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古玩术语
古玩中有哪些专业术语?

古玩中有哪些专业术语?古玩⾏业涉⽔很深,如果你不是古玩专家,那么在古玩中的⼀些常⽤的术语,你肯定不会知道,今天深圳古玩交易中⼼专业⼈员就为⼤家介绍⼀下相关的古玩术语。
图1:清嘉庆粉彩“庐⼭瀑布”⼭⽔纹碗,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200,000-30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230,000,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成交时间:2018-11-20,尺⼨:直径362.5px。
1、后加彩指⼀些⽼家具的漆⾯严重褪⾊后⼜重新给它描⾦绘彩,⼤多数⽤于描⾦柜。
⼀般把旧器清理⼲净表⾯后⼜重新画彩再⽤低温焙烧的过程就是后加彩。
伪造后加彩是有很多⽅式的,通过在廉价的明清素瓷上加重素三彩、⽃彩等贵重⼿法,提升它的价值从中伪造获取利益。
图2:清乾隆彩釉葫芦式暖酒壶,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30,000-35,000,最终成交价格:流拍,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成交时间:2018-11-20,尺⼨:⾼375px。
2、坑⼦货指⼀些家具在做的过程中做坏了或者选的材质有问题就叫坑⼦货,有时候也会指⼀些家具被新仿收进后多年没能脱⼿。
图3:清同治黄地粉彩喜鹊梅花⼤碗,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20,000-3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57,500,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成交时间:2018-11-20,尺⼨:直径650px。
3、包浆深圳古玩交易中⼼专业⼈员介绍,包浆是古玩⾏业中的⼀个鉴定⽤语,⼀般指古玩器物长年累⽉后会留下的⼀层包裹物。
古玩物器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出现的包浆不⼀样,⽐如⽼家具在长时间使⽤过程中,带⾛汗渍的⼿掌不断抚摸,家具表⾯,就会形成⼀层温润的光泽。
因为包浆是长年累⽉积累下来的,有历史的痕迹,所以它在鉴定古玩时是很重要的⼀个条件。
图4:春意粉青釉花瓶,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000-18,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25,300,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成交时间:2018-11-20,尺⼨:18×750px。
古玩行里的专业术语

古玩行里的专业术语古玩行啊,那可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里面的专业术语就像一个个小暗号似的。
咱先说这“开门”。
这可不是说把门打开那么简单。
要是说一件古玩“开门”,那就是说这东西是真的,而且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真货的。
就像你看到一个熟人,老远一眼就认出来了,不用再去仔细打量琢磨。
比如说有个老青花瓷瓶,那青花的发色、瓶身的造型、胎质的感觉,都特别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这就叫“开门”的好东西。
这时候行里人看了就会忍不住说一句:“哟,这东西可真开门!”再讲讲“打眼”。
这可就不是啥好事喽。
“打眼”就是说看走眼了,把假的当成真的,或者把不值钱的当成价值连城的。
这在古玩行里可是挺丢人的事儿。
我就听说有个新手,看到一个号称是唐代的佛像,那佛像看着金光闪闪的,造型也好像挺古朴。
这新手一激动就花了大价钱买下来了。
结果拿回去给老师傅一看,老师傅就直摇头,说这是个现代仿品,做得还挺粗糙的,这新手啊就这么“打眼”了,那钱可就像打水漂儿一样没了。
还有“包浆”这个词儿。
这是古玩上时间留下来的痕迹。
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是岁月的见证。
比如说一个老核桃,经过人们长时间的把玩,表面就会形成一层温润的光泽,这就是包浆。
真正的包浆那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用什么化学药品能做出来的。
有的行家看包浆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古玩的年头儿和曾经的经历呢。
古玩行里的“行规”也很特别。
这要是看好了一件东西,就得当场拿主意。
不能犹犹豫豫的,今天看了明天又来问。
要是这样啊,卖家就可能不愿意搭理你了。
这就像两个人谈恋爱,你要是对人家有意思就得赶紧表示,扭扭捏捏的可不行。
而且在这行里,价格也不是那么明码标价的。
得靠两个人你来我往地商量,这个过程就像一场小小的博弈。
有时候为了几块钱都能争个半天呢。
这古玩行里的专业术语啊,就像是行里人的特殊语言。
每个术语背后都有好多故事,有欢喜的,也有让人懊恼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术语让古玩行充满了神秘和趣味,就像一个充满宝藏的小世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进去探索呢。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

古玩行话术语大全一、“开门”。
这词儿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看到一个人,一眼就知道他是个老实人一样。
“开门”就是说这古玩是真家伙,那特征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我去古玩市场,看到一个青花瓷瓶,那胎质、那青花发色、那画工,行家一看就说:“嘿,这瓶开门啊!”意思就是这瓶肯定是老物件,没跑儿。
二、“打眼”。
哎,这词可有点悲催。
就像你满心欢喜以为捡到宝,结果发现是个坑。
在古玩界,“打眼”就是买了假货。
我一朋友,刚入行的时候,看到一个号称是明代的玉佩,那色泽看着也像那么回事儿。
他一冲动就买了,回来找懂行的一看,被人笑话说:“你呀,打眼喽!这就是个现代仿品。
”三、“捡漏”。
哇,这是每个古玩爱好者都梦寐以求的事儿。
就像在一堆石头里突然发现了钻石。
当你花很少的钱买到了价值很高的古玩,这就叫“捡漏”。
有次我在一个小地摊上,看到一个旧笔筒,摊主都没当回事儿,我仔细一看,感觉像是清代的,就花了几十块钱买下来。
后来一鉴定,是个好东西,值不少钱呢,我这就是妥妥的“捡漏”啊。
四、“包浆”。
这东西可不好形容,就像岁月给古玩穿上的一层独特的“衣服”。
它是古玩在长时间的把玩或者存放过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层温润的光泽。
比如说老的铜器,经过岁月的洗礼,手上的油脂、灰尘等慢慢附着在上面,形成一种很自然的光泽,那就是“包浆”。
我见过一个老铜锁,那包浆油润得很,看着就特别有年代感。
五、“一眼假”。
这就很直白啦,就像你看到一个画得歪歪扭扭的假钞一样。
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古玩,就叫“一眼假”。
我去参加一个古玩交流会,有个人拿着一个所谓的“唐代佛像”,那佛像的造型比例失调,线条粗糙,材质看着也不对,大家都笑着说:“这东西,一眼假啊。
”六、“掌眼”。
这是个很客气的说法。
就是请行家帮忙看看东西的真假好坏。
我淘到一个古画,心里没底,就去找一位老行家,我说:“您给掌掌眼,这画到底咋样?”老行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给我详细讲了这画的笔法、墨色、纸张等方面的情况,我这心里就有数多了。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古玩常识及收藏行话术语玩收藏,先搞懂这个行业的若干江湖术语、一些行话。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行话,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行业尤甚,收藏界便是如此。
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
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
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
”就是这个意思。
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
诸如……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假装)捡漏不好意思了……怎么又黄啦…...呵呵…....走眼了呗…...之类的。
呵呵,都是行话、切口。
行话、间隐语的兴起,始于各种社会秘密集团和行业组织。
这些集团组织出于保守集团秘密,维护行业利益起见,创制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内部语言,即行话,俗称切(读四声、下音)口。
1、玉和玉石的不同:玉,是指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所言的硬玉(翡翠)和软玉(和阗玉)。
我们的基本概念中,玉专指新疆和田的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以及缅甸的翠玉,除此之外都叫作玉石。
从硬度上讲,硬度6以上的叫玉,6以下的叫玉石,如岫岩玉、兰田玉、汉白玉、南阳玉和新开采的京白玉、京黄玉等都叫玉石。
玉和若干玉石都曾被当作玉使用,因此古玉包括玉和玉石,但是新作的玉石制品不可称为玉或古玉,应称为玉石制品或工艺品。
很多玉石制品用来仿古玉,甚至加以染色,薰烤后以假乱真。
玉因硬度高,因此敲击时声长清脆有若钢铁,玉石则低沉有若击木。
2、开门:由成语开门见山演化而来,一般形容那些没有异议的、一看便知的真品。
也有呼作“大开门”的,那就更富江湖气了。
3、玩:内行人称收藏者为“玩”,初次见面问“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4、交学费:指买入赝品所花费的冤枉钱。
5、钓鱼:一些精明摊主的销售手段。
把镇店之宝故意置露在外面不出售,为的只是吸引买家买入其他货品(展品)。
6、捡漏: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慧眼识宝,买进了“大开门”的收藏品。
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

古玩收藏行话术语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很陌生,所谓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
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
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比如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的镇店之宝。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公会帮忙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古玩收藏术语

古玩收藏术语以下是一些古玩收藏术语:1. 压堂:指古董商店里的镇店之宝。
2. 爬山头:指把损坏的古玩修补好。
3. 虫儿:指压箱底、让观者眼前一亮的东西,甚至整间店的古董加起来也抵不过这一件,通俗地说,就是镇店之宝;虫儿不但可以指物,也可以指人,即常年混迹于古玩行,对古玩行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
4. 旧仿:明清时期的仿品。
5. 生坑:新出土的文物。
6.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这件藏品被“拿了”。
7. 绷价:坚持要高价、不让价。
8. 拉纤:中间人、介绍人。
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9. 看新:东西不到代,历代仿品或者现代仿品。
10.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假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设的局。
11. 看不好:卖家说货绝对到年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则委婉的说“看不好”。
12.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13.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枪打”也叫“一脚踢”。
14. 留下吧: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15. 吃仙丹:买了便宜的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16.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17.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18.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19. 包袱斋:眼力好、没钱开店,转手倒卖的这种经营古玩的方式,称之为“包袱斋”。
20. 有一眼:乍一看东西不错,有价值、年代对,这样的叫做“有一眼”。
21.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起来”。
22. 走宝:卖方亏了,把有价值的东西卖亏,让买家“拣漏”了就叫“走宝”。
23. 捡漏:低价买到超过本身价值的东西。
24. 旧仿:古玩本身虽然不是当年的东西,但是其他年代仿制的,叫做“旧仿”。
文玩常用术语

文玩常用术语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术语:(一)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玩。
这部分荒货是古玩市场的主流。
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文物。
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
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玩。
量不大,真货多。
出价低,买了犯法。
水货: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玩。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二)1.一块:可能指的是一百元RMB,也可能是五百,一千,甚至是一万!2.一个手指头:跟"一块"的情况大致一样,随机应变.3.开门:指某一件东西毫无疑问是真"货".4.开门假:与"开门"的意思恰恰相反,按指某一件东西是低仿品.5.一眼假:同上.6瞎货:假"货".7.打眼:上当:8:开眼:长见识.9:掌眼:请某人给鉴别东西.10.生坑:指刚刚出土的钱币,一般锈色鲜美.11.熟坑:指出土时间甚长的钱币,一般已熟透了,包浆与锈色相混,腐迹类铁钱.也叫"老生坑".12.包浆:指古玩表面的一层氧化物,温润似玉,也叫"豆腐皮儿"(相当形象).(三)文玩收藏行话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吃-----我是吃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
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
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让-----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
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文玩人术语大全

文玩人术语大全如果你是藏文玩的新手,也许一个"开门"就把你弄蒙了,下面让我们看看文玩的常用术语: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玩。
量不大,真货多。
出价低,买了犯法。
水货: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玩。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一、小叶紫檀小叶紫檀棕眼:紫檀树传输水分和营养的传输通道的横切面,即树干内筛管横切面所形成的孔眼。
小叶紫檀棕线:紫檀树传输水分和营养的传输通道的纵切面,即树干内筛管纵切面所形成的线条。
小叶紫檀金星:紫檀树筛管中存积的大量矿物质,经过数百年存积所形成小叶紫檀黑斑黑筋:黑筋是紫檀生长过程中的腐朽部分,或是木材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裂缝并渗入了水分(木材弦切面呈现出的多为直纹)。
但其纤维组织已经坏死,所以没有棕眼,密度大。
同时有黑筋的部分也是非常易裂的。
有瘤才有疤,有疤就有黑,有黑会有裂。
所以瘤疤是小众的玩物,但它的存世量稀少以及几乎所有木质类文玩都追求瘤廮,所以决定了其在小叶中最贵的售价。
二、星月菩提子珠子表面布有均匀的黑点,中间有一个凹的圆圈,状如繁星托月,成周天星斗,众星捧月之势,故名星月菩提子。
星:指菩提子上小的黑色或者棕色的小点。
月:菩提子正中带有胚芽或者没有的最大的半球形的坑。
干磨:菩提子加工过程中完全用机器磨制,没有用水水磨:磨制过程机器上加过水漂白:水磨过程中,水里加入了漂白剂正月:月在珠子的正中,这是由于加工时候,费的心力远多于弦月。
弦月:月与中轴成一定角度阴皮:阴皮包括三种,一个是表皮是大面积绿色,甚至全是淡绿色,一个是返青,小面积的星星周围的淡青色,还有干脆就是黄色陈籽老星月:籽制作成珠子长时间没有人盘玩,被放置,表面氧化变黄,基本上一年以上就开始有变色了,越长越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玩术语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实在很陌生。
然而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
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行货:一般指“大路货儿”,也指艺术家或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精美的艺术品。
拿分:指古玩商人收购的古玩商品,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也指“快货儿”。
输:指亏本。
这正反映出古玩商人的经营具有很大的赌博性。
买一件古玩,到手后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
古玩商人怕输,还怕丢人现眼,输钱不落好手。
臭:顾名思义,指腐烂、人人讨厌的东西。
不过,臭是有过程的,就指本来是“香饽饽”的东西,却放陈了,或者日久卖不出去,偏偏让许多古玩商贩拿出去过手,变成任人皆知,谁也不想买的货色(因为从购买心理讲,凡是经过多人之手而无人购买的东西,都认为是内有毛病或问题,从而犹豫不前,不想购买),恰恰此时卖主绷不住了,越卖价格越低,也就越没人买了。
这就是古玩商人把东西卖臭了。
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时都喜欢对“没见过天儿”的古玩伸手。
活拿:一名古玩商人从另一古玩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这叫“活拿”。
“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
言必有信。
价位比买断要高,一般说,不在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价上加价,叫“戴帽儿”,多卖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问。
提:古玩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为酬劳金,叫“提一点”,另有规定的不算。
通常说提,就是一成。
对导游、翻译,可另行规定。
古玩商人对这一做法不能装傻。
不然帮你卖货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
行里人:从事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员。
跑道儿:购买或出售古玩行为的中间人,有的是与买卖相熟的亲友,有的是专门的经济人,不出资不合伙,只从中奔走,说成一笔交易。
实际经纪人,拉纤的。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有人从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
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打眼:指判断有误,买了假货。
古玩商人的经营全靠眼力,而眼力遭受打击,只有坏事。
漏儿:古玩商人购买古玩时,卖主不懂,好东西未被重视,行市也不明,因而古玩商人拣了便宜。
从买东西的人说叫“捡漏儿”,从卖东西的人说是卖漏了。
身份:即古玩物件的品位。
不是指人,而是指物。
如瓶子与盘子比,古瓶当然比盘子身份高。
有点象品相中的“品”。
皮壳:指古玩在历史长河中所受熏染,而呈现出外表上的历史痕迹。
竹、木、漆、雕、青铜作品上,好象包上了一层油皮,这种油皮就叫“皮壳儿”。
皮壳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卖相:指古玩不真或身份不高,但显得比较完整,古老或精致,在买出时显得“爱人儿”,易受买主欢迎,叫“有卖相”。
相反,古玩虽真,但有残污或看上去不精致,则不受买家欢迎,即无卖相。
掌眼:购买古玩时,请高明的人替自己掌握一下尺度,以免在鉴定上有什么闪失。
对于代替自己把握眼力的人,叫作“请某某先生来掌眼”。
邪价儿:出奇的天价。
绷:古玩商人真心想买或卖时,因某一方自己还要考虑,故意不买或不卖,准备放长线实现自己的交易计划,叫:绷着买后绷着卖。
方:简化“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
吊: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
一张:“张”不是货币数量,而是钞票载体的数量单位。
此词甚妙,因可随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
80年代一张指十元;90年代已指百元。
美子:美金的代称。
如一角就是十元,一块就是100元,一方就是一万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窜货场:这是古玩行业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行内古玩交易场所。
行内人议价习惯用“袖内拉手”方式讨价还价,有利保持机密。
封货:对价值较高的古玩采用“封货”方法,即密封投标,当众折封,出价高者中标。
若遇标价相同,则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归属。
掏货:窜货场内,未经当众将货摆出便私自背后议价,将货买走,即为“掏货”。
窜货场内不准掏货,违者轻则罚款,重则不准再次入场窜货。
伙货:二人或二人以上合伙买卖古玩。
买时一般大家都过目,但也有的不看货,声明一下“伙货”即可。
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搂货:古玩行商户可以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
无论古玩价值高低,凡同行认识的人拿走,不用写收条,立一字据即可。
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认账、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礼货:解放前官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
其货一般,但装裱、包装精美。
撂跤货:即真、假未定的货。
出售时也不标明其真伪。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会做生意,但无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给收藏家,也可卖给同行。
这种经营古玩的人及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拉纤:甲要买古玩,乙要卖古玩,中间有人联络、说合,此人即称为“拉纤”的。
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买方出3%,卖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拣漏:卖主看假、但古玩是真货,被人买走,对买主来讲叫“拣漏”。
打眼:假古玩被人当作真品卖走,对买主来讲叫“打眼”。
砸浆:古玩铺徒弟、伙计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或没看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公会调解,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话称之为“砸浆”。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
有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
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物好的带坏的一起卖称作“一脚踢”。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吃仙丹:买了便宜喜欢的藏品叫“吃仙丹”。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搬砖头: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搂货”,然后转手卖出。
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
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藏品。
一般指瓷器的收藏术语。
开门:看藏品时碰上年代老的真货叫“开门”或“一眼货”。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品相: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上货: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走宝: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
买家便是“拣漏”了。
拣漏: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旧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到代:收藏品年份好,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或“够年份”。
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叫“贼光”或“火光”。
包浆: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温润的光泽,叫“包浆”。
生坑: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
拿了:投资者决定将藏品买下。
这件藏品我拿了。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
拉纤:就是中间人,介绍人。
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的。
包上: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要了请您包上。
虫儿:就是已经收藏了很多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
甚至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
通俗地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
没用:买家不要这个藏品觉得没多大意思,一般说没用。
走眼:也叫“打眼”买家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假货。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
老是被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
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光绪官窑。
玩:我是玩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
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
较早的古玩术语。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在拍卖会上追价。
匀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玩。
这部分荒货是古玩市场的主流。
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文物。
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
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玩。
量不大,真货多。
出价低,买了犯法。
水货: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玩。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
这块玉您能匀给我吗?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
只卖老货! 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
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
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古艺袋古玩论坛清朝及清以前的仿旧得叫“旧仿”,现在仿旧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要价是“天价”。
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报,叫“打一”。
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
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
传世古玩都有一层自然陈旧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等等。
由于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