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评价和计算部分习题--最全版

合集下载

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3

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3

膳食调查和评价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

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通常我们食用的“一袋牛奶”约为250mL。

(×)2.1 标准汤勺植物油约为15g。

(√)3.食物成分表中所包含的食物,一般是依据国家或地区的实际需要选用的。

(×)4.一条食物成分数据的编码在食物成分表中不是唯一的。

(×)5.食物成分表中某些营养素没有测定,其数值为缺失值,可看做零值。

(×)6.一种食物的可食部是固定的。

(√)7.食物营养素含量都以100 g 可食用部分来表达。

(√)8.烹调质量变化率反映了烹调过程中食物质量的变化。

(√)9.食物的生熟比是指生食物质量/熟食物质量。

(√)10.称重法是了解调查对象当前食物消耗情况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

(×)11.用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 A )碗米饭的量(约50 g)是日常生活中一份的量。

A.1/4 B.1/3 C.1/2 D.12.通常我们食用的“一袋牛奶”约为( B )mLA.150 B.250 C.300 D.3503.汤勺的容量一般为( C ) mL。

A.2 B.5 C.10 D.154.中等常见碗的直径一般为( B )cm。

A.8 B.13 C.18 D.305.中等常见盆的直径一般为( C )cm。

A.10 B.12 C.21 D.306.( A )是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最重要的指标。

A.食物营养素含量B.食物营养素种类C.食物质量D.食物体积7.正确估计( C )是计算各种营养素摄人量的基础。

A.食物营养素含量B.食物营养素种类C.食物质量D.食物体积8.食物的( A )一般是指在采集或购买的生食物后,可以食用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A.可食部B.废弃率C.生熟比D.标准份9.可食部(EP) = (食品质量—废弃部分的质量)÷( C )×100%。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

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评价1.某大学生,女,20岁,身高160cm,体重50kg,一日食谱如下,根据其食谱(表1)评价该女大学生此日各种营养素的摄人在质和量上能否符合生理需要。

(所列举食物重量为原料毛重)表1 某大学生一日摄入食物一览表【工作程序】步骤1:将摄取食物的餐次、种类、数量(指原材料的可食部)记录入表2。

表2 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步骤2:根据食物成分表进行相关计算查食物成分表,计算摄入各类食物的热能和营养素含量:分别计算每餐分别汇总各类营养素,尤其是热能的摄入量以及全天的热能和营养素摄入量(具体计算方法见本章相关章节)。

步骤3:膳食营养评价1)一日中各种食物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的供给量标准比较,计算有关数据并填入表3。

评价标准:各种营养素均按RNI进行评价。

与RNI比较,在 10%以内为正常。

表3 一日营养素摄入量与推荐的供给量标准比较表2表4 蛋白质来源百分比3)计算脂肪来源百分比,将计算数据填入表5表5 脂肪来源百分比2.对某社区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调查到一名43岁男性居民(出租车司机)的一日食物摄取量如下:⑴利用食物成分表(表3)计算出各类食物中的营养素摄入量(填表1,宏量营养素保留小数点后1位,微量营养素保留小数点后2位)。

表 1 膳食营养素实际摄入量以上食物重量均为可食部分。

⑵分析该男子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食物来源分布情况(填表2)。

表 2 能量、蛋白质、脂肪的食物来源分布摄入量占总摄入量(%)能量的食物来源谷类(kcal)豆类(kcal)薯类(kcal)其他植物性食物(kcal)动物性食物(kcal)纯能量食物(kcal)能量的营养素来源蛋白质(kcal)脂肪(kcal)蛋白质的食物来源谷类(g)豆类(g)动物性食物(g)其他食物(g)脂肪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g)植物性(g)⑶请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DRIs,表4)对其膳食进行营养评价的结果是:食物的成分表(每100克可食部分)(选自杨月欣主编2002中国食物成分表)表 4 能量和蛋白质的RNIs及脂肪供能比年龄(岁)能量(kcal) 蛋白质(g) 脂肪(AI) 18~ 男女男女占能量% 体力活动水平轻中重2400 2100 75 65 20~30 2700 2300 80 70 20~30 3200 2700 90 80 20~3050~体力活动水平轻中重2300 1900 75 65 20~30 2600 2000 80 70 20~30 3100 2200 90 80 20~30。

膳食调查和评价试题答案

膳食调查和评价试题答案

膳食调查和评价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膳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了解个体或群体的饮食习惯B. 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C. 确定食物的安全性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个指标是评价膳食质量的重要参数?A. 能量摄入量B. 蛋白质摄入量C. 脂肪摄入量D. 所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答案:D3. 膳食宝塔是用来指导什么?A. 食物的选择B. 食物的摄入量C. 膳食的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4. 膳食调查方法中,哪种方法可以提供连续几天的食物摄入数据?A. 24小时回忆法B. 食物频率问卷法C. 称重法D. 化学分析法答案:C5. 膳食评价中,对于食物摄入量的评估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食物的种类B. 食物的重量C. 食物的烹饪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1. 膳食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们的________,评估可能存在的________,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饮食习惯、营养问题2. 膳食评价不仅要考虑食物的________,还要考虑________的平衡。

答案:种类、营养3. 食物频率问卷法是一种________的调查方法,适合于大规模的________。

答案:简便、流行病学研究4. 膳食宝塔将食物分为不同的层级,从下到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谷物类、蔬菜水果类、鱼肉类、奶豆类、油脂类5. 膳食指南是为了帮助人们做出________的选择,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三、简答题1. 描述膳食调查的基本步骤。

答:膳食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撰写调查报告。

首先,明确调查的目的,比如了解特定人群的膳食结构或者评估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然后,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如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问卷法或者称重法等。

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3

膳食调查和评价题库--3

膳食调查和评价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

正确的填“J",错误的填“义)(J )1.通常我们食用的“一袋牛奶”约为250mL。

(义)2. 1标准汤勺植物油约为15g。

(J )3.食物成分表中所包含的食物,一般是依据国家或地区的实际需要选用的。

(义)4.一条食物成分数据的编码在食物成分表中不是唯一的。

(义)5食物成分表中某些营养素没有测定,其数值为缺失值,可看做零值。

(义)6.一种食物的可食部是固定的。

(J )7.食物营养素含量都以100 g可食用部分来表达。

(J )8.烹调质量变化率反映了烹调过程中食物质量的变化。

(J )9.食物的生熟比是指生食物质量/熟食物质量。

(J )10.称重法是了解调查对象当前食物消耗情况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

(义)11.用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的主要优点是省时省力。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1. ( A )碗米饭的量(约50 g)是日常生活中一份的量。

A. 1/4B. 1/3C. 1/2D. 12.通常我们食用的“一袋牛奶”约为(B )mLA.150 B.250 C.300 D.3503.汤勺的容量一般为(C ) mL。

A. 2B. 5C. 10D. 154.中等常见碗的直径一般为(B )cm。

A. 8B. 13C. 18D. 305.中等常见盆的直径一般为(C )cm。

A.10 B.12 C.21 D.306. ( A )是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最重要的指标。

A.食物营养素含量B.食物营养素种类C.食物质量D.食物体积7.正确估计(C)是计算各种营养素摄人量的基础。

A.食物营养素含量B.食物营养素种类C.食物质量D.食物体积8.食物的(A ) 一般是指在采集或购买的生食物后,可以食用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A.可食部B.废弃率C.生熟比D.标准份9.可食部(EP)=(食品质量一废弃部分的质量)+ ( C )X100%。

A,可食部质量B.废弃部分质量C.食品质量D. 10010. 500 g带鱼的废弃部分为125 g,则带鱼的可食部是(C)。

膳食营养调查实例及作业答案精选全文

膳食营养调查实例及作业答案精选全文

1、一日摄入总能量及一日三餐能量分配: E总=345.7+630+561=1537 (kcal) 能量评价:1537/2100=72 .2% 总能量摄取不 足
2、 一日三餐能量分配:
E早: E总=345.7:1537=22.5% 早餐摄取能量偏低
E午: E总=630:1537=41%
适宜
E晚: E总=561:1537=36.5% 晚餐摄取能量偏高
摄入量 2435 68
399 63 569 0.88
4.膳食结构评价 计算一日所得三大营养素占热能百分比
类别
摄入量(g)占热能的百分 标准 比(%)
蛋白质
68
68×4÷2435 10%~15%
=11.2%
脂肪
63
63×9÷2435 20%~30%
=23.3%
碳水化合物 399
399×4÷243 55%~65%
64.2x9=577.8kcal
3)来源于蛋白质的能量:
86.7x4=346.8kcal
E总=1547.4kcal (与食物成分表计算误差:
10.4kcal)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622.8/1547=40.2% 偏低
脂肪占577.8/1547=37.3% 偏高
蛋白质占346.8/1547=22.5% 偏高
食物 名称

晚餐 食物重量
籼米150g
红烧鱼 炒芹菜 豆腐干
鲫鱼150g 芹菜250g 豆腐干20g 油10g盐5g 酱油10g
2.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男大学生在这天各 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略) 3.累计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总量
热能 蛋白质 碳水化 脂肪 钙 VB2
kcal g
合物g g mg mg

三级营养师考试计算题库

三级营养师考试计算题库

第一章膳食调查与评价一计算题型1、人日数(用餐天数)计算(3p5)1)个人人日数:1个人吃早中晚三餐为1个人日。

2)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3)群体总人日数= 所有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餐次比:早30% 中40% 晚30%例1:某人某日只吃了早餐晚餐人日数=1×0.3+1×0.3=0.6人日例2:某日家中3人,2人只吃早餐和午餐晚餐没吃。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就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总人日数= 1+2×30%+2×40%.=2.4 人日例3:某日集体食堂幼儿园早餐20%(20人吃),午餐40%(30人吃)、晚餐40%(25人吃)。

人日数=20×20%+30×40%+25×40% = 26 人日2、标准人系数(3P26)1)标准人:以体重60 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

2)标准人系数:以标准人能量供给量10.03 MJ(2 400 kcal)作为1,其他各类人员按其能量推荐量与10.03 MJ之比得出各类人的折合系数。

3)混合系数: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

混合系数=(A标系×人日数+B标系×人日数+C 标系×人日数+……)/ 总人日数4)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5)总标准人日数= 全家每个人标准人日之和。

3、食物摄入量1)可食部(EP)= (食品重量W - 废弃部重W1)/食品重量W×100%(4p21)2)生熟重量比= 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4p24)3)实际消耗食物生重= 实际消耗食物熟重×生熟重量比=(熟食重-熟食剩余量)×生熟重量比(4p24)家庭实际消耗食物量=食物结存重+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3p25)4)食物摄入量平均值计算(1)对象为个人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食物量/个人人日数平均每标准人各种食物摄入量=食物量/人日数/标准人系数(2)对象为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 实际消耗量/ 家庭总人日数(3p25)平均每标准人各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3、豆类、奶类折合:1)大豆= 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0例1:北豆腐200g折合大豆为:200×12.2/35.0=69.71(g)2)鲜奶= 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0例2:奶粉20g折合鲜奶为:20g×20.1/3.0=134(g)4、膳食结构计算1)按9大类统计食物的种类2)按9大类统计食物的数量5、营养素摄入量计算1)从某种食物中实际摄取的某营养素的数量=食物摄入量×某营养素含量÷100(3p25)=Σ食物量×EP×某营养素含量÷100(4p47)2)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将一日或数日内所有食物某种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累加即可(3p25)3)对象为个人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个人人日数平均每标准人某种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的总摄入量/人日数/标准人系数(3p46)4)对象为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的总摄入量/ 家庭总人日数平均每标准人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种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3p27)例1:消毒鲜奶225g,计算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1)查食物成分表2)计算实际摄入量(克)成分表中营养素含量(/100g) 营养素摄入量225 ×(热能)54kcal÷100 = 121kcal225 ×(蛋白质) 3.0 g÷100 =6.75g225 ×(脂肪) 3.2g ÷100 =7.2g225 ×(碳水化合物)3.4g ÷100 =7.7g例2:请利用食物成分表计算250克花蛤市品所提供的能量和视黄醇当量。

技能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习题(三级)

技能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习题(三级)

第4章膳食指导和评估(三级)1、为幼儿编制一份理想的食谱(1)主要有哪些不可缺少的步骤?(10分)(2)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调整?应如何进行?(10分)答案评分标准:(1)主要的步骤①确定用餐者的能量供给水平(2分)②确定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数量(2分)③确定主食量(1分)④确定副食量(1分)⑤确定用油数量(1分)⑥确定蔬菜数量(1分)⑦食谱营养评价(1分)⑧食谱的调整与再评价(1分)(2)食谱的调整1)餐次比的调整(1分)①计算三餐能量的餐次比(1分)②对不符合要求者从品种或数量上进行调整(1分)2)蛋白质的调整(1分)①计算蛋白质的供能比例(1分)②计算优质蛋白质的比例(1分)③对不符合要求者从品种或数量上进行调整(1分)④充分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来调整食谱(1分)3)脂肪的调整(1分)①计算脂肪的供能比例(0.5分)②对不符合要求者从品种或数量上进行调整(0.5分)2、在烹饪蔬菜时应采用什么方法最大程度保留营养素? 1411、加醋。

维生素具有怕碱不怕酸的特性,烹饪菜肴时尽可能加点醋。

2、先洗后切。

应该先清洗再切配,保证维生素尽量不损失,而且应该现切现做,减少营养素氧化损失。

3、急炒。

加热时间要短,烹调时尽量采用旺火讥嘲的方法缩短菜肴成熟时间,降低营养素的损失。

4、勾芡。

勾芡能使汤料混为一体,使浸出的一部分营养素一起摄入。

5、慎用碱。

在炒菜时尽量避免苏打和小苏打的使用,避免营养素的破坏。

3、请根据食谱的制订原则,叙述食谱的评价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并根据我国居民目前普遍存在的钙摄入不足的现状,请提出您的膳食建议。

1、评价内容:(1)食物种类和数量。

(2)食谱的能量和营养素。

(3)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4)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布,优质蛋白比例。

(5)脂肪的食物来源分布。

(6)三餐供能比。

(7)烹饪方法是否合适。

2、建议:(1)增加钙含量丰富的食物: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制品、深绿色蔬菜、虾皮等。

膳食评价和计算部分习题--最全版

膳食评价和计算部分习题--最全版

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B )、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

A.食物类别 B.食物名称 C.食物性状 D.食物色泽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 A )。

A、膳食调查史方法B、称重法C、记账法D、询问法3、24h膳食回顾是指(B )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 A)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D)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B、2C、3D、多次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B)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

A、人数的平均值B、标准人C、人日数D、混合人日数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D)A、10%B、15%C、20%D、25%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D)的摄入量。

A、主食B、副食C、小吃D、调味品1、24h回顾法是(A )A.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在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 )A.24h回顾法 B.询问法 C.记帐法 D.称重法3、下列不属于24h膳食回顾法的要求的是(B )A.面对面进行调查 B.一年中只进行一次C.一般在15~40min内完成 D.对老人、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4、在实际的工作中24h回顾法一般选用(A )天连续的调查方法A.3天 B.4天 C.5天 D.7天1、下列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低C.时间长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2、下列不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D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3、不可作为长时期膳食调查的方法有(A )– A.24h膳食回顾法 B.记帐法– C.食物频率法 D.膳食史回顾法• 4、属于24h回顾法的缺点是(D )–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C.时间少– D.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 5.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不适宜用24 h回顾法()• 6.24h回顾法是一种粗略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称重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人日数表示( A)– A.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B.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C.被调查者单位重食物消耗完所需天数– D.每人每日消耗食物量• 2.1个人日指( D)– A.一个人一天吃饭量– B.一个人一天进餐数– C.一个人一天吃中餐– D.一个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餐• 3、总人日数指( C)– A.一天中进餐的总人数 B.全体人数– C.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 D.一天中一个人进餐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总人日数适合单个人的膳食调查– B.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用– C.总人日数适合食堂的膳食调查– D.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相同时用• 5、个人人日数等于(A)–A.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早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总数–C.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比–D.以上都不是• 6、规定餐次比为早餐占20%,午餐和晚餐各占40%,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A)– A.0.6 B.1 C.0.8 D.0.4• 7、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均为1/3,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8、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9、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20%,40%,4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D)– A.25 B.20 C.30 D.26• 10、全家总人日数等于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11、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使用总人日数()• 1、膳食史回顾法属于( D)的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B )、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

A.食物类别 B.食物名称 C.食物性状 D.食物色泽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 A )。

A、膳食调查史方法B、称重法C、记账法D、询问法3、24h膳食回顾是指(B )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 A)A.用餐人数 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D)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B、2C、3D、多次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B)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

A、人数的平均值B、标准人C、人日数D、混合人日数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D)A、10%B、15%C、20%D、25%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D)的摄入量。

A、主食B、副食C、小吃D、调味品1、24h回顾法是(A )A.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在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 )A.24h回顾法 B.询问法 C.记帐法 D.称重法3、下列不属于24h膳食回顾法的要求的是(B )A.面对面进行调查 B.一年中只进行一次C.一般在15~40min内完成 D.对老人、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4、在实际的工作中24h回顾法一般选用(A )天连续的调查方法A.3天 B.4天 C.5天 D.7天1、下列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低C.时间长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2、下列不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D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 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3、不可作为长时期膳食调查的方法有(A )– A.24h膳食回顾法 B.记帐法– C.食物频率法 D.膳食史回顾法• 4、属于24h回顾法的缺点是(D )–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 C.时间少– D.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 5.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不适宜用24 h回顾法()• 6.24h回顾法是一种粗略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称重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1.人日数表示( A)– A.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B.调查者用餐的天数– C.被调查者单位重食物消耗完所需天数– D.每人每日消耗食物量• 2.1个人日指( D)– A.一个人一天吃饭量– B.一个人一天进餐数– C.一个人一天吃中餐– D.一个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餐• 3、总人日数指( C)– A.一天中进餐的总人数 B.全体人数– C.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 D.一天中一个人进餐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总人日数适合单个人的膳食调查– B.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用– C.总人日数适合食堂的膳食调查– D.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相同时用• 5、个人人日数等于(A)–A.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早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总数–C.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比–D.以上都不是• 6、规定餐次比为早餐占20%,午餐和晚餐各占40%,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A)– A.0.6 B.1 C.0.8 D.0.4• 7、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均为1/3,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8、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 A.25 B.20 C.30 D.26• 9、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20%,40%,4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D)– A.25 B.20 C.30 D.26• 10、全家总人日数等于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 11、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使用总人日数()• 1、膳食史回顾法属于( D)的调查。

– A.半封闭式 B.封闭式– C.半开放式 D.开放式• 2、膳食史法的创始人是(A)– A.Bruke B.David– C.Thomas D.James• 3、膳食史法调查的年限以不超过( D)年为佳。

– A.1 B.3 C.5 D.10• 4、膳食史法和24h膳食回顾法的主要区别是( B)– A.询问的人群不同 B.询问的时间信息不同– C.询问者不同 D.询问的地点不同• 5、下列有关膳食史法说法错误的是( B)– A.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不大的个体– B.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较大的个体– C.膳食史法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D.膳食史法要求被调查者理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6、需要有营养专家指导的膳食调查是(B )– A.24h回顾法 B.膳食史法– C.称重法 D.食物频率法• 7、膳食史法(D)–A、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居民膳食的摄入情况–B、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入量的分布情况–D、以上都是• 8、不属于膳食史法调查的优点是( B)– A.样本量大 B.费用高– C.人力少 D.可以进行代表性膳食模式调查• 9、回顾法调查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 D)– A、膳食摄入量的漏报和低估– B、对事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 C、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 D、以上都是• 10、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故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 11、常将24h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回顾法结合使用()• 12、24h膳食回顾调查中记录了调味品的摄入量()• 1、记帐法的基础是( D)– A.食物结存 B.调查者的文化程度C.调查员的培训 D.膳食帐目• 2、在使用记账调查法时,由于家庭成员年龄、性别等相差加大,因此人数也需要按(A)计算其营养摄入量。

– A.混合系数 B.人日数– C.总人日数 D.总人数• 3、记账法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A)– A、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B、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C、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 + 剩余总量– D、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4、记账法的工作程序包括(D)– A、了解食物结存和进餐人数– B、了解食物购进数量和食物消耗量– C、计算总人日数– D、以上都是• 5、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包括(A )– A.用餐人数 B.和联系方式– C.被调查者的住址 D.进餐地点• 6、使用记账法调查时,对进餐人数应统计准确并要求按年龄、性别和工种、生理状态等分别登记()• 7、使用记账法进行儿童膳食调查时,因食物供给量不分性别、劳动强度,进餐人数登记表设计时可用简化()• 1、记帐法是(C )–A.通过询问的方法,回顾和描述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 2、记帐调查法的优点是(A )– A.费用低、人力少 B.调查者文化程度要求低– C.适合小样本调查 D.需要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等• 3、记帐法调查的优点是( D)– A.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以上都是• 4、记账法调查的缺点是(D)– 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 5、记账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6、记账调查法多用于建有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 1、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优点的是(D)– 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 B.费用高– C.时间长 D.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 2、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缺点的是(D)– 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 B.操作简单– C.费用低、人力少– 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 3、和记账法相比,称重记账法(D)– A.人力更少– B.操作更简单– C.费用更低– D.更精确• 4、称重记账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 5、称重记账法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 6、称重记账法兼具了称重法的简便和记账法的准确(N)• 7、称重记账法涉及调味品的调查,而24h回顾法不涉及(Y )• 1、在家庭调查时,记录进餐人数是记录(A)进餐人数– A.每日每餐 B.每日 C.每餐 D.以上都不是• 2、以下属于劳动强度描述的是(D)–A.轻体力劳动 B.中等体力劳动 C.重体力劳动 D.以上都是3、下列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的是(A)– A.学生 B.运动员 C.农民 D.教师• 4、下列属于轻体力劳动者的是(B)– A.学生 B.教师 C.运动员 D.司机• 5、家庭调查时要记录进餐人的生理状态如孕妇等()• 6、舞蹈演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 7、实验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 1、折合系数等于(A)– A.能量推荐量(kcal)/2400(kcal)– B.能量推荐量(kcal)/2100(kcal)– C.能量推荐量(kcal)/2700(kcal)– D.能量推荐量(kcal)/3200(kcal)• 2、一个重体力男劳动者的能量推荐量为3200kcal,他的折合系数等于(A)– A.1.33 B.1 C.1.13 D.1.2• 3、混合系数即标准人系数等于(A)– A.∑(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总人日数– B.∑(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人日数– C.∑(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人日数) /总人日数– D.∑(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日数) /人日数• 4、某调查人群由3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供给为2000kcal的有12人,2400kcal的有8人,2600kcal的有6人,每类人群均进行了3天的膳食调查,则该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为(A)– A.0.94 B.1 C.0.97 D.1.2• 5、标准人日的计算公式是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6、通常标准人是指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 1、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 D)• A.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B.食物结存量-剩余总量• C.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D.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废弃食物总量• 2、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 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A)– A.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B.实际消耗量/人日数– C.实际消耗量/人数 D.实际消耗量/ 总人数• 2、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D)– A.食物量(g)×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B.[食物量(g)-可食部分重量]×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C.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D.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3、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于(A)– A.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家庭总人日数– B.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日数– C.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数– D.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 总人数• 4、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C )– A.一个人某营养素摄入量/总天数– B.一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 C.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D.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标准人日• 5、标准人的食物摄入量=()– A.人均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B.人均食物摄入量/标准人日– C.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日数 D.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数• 6、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 7、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实际消耗量/ 总人日数()• 8、称重记账法开始调查前必须称量家庭结存的食物包括库存、厨房、冰箱内所有的食物()• 9、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是根据事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