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_综合消息两篇_课件(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ppt实用课件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二章 4 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2.一言辨异 (5)我猜度 (du ï )这个制度 ( d ù )一出台就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 . (6)我觉得我应 ( yīng )该在应 ( yìng )邀之列。 . .
二、写准字形 新yǐn ɡ 颖 (1) yǐng 颍 水 应 y āo 邀 (2)xí 檄 文 i ǎo 缴 获 j
簇yōn ɡ 拥 (3)yǒng 涌 现 始作yǒng 俑 者
户 j í 籍 (4) i è 藉 慰j
b ì 弊 端 (5) 蒙b ì 蔽 和m ù 睦 (7) 众目ku í ku í 睽睽
提示:(1)重大新闻价值。中国加入 WTO,可以说是我国改 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件大事,其意义重大,影响 深远,使它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闻事件。 (2)画面感强。记者选择那些能表现新闻要素的画面,给观众 以视觉上的了解。 (3)解说词与画面对应性强,文字简洁概括。
三、重点解读 1.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是一篇优秀的广播消息,试 分析这篇广播消息的价值所在。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 辨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此处把 “瓜田李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成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广播电视消息两篇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 刘兴发是上杭县下都乡和睦村青年,常年在厦门打工,但他平时 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很注意观察社会,了解社情。2000 年 11 月,国 家计委公开向社会征集有关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获 此消息,刘兴发激动不已,连续几天熬夜写建议书。他根据自己多年 观察和思考所得,就行政区域、人口素质、职业教育、新经济和户籍 管理等问题写成两万多字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阐述的户籍 管理制度改革的观点,引起国家计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2 综合消息两篇1

康。
同时,国际上一项研究报告称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每天 要比成年人晚两个小时。有关的研究也表示,开课延迟 一点能让学生有更多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美国的专家也建议将高中生的到学时间推迟一些。
比较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
5个特写镜头,简笔 勾勒场景,远比简单 的一句话“五六点起 床,七点半到学校”
的叙述,更……
志不渝的科学家的尊重和赞美。
反复吟咏,把你放在我心上
用温度书写零度
作业
选择身边发生的事,写一篇能
够体现温度,忠实零度的综合 消息。
谢谢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 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 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 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 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疑问引导 委婉吸引 有时有地 详尽直观 有名有姓 强烈可感
有言有态
归纳总结,让我看看你的脸
背景不链同接点::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的学生存在负担过重的问 题,起床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出于对这 些问题的关注,《北京青年报》在2002年12月刊发
高中语文 2.2 综合消息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新闻阅读与实践》

首首页页
HH核核心心归归纳纳 E EXIXNINGUGIUINANA
1.《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篇综合消息的主题是什么?记者是从哪 些角度提炼出这个主题的?
提示:主题:中小学生上课时间过早。 课文引用家长的抱怨以及老师的建议,对孩子上学早的问题提出了 初步的看法。首先,上课时间早,可能“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许多 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少家长的工作时间发生了“冲突”。其次, 学生上学早,起床的时间就早,睡眠时间不够,部分学生来不及吃早餐, 晚上在家又要做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睡眠时间。而且家长和孩子没 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个性成长、综合教育等多方面造 成影响。最后,孩子为早起上学,势必要早睡,“不在最佳睡眠时பைடு நூலகம்睡觉”, 效率不高。记者从这些方面入手,很敏锐地感到上课时间早点儿晚点 儿并不是一个小问题,于是抓住这样的主题,综合材料进行报道。记者 并没有停留在当事人群的层面上,还引用国际研究组织的报告、大学 专家的看法、教育管理部门的反馈,使消息的主题更集中、更鲜明。
原因:两篇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①前者报道的是社会问 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的人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和共鸣。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问题,不直接 做出判断,而是强调“用事实说话”,这样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 理性思考的方式显然更适合主题。②后者报道的是科技新闻,事实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注意,所以开门见山交代事实。
2.综合消息两篇
首首页页
HH核核心心归归纳纳 E EXIXNINGUGIUINANA
点滴入川终归海。综合消息报道的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 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是多 个单位里发生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多个新闻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 报道面宽,声势大,给人以总体性印象。综合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 样,记者的观点、报道的主题,常常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它虽然也 是用事实说话,但必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众多新闻事实中,概 括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体现在标题、导语中,或见之于主体 文字。本课我们就借助两篇消息来了解综合消息是如何做到点面 结合,把消息写得全面概括、具体生动的。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二章 2 综合消息两篇

(3)踏勘.(kān) (6)姓郝.(H ǎo) (9)围绕.( rào)
(12)枫.叶( fēnɡ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藏宝矿藏藏..zcàánngg
(3)间相 中间 间. .
jiàn jiān
(5)调调调..
tiáo diào
整 查
(2)率效 统率 率. .lsǜhuài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本则消息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态度? [对应考点:作者的态度]
提示:作者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无论是事实也好,研 究结果和专家建议也好,都指出了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早 造成的问题,倾向性是明显的,作者选择这些“事实说 话”,其态度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咨询教育管理 部门,更表现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的积极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辨析正误 例句:记者从天津航空了解到,由于航程短,飞行高度相对 较低,旅客可体验到空中俯瞰海南美丽风光的奇幻旅程,无 论是波澜壮阔的海天一色,还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风情,旅客 都已享受全新体验,这是无.与.伦.比.的事实。
辨析: “郁郁葱葱”运用正确,“无与伦比”指无法比得 上,而这里指的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应用“无可辩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课文引用家长的抱怨以及老师的建议,对孩子上学早 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试对这些看法加以归纳总结。 [对应考点:归纳新闻要点] 提示:①上课时间早,“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许多 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少家长的工作时间发生了“冲 突”。②学生上学早,起床早,睡眠不够,吃早饭的时间也 没有;晚上又要在家做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早睡。而且家 长与孩子也没有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个性成 长、综合教育等方面造成影响。③孩子为了早起上学,势必 要早睡,“不在最佳睡眠时间睡觉”,效率不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用温度书写零度——《带着露珠的新闻·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课题设计解读】“零度写作”由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在1953年发表的《写作的零度》中提出,“零度”强调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消息的全面深刻更是新闻真实客观性的体现。
“温度”是新闻人的职业责任、职业人文情怀,是新闻人对现实、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新闻人用正确的三观,以有温度的笔触书写零度的新闻事实,再现新闻事件,体现新闻主题,实现新闻价值。
本课旨在通过情景式教学法模拟场景梳理文本,让学生自主落实文本内容及新闻(消息)客观真实、综合性消息全面深刻的特点;进而通过比较一般动态消息,由综合性消息组材的全面、深刻体悟记者的职业温度,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新闻观。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模拟记者填写报题单,通过小组探究研讨,让学生梳理、熟悉文本内容,了解新闻及综合消息的文体特点。
2、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综合消息组织材料的方法和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还原报题单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新闻文本的一般特点及综合性消息选材、组材的方式。
2、通过小组探究,分工合作,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挖掘文本,理解新闻的写作意图。
3、通过学生代表展示,模拟记者报题答辩环节,让学生初步实践新闻产生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由两篇新闻尤其是《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组织材料的方式,引出学生对记者职业责任、职业人文情怀的体悟。
2、初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文本知识,了解新闻(消息)、综合消息的特点及组织材料的方法。
2、感知记者的职业责任及职业关怀,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掌握综合性材料组织材料的方式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新闻基本知识》篇子2、11月热点新闻文字报道及图片3、真实版《报题单》,课上用报题单4、遥控笔、投影仪、实物投影仪5、认真预习两篇消息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有在学校新闻社做记者的吗?作为记者写新闻应该注意什么?(板书学生可能说到的“真实”“客观”“及时”“准确”“简短”“全面”“深刻”等)(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带着露珠的新闻·综合消息两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4

难忘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 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
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 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 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 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 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 的头,微笑着说:“跳跳,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 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
知识介绍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 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 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 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知识介绍
3、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 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 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 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 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知识介绍
4、消息的要素:消息(也叫新闻或报道)有五 要素,又称“五个w”,即:“何时”(when) 、“何地”(where)、“何人”(who)、“ 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 “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即: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5、消息的写法: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 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 内容。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 并列式等。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ppt2(11份) 人教课标版6精选教学课件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新闻实践运用 考点探究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依据·依靠
• 辨析: “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论断的 前提或言行的基础。“依靠”是指望某种人或 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 例句: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从出生到六个月, 完全 ________ 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 的全部营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 这种说法具有充分的科学________。 • 答案 (1)抱怨 抱怨 报怨 (2)依靠 依据
• 知识卡片
•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生存在着负担过重
的问题,起床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 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京青年报》在 2002年12月刊发了记者邓兴军、张颖、张桂函
Hale Waihona Puke 采编的新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篇消息见报的当天上午,
•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 世界第一大峡谷》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考察历程: • 1902年,英国贝利上尉从印度进入雅鲁藏布 江大峡谷地区探险考察,回去后出版了《无护 照西藏之行》一书。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 学家沃德到大峡谷地区考察,采集了大量动植 物标本。20世纪50年代,为修筑墨脱公路,西 藏自治区公路局和水利厅曾组织有关人员对大 峡谷进行路址勘察。
• •
1.文本审美 两篇综合消息,记者经过了多方调查,在 记叙人物、事件的同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得出了深刻的结论。报道面宽,由点到面,总 揽全局。 • 2.写作迁移 • 在《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则综合消息中, 记者抓住“早上 5∶30 ,三三两两的学生已经 骑车上学了,6点教室的灯已经亮了,7点是学 生进校高峰期, 7∶20 路上几乎看不到上学的 学生”等事例,反映了学生上课太早的现象,
【漫漫古典情】
•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 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 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 天流。 • ——南唐·李璟《浣溪沙》
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
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
•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具体方法如下: • (1) 直接提取要点。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 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提取出这样的词语和 句子,经过删改,可转化为自己的答案。(如本 题就可使用此法) • (2)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要点。有些文章,中心 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自己对内容进行条 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怕遗漏, 可先分部分、分层次,将其脉络把握,再概括 层意。 • (3) 概括性语句的选用一般是判断句。在判断 时一定切记要结合原文内容整体感知,不可臆
研究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具有权威性 者 和严谨性。 研究 通过地形图和航测图进行了精 的 确计算,数字科学;运用实 方 地勘测的数据,真实可信。 法
• 消息导语的写法各具特色,试 比较本课两篇消 • 息的导语,说说它们的异同。 • 提示 相同之处:作为综合性消息的导语, 这两篇消息的导语都比前面学过的动态消息的 导语长很多,基本上是一段话。
• 不同之处:《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导语从 家长来电引出新闻事实,《我国科学家首次确 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导 语则一上来就确定了新闻事实。这是由于两篇 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所致,前者报道的 是社会问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的人 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共鸣; 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问题, 不直接作出判断,而是强调“用事实说话”, 这样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思考的方 式显然更适合主题。后者报道的是科技新闻, 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注意,所 以开门见山交代事实。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1)溜 达( . (4)踏勘 ( .
埋怨 (7)埋 埋伏 矿藏 (9)藏 宝藏
) )
(2)剖 面( . (5)峭 壁( .
) )
(3)迦 巴瓦( . (6)田畴 ( . )
)
薄纸 (8)薄 薄弱
•
考点链接 • 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 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 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要恰当地概括文章要点,需要阅读者具有较强 的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要 点,必须总览全文,把握整篇文章,而不可拘 泥于某些词语,要善于找全文、全段的中心句、 指示句、过渡句、起首句、总结句,把握全文 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 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筛选进去。
• 3.近义辨析 • (1)抱怨·报怨
• 辨析:“ 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埋怨。侧重于口头说的方面。“报怨”指对所 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侧重于行 动。 • 例句: 近年来,俄罗斯老百姓都 ________ 国 内的飞机票价格越来越贵,只涨不跌。一些消 费者________ 说,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 他们决定抵制国航,作为__________。
• • • • • • •
4.词语解释 (1)不辞艰险:___________ (2)无与伦比:___________ (3)郁郁葱葱:___________ 答案 (1)不怕艰难险阻。 (2)指没有能比得上的。 (3)(草木)苍翠茂盛。
结构图示
引题 标题 正题 上课能否电头:本报、记者 晚一点儿导语:主要内容——冲突、建议 主体:调查分析 结尾:希望解决问题
答案
(1)liū
(2)pōu
(3)jiā
(4)kān
(5)qià o zà nɡ
(6)chó u
(7)má n
má i (8)bá o
bó (9)cá nɡ
2.辨形组词 n yá n (1)dà xiá n 峭bì (3)玉bì 胳bei 答案 (1)延 伸 生 水 诞 涎 (2)宣 喧 渲 (3)壁 璧 臂 xuān (2)xuān xuà n 言 闹 染
•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中作者为
了表明自己
• 的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强调学
生上学早
• 的弊端的? • 提示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强调: • ①上课时间早,“天黑路远”,为了学生安全, 许多家长都要送孩子上学,这与不少家长的工 作生活时间发生了“冲突”。
• ②学生上学早,起床的时间就早,睡眠时间 不够,吃早饭的时间也没有,晚上在家又要做 很多作业,也保证不了早睡。而且家长和孩子 没时间交流,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个性成 长、综合教育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 ③孩子为早起上学,势必要早睡,“不在最 佳睡眠时间睡觉”,效率不高。
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 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
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 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
综合消息两篇
• 哲思短章 • 论燃烧 • 燃烧,随处可见。可是,你思索过燃烧意味 着什么吗?真正的人生,乃是一种壮丽的燃烧。 • 自然界最崇高的莫过于太阳。为了无数个星 球上的生灵,她无时无刻不在燃烧中获得自傲; 她倾尽自己的热力点燃万物,她的生命也因此 得到延长。 • 煤的燃烧同样是壮丽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默默地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灭, 最终,它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熔炉里熊熊
•
下面是一则新闻的概述,请你用事例表现 新闻的主题。 • 自去年9月10号以来,济宁市降雨严重偏少, 已经 140 天没有有效降雨,平均降雨量比常年 偏少97%,成为山东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示例】 站在深冬的田野中寒风瑟瑟,抬头 是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脚下是干裂的土地, 枯死的麦苗。济宁市嘉祥县仲山乡农民刘传立 的心情比这寒风还要冷。由于自去年入秋后当 地一直没有降雨,他家的5亩麦田受旱严重。
• 阅读《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 鲁藏布江大峡谷 • 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说说其 主体部分是从哪 • 几个角度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 谷是世界第一大 •说明角 峡谷的? 具体内容 度 • 提示 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说明: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被确认为世界第一 大峡谷,使以前先后被称为世界第 对比 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 秘鲁科尔卡大峡谷退居其后。
• 画家梵·高为何苦苦地画着向日葵?他是在描 绘燃烧的生命!他的灵魂里有一轮常燃不息的 太阳;他的生命在燃烧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烧 着。 • 燃烧需要火种,理想和信念便是燃烧的火种。 • 当年古罗马的军队偷袭了叙拉古王国, 75 岁 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彻夜未眠,正在地上画他 的几何图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剑,白发老人从 数学的迷梦中惊醒。他从容不迫地对罗马士兵 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 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 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残暴的 士兵不理解他的话,不由分说,一剑砍死了这
•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 赏读: 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以免影响 到消化。睡前唠叨不绝会使思绪兴奋,不得安 宁,因而影响入睡。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 赏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 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 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
•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 世界第一大峡谷》 • 这则综合消息报道了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 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新闻事实,介 绍了大峡谷研究确认的方法、有关各项数据、 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激发了人们 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
• 谈一谈《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 则消息主标题的 好处。 • 提示 消息《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主标题 使用了“能否”这种商量的口吻,更易引人思 考,便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接受。
• ——《晏子春秋·杂下》 • 赏读: 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 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 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 小狗不应该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 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