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参悟与清廉为官
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习廉感悟

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习廉感悟早在革命时代,毛泽东就要求党员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现在日益混沌的时代,企业领导和员工更应以“君子慎独”的古训为戒,常修为政之身,常怀廉政之心,常思奢侈之害,慎独以修身,勤俭以养廉。
古语云:“人之有能有为,使修其身,而邦其昌。
”要想有所作为,必先修身。
良好的修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味与价值,一个人有了很高的个人修养,其个性和人格魅力便会在工作生活中得以彰显。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已市场化,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如此,非功利因素在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中依然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面对挫折的乐观程度,情绪控制能力,认识他人情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都是加强自身修养,畅行廉洁从业的重要课程。
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们只能励志而自强,正如曾国藩的一生成就,不就是在“修身、治国、平天下”中励志发奋取得的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现在的我们还如此年轻,有朝气,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中,不但要把握机遇,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忍不拔的心志。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可能工作中、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碰碰,但社会只会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如果要有成功,必先经得住打击,面对挫折毫无畏惧,只一心往前,披荆斩棘。
现在的我们还只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员工,修身、养廉,知廉事、重廉行不能只是党员干部、领导管理人员的事,无论在职场中或在生活中,勤俭以养廉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责任。
不少员工把追求生活质量摆在了勤俭节约的对立面,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和无穷尽的物质欲望在这个攀比斗富的社会成了一纸空文,它只会将我们的青春推入深渊。
一个勤俭的人才会廉于行动,善做规划,才会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俭以养德,奢以败德。
力戒奢华,无论对个人一生的进步,还是对企业建设的发展都是有益而必要的。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观廉洁文化长廊心得:以廉生威,以德立身

观廉洁文化长廊心得:以廉生威,以德立身xx年7月4日我们十二中学全体党员来到了五指山公园,接受了一次廉洁文化教育。
走近公园,就置身于廉洁文化长廊之中,一块块一幅幅廉洁格言警句牌匾格外醒目,每次驻足观看,总能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深刻的警示。
面对廉洁文化长廊中的“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于贪”、“清正廉洁保一身,贪污腐败毁一生”等格言警句,把“贪”与“腐”这对孪生兄弟产生的危害同时暴露出来,让人们看到“贪与腐”的危害性,锒铛入狱源于“贪”,身败名败皆因“腐”,谁贪污,谁腐败,谁将付出沉重代价,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规诫和警示。
从古到今,概莫能外,凡见小利而忘大义者,就会贪欲萌生而失大节,最终因“贪”而身败名裂,成为阶下囚。
古今多少事,都在告诫中:廉洁能立身,腐败毁一生,要立身于不败之地,重在廉洁自律,拒腐蚀永不沾。
目视廉洁文化长廊中的“官以廉生威,人以德立身”等格言无不告诫从政为官者要立威树信,必须从“廉洁自律”入手,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廉洁奉公,淡薄名利,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处体现做官为人的高尚人品,要做到“政德,官德,人德,终身修德、年廉,月廉,日廉,一世清廉”。
这就要求我们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自律之心,常念廉洁之利,常想公道之益,务必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做官,责任与权力,集体与个人,自律与监督等方面的关系,带头践行“两个一切”的企业宗旨,讲境界,重品行,争做一名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管理者。
“公生明,廉生威”。
做为一名管理者廉洁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
实践表明,谁廉政勤政,谁办事公道,谁就有权威。
当前,加强干部德的建设,查廉议廉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清正廉洁贯穿始终,这是各级管理人员德廉兼修的永恒主题,必须终身践行,做到永守节操,一世清廉。
伫立在廉洁文化长廊,细细观看,品味其中,或骈或赋,或诗或对,或古或今,或煲或贬,或弃或扬,或长或短的廉洁格言警句,让人再次看到古代哲人和当今贤达淳淳告诫,他们用自己的丰富阅历,对人生的参悟和感受,以警策格言标示了的自己的人格及人生操守:做道德高尚的人;做清正廉洁的官。
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含义

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含义
《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它具有深刻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借鉴古人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作为一名官员,应该勤政廉洁,尽力为人民服务。
在古代,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东西,即使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人。
另一位古代哲学家墨子则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为官”是一种职业,它需要我们担负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作为一名官员,勤政、清廉、俭朴是必备的品质。
勤政意味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断努力为人民谋福利;清廉意味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俭朴意味着要节约用人民的钱财,不乱花钱、不滥用权力。
总之,鉴古观今明镜悬,为官勤政俭清廉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人生态度,它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1 -。
为官清廉的格言警句,反腐倡廉警句宣传语

为官清廉的格言警句,反腐倡廉警句宣传语1、愚人居吏,为己谋财,弄权求利,机关算尽,永世难求幸福。
2、人要有一个信念: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就尽最大努力干好。
3、撕不开面子,就会丢掉原则;徇了私情,就会背弃民心。
4、得罪了广大人民的人,我就不得不得罪他。
5、做人要端其行,做事要静其心,做官要洁其身。
6、养廉贵在自律,立德贵在践行。
7、淡泊名利可磨炼远大志向,但远大志向又可能在奢侈享乐中丧失。
8、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9、莫以财权分远近,且将品质度高低。
10、人以诚信而立,业因利民而兴。
11、见人恶而自省,有则改无则警;见人善而自慕,外则敬内则从。
12、物质的贪婪愈烈,精神的空虚愈重。
13、月晕生风础润有雨应见微知著;鼠洞毁屋蚁穴溃堤宜防微杜渐。
14、廉洁韶华之树常青;贪婪生命之花凋零。
15、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决堤。
16、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17、智者为官,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一生尽得平安。
18、廉洁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生命之本,是其从政的最起码要求,拥有它虽清贫却心安理得,失去它虽富有但寝食难安。
19、当官常担为民之责站得正直;执政常谋富民之策行得坦然;掌权常循法纪之规寝得安稳。
20、权似一条河,清浊看官德。
21、一次拒礼易,一生拒礼难。
22、非己物戒贪心一丝不取,是他利弃私欲一点不沾。
23、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唤醒别人。
24、公开是防腐的良药,暗箱是犯罪的温床。
25、为官戒不清,掌权戒不廉,办事戒不公,做人戒不检。
26、声誉重于生命的从政者,定能严于律己名垂青史;私欲高于道德的掌权人,必将疏于约束滑入陷阱。
27、以权交友权倾则情绝;以利交友利尽则人散。
28、贤士殉名贪夫死利;宁可清贫不可浊富。
29、廉洁人品磨砺出,壮丽人生干中来。
30、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为公,做人惟实。
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

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为官清廉,是每一个官员应该恪守的底线。
古代诗人们也常常以诗歌的形式来赞颂这种清廉的美德。
下面将列举一些古诗,以表达关于为官清廉的主题。
第一首诗是陆游的《秋夕》:繁霜横尽一树明,孤高仍是见青冥。
清风扫却尘埃往,官印犹如初照明。
这首诗是陆游通过描写秋夕的寒冷与清澈,来暗示清风扫尘,官印依旧光亮的意境,表达了为官清廉的态度。
第二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发悬衫在芒宫,万树千山一桂风。
清风扫却权势尽,官印依然是明红。
这首诗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为官清廉的精神,即使岁月已经沉淀在白发中,权势已然消逝,但仍然能保持清廉的品格,官印仍然散发着光芒。
爷娘何事不休带,为官清廉久闻名。
纵使贫困不成家,秉烛夜读学无停。
这首诗强调了为官清廉的重要性,不管家境贫困与否,作为官员应该以清廉为准则,勤奋学习,不停地提升自己,以回报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青山独立北风清,尘缘不上宠辱轻。
官印未啬随缘去,诗书方寄几年名。
这首诗表达了官员应该保持清廉的心态,不受名利之累,以官印为荣,以诗书为乐,志在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为官清廉的推崇和赞美,希望每一位官员都能恪守清廉的底线,勤奋服务于人民,以实际行动诠释为官清廉的美德。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为官清廉,是每个官员都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古代,已经有很多诗人用诗歌来歌颂清廉为官的品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一些关于为官清廉的古诗。
清廉为政,乃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清廉为政,首先是指官员不贪污受贿,以廉洁自守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职责。
清廉为政,其次是指官员要公正廉洁,不偏袒不厚此人,不徇私情不私相亲。
只有清廉为政,方能有效地维护人民的权益,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李白在《清廉行》中写道:“驰道日无杂,因泥词不迷。
从容事帝武,色笑唯颜羞。
蟹忧松斩股,僧息珠偷络。
冠军名唯適,金印匴台求。
慨然媾面交,谗者查虚牿。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de0d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9.png)
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共五篇]第一篇: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读廉政诗文感智慧人生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文中,有很多带着历史的沉思、清廉的劝戒、高洁操守的诗文——廉政诗文。
读了《古诗文里的廉政大智慧》,我倍感振奋。
这本书精选了100句古代廉政文化经典诗文,分为亲民、勤俭、修德、警醒、廉政、律己、立志、戒贪、名利、正气十篇,篇篇有解读、有评点,篇篇充满了廉政智慧,读来催人奋进。
追溯历史,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北宋苏轼《六事谦为本赋》中的“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到明代徐祯稷《耻言》中的“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再到清林则徐的自题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都是提醒要清廉律己修身。
廉洁之人,胸怀坦荡,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得失,心中无私欲,方能成大器。
让心灵变得纯朴,就会豁然开朗。
中国的传统廉政诗文具备开明与包容的人生智慧。
从古代一些清官廉吏所著诗词中,可以看出他们淡泊名利,清心直道;公正廉洁,励精图治,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于谦的《入京诗》。
于谦,明朝著名政治家、诗人。
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石灰自喻,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他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于谦在河南、山西巡抚任上,进京公干。
明英宗时,贪鄙成风,地方官进京,不带重金厚礼是办不成事的。
时任地方巡抚的于谦,却每次进京都是两手空空,连绢帕麻菇之类的土特产也不带上一点,并口占《入京》一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闾阎,指普通百姓,意思是说,我于谦当官廉洁自守、两袖清风,绝不能让百姓说长道短。
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地方上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于谦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崇高的人品与官德,而且也展现出他做官、做人的智慧。
清廉主题格言

以清廉为主题的格言1、勤能补拙,俭以养俭。
——[清]金缨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3、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
4、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5、贤能兴家,廉可避祸。
6、善观人者善观己,善观己者善观心。
7、金钱美女得一时之欢,手铐脚镣葬一生幸福。
8、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
9、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10、勤与廉相连,奢与腐相通。
11、头顶国徽,对国家负责尽职尽责;肩扛红盾,为人民服务自警自励。
12、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
13、严格自律出廉政,服务创新谋发展。
14、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15、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16、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17、廉洁自律绷紧弦,拒腐防变勿思贪。
18、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19、处事公平,平似水;为官清廉,洁如冰。
20、理想信念不动摇,拒腐防变根扎牢。
21、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22、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23、恣欲纵行,得意失终生,慎始慎独,律己得康宁。
24、廉能生威,廉能聚人,廉能聚心。
25、一念之贪,损自德,毁自身,殃及儿女;两袖清风,躬于行,利于民,感召世人。
26、心中常念人民苦,身边牢筑防腐墙。
27、牢记宗旨,永葆本色。
28、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29、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
30、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
31、蚁穴失察必崩大坝,小贿不拒定成巨贪32、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33、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34、廉树威贪失信,廉兴国贪失家。
3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36、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37、兴廉政之风,树浩然正气。
38、权力加廉政等于服务,权力加贪欲等于自毙。
39、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人不忘自重。
40、芝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劳;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穷困而变节。
廉洁从政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廉洁从政才能幸福人生明郭允礼《官箴》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称赞、能千古扬名、流芳百世的执法者,都是那些匡扶正义、廉洁奉公的廉吏清官。
只有令行禁止,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领导干部要想普通干部和社会群众面前有威望,说话有分量,有凝聚力、向心力,就得清正廉洁,公正不阿。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万花筒,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而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和身体健康是对幸福人生最普遍的认可,诠释着人们对幸福人生最简单、最单纯、最质朴的要求,这与我们倡导的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是一致的,与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实现人生理想、奉献社会的职业追求是一致的。
只有廉洁行政、廉洁从政,才是实现人生理想,成就事业,收获幸福的动力。
廉洁是幸福的分水岭。
廉洁的这一边是山花烂漫、风光无限,那一边是万丈深渊、苦海无边。
只有做到廉洁从政,才不会触犯党纪国法,才可以追求个人的成长进步,追求更大的人生幸福。
如果放纵权力,就会失去人格的尊严,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会严重损害人民公仆的形象。
廉洁是幸福的保险柜。
在单位我们是青年后备力量,在家中是家庭的顶梁柱,是遮风避雨的大树,幸福不是一时一事,唯有坚持廉洁从政,才能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才能把幸福存储在最安全的地方,让更多的家庭得到平安的呵护。
廉洁是幸福的一杆秤。
幸福是可以称出来的,而秤杆的高低取决于人民公仆的从政行为。
廉洁,幸福就会增值;不廉,幸福会倒向不幸。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公不正的行为不仅会造成社会的不幸,也会使自己遗憾和悔恨。
建设幸福淀山湖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目标。
一个人要想拥有一生的快乐幸福,不但应该为之奋斗、为之付出,更应该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加强学习、慎思慎行、廉洁自律,顺利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收获幸福美满人生。
一要注重学习,感悟幸福。
感悟幸福是拥有幸福的潜在意识,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拥有更多的幸福感,需要加强学习,开阔眼界,提高修养,要通过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政协报/2014年/12月/22日/第010版
国学・深度
人生参悟与清廉为官
——古代官员廉洁自律漫谈
首都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相洲
阅读提示:
■制度不够完善,使有些事情需要临时权衡,处理事务也就有了随机性,腐败就可能因此而生。
■中国古代文化多讲为政者的人格。
人们普遍认为,为政者人格好坏,是决定政治成败的关键。
■摆正义利关系,关键在于对人生有透彻觉悟和理解。
用哲学家冯友兰的话说就是有境界。
■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教人如何过一种简单、快乐、高尚的生活。
为官者若能于此处留心一二,参透人生意义,就能少在贪字上犯错误。
行政制度设置不够科学,司法制裁不够严密,为官者人生观不够正确,都可能导致腐败。
制度设计得好,官员无从腐败,即所谓“不能贪”;法纪惩戒得严,官员不敢腐败,即所谓“不敢贪”;人生观教育到位,官员不愿腐败,即所谓“不愿贪”。
廉政建设,制度设置、法纪约束、道德自律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方面古人都想到了,也都有相应措施,可资今人借鉴。
《文子・符言》中记老子说:“使信士分财,不如定分而探筹,何则?有心者之于平,不如无心者也。
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而全封,以为有欲者之于廉,不如无欲者也。
”意思是说让一个诚实的人分配财物,不如制定出一个好标准。
因为有公平之心,不如让公平之心没有用处。
让一个廉洁者看守财物,不如把财物封存起来不用人看管。
让一个有贪欲者努力廉洁,还不如压根不叫人有这个欲望。
可见好制度可以使官员无从腐败。
制度不够完善,使有些事情需要临时权衡,处理事务也就有了随机性,腐败就可能因此而生。
一切有章可循,官吏各司其职,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而且能有效防止腐败。
《旧唐书・武元衡郑余庆韦贯之传》记载了韦澳一则故事很有启发意义:“周墀初作相,私谓澳曰:‘才小任重,何以相救?’澳曰:‘荷公重知,愿公无权足矣。
’墀愕然,不喻其旨。
澳曰:‘爵赏刑罚,非公共欲行者,愿不以喜怒憎爱行之。
但令百司群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于庙堂之上,天下自理,何要权耶?’墀深然之。
”韦澳劝周墀做宰相不要滥用手中权力,一切照章办事就好。
道理很简单:官员权力越小,制度可能越好。
但是制度既然是人设置的,就有可能为人所破坏,所以行政制度之外,还要设置惩戒制度。
历朝历代都有惩戒贪官制度,贪污受贿多视为重罪,轻则贬官,重则杀头。
明太祖朱元璋以明典重罚惩治贪官,历史上最为有名。
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将贪官活活剥皮,然后塞草,制成标本,悬挂于官府门前,以示替戒。
为加大监察力度,朱元璋还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百官,随时弹劾。
朝廷还设立巡检司和锦衣卫,广布耳目,访察贪廉,鼓励百姓举报。
这些办法当时收到了一定成效,只是距现代司法文明太远了。
但是不管是行政制度,还是监察制度,最后都需要有人来实施。
正如《荀子・君道篇》所说:“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因为“君子”讲究人格,能以道德自律,即使法律不完善,也会把事情办好,不会腐败。
相反“小人”没有自律能力,法律再完善,也常会把事情弄糟,不能应对事务变化。
所以中国古代文化多讲为政者的人格。
人们普遍认为,为政者人格好坏,是决定政治成败的关键。
《管子・牧民》就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管子把礼义廉耻当做立国之本,认为离开了这些根本,国家难免灭亡命运。
诸子多谈义利关系,多主张以义节利。
《文子・尚仁》引老子的话说:“不以义取者,盗财也。
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
”意谓取不义之财,就是盗窃。
高明者能安于贫困,以追求真理为乐,不因满足自己欲望而危及生命,不为利益所累,从来不违反道义胡乱取利。
其实这一点儒家讲得更多。
如《礼记・曲礼》就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所谓“苟”,就是随意,不讲原则,就是不遵从道义,拿了不该拿之物,逃了不该逃之责。
而摆正义利关系,关键在于对人生有透彻觉悟和理解。
用哲学家冯友兰的话说就是有境界。
冯友兰曾引用《礼记・大学》里“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两句来阐述境界。
仁者懂得财物是用来发展生命的,不能因为获取财物而危及生命。
不仁者不懂这一道理,往往不惜生命去发财。
眼下很多贪官大都是对生命和财物关系问题没有透彻思考。
家里藏钞以吨计,人生不过几十年,要这些钱干什么呢?可见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他们可能会想,这辈子花不了,还可以留给子孙呀。
这又是一个糊涂的想法。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所记汉代疏广、疏受叔侄故事就把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叔侄二人都是太子老师,一个为太傅,一人为少傅,五年后忽然辞官回乡。
“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凯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是族人说服。
皆以寿终。
”疏广把皇帝和太子赏钱统统用来招待族人亲友,没有给子孙购置产业。
理由是,如果给他们超过生活所需的多余的钱,只能教他们懒惰。
好孩子有了钱,会失去上进心;坏孩子有了钱,会做更多坏事。
眼下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常常爆出各种丑闻,令他们的老子颜面无光,甚至走进监狱,恐怕都是因老子只看到了钱对子女有利的一面,没有看到钱对子女不利的一面。
与其留给孩子多余之财,还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好名声。
《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长辈给孩子留下好名声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老子是贪官,儿子再怎么努力,恐怕也是难以挽回的负资产,这是他们的老子需要考虑的。
天知,地知,我知,你知。
明朝名臣于谦《回京拒礼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免得死后阎王算账;问心无愧,才能活得坦荡平和。
而在贪官心中大多没有这层敬畏。
人生于世,时间有限,本来应该快乐生活,但只有有境界的人才知道怎样快乐生活。
《论语・述而》记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简单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发不义之财,以不正当手段获取高位,在孔子看来像天上飘来飘去的云彩一样,毫无意义。
“富贵于我如浮云”,很多人都从孔子这句话里获得了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
简单生活当中,自会有无穷乐趣。
《晋书・羊祜杜预传》所记羊祜故事就是这样:羊祜是晋
朝大将,率军与东吴对峙,为晋朝一统天下打下了很好基础。
但他从不经营产业,曾表示:“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平日里登山临水,饮酒赋诗,仿佛一个文人雅士:“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教人如何过一种简单、快乐、高尚的生活。
为官者若能于此处留心一二,参透人生意义,就能少在贪字上犯错误。
宋太祖赵匡胤曾说:“一个武将贪起来,十个文官都赶不上。
”大概因为文官多科举出身,平日所读儒家诗书都是教人反思人生根本意义,以过简单生活为乐的。
当然读儒家诗书者中也有贪官,但有诗书教养的人,贪腐程度可能会轻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