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霉菌培养与显微形态学观察-交大生命教学中心概述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刘 ppt课件

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擦去 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后将 镜体全部复原。 注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二甲苯擦拭镜头
用油镜观察细菌三型永久装片。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刘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 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刘
先用 10x 物镜直接观察生长在培养皿盖上的根霉菌丝, 因菌丝是立体形态,观察时应将显微镜载物台上下 移动,以便看清菌丝全貌。
再取一载玻片,滴一滴蒸馏水,解剖针挑取少量根霉 菌丝浸入水滴中,用解剖针将菌丝拨散、分开,盖 上盖玻片。10x 物镜观察菌丝、假根、孢子囊。
❖ 在霉菌的制片过程中,你觉得要注意哪些环 节才能制得好的片子?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
三型的观察霉菌的形态观
实验目的
察刘
❖ 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油镜的 使用技术及维护的基本知识
❖ 初步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
使用细菌三型的 观❖显1察.光微学观霉部镜分察菌:的目镜刘的构、形造物镜态、
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 生成物象。
5.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 蚀镜片。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细菌三型的 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刘
❖ 绘制细菌三型。
❖ 思考题: P47:1、3
观察刘
用细菌三
❖ 属于半知型菌的亚门观, 察菌丝有隔, 细胞多核霉;菌部分的气形生菌丝细
胞形 足细
成胞特,态化由观的足厚细察壁胞刘的、中膨
大的 间稍
呈垂直地向上延长,形成分
生孢子梗。
微镜的使 用细菌三 型的观察 霉菌的形 态观察刘
霉菌ppt课件完整版

05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对人类的有益作用
工业应用
霉菌在发酵工业中广泛应用,如生产酒精、酵母、有机酸等。
医药应用
某些霉菌可用于生产抗生素、酶制剂等药物,对人类健康有重要 作用。
农业应用
霉菌可用于生物防治,对抗植物病原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对人类的危害作用
食品污染
霉菌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等,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THANK YOU
霉菌作为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为其他生 物提供食物来源,是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
维持生态平衡
霉菌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过程,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霉菌种类繁多,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
鉴定方法
真菌的鉴定主要依据其形态学特征,包括菌落形态、菌丝结构、孢子形态及产 生孢子的方式等。
免疫学检测方法
真菌抗原的检测
用已知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及其他体液中的抗体,主要用于深部真菌病的 辅助诊断。常用的真菌抗原检测法有乳胶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法等。
真菌抗体的检测
用已知真菌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常用的真菌抗体检测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免疫荧光法等。
疫力。
医疗治疗
对于已经感染霉菌的病人,应 及时就医,采用抗真菌药物进
行治疗。
06
实验诊断与检测技术
直接镜检法
湿片法
取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1滴,盖上盖玻片,在酒 精灯上微微加热以加速角质软化,然后轻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 置显微镜下观察。主要用于检查皮肤癣菌、隐球菌、念珠菌、 孢子丝菌等。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水体以及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和繁殖方式,进一步认识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霉菌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糖、葡萄糖、酵母粉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 霉菌样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霉菌样品,如土壤、腐烂的植物等。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显微镜、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霉菌培养基,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2. 从采集到的霉菌样品中取一小块,用移液管将其转移到培养皿的表面,轻轻涂抹均匀。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一段时间。
4. 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所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霉菌的多样形态。
有些霉菌呈现出菌丝状的结构,由细长的菌丝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这种菌丝状的结构有助于霉菌在环境中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霉菌呈现出颗粒状或球状的形态,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水体或腐烂的植物上。
除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还观察到了霉菌的颜色多样性。
有些霉菌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绿色、黑色或红色等。
这是由于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色素的不同。
色素的产生与霉菌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色素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霉菌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
有些霉菌呈现出均匀的分布,形成一个连续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成散落的斑点。
这可能与霉菌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关系有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多样形态和色彩给我们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化,还可以产生抗生素等有益物质。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2. 了解常见霉菌(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基本形态特征;3. 熟练运用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霉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其菌丝体由多个菌丝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本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观察霉菌的形态。
三、实验器材1. 菌种: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2. 培养基:土豆琼脂培养基;3.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4. 其他: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菌落特征: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平板中的菌落,描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等。
2. 制片:取少量霉菌菌落,用无菌接种针挑取菌丝,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
3. 显微镜观察:a. 低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b. 高倍镜观察:观察菌丝的横切面、孢子等特征。
4. 记录并分析结果:将观察到的菌丝形态、颜色、排列等特征与教材中常见霉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所观察到的霉菌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青霉:菌丝呈灰绿色,分生孢子梗直立,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蓝绿色。
2. 曲霉:菌丝呈黄色或绿色,分生孢子梗呈放射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3. 根霉:菌丝呈白色,有明显的假根,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叉,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4. 毛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分生孢子梗呈螺旋状排列,顶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绿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青霉、曲霉、根霉、毛霉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霉菌PPT课件

孢子与孢子囊
1 2
孢子 霉菌的繁殖单位,由菌丝特化形成。根据形成方 式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分生孢子、节 孢子、厚垣孢子等。
孢子囊 某些霉菌产生的一种特殊结构,用于容纳和释放 孢子。孢子囊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因种类而异。
3
孢子囊的形成与释放 孢子囊通常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成熟后释放孢 子。释放方式有主动弹射和被动飘散两种。
医药应用
某些霉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可用于医药领域。例如,青霉素就是从霉菌中提取的一种广谱 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有害作用:食品腐败与疾病传播
食品腐败
霉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产生不良气味和有毒物质。食用被霉 菌污染的食品,轻者引起胃部不适,重者可能会出现上吐下泻、脱水等症状,建议 不要吃发霉的食物,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02
霉菌的形态与结构
菌丝与菌丝体
菌丝
霉菌的基本结构单位,细长、管 状,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根据 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菌丝体
由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构成的菌 丝群体,是霉菌营养生长阶段的
主要结构。
菌丝体的形态
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 子丝三种。基内菌丝匍匐生长于 营养基质表面或伸向基质内部, 气生菌丝直伸向上生长,孢子丝
赭曲霉毒素
由赭曲霉产生的一种肾毒素, 可引起肾脏损害和免疫抑制。
呕吐毒素
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可 引起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
状。
其他毒素
如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具有不同的毒性和危害。
05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作用:食品发酵与医药应用
食品发酵
霉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酿造啤酒、制作面包 和酱油等。它们能够分解复杂有机物,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 提升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微生物课件第二章-霉菌精选全文

霉菌的菌丝
霉菌的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区分为三部分: ➢ 营养菌丝:生长在固体基质中,吸收营养; ➢ 气生菌丝:从营养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丝; ➢ 繁殖菌丝:由气生菌丝分化、进一步发育成子实体 的菌丝,形态多样;
霉菌的菌丝直径约为2~10mm ; 某些霉菌的营养菌丝可能有分化,形成一些具有特定
19
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散囊菌亚纲(Eurotiomycetidae) ➢ 散囊菌目(Eurotiales) ✓ 大团囊菌科(Elaphomycetaceae) – 红曲霉属(Monascus) ✓ 发菌科(Trichocomaceae) ✓ 丝分孢子发菌科(mitosporic Trichocomaceae) – 曲霉属(Aspergillus) – 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 青霉属(Penicillium) – 缨霉属(Thysanophora)
11
霉菌的无性孢子
霉菌中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四种,区别在于形成无性孢子 的具体形式有较大差异; ➢ 节孢子 ➢ 厚垣孢子 ➢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12
节孢子(arthospore)
一段营养菌丝形成横隔膜, 分割成小段,然后断裂成 大小为(4.9-7.6mm)× (5.4-16.6μm)的节孢子;
分生孢子梗从特化的厚壁而膨大的称为足细胞的菌丝 细胞上长出;分生孢子梗顶部膨大形成棍棒形、椭圆 形、半球形或球形的顶囊;
顶囊表面呈放射状生出单层或双层的小梗,小梗顶端 形成链状排列,有特定形状和颜色的分生孢子;
34
曲霉属的菌落
曲霉属的菌落颜色多样 ,常见有绿、黄、橙、褐、黑 等颜色;黑曲霉(A. niger),米曲霉(A. oryzae), 黄曲霉(A. flavus),土曲霉 (A. terreus),泡盛曲霉 (A. awamori)等;
霉菌的观察 实验报告

霉菌的观察实验报告霉菌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植物、食物等环境中。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多样的形态特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本实验旨在观察霉菌的生长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我们更好地了解霉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霉菌样本:从厨房中的发霉食物中采集到的霉菌样本。
- 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 培养皿:用于培养霉菌的塑料培养皿。
2. 实验方法:- 准备培养基:按照琼脂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将琼脂粉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并在适当温度下煮沸,待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 培养霉菌:将采集到的霉菌样本均匀地划线于培养基表面,并在室温下静置。
-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形态变化、菌落大小、颜色等特征。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霉菌在琼脂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了明显的菌落。
初次观察时,霉菌的菌落呈现出白色或灰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菌落逐渐变得更加浓密,并呈现出绿色、蓝色等不同的颜色。
这说明霉菌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某种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导致了颜色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霉菌的菌落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初始时,菌落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菌落逐渐变得凹凸不平,并产生了一些细长的菌丝。
这可能是由于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导致菌落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此外,我们还发现菌落的边缘呈现出放射状的生长方式,这进一步表明霉菌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此外,我们还对霉菌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观察。
我们将培养皿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发现霉菌对较低温度(如10℃)和较高温度(如40℃)都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如0℃或60℃),霉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这表明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有限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生长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微生物实验教案二 霉菌观察

实验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项目性质:基础验证性实验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计划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2. 观察并理解多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3. 进一步巩固无菌操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二、实验器材1. 菌种:霉菌平板培养物(小室培养)。
2. 仪器:无菌操作台,分析天平,玻璃棒,三角瓶,小烧杯,漏斗,纱布,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U 型玻璃棒,解剖刀,镊子,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火柴,显微镜等。
3. 试剂及培养基:蛋白胨、琼脂、麦芽糖等。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霉菌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
其个体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又可分化出繁殖菌丝。
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
如果用水封片,常因渗透作用而膨胀,水也易使菌丝、孢子和气泡混为一团,影响观察。
霉菌菌落特征:A因霉菌的菌丝较粗且长,故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常成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或毡毯状,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B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最初往往是浅色或白色,当菌落上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后,由于孢子具有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使菌落表面呈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黄、绿、青、黑、橙等。
C有些霉菌的菌丝还能分泌一些水溶性色素扩散到培养基内,使培养基正面和反面呈现不同的颜色。
D同一霉菌在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菌落,但各种霉菌在固定的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是稳定的,因此菌落特征是鉴定霉菌的重要依据之一。
2、观察方法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次实验采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室培养法)和直接制片观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部分
霉菌形态观察
•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霉菌(Molds):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的统称 ,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凡是在基质上长成毛状、棉絮 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统称霉菌。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2、将一个PDA培养基平板放在你选定的采样地点,移去皿盖, 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若干时间(30分钟)后盖上皿盖,
下周带回实验室培养。
注意皿盖朝下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周四班课外工作----接种培养
微生物 接种方法 培养温 接种 分组中单号同学 度℃ 时间
酵母菌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显微镜使用简介
1、 旋动粗调螺旋,将载物台降至最低。 2、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练习前后左右推进螺旋。 3、 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要直接扳动镜头),选择10倍镜头,将载 物台升至最高。 4、 打开电源,调节底部光亮度。 5、调节瞳距拉板,至合适瞳距(双目图像完全重合),用粗调缓 缓降低载物台(注意方向不可相反),至可以看见物象。 6、改用微调,调节至图像清晰。
3、青霉
• 营养菌丝有横隔 •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 • 无顶囊,成帚状分枝
• 小梗顶串生分生孢子(球形、 椭圆或短圆柱状)
• 观察青霉菌 丝和分生孢 子着生情况:
1.单轮生青霉群;2.对称二轮生青霉群; 3.多轮生青霉群;4.不对称生青霉群
青霉的显微形态
青霉的显微形态
青霉
4、链格孢霉
又称黑霉菌,半知菌类真菌,植物病害霉菌,分生孢子瓶形有分隔。
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直径310µm),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粗细,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 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时形成的孢子是哪一 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
霉菌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 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 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得多,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霉菌的观察
直接制片观察法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
眼科镊子从霉菌菌落(空气中曝皿)边缘处挑取少 量已产生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小心将它 分散开,盖上盖玻片,镜检。
件,请将文件提交给教师,实验图片将上传至ftp供同学下载。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6、实验完毕,关闭电脑和显示器,显微镜归位,关闭电源。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第III部分
空气中的微生物检查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1、在PDA大皿底用记号笔写上班级、姓名、日期及样品来源。
字尽量小些,写在皿 底的一边,不要写在 当中,以免影响观察 结果;
实验报告
• 4种霉菌的菌落形态照片及描述; • 4种霉菌插片培养典型特征观察照片及标注; • 4种霉菌直接观察典型特征照片及标注; • 分析说明2种观察方法的优缺点和你操作的心得体会;
第II部分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目镜WF16X 瞳距调节拉板
物镜转换器 物镜
光源、光亮 调节手轮 玻片推进器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如不能找到图像,请重复以上操作。 7、前后左右移动玻片,至找到合适的图像。 8、转到高倍镜(40倍),调节微调钮和底部右侧光亮度调节手轮,至 图像清晰,可以绘图或计数。 9 、观察完毕,将载物台降至最低,更换玻片重复3-8步骤。 10、使用完毕,降下载物台,取掉玻片,光源调至最弱,关闭电源。
取教学切片,练习显微镜10、40倍镜使用,时间5min。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Motic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使用
1、启动电脑,自动运行DigiLabII-C软件。 2、点击“登陆”,在D盘中新建文件夹,自己命名(显微镜编号贴在试剂架)。
拉出一定 程度,不 可用蛮力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3、因感光系统与人眼有差别,待显微镜下图像清晰显示在软件中, 可进行处理,如白平衡或色彩调节。
视度调节圈
载物台 焦距粗\ 微调螺旋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目镜WF16X 瞳距调节拉板
物镜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光源、光亮 调节手轮 玻片推进器
图名 平行(折)线图注
照片示例
微镜的构造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关于放大倍数?
聚光器 升降旋钮
聚光器 光源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假根
匍匐枝
接合孢子
根霉
根霉孢子囊
假根
•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菌丝体:有横隔,常无色, 老熟时变为浅黄色至褐色, 有足细胞。 请辨认: 1、分生孢子梗 2、顶囊 3、小梗 4、分生孢子 5、足细胞
2、曲霉
分生孢子
小梗 顶囊 分生孢子梗
足细胞
有隔菌丝
黑曲霉的显微形态
黑曲霉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4、得到满意的图像后,即可以jpg或bmp格式保存图片。
鼠标右键点击图片处或在工 具栏中选择“手动拍照”。
保存于D盘的文件夹。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5、上传图片:选择工具栏中“作业提交”,将图片发送至教师端主机。
注意:学生电脑重启后恢复原有设置,禁止学生直接用U盘下载文
插片法染色观察 1划线接种\插片\培养 2.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在载
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将有菌 的一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染液处,直接镜检。
1、根霉
• 黑根霉(匍枝根霉)
Rhizopus nigricans
•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后灰褐 色
孢子囊
• 显微形态:匍匐枝无色,假根 发达呈褐色。孢子囊簇生,可 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亮度调 节手轮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低倍镜观察
将标本置于载物台上,标 本夹夹住,移动推进器使观 察对象处在物镜的下方。上 升载物台,使其接近标本, 用粗调节器慢慢下降载物台, 使标本在视野中初步聚焦, 再使用细调节器调节图像清 晰。
必须先从侧面注视小心 调节物镜靠近标本,再用 目镜观察,慢慢调节使物 镜离开标本进行准焦,以 免误操作损坏镜头及玻片。
周二
1-16
PDA小皿 28 中午
分区域划线
12:00
-12:40
在培养箱里 放一杯水, 保持有水
周五班课外工作----接种培养
微生物 接种方法 培养温 度℃
酵母菌 PDA小皿 28
分区域划线
接种 分组中单号同学 时间
周三
1-16
中午
12:00
-12:40
在培养箱里 放一杯水, 保持有水
操作步骤
1、显微镜的安置: 取、放 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 一手托住底座,使显微镜 保持直立平稳,切忌用单 手拎提。使用时应双眼同 时睁开观察,以减少眼睛 疲劳。
国家级精品课程生命科学导论
操作步骤
聚光器
2、光源调节 调节电压以获得适当的 照明亮度
3、聚光器的调节 聚光 器和虹彩光圈调节好后, 只需通过电源调节亮度, 基本不再调节聚光器。