、逃避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
只有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矛盾,才能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于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它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思维、意识和社会现象都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现。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矛盾、否定和发展的规律。
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因素。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同时,矛盾也具有相对和绝对两个方面,相对矛盾表现为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绝对矛盾表现为事物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地位。
唯物辩证法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找出矛盾解决的办法,推动事物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是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表现。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一面被新的一面所否定和取代,这是否定的一面。
同时,否定也是肯定的一面,因为否定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提高的一种表现。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变革的重要力量。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正确的否定态度,既要承认和尊重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果,又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演化、壮大、完善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从数量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过渡。
发展具有普遍性、斗争性和曲折性,没有任何事物是永远不变、静止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发展。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事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原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我们要通过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正确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2015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三节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是指逻辑的结构与演化同对象的客观发展史相一致
原 始 生 物
二、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和具体 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一)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与演绎
(1)归纳是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思维方法。主要应用于科学 发展的经验阶段。归纳有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两种形式。
个别
一般
(2) 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 法。主要应用于科学发展的理论阶段。
羚羊是食草动物
长角动物都是食草动物
麋鹿是食草动物
(一)辩证思维方法
2、分析与综合
(1)分析,是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然后逐个加 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2)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再把他们进行整体研究的思维 方法。
分析
人
张三
综合
人
李四
……
分析和综合
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 方面、要素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在思维中形 成对客体的整体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实质是 从整体性出发,找出各部分和方面的内在联系。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是综合的 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离不开综 合,综合是分析的唯一目的。
(一)辩证思维方法
感性具体
思维具体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思 维 再 现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发展趋势
(一)辩证思维方法
3、抽象和具体
(3)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 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是停留在事物外部现象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的核心观点在于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强调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还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和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一切方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的统一促使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强调总揽全局、联系个别、分析具体问题、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总揽全局是指要在研究问题时,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联系个别是指要把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具体问题是指要注意事物发展的具体条件和阶段,做到精细入微地研究问题。
全面发展是指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来研究问题,做到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三、辩证唯物主义在实际中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使我们能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指导我们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推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与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们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的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
它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部分构成,唯物主义是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则是认识和思维方法的核心。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人的认识只能从物质世界中获取。
而辩证法则关注事物的矛盾性,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变化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一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对立与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在数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破性地转变为质的变化,如水的沸腾点、固体的熔化点等。
这种质量互变规律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3.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一原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以前的事物经过一定的否定时刻,会发生新的转变和发展,从而实现更新和进步。
三、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唯物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工具。
它的应用贯穿于各个领域,例如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个人的思维方式等。
1.在经济领域,唯物辩证法指导着生产力的发展。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经济的发展是通过对立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来推动的,只有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实现经济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2.在政治领域,唯物辩证法指导着社会变革的过程。
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在文化领域,唯物辩证法提倡对文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它强调文化现象与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可以从中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唯物辩证法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唯物辩证法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通过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性原理是指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根本要素,包括物质的形态和运动的过程,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意识和思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反映和认识的。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主张在认识世界中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握与改造世界的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性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性原理是指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矛盾,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推动物质世界的前进。
矛盾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通过对矛盾的斗争和调和,事物不断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性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性原理是指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和统一解决,事物逐渐达到新的状态,不断推进向前。
这种发展性原理揭示了世界的历史性和相对性,要求人们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识。
四、唯物辩证法的关联性原理唯物辩证法的关联性原理是指辩证法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内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改变的,事物的发展是一种联动和统一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关联性原理要求人们从整体和规律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世界,摒弃片面和孤立的观念。
总之,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者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意义: A、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 性的基础之上。 B、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机遇。
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机遇。 要利用机遇,把中 国发展起来,要抓住 时机,发展自己,关 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
辩证矛盾范畴:矛盾是反映事物 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 范畴。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性, 因而是对客观情况的真实反映。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是指事物、现象、过程
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 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世界自身固有的,不是 臆想出来强加给事物的。
康 德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之间的联
1、现象与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与现实性
1、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 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 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本质同必然 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 烈放电的过程。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本质联系:决定事物性质 非本质联系:影响事物外部特征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内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外部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
必然联系:确定的、一定要发生的
偶然联系:不确定的、未必发生的
例:个人成才
必然联系:个人努力、社会需要 偶然联系:身材高矮、形势变化
1.联系的特点
②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 的东西,吸取、继承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③新事物同旧事物相比内容上比较丰富,因而它 也就比较地高级和复杂。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㈡事物的永恒发展 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发展是 从形式上看,发 世界不是既成 一切事物只有经 事物在运动形式、形 展是事物在时间 事物的集合体, 过一定的过程, 态、结构、功能和关 上的持续性和空 而是过程的集 才能实现自身的 间上的广延性的 系上的更新。 合体 。 发展。 统一。
3.它给人们提供了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
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提到矛盾,我们自然想起韩非子那个“自 相矛盾”的故事。唯物辩证法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的矛盾.
如果用你的矛去 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矛 盾双方的关系是绝对地互相排斥的,一 方对另一方的否定并不是作为发展的联 系环节的否定,而是绝对单纯的否定。 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
3.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
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 解决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发 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全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 的过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都有有效期限”。
从这幅漫画中我们得到 了些什么启示?
美吸 一 几 好收 艘 米 的水 小 : 东分 纸 西, 船 都渐 , 有渐 悠 有沉 悠 效没 的 期, 飘 限世 过 。上 来 最,
思考:假象是不是本质的反映?
假象的东西是本 质的一个规定, 本质的一个方面, 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
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科 学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则是从事物的现象 入手,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 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 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 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 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 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 (2)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 过程,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 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
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
案例: 耐人寻味的蝴蝶效应 西方流传的民谣:丢了 一个铁钉与亡了一个帝 国的关系。
5、可能性与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性 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现实
可能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现实 性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可能性源于现实性,又 高于现实性。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 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在社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思考与讨论: 2015年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下 发通知,对拥有一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 结清的居民家庭购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 调整为不低于40%。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 (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 业税。降低首付,购买第一套住房首付2成。 2016年3月,沈阳推出大学生购房零首付,更 是激起社会热议。 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运用联系的观点 分析近年来楼市政策变化背景,新政到底救 谁?分析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的关系。
文章内容与体材 心灵美与仪表美 人类思维与语言 木石与楼台厅阁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A、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对立的:
人的体形、外 貌、衣着是形式
对于人体而言
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
衣着
体形
外貌
骨骼
肌肉
血液
B、内容和形式又是统一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下列现象各异,引力相互作用是一般。Fra bibliotek苹果落地
房屋倒塌
飞 机 坠 落
人造卫星
吉林陨石
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 水有三态,但它 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们都是水的表现或 汽 现象,其本质仍然 是: H2O
溶解
冰
凝固
水
B、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没有不表 现本质的现象,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 现事物的本质。 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任何 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 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 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 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 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 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㈠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特点
多样性
——具体事物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等
直接联系:没有中间环节
城门失火啦!
间接联系:具有中间环节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火水 鱼”
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
-
+
大海潮汐是现象,月球引力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地球引力是本质。 太阳升落是现象,引力作用是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A、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的感官可以直接 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 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现象是个别和具体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 中的一般。 第三,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第四,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 深刻。
4、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 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 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 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 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 不确定的趋势。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事物发展的确 定不移的趋势,具有必然性。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 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B、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 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3、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从引起和被引起这一侧 面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 制约的一对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 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原 因 与 结 果 地球自传
寒来暑往 四季轮回
朝夕衔接 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 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不能倒因 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 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 化。
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求真务实、开 拓创新的精神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发展问题,全面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 义发展观。 课后搜集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联 系观、发展观举例分析:四个全面之间 的关系,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经济社会 发展的新动力。
(三)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 实现的,反映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不同侧面, 有着各自特殊的内容。各个环节都是对立统一 的关系。它们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的认识 成果,又给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以很大的作用和 影响。
系是由人的观念和意志决定的。
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黑 格 尔
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事物的联系 是某种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联系的 表现。 观点:国家是伦理观念的现实。
A.社会之中人与人:熟人链 B.自然界中的植物与动物:生物链 C.人与自然:环境问题 D.宇宙中天体与星系:月亮-地球-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