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教你在古玩和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的常用行话术语有哪些

古玩收藏的常用行话术语有哪些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行话术语。
在此店铺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古玩收藏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希望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古玩收藏的行话术语1)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2)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3)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4)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5)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6)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
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7)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8)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9)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10)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11)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12)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13)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14)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15)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16)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17)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
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18)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19)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20)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一、“开门”。
这词儿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一眼就知道他是个老实人一样。
“开门”就是说这古玩是真家伙,那特征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我去古玩市场,看到一个青花瓷瓶,那胎质、那青花发色、那画工,行家一看就说:“嘿,这瓶开门啊!”意思就是这瓶肯定是老物件,没跑儿。
二、“打眼”。
哎,这词可有点悲催。
就像你满心欢喜以为捡到宝,结果发现是个坑。
在古玩界,“打眼”就是买了假货。
我一朋友,刚入行的时候,看到一个号称是明代的玉佩,那色泽看着也像那么回事儿。
他一冲动就买了,回来找懂行的一看,被人笑话说:“你呀,打眼喽!这就是个现代仿品。
”三、“捡漏”。
哇,这是每个古玩爱好者都梦寐以求的事儿。
就像在一堆石头里突然发现了钻石。
当你花很少的钱买到了价值很高的古玩,这就叫“捡漏”。
有次我在一个小地摊上,看到一个旧笔筒,摊主都没当回事儿,我仔细一看,感觉像是清代的,就花了几十块钱买下来。
后来一鉴定,是个好东西,值不少钱呢,我这就是妥妥的“捡漏”啊。
四、“包浆”。
这东西可不好形容,就像岁月给古玩穿上的一层独特的“衣服”。
它是古玩在长时间的把玩或者存放过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的光泽。
比如说老的铜器,经过岁月的洗礼,手上的油脂、灰尘等慢慢附着在上面,形成一种很自然的光泽,那就是“包浆”。
我见过一个老铜锁,那包浆油润得很,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
五、“一眼假”。
这就很直白啦,就像你看到一个画得歪歪扭扭的假钞一样。
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古玩,就叫“一眼假”。
我去参加一个古玩交流会,有个人拿着一个所谓的“唐代佛像”,那佛像的造型比例失调,线条粗糙,材质看着也不对,大家都笑着说:“这东西,一眼假啊。
”六、“掌眼”。
这是个很客气的说法。
就是请行家帮忙看看东西的真假好坏。
我淘到一个古画,心里没底,就去找一位老行家,我说:“您给掌掌眼,这画到底咋样?”老行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给我详细讲了这画的笔法、墨色、纸张等方面的情况,我这心里就有数多了。
艺术品的术语名词

艺术品的术语名词有关艺术品的术语名词(一)艺术品市场交易用语1、让:古玩行卖东西不叫卖,叫让。
“这件瓷器就让给您吧。
”或“这件翠板指,您能让给我吗?”2、拿了:交易用语,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
“这件藏品我拿下了。
”3、拿(上):买进、收进某件藏品,或代销某件藏品。
4、收:收藏,经营。
5、纳:买进藏品。
6、上:买进、收进某件藏品。
7、上货:市场交易用语,意古玩商从低一级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藏品。
8、压堂:镇店之宝。
9、玩儿:做某项生意的就叫“玩儿”某某的,收藏某类藏品的也叫“玩儿”某某的。
“我是玩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做瓷器生意的'”或“我是收藏瓷器的”。
10、吃:做某项生意的叫“吃”某某的。
“我是吃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做瓷器生意的”。
(二)藏品专用度量名词1、1(平)尺=0.1111平方米(书画面积度量专用)2、1宋尺=31~32厘米3、1元、辽、金尺=31.5厘米4、1明尺=30.5厘米5、1清尺=31.5厘米6、1 市尺=33.33厘米7、1明斤=260.5克(三)艺术品市场专用度量衡表之英制与公制换算1、1英寸=2.54厘米;2、1平方英寸=6.4516平方厘米;3、1英寸=0.3048米;4、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5、1加仑=4.5461公升;6、1磅=0.4536公斤;(四)艺术品市场专用度量衡表之市制与公制换算1、1市尺=33.33厘米;2、1平方尺=0.1111平方米;3、1立方尺=0.0370立方米;4、1市升=1公升;5、1市斤=0.5公斤。
(五)拍卖、文物、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行话、术语1、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0年10月28日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细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3、拍卖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
4、定级标准:指《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华人民人共和国文化部1987年2月3日)。
古玩市场的术语

古玩市场的术语最近常与做收藏的朋友交流,会听到一些行话,也称之为古玩“术语”,现在把这些民间的精到的交流艺术整理一下,可以让大家在参与收藏活动的时候能听懂明白对方的意思。
第一类型:双方交流时所产生的术语;1、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玩。
这部分荒货是古玩市场的主流。
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2、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文物。
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
3、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玩。
量不大,真货多。
出价低,买了犯法。
4、水货: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玩。
5、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第二类型:交易时双方的用语;1、一块:可能指的是一百元RMB,也可能是五百,一千,甚至是一万!2、水货:有时候是通过走私而来的文物,有时侯是指水坑里出来的古钱,广东人也称滥品为"水货".3、一个手指头:跟"一块"的情况大致一样,随机应变.4.开门:指某一件东西毫无疑问是真"货".5.开门假:与"开门"的意思恰恰相反,按指某一件东西是低仿品.6.一眼假:同上.7.瞎货:假"货".8.打眼:上当:9:开眼:长见识.10:掌眼:请某人给鉴别东西.11.生坑:指刚刚出土的钱币,一般锈色鲜美.12.熟坑:指出土时间甚长的钱币,一般已熟透了,包浆与锈色相混,腐迹类铁钱.也叫"老生坑".13.包浆:指古玩表面的一层氧化物,温润似玉,也叫"豆腐皮儿"(相当形象).第三类型:古玩收藏行话;1、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2、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3、吃-----我是吃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4、纳-----买进藏品,叫纳入。
较早的古玩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很陌生,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
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
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古玩收藏术语

古玩收藏术语以下是一些古玩收藏术语:1. 压堂:指古董商店里的镇店之宝。
2. 爬山头:指把损坏的古玩修补好。
3. 虫儿:指压箱底、让观者眼前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董加起来也抵不过这一件,通俗地说,就是镇店之宝;虫儿不但可以指物,也可以指人,即常年混迹于古玩行,对古玩行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4.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品。
5. 生坑:新出土的文物。
6.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被“拿了”。
7. 绷价:坚持要高价、不让价。
8. 拉纤:中间人、介绍人。
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9. 看新:东西不到代,历代仿品或者现代仿品。
10.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设的局。
11. 看不好: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则委婉的说“看不好”。
12.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13.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枪打”也叫“一脚踢”。
14. 留下吧: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15.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16.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17.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18.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19. 包袱斋:眼力好、没钱开店,转手倒卖的这种经营古玩的方式,称之为“包袱斋”。
20. 有一眼:乍一看东西不错,有价值、年代对,这样的叫做“有一眼”。
21.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起来”。
22. 走宝:卖方亏了,把有价值的东西卖亏,让买家“拣漏”了就叫“走宝”。
23. 捡漏:低价买到超过本身价值的东西。
24. 旧仿:古玩本身虽然不是当年的东西,但是其他年代仿制的,叫做“旧仿”。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古玩常识及收藏行话术语玩收藏,先搞懂这个行业的若干江湖术语、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收藏界便是如此。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
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
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
”就是这个意思。
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诸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假装)捡漏不好意思了……怎么又黄啦…...呵呵…....走眼了呗…...之类的。
呵呵,都是行话、切口。
行话、间隐语的兴起,始于各种社会秘密集团和行业组织。
这些集团组织出于保守集团秘密,维护行业利益起见,创制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内部语言,即行话,俗称切(读四声、下音)口。
1、玉和玉石的不同:玉,是指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所言的硬玉(翡翠)和软玉(和阗玉)。
我们的基本概念中,玉专指新疆和田的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以及缅甸的翠玉,除此之外都叫作玉石。
从硬度上讲,硬度6以上的叫玉,6以下的叫玉石,如岫岩玉、兰田玉、汉白玉、南阳玉和新开采的京白玉、京黄玉等都叫玉石。
玉和若干玉石都曾被当作玉使用,因此古玉包括玉和玉石,但是新作的玉石制品不可称为玉或古玉,应称为玉石制品或工艺品。
很多玉石制品用来仿古玉,甚至加以染色,薰烤后以假乱真。
玉因硬度高,因此敲击时声长清脆有若钢铁,玉石则低沉有若击木。
2、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
3、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4、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5、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6、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
玉器鉴定玉器收藏界的行话

11.鸡骨白:一种沁色,因像鸡骨头的颜色 而得名。鸡骨白的成因有三种,一种是天然的玉 料就是这种颜色;一种是玉器入土后受沁造成 的;还有一种是火烧形成的。
12.水银沁:黑色沁,古人称为水银沁。实 际上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水银能沁蚀玉体,但古
就慌忙跑出门外,以后它便再没犯过
9.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就慌忙跑出门外,以后它便再没犯过
10.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环境中长期与 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质相接触,这些物质侵蚀玉 体,使玉器部分或整体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常见的沁色有水沁-白色,朱砂沁-红色,土沁 -土褐色和红色,水银沁-黑色,铁沁-暗红色, 铜沁-绿色。
相关 上传相关 0
值较高的收藏品。
就慌忙跑出门外,以后它便再没犯过
3.包浆:器物表面长时间氧化形成的光泽。
4.吃药:形容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5.走眼:指把赝品看成了真品。
6.掌眼:请别人帮着看真假好坏。
0c12f3c EBET
7.有一眼:东西不能确定为仿品,有真的可 能性。
8.国宝帮:是指家里收藏满眼望去尽是国宝 重器,实际却全是赝品的独特人群。
朱砂红 鸡骨白 水银沁 玉器收藏,方兴未艾。初涉此道,必须先搞 懂这个行业的江湖术语、行话。每个行业都有行
话,收藏界尤甚,外行人一下子搞不明白。下面 就对应用较广的行话作初步介绍。
1.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通 常形容那些一看便知的真品。不开门指的是仿 品。
2.捡漏:是指慧眼识宝,以较低的买进了价
玩圈把黑色沁称为水银沁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 的叫法。
13.朱砂红:玉器表面有朱砂附着物。 14.铁沁:铁氧化生锈后对玉器造成的沁色, 多呈褐红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分享到:
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很陌生,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
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玉友之家希望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
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
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
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价值,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要了——买家决定购买某件藏品。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
通俗地说,就是堪称镇店之宝的藏品。
掌眼——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搂货——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
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
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古玩风气在我国起源较早,它和其他行业一样,也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也就是行话。
古玩行话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
现在介绍一下常用的古玩行话。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叫“交学费”,懂行人买了新仿的货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的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
——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仿的,就只能说:“看不好”。
——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错,殊不知有些货是伪造古董的人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要价是“天价”。
——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清朝及清以前的仿旧得叫“旧仿”,现在仿旧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批货物连好带孬一起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
——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报,叫“打一”。
——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
——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
——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
——而“捡漏”则是指卖者不识而买者有眼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
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
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等等。
由于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了。
上面所提及到的,仅是众多古玩行话中的一部分。
古玩行话根据种类或地区都有所不同,其中可有不少有趣的学问呢。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 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