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用资源使用情况

合集下载

连云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连云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连云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 引言连云港市作为中国沿海城市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是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当前的土地使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期实现连云港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当前土地利用情况根据连云港市国土资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连云港市总土地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农用地占比XX%,林地和草地占比XX%,水域面积占比XX%。

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连云港市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等,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储备。

但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生态用地的冲突等。

在农用地方面,连云港市是一个农业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田面积较大。

然而,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农用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 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当前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3.1 城市建设用地过快扩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这种扩张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与农田、生态用地之间的冲突。

因此,需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扩张的速度和规模。

3.2 农用地减少的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一些农用地被转为非农业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规划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3.3 生态用地保护不力连云港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是一些生态用地的保护不力。

例如,一些湿地和森林资源受到非法占用和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需要加强对生态用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连云港市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结合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阐述新形势下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探讨如何建立保障措施,以化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高效农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高效农业;规模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江苏连云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高效农业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1]。

1连云港市高效农业发展现状连云港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始终把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江苏沿海开发、港口建设、农产品出口的先发效应,顺应外向型农业产业看好的新趋向,按照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调整优化产业、品种结构和空间布局,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突出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抓好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强化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园区化、外向化、标准化发展。

目前,全市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已初显端倪,现代农业规模扩张。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

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开通农业科技人工语音服务热线,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10家、科技示范园10个,深入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逐步健全农资农技服务网络。

已形成100多个相对集中连片的各类农产品基地。

连云港市生态农业基础优越,市属4个县均为生态农业县,并在全省率先成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已形成优质稻米、创汇蔬菜、优质畜禽、海淡水养殖、花卉林果茶等五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80%。

高效农业面积达到12万hm 2,设施农业达到4.67万hm 2,初步形成稻米、蔬菜、水果、肉食、杂粮、水产、林木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2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全市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民已经从中得到了实惠,但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困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土地难流转;资金难筹措;规模难形成;产销难对接;风险难保障;合作经济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信息服务滞后,农技服务水平和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壤养分状况与耕地等级划分

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壤养分状况与耕地等级划分

2015年第11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壤养分状况与耕地等级划分高明杰(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街道办事处农技服务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0)海州区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种。

耕作制度以稻-麦一年两熟为主,玉米-小麦、大豆-小麦多种方式并存。

第二次土壤普查初步摸清了全区土壤的理化性状,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7%、全氮含量平均值为0.115%;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86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9.1 g/kg,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291mg/kg。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海州区土壤肥力状况,笔者根据2010年实施测土配方项目以来的土壤分析结果,分析了当前海州区土壤养分状况。

耕地等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土壤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根据海州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基本均匀一致。

平均采样单元为100~200亩采一个混合样。

采样点参考县级土壤图,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采样深度为0~20cm。

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采用S形布点采样。

混和土样取土1公斤左右。

将风干后的样品,压碎的土样过2毫米孔径筛供pH值、盐分、交换性能及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

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毫米孔径筛,供有机质、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1]。

1.2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水分测定采用105。

C恒温烘干法;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土壤PH采用1:2.5水液体悬液电位测定法;土壤盐分含量测定采用1:1土壤悬液电导法;有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测定采用1molL-1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比色法。

微量元素分析采用DTPA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2结果与分析海州区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地理分布和不同的耕作制度,其土壤的养分组成及含量相差较大。

连云港地区麦茬直播稻种植现状及栽培要点

连云港地区麦茬直播稻种植现状及栽培要点

还可增加水稻的营养生长量,有利提高产量。因此, 中控、后补”和“控氮、增磷”的施肥原则。以亩产
依据该地区9月3日最佳的水稻安全齐穗期,在天 600kg的肥料运筹为例,亩施纯氮20kg、五氧化二
气正常的情况下,应在6月15~20日前要播种完毕, 磷8kg、氧化钾9kg(该地区土壤富钾可不施钾)。具
保证在水稻灌浆下限温度20℃的终止日9月28日 体运筹应掌握以地定产、以产定肥。氮肥运筹原则上
3000亩,仅占水稻总面积的5%,2007年扩展到近万 2 直播稻种植要点
亩,2008年突破万亩。
要扬长避短,改粗放种植为精细种植。
2.1 抢收小麦,早腾茬
种均匀。
麦茬直播稻由于播期明显推迟,光温和品种增 2.4.4 合理播量,适当浅播 根据调查和不同的播
产优势难以发挥,实现高产的季节矛盾突出,水稻安 种量试验,正常情况下每亩播种量6.5~7.5kg,每亩
期不良气候对直播稻产量影响。目前最适于该地区 深耙15cm左右。
直播稻种植的品种有镇稻99、阳光2000、武运粳21。 (2)看苗追肥。因直播稻分蘖节位低,前中期生
这3个品种麦茬直播125d左右,直播受低温冷害影 长较旺,群体较大,稻苗嫩绿易引发病虫害和倒伏。
响的几率较小,较适直播,其他一些品种直播130多 所以要针对直播稻群体发展动态,科学运筹肥料,合
新坝镇自2004年发展种植直播稻以来,从总的
其为介体传播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两大病害 趋势看有待改进和提高,主要方面为:(1)由于各户
极大减轻,农户自发地将水稻移栽种植改为直播种 对种植直播稻的看法、认识不一,争议较大,所以
植,并呈现了势不可挡的趋势。特别是近三年,每年 2008年前发展缓慢,2008年趋呈上升,2009-2010年

连云港市赣榆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对策

连云港市赣榆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对策

表1赣榆区林下经济林下养殖模式情况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地总面积(hm 2)总产值(万元)其中:特色养殖品种实现农民收入(万元)涉及专业合作社数量(个)涉及企业数量(个)养殖品种利用林地面积(hm 2)养殖数量(万只、万头)年产值(万元)合计502.99255621林禽模式394.202263鸡266.80 3.3200582鹅126.73 4.72062181鸭0.670.0211林畜模式100.45280.5羊46.690.155157.5157.5牛53.360.08120120猪0.400.00233林特模式8.3412.5金蝉8.3412.512.57表2赣榆区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模式情况林下养殖模式利用林地总面积(hm 2)总产值(万元)林下种植品种面积(hm 2)年产值(万元)带动农民就业(人)实现农民收入(万元)涉及专业合作社数量(个)涉及企业数量(个)合计1130.5720686合计1130.57209868880194461614林菌模式 3.3480平菇 3.3480560林粮模式200.10426花生133.4426115106黄豆等66.70林茶模式500.2515500茶500.251580077201580069林果模式240.121800苹果240.121800680180052林菜模式40.0280菠菜40.028080林苗模式146.742800樱桃80.041800其他66.70100052360600连云港市赣榆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对策孙小波,韩仪善(连云港市赣榆区自然资源动态监管中心,江苏连云港222100)摘要: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要求,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工程已纳入省政府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并列入2019年和2020年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

通过对赣榆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准确把握赣榆区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提高其林下经济占林业经济的比重提出对策与建议。

2018年连云港市水稻生产情况分析及展望

2018年连云港市水稻生产情况分析及展望
1.1 单产增加、面积总产略减 据统计,2018年连云港市水稻种植面积为20.23万公
顷,每667 m2产量为617.5 kg,总产量187.4万吨,面积比 2017年减少0.41万公顷,每667 m2产量增加2.7 kg,总产 量减少3.0万吨。其中,灌南县每667 m2产量达643.8 kg, 居全市最高;灌云县每667 m2产量624.5 kg,东海县每 667 m2产量610.9 kg,赣榆区每667 m2产量612.0 kg,海 州区每667 m2产量616.0 kg。品种类型以中熟中粳品种为 主,中粳稻面积19.06万公顷,糯稻面积0.13万公顷,籼 稻面积0.82万公顷,籼稻、糯稻主要集中在赣榆区,杂粳 只零星种植。 1.2 产量结构“三增一减”
2018年连云港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农业绿色高质高效 发展为导向,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 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加强新技术、新模 式的创新和示范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促使水稻生产提质增效。
1 2018年连云港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连云港市水稻栽插方式有机插秧、直播稻、抛秧、
收稿日期:2019-02-23 作者简介:杜运忠(1972—),男,江苏连云港人,大专,农艺师,研 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推广。E-mail: 。
旱育手栽4种,面积分别为8.41万公顷、4.7万公顷、 3.91万公顷、3.2万公顷。手栽稻面积与2017年基本持 平,抛秧面积比2017年减少0.31万公顷,机插秧面积比 2017年增加0.24万公顷,直播稻面积比2017年减少0.54万 公顷。此外,稻田综合种养0.32万公顷,比2017年增加 0.13万公顷;水稻+N模式种养0.59万公顷,比2017年增 加0.23万公顷。 1.4 不同栽插方式产量、成本、效益比较

连云港市海州区稻麦轮作种植效益分析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稻麦轮作种植效益分析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稻麦轮作种植效益分析报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连云港市借助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级战略,农村经济社会得到深入发展,农民也分享到改革带来的成果。

但因外出务工、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农民增收遇渠道进入新一轮的瓶颈期。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C-D生产函数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是影响粮食产出的两个主要因素[1]。

高珊等认为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和农产品市场共同影响农户土地种植效益,同时农户素质及收入结构对种植效益也产生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与种植效益成正相关关系[2]。

经过对连云港市海州区宁海和新坝的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的种植效益进行比较,针对现阶段本地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规模种植经营的建议与对策,为推动水稻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提供新的途径。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的目的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逐年增多,农村留守多为“3860部队”,反而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益。

而农业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相比分散经营也更具优势。

但现实情况,近年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出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但是规模化程度依然不高,通过本次调研,寻其原因,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选取海州典型的种粮大户与个体家庭农户,调查其农业生产成本要素并作比较,分析制约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三)主要创新点和应用前景:通过调查不同土地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效益对比,探索土地规模经营新方法,加快实现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二、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海州区位于连云港市的西南部,耕地面积22.8万亩,其中稻麦轮作面积约17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区,近年来积极发展现代高效都市农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土地经营主体初具规模,种粮大户12户,家庭农场1个,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连云港市海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报告作者:刘蓓徐传秀刘洪庭任健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为研究范围,对耕地地力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海州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大幅度提高。

海州区耕地分为4个等级,目前海州区耕地以1级、2级为主。

关键词:海州区;耕地地力;地力评价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20-2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的基本源泉,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任何优质高产的农作物生产都必须建立在安全、肥沃、合理的土壤之上。

耕地地力评价是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连云港市在1984年对耕地进行了评价和分类,2012年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第二次评价,掌握了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系统采用扬州市土肥站开发的海州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选择了10个指标作为海州区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对海州区的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

1 研究区域概况海州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区西南部,地处北纬34°25′~34°36′,东经119°4′~119°13′。

南以山后河、泊阳河为界与灌云县接壤;北与新浦区相连;西以蔷薇河为界与东海县相临。

总面积282.09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24.3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9.25公里。

耕地面积24.6万亩,总人口23.62万人。

海州区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全年平均气温为14.6℃,年平均降水量889.0毫米,全年平均出现霜天数79天,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1971~2000年)。

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9小时。

全年盛行东南风和东南东风。

海州区总的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有利于喜温、喜光、喜凉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